顏值經濟火熱下,美妝+科技的「花火」

2020-12-24 零售商業評論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一書中提到:「市場至少有兩種遊戲,有限的遊戲和無限的遊戲」。有限的遊戲,其目的在於贏得勝利;無限的遊戲,卻旨在讓遊戲永遠進行下去。當下,各行業頭部的玩家都在進行無限遊戲。對於美妝的「無限遊戲」,關鍵籌碼卻是科技2字。

No.1

顏值經濟火熱,帶動美妝進入

5000億「新黃金時代」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根據Mob研究院《2019中國顏值經濟洞察報告》顯示,顏值經濟受眾廣泛,整體活躍用戶規模接近4億,而移動網民規模基本維持在10億量級,即接近40%的移動網民都為顏值經濟的受眾。

國內的美妝個護市場空間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美妝個護行業市場規模將接近5000億元。

而最新的天貓618數據顯示,618開始後兩個小時,平臺就賣出了100萬支的唇膏。零點剛過1分鐘,天貓美妝銷售額即破1億,22分鐘銷售額突破5億。各美妝大牌也展開激烈角逐,紛紛爭搶「億元俱樂部「的C位:開場1小時後,巴黎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olay銷售額紛紛超過1億。

從短期勢頭來看,美妝行業已經基本完成復甦。從長期來看,還將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勢能。

此前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CEO安鞏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從實用性消費轉變為享受型消費。預計到2020年中等收入及以上家庭將佔城市家庭總數的55%,並將貢獻74%的消費增長。中國消費升級正開啟了美妝的「新黃金時代」。

No.2

背後蘊藏的「科技戰」

那麼對於品牌商、零售商來說,如何在美妝的「新黃金時代」進行市場角逐?我們認為,需要從消費環境的「轉變」作為出發點來思考。

其一、消費者變化,2.5次元消費者成主流。當今時代真正的主流,是2.5次元。他們無論在哪兒都持有手機,既身處在實體環境裡,又處在虛擬環境裡,他們是當今社交話語領域的主流。

按照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曾提出的觀點:商業話語體系中的「2.5次元化」,源於青年文化或者亞文化的探尋。在新的語境中,品牌成長都是人格養成,而體驗和真實感受成為唯一價值依歸。2.5次元經濟到來,虛擬IP與養成式品牌盛行。

其二、線上線下場景加速融合,未來已經再無電商和實體之說。這背後是線上線下流量的融合、數據的融合、營銷的融合、組織融合、供應鏈的融合等。

其三、數位化成為打通「人貨場」新任督二脈的關鍵。人貨場三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重構,而其中人的數位化將作為重中之重。也是未來全面實現C2B的先決條件。

這背後,「科技」成為推動行業智慧零售、數位化轉型的主驅動力。我們認為,美妝業未來真正的競爭力就在科技的壁壘。而頭部的企業,已經先發制人,並且在不斷的加大投入力度。

美妝+科技的結合,歐萊雅是行業的頭部玩家。我們以歐萊雅為例來進行分析。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

「我們始終認為:美妝和科技是天生一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日俱增且十分考究。現在,他們希望獲得更加多元化、更複雜、更加個性化的,並且超越產品的消費體驗和服務。」在首屆「BIG BANG美妝科技創造營」雲發布會上,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說道。

而這些年,我們也看到其取得的成績。比如歐萊雅集團早前收購加拿大專注AI技術的科技公司ModiFace加速其數位化戰略布局,旗下品牌理膚泉與阿里巴巴合作共創的艾菲卡痘痘檢測的移動端人工智慧設備,並發布率先運用於美寶蓮紐約底妝產品的全球首個AI粉底適配器——360°智能選色。

而數位化的這些應用一定需要跟場景結合起來。我們了解到,歐萊雅打造的「全場景智慧零售」,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把所有不同鏈路之中可能發生的場景全部貫穿、串聯起來,讓「2.5次元消費者」能夠在虛擬與現實之中自由地去穿梭。

比如一些具體的應用案例:

「今年1月,美寶蓮在上海吳江路開設的首家概念店就融入了智慧零售的元素。我們鼓勵現場的導購與消費者結束一定的服務或諮詢之後,在手機上進行綁定,這樣消費者回家之後導購可以繼續為消費者服務。店中還有一個網紅種草機,它將線上的熱門產品或者網紅推薦的單品和現場試妝與購買統一合為一體。去年6月在廣州天環廣場開設的YSL旗艦店中也加入了許多好玩的智慧零售元素。消費者可以親自在「LOVE卡片定製機」上定製屬於自己的卡片和禮盒;24小時無人販賣機則讓消費者無論何時都可以到店購買心儀的產品;當導購比較忙或消費者不想卸妝再試妝的時候,還可以直接使用ModiFace的AI虛擬試妝技術支持的試妝功能。」歐萊雅亞太/中國數字營銷合作總監陳歆涵向「零售商業評論」介紹道。

No.3

美妝+科技,哪些關鍵能力?

一人千面的個性化和極致體驗如何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化且尊重多元,同時又追求更好的體驗。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總經理高玉表示,中國消費者消費升級需要更高品質的體驗,有個性化的、有量身定製的,有一人千面、多人多面。這些高品質的需求和體驗,需要有更多技術一起融合使用,才能有量身定製的美妝體驗。只有建立在擁有不同的研發技術、不同的跨界科技的基礎上,才能產出一個高品質的產品。

從前端的服務,到後端的數據賦能。前端讓消費者通過科技去進行虛擬試妝,挑選合適妝容,降低試錯成本,提供個性化服務。後端則在於人的數據化。比如歐萊雅每天會在超過36000個網站上抓取超過一億條公開數據,快速分析消費者的喜好,隨時隨地監測動態,進而更深入地理解趨勢。

產品到消費者,系統性工程。美妝業通過科技來重新鍛造自己,不是單一板塊的組成,而是系統工程。以供應鏈為例,歐萊雅亞太營運部工程及卓越營運總監王中鋒介紹道,消費者對個性化、速度的需求,給供應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需要用已有的數據與相關算法來預測消費者需求,從而保證供應鏈整體的協同。同時,產品溯源和追蹤可以提高供應鏈的透明程度,也有利於更好地響應消費者。

堅持長期主義+專業主義。美妝業要持續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必須堅持長期主義。

對「美妝+科技」堅守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歐萊雅的整體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們看下其業績表現:從財報來看,2019年歐萊雅的銷售額達到自2007年以來的增幅峰值,增長10.9%至298.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84億元),高於市場預期。旗下品牌巴黎歐萊雅、蘭蔻、聖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和科顏氏等都大放異彩。

結語

歐萊雅正在進行著它的「無限遊戲」。但未來,對於美妝公司,我們或許都需要加上科技二字。

一如吳聲所言:科技美妝所加速的「數字美好生活」,能否成就更多年輕人、更多Z世代,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表達」與「生活方式自信」?——這才是關鍵。「美」從來就在日常生活,就在我們身邊。

相關焦點

  • 當「芝芝桃桃」遇上美妝:「她經濟」下的新社交貨幣
    這與美妝行業的目標群體不謀而合,在「顏值經濟」大行其道的社會環境下,年輕女性群體將對顏值的關注投射到對於美妝產品的消費上。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人際交往就被發現是影響女性在時尚流行領域消費行為的因素之一。在社交媒體建構人際網絡的今天,女性群體在社交圈分享美妝產品的使用感、推薦美妝產品早已成為常態。
  • 伽藍集團持續助力科技美妝,綻放國貨之美!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不斷深入,電商平臺不斷崛起,美妝行業也開始向著科技美妝的道路發展。作為中國知名的高科技美妝企業,伽藍集團持續創新其產品,聚焦於產品科技和數字科技這兩大戰略,將其運用於旗下自然堂、美素、植物智慧、春夏、珀芙研、COMO這六大品牌中,利用科技力量充分賦予美妝行業更多可能。
  • 玩美移動上海首屆全球美妝科技論壇,共探美妝科技大未來
    本次論壇作為繼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之後的壓軸場,且首次落地中國舉辦,不僅聚集了業內多位產業先知與前瞻專家,更是以演說與高峰對談的形式,回顧以往產業發展的同時,全方位深度探討和展望了數位化美妝零售的發展前景,並實際演示線上、線下試妝無限延伸的新場景,揭開最前沿試妝科技的面紗。
  • 顏值經濟時代,美妝品牌們到底有多拼?
    但消費者處在不斷變化中,為了幫助品牌持續貼近消費者需求,成熟品牌也開始藉助科技、創意元素革新營銷和服務模式。 招數3:高顏值概念店 推動品牌形象升級 2017年10月,蘭蔻杭州萬象城概念店開業、專業美妝品牌NARS杭州概念店開業;2018年1月,雅詩蘭黛概念店全新升級並進駐杭州銀泰、改裝後的資生堂東京銀座概念店也正式營業…… 兼具形象和內涵的品牌概念店不斷亮相
  • 洞見美瞳經濟:年輕人的下一個顏值戰場
    作者:舊叔,ID:jiushubitan過去幾年來,國內如火如荼的美妝消費浪潮帶火了一眾美妝品牌和網紅博主,以中國年輕消費者為代表的美妝消費力量,正成為影響全球快消時尚產業鏈布局的重要力量。有意思的是,這股巨大的美妝消費浪潮除了在美容護膚、彩妝個護等「傳統」領域遍地開花之外,它還延展到了更多的全新領域。其中,身兼美妝和快消雙重屬性的隱形眼鏡行業就是典型代表。
  • 小眾品牌、國貨之光……美妝集合店來了!
    顏值消費時代,帶動化妝品行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從直播帶貨到明星分享種菜,再加上各種網際網路平臺的加持助力,全新形態的美妝集合店、美妝自營店開始走進購物中心。   其實,「美妝集合店」並不算新鮮事物,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絲芙蘭、屈臣氏、萬寧等。
  • 顏值控的最愛,這些美妝品牌也太會了吧
    尤其是美妝產品,能夠買到好用又好看的產品更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捕捉到大家的這種顏值控心理,很多美妝品牌簡直可以媲美設計公司,推出的產品一個比一個好看,說不想擁有都是騙人的。今天小茂就盤點下那些僅靠顏值就紅透半邊天的美妝品牌吧。
  • 網紅奶茶的美妝「體驗」之旅
    在美妝界,珍珠奶茶也充分地發揮了它的「包容性」,與各個美妝護膚品牌擦出火熱的火花。聯名近幾年,跨界聯名已經成為美妝品牌營銷的一大趨勢,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茶顏悅色等新式茶飲品牌都在美妝品牌嶄露頭角。
  • 中國高科技美妝企業——伽藍集團,引領美妝科技未來
    2020年11月18日,伽藍集團戰略採購部榮膺PSS亞太卓越峰會2020最佳採購團隊獎,值得一提的是,伽藍集團也是其中唯一獲獎的中國高科技美妝企業。​伽藍集團能夠在PSS亞太卓越峰會從入圍到突出重圍,標誌著伽藍集團在採購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不僅是伽藍集團領跑中國美妝行業後的全新出發,更是中國本土美妝品牌走向世界舞臺的新突破,也再次肯定了伽藍集團戰略採購部的成功轉型。伽藍集團從2001年創立到現在,已經擁有19年的發展歷史。鄭春穎董事長曾說過,面對巨變的時代,只有以變應變,才能乘勢破局。
  • 「她經濟」的又一次嘗試 你會專門為美妝產品買個小冰箱嗎?
    戚薇在某綜藝上秀出的自己滿滿一冰箱香水,引來熱評,同時也帶熱了一款專門裝香水、美妝產品的小冰箱。這場源於明星和美妝博主的潮流很快普及到很多女生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小窩中引入美妝小冰箱。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作為美妝界國貨之光,完美日記是後浪中很擅長利用網際網路做營銷的明星公司,以其為首,包括花西子、橘朵們在內的新國貨,將美妝產品在線上渠道不斷加熱,在線上打出中國化妝品的招牌。與此同時,線上的火爆氛圍,也意味著美妝線下零售機會的減少。以免稅店為例。
  • 香港經濟深度衰退,美妝零售及貿易何去何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香港的美妝行業同樣不容樂觀。香港原是全球美妝集散地,一度觸發著中國美妝經濟的國際化神經,然而在2019年下半年的一系列社會動亂事件和2020開年新冠疫情等的多重影響下,形式也在正發生著變化。
  • 美妝集合店持續升溫 絲芙蘭、屈臣氏等開啟新玩法
    不可忽視的是,越來越多的化妝品開始在重點城市核心購物中心布局單品牌門店,還有不少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開始打造自營美妝集合店。前不久,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就開出了內地第一家自營化妝品集合店K11 Beauty,囊括了來自全球的高端小眾品牌和時尚潮流美物。   與此同時,網購、代購仍是化妝品消費的重要渠道,位於線下的美妝集合店不得不進行各種升級創新,以佔據競爭優勢。
  • 帶你見證科技美妝研發公司——伽藍集團的風採
    中國化妝品領軍的科技美妝研發公司伽藍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聚焦於化妝品、個人護理品與美容功能食品產業,規模和實力領先的中國化妝品集團企業。科技美妝研發公司-伽藍:集團規模自2001年在中國上海發展以來,伽藍集團先後創立了中國原創高端美妝品牌——美素、源自喜馬拉雅的自然主義品牌——自然堂、敏感肌膚護膚品牌——植物智慧
  • 《2020百度美妝行業研究(行業篇)》顏值當道,顏即正義
    顏值經濟盛行,美妝熱度持續升溫,引領美妝行業開啟新的發展機遇期。本文將從美妝行業整體角度切入,對行業總體趨勢、品類機會、品牌競爭和需求場景展開研究分析,以期幫助美妝品牌把握行業趨勢、洞悉用戶所需、實現精準獲客。
  • 美妝科技、「成分黨」KOL營銷:中國「後藥妝時代」的歐萊雅
    從長久以來強調的營銷與品牌打造技能,轉向鼓勵參賽者發揮「創業家精神」並實現「品牌孵化」(獲得全球大獎的團隊將入駐歐萊雅的法國孵化器合作夥伴 Station F ,接受集團專家的指導,可向決策層展示方案並爭取落地孵化),強調的是「美妝科技」的概念。
  • 「顏值經濟」下,如何正確窺探瑞麗醫美的潛在價值?
    據悉,昊海生物科技及途益香港作為基石投資者已同意按發售價分別認購總金額2000萬港元及1000萬港元可購買的發售股份。在這其中,昊海生物科技(06826)身處醫美行業的上遊,是業內遠近聞名的玻尿酸「三巨頭」之一,以玻尿酸產品為主的醫美板塊營收佔比常年維持在20%左右,所以此認購之舉一定程度反映出昊海生物科技對瑞麗醫美在產業話語權的認可。
  • 科技巨頭已深度介入的美妝業
    美妝公司的加速器數量和旗下資金也有所增加。2016 年以來,絲芙蘭(Sephora) Accelerate 一直在投資並支持女性創始人。歐萊雅則提出了包括「開放創新計劃」、「數字下一代女性」計劃在內的倡議,並發起了其下風投基金 L'Oreal BOLD。
  • 產品+服務,做美妝行業的領跑者
    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外貌的提升時,顏值經濟應運而生,而化妝品行業就是顏值經濟最直接受益的行業
  • 男神女神綻放高顏值 《花火》啟航火花「四賤」
    《花火》作為首部「顏值偶像大劇」,將為觀眾帶來火花四濺的洗禮,「肆無忌憚」地展現男神、美男、暖男、小鮮肉與高冷「女神經」的風採。《花火》作為首部「顏值偶像大劇」,將為觀眾帶來火花四濺的洗禮,「肆無忌憚」地展現男神、美男、暖男、小鮮肉與高冷「女神經」的風採,著實令人期待。第一賤:雲集男神女神,不慕大咖愛耍賤橫空出世的一劇兩星政策,給2015的中國電視劇行業多少增添了些許「負擔」。以往動輒X億投資、N多大咖傾情出演的電視劇已在2014下半年集體向總局「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