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在大灣區建造香港城
5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處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建聯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將就多項推動兩地合作與國家發展的議題,提出23項建議和提案。
-
珠江水利委員會與香港澳門有關部門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
本站訊 12月10日,珠江水利委員會項目組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和高校專家,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合作溝通會。 項目牽頭單位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的立項背景和前期工作情況,以及大灣區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智慧水利與珠江河口治理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研判新形勢、確立新目標、提出新標準和推出新對策等四個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就香港、澳門參與項目研究的重點與具體內容作了初步建議。
-
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該交流會以「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香港人購房不受限,粵港澳大灣區哪裡最受歡迎?
視頻來源:南都特派報導組3香港特首親臨碧桂園•十裡銀灘考察早在2018年5月,香港特首訪問粵港澳大灣區惠州,考察行程的第一站即為惠州稔平半島碧桂園•十裡銀灘。廣東省發改委網站今年兩會期間,香港民建聯向兩會提案:在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內建立港人社區「香港村」,惠州名單在列!
-
大灣區之路①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的「香港+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大灣區綱要》)提出了「極點」、「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等概念,但並無任何一個城市獨攬專享,實際上是對這一特徵的認可,粵港澳大灣區多中心的城市群發展格局依舊。香港和深圳的關係歷來是學界關注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問題涉及深圳,研究深圳在大灣區的定位與發展問題離不開香港。
-
珠江委與香港澳門有關部門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5日訊 (通訊員 周敏) 12月10日,珠江委項目組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和高校專家,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合作溝通會。 項目牽頭單位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的立項背景和前期工作情況,以及大灣區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智慧水利與珠江河口治理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研判新形勢、確立新目標、提出新標準和推出新對策等四個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就香港、澳門參與項目研究的重點與具體內容作了初步建議。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舉行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舉行 2020-12-02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出入境自駕遊
中新社廣州12月31日電 (記者 程景偉)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人文灣區與休閒灣區建設初見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
今年兩會,香港民建聯將提「港人參軍」、在內地建「香港村」
此外,他們又提出多項配合大灣區發展的政策,如建議借鑑澳門租借橫琴模式,考慮在「大灣區」內找地建立「香港村」,興建擁有醫院、商場等配套設施的社區,吸引香港市民到內地居住,相信有助解開香港土地房屋短缺問題的死結。民建聯還建議,增加香港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到廣東的配額。
-
香港傳真 | 粵港澳大灣區宣講會側記
受關注的香港,被遺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壓抑的香港。時值2019年春,空氣中還瀰漫著溼氣。這座耀眼的東方明珠,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大灣區裡的香港。2月21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
-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型郵政通關體系 - 中國郵政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珠海市外伶仃郵政營業所營業員兼投遞員謝堅也帶來了自己的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發布時,便引起了這位離珠海市區29海裡的外伶仃島上工作了30多年的投遞員的關注。
-
廣東時隔十年再次更新標準地圖,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地圖首亮相
粵港澳大灣區有了首張標準地圖。據《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媒體報導,在4月16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使用。與舊版相比,「2019版」廣東省標準地圖地名地址、行政區域界線等內容標示更加準確權威,且都經過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審核、自帶審圖號;地圖類型多樣,覆蓋面廣,包括不同規格開本(比例尺)和專題要素的廣東省地圖,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粵東西北等區域地圖,以及21個地級市、64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共計176幅。
-
香港專家: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香港專家學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方面的具體措施,是今年施政報告的亮點之一。這些強有力的具體措施有利於香港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讓香港未來可期。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首幅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原標題:首幅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4月16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布會獲悉,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使用。據記者了解,此次發布的176幅標準地圖不僅實現了全省21個地市、121個縣級行政區域均有一幅標準地圖,粵港澳大灣區的官方標準地圖也在發布會上首次亮相。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推進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和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埠,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臺,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智能感知網絡以及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空間信息服務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推進電子籤名證書互認工作,推廣電子籤名互認證書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領域應用。共同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
-
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在東京召開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不僅在當地頗具吸引力,也吸引著國際企業的關注。9日,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日本東京帝國飯店舉行,不少日媒對此進行了報導。據香港文匯網9日報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日中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她感謝日本政府的安排和協助,並表示,這次訪日主要是出席大灣區推介會。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氣候脆弱區,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多發。
-
粵港澳大灣區帆船賽落幕
11月22日下午,2020年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翠湖香山·九洲杯」帆船賽暨2020年珠海市民健身運動會粵港澳帆船友誼賽在珠海國際航海文化中心順利落下帷幕。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該消息在21日於深圳舉行的以「凝聚創新力量 打造世界灣區」為主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引發熱議,與會的學者與行業人士稱,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將為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