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頭」,這句話似乎在農村民間流傳已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要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滿清八旗軍南下,明朝軍隊抵擋不住。他們從北方一再撤退,失去了一大片家園。在清軍經過的地方,有一句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老百姓要想活下去,就得剃掉頭髮。
但也有人不同意,起來反抗。因為,當時清軍的強盛而最終失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屍山血海,慘的無法形容。最終,明朝各地的抵抗紛紛被鎮壓。老百姓別無選擇,只能按照清人的要求剃頭髮。
但是,漢族人不能接受這種侮辱。既然沒有辦法抗拒,他們只能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也就是說,正月都不剃頭。
正月是新年。新年本來是美好一年的開始。大家都沒有去剃頭髮,過一個髒年。這也是為了噁心一下滿清統治者。這就是老百姓所能做的了。
慢慢地,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在中國農村慢慢流行起來。幾百年後,風俗仍然存在,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和正月不剃頭相對應的是,二月二,龍抬頭,一定要剃頭。
又是為了什麼?因為漢人相信他們的皇帝將來會回來的。他回來的那天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龍的頭抬起來了,皇帝自然就要來了。所以我們都紛紛趕在二月二這天剃頭髮,穿上盛裝迎接皇帝的來臨。
皇帝雖然一直沒有出現,但人們逐漸習慣了正月不剃頭,一直待到二月二再去剃頭的生活方式,感覺也不錯。此外,再說臘月不定親的來歷,臘月在中國農曆中屬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
年終歲末,要做些什麼呢?主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神明,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所以在中國農村,臘月也被稱為祭祀月,相對來說這不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然而,相親定親是年輕人人生中的大喜事,怎麼可能和祭祀扯上邊呢?
因此,它逐漸形成了臘月不相親、不訂婚的傳統。臘月過後是正月這是農曆十二個月的第一個月,正月裡來是新春,一切剛剛開始,萬象更新一切都是新氣象。安排我們的孩子在這個時候相親、訂婚、結婚,那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嗎?
但是,「正月不剃頭,臘月不訂婚」的說法是有時代局限性的,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被拋棄遺棄了,因為它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現代人認為剃頭或者結婚是他們自己的事,由他們自己找時間決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固守陳規。
相反,現在很多人都要在正月打理頭髮,這樣可以讓他們在過年的時候看起來更有活力,也預示著新年從頭開始。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二月二去剪頭髮,二月二龍抬頭嘛給自己討個好彩頭好兆頭。12月的訂婚怎麼了?只要適合自己的對象,就應該早點安頓下來,以免夜長夢多。至於老輩人嘮叨兩句,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聽聽就好了,沒有必要去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