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博弈:德國600億歐元大研發,中國「紅旗小鎮」現象大開發

2021-01-20 一壺春秋

雖然總是說德國人懶,德國人沒效率,但平心而論,德國人對技術的追求真心讓人服氣。

在慕尼黑,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博物館----德意志博物館,博物館最底層的一個角落中,擺放著一艘1906年開始服役的U1潛艇,它由燃油發動機和電動機串聯驅動,水面航行時使用燃油機,帶動電動機為蓄電池充電,潛入水下時便可採用電動機驅動。

從1906年至今,已經過去了114年,但這一混合動力的完美設計,直到現在還在廣為運用。甚至在很多我們國產車的宣傳單頁中,這是一項自主研發的全新科技發明。

德國不缺少名牌,8110萬人的小國,擁有2300個世界品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德國科技的起步並不早。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19世紀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跑到美國一看才發現,人家工業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於是才開始發力追趕。

德國人憑什麼後來居上?珍視「身後名」,不貪「眼前利」。從此「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最有名的汽車公司,如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大眾、歐寶等幾乎都是從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

西門子的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之曾孫彼得·馮·西門子曾在上海接受採訪,問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是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是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

是的,在德國企業界,你聽不到誰是一夜暴富的,聽不到自我炒作,企業家做的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德國的「小公司」「慢公司」很多,佔到總數量的99.7%,但在德國,很少有「差公司」,絕沒有「假公司」。

德國汽車最有名氣,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都是豪車代名詞,但這僅僅是德國車企的一小部分。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擁有超過600家汽車及相關行業會員,他們在2019年3月份的時候宣布,將在2022年前投入逾400億歐元用於加快電動汽車研發,投入180億歐元用於數位化及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這兩項加起來近600億歐元的研發,將直接拉動德國電動汽車的提檔升級,型號達到100個左右,為目前數量的三倍多。

毋庸置疑,企業的使命就是盈利。相對於德國人太執著、太固執的盈利模式,中國人就顯得視野開闊多了。大約是在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宣布加大研發投入的6個月前,中國一汽「紅旗小鎮」項目正式發布。

紅旗品牌戰略發布會上豪放地宣布:紅旗小鎮是「智慧城市與交通」、「智能製造和汽車」、「品質生活與優美生態」以及「創新、創造、創業」和「樂山、樂水、樂活」的新紅旗綠色智能小鎮。是的,大家沒有看錯,這是一個綜合體,我們寧願相信,這不是房地產開發,這是紅旗技術研發的投入。

其實,車企的跨界嘗試和經營在中國太普遍了,類似「紅旗小鎮」大開發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國內A股3743家上市公司,有1826家投資買房了,總市值達13340億元,2019年全年,有近300家上市公司賣過房。

下面是我們熟悉的一些車企和不熟悉的他們的房地產行為:

中國重汽集團下設中國重汽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力帆集團下設重慶力帆置業;

江淮汽車,1300萬元買的房子拿到了2億元的拆遷款,漲了10餘倍,跑贏了大盤;

海馬汽車,兩次公告共計拋售多達401套閒置房產;

北汽汽車小鎮落戶北京順義,佔地6000畝,打算把廠房、試驗場、體驗館與風情小鎮融合在一起,實現公園化生產與工業旅遊雙管齊下的經營目的。

車企搞房地產,誰還來造車?我們只需要努力研發車標嗎?

相關焦點

  • 德國三大車企發力電動化數位化轉型 看好中國市場
    截至當地時間4日,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均公布了未來5年內加速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投資和發展計劃。三大車企均表示看好正持續復甦的中國市場。 戴姆勒12月4日宣布,未來五年將在研發、不動產、工廠及設備領域投資超過700億歐元,繼續加速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其中,大部分投資將用於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業務。
  • 與6家新興車企聯手不順後 一汽將與日本晶片商合作開發智能電動車
    從2018年1月至今,一汽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已與6家新造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包括清行汽車、新特汽車、博郡汽車、拜騰汽車、雲度汽車、零跑汽車,是傳統車企中與新造車企業合作最多的企業,這些舉動被解讀為一汽希望藉助新造車企業加速在智能電動車方面的布局。
  • 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 德媒: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
    德國的支柱行業——汽車行業的數據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復甦給德國帶來的巨大利益,德國媒體更是直言「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2020年,中國經濟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後迅速復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經歷了6.8%的嚴重下滑後,第二季度就已實現3.2%的正增長,第三季增長率達4.9%。
  • 邁巴赫GLS600價格出來了,德國賣13萬歐元,國內卻要228萬元起
    邁巴赫GLS600價格出來了,德國賣13萬歐元,國內卻要228萬元起邁巴赫是一個沒落的豪車,曾經在歐洲是人人嚮往的存在,但是因為運營不善,車企發展一直不太好,後面被奔馳收購,就是奔馳這樣精心構造豪車的大牌,也沒能將其盤活,推出幾款車型又停產了
  • 法系車大潰敗:兩家車企撤出中國 東風雷諾資不抵債
    兩家法系汽車公司相繼撤出中國,僅剩的一家神龍汽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這是中國車市20多年來從未有過之現象。四年前,這三家在中國共擁有80多萬輛的銷量,市佔率接近4%,如今僅約為0.04%。「法系車的整體性潰敗,是中國車市最值得研究的樣本之一。」
  • 22家車企缺席,中國成法蘭克福車展參展最多的國家
    第68屆法蘭克福車展在德國時間9月10日正式拉開帷幕,仔細一看,缺席這次汽車盛宴的車企高達22家,而中國成為這次車展參展最多的國家。受到全球汽車市場「寒冬」的影響,22家車企缺席了這次車展,包括日產、豐田、馬自達、PSA、FC、勞斯萊斯、凱迪拉克、鈴木、沃爾沃、斯巴魯等多個品牌。但德國本土車企沒有放過主場機會,在車展現場,大眾、奔馳等知名汽車製造商單獨包館,顯示出「主場」優勢。
  • 車企疫情日報|川普吐槽通用呼吸機太貴,大眾月損80億歐元
    汽車頭條APP檢索外媒報導,推出新欄目《車企疫情地圖》,還原每日全球汽車產業最新動態。FCA、戴姆勒、豐田紛紛尋求信貸額度疫情之下,車企現金流也收到了巨大的衝擊。當前,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導致汽車需求下降,汽車製造商不得不關閉工廠,公司收入也因此而受到影響。
  • 國外車企借電池研發搶佔中國市場優勢
    原標題:國外車企借電池研發 搶佔中國市場優勢   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各大汽車廠商紛紛大力研發電動汽車電池,以期早日在電池壽命、續航裡程、充電時間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 中國車企上演「歐洲攻略」
    這句話正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共識。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從價格取勝到品質取勝,從欠發達國家到歐美發展國家,中國車企的海外之路也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比如中國車企正在上演的「歐洲攻略」。
  • 投資12億,中企赴德買下工廠生產新冠疫苗!德國態度如何?
    據聯合早報最新消息,12月21日當天,德國製藥巨頭拜耳(BAYER)與我國知名製藥企業——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拜耳同意以約1.5億歐元(折合約12億元人民幣)將其位於德國伍珀塔爾
  • 阿迪達斯不「忘本」,斥資3.5億歐元在德國小鎮建新總部大樓
    記者 | 羅盈盈黑措根奧拉赫(Herzogenaurach)是德國南部紐倫堡的一個普通小鎮,1940年代開始,這個偏僻小鎮因為達斯勒家族的兩個品牌阿迪達斯和PUMA誕生而聞名於世。即使業務遍布全球,這家德國企業沒有放棄位於偏遠小鎮的總部選址。2019年8月,阿迪達斯在黑措根奧拉赫總部舉行一場70周年慶典活動,網球名宿斯坦·史密斯、前德國男足隊長菲利普·拉姆等體壇名人出席。與此同時,阿迪達斯全新總部大樓「競技場」正式啟用。
  • 中國消費市場有望達45萬億元!德媒:中國再次拯救了德國車企
    而基於中國市場的恢復,德國車企似乎成為了最先受益者。德國《商報》21日報導稱,"中國再度成為德國車企拯救者!"因為受疫情影響,歐洲4月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大降78.3%,但中國市場銷量正在反彈,尤其是在高端車市場,德國豪華車品牌成為"最大的贏家"。
  • 長沙首臺紅旗L5亮相,落地價600萬超賓利,勞斯萊斯都得繞道走?
    就在最近的這段時間,在湖南的省會長沙首臺紅旗L5落地,可以說在交付汽車的現場非常的熱鬧,各大豪華版的汽車全部都聚集在一起,特別的壯觀。那麼為什麼會這麼壯觀呢?主要還是因為紅旗L5這款車價格不是一般的昂貴,初步的計算落地價大概在600萬左右,所以現對於普通汽車而言這場交車儀式才是本事最大的亮點!其實想必大家都了解,無論是什麼車,在我們去取車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簡簡單單的交車儀式,但是我們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紅旗L5的交車儀式,主要還是因為這個交車儀式太過於隆重。
  • 紅旗曾投資500億造車,一汽預備再次投資10000億,只為紅旗的輝煌
    說起紅旗品牌,想必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尤其是對於500億造車的事情,雖然不知道這個數據是真是假,但是一汽對於紅旗確實有種很無力的感覺,而紅旗我國最早的一款國產,一汽是有著豐富的資源,原本發展應該是很不錯的,但是如今只能靠盒子品牌來賺錢了,可以說自主品牌有這麼一點點的落敗。
  • 阿里巴巴擬30億美元注資Grab;英國汽車行業警告脫歐使車企損失千億...
    《Nikki》9月14日報導指出,豐田和日本宇宙開發局JAXA共同宣布,雙方聯手開發的月球燃料電池車正式命名為「Lunar Cruiser」,而該名稱與豐田的SUV陸地巡洋艦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月球巡洋艦將使用燃料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複合能源系統,並採用電力驅動,續航最高可達16000公裡。
  • Sunlight公司將投1.05億歐元開發低成本、更環保的鋰離子電池產品
    中國儲能網訊:據外媒報導,希臘電池設計和製造商Sunlight公司日前表示,將投資1.05億歐元(1.276億美元)開發低成本、環保的鋰離子電池技術,並將獲得4,990萬歐元政府資助。德國電池生產商瓦爾塔(Varta)公司也在今年7月獲得了德國政府資助,投資3億歐元試點生產大型鋰離子電池,以支持將該公司現有的鋰離子技術符合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要求。
  • 太倉新區崛起「德國小鎮」 百餘家德企投資十億
    德國駐滬總領事海盾說,今日的太倉新區,集聚著120家德資企業,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年產出高達100億元。這裡,不僅是中國內地德企投資密度最高、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而且成了名副其實的「德國小鎮」。  1993年,太倉新區獲江蘇省批准,當年,第一家德資企業克恩裡伯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投資50萬馬克,租賃幾間廠房,來到這裡試生產。
  • 紅旗振興從市場化改革開始
    在他看來,隨著國外汽車巨頭的湧入、新興造車勢力的湧現,汽車產業已經是高度競爭的行業,過去有些員工「旱澇保收」的觀點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一輪人事改革的思路很清晰,就是以市場化為主要方向,重點打造以『價值創造者』為榜樣的企業文化」。  在各家車企紛紛展開「人才軍備競賽」的背景下,陳輯篤定地告訴記者:「對於研發人員,我們在薪酬政策上採取了『市場領先』的策略。」
  • 法國旅遊業去年損失逾600億歐元 巴黎博物館門庭冷落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12日電 據《歐洲時報》編譯報導,法國官方日前表示,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法國旅遊業去年收入暴跌41%,至890億歐元。由於缺少國際遊客,巴黎博物館門前罕現「門庭冷落車馬稀」。
  • 大眾全球電氣化戰略:中國貪快 德國求穩 美國慎入
    中國市場:砸錢鋪面迅速進入中國市場上,繼1月份大眾集團中國CEO被爆由馮思瀚接替後,大眾就公開表示,將在2020年在中國銷售40萬輛新能源車,到2025年該目標提升至150萬輛,2028年將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車銷量來自中國。一半的銷量來自中國,看來中國可能會成為大眾最大面積進入的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