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蘇省有八府三直隸州一直隸廳,現在有六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2020-12-11 王之野

明朝定都南京,現在的江蘇地位大增,設南直隸,轄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清朝初年,將南直隸改名為江南省。到了1661年,江南省分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江南右改名為江蘇省(取江寧府、蘇州府首字),江南左改名為安徽省,至此,現在江蘇省的輪廓大致形成。

在清朝時,江蘇省一大特色是實質上的雙省會。首先,兩江總督駐江寧府,江蘇巡撫駐蘇州府。其次,江蘇省設置了兩個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財政、民政及人事),一是江蘇布政使,與江蘇巡撫同駐蘇州,主管蘇州府、鎮江府、常州府、松江府、太倉州相關事宜;二是江寧布政使,與兩江總督同駐江寧,主管江蘇其他地區。其實,江寧布政使在1761年才設立,之前駐在江寧的是主管安徽省相關事宜的安徽布政使,直到1760年,安徽布政使才從江寧府遷往安徽省城安慶。

江蘇省在清朝時,共轄八府三直隸州一直隸廳,府、直隸州、直隸廳相當於現在的地級行政單位。隨著歷史的發展和變遷,這十二個地級行政單位,只有六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了,今天就把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蘇州府:蘇州市。明代設蘇州府,清代因之,府治設在吳縣,管轄範圍大體上與今天的蘇州市差不多(太倉在雍正年間升級為直隸州)。前文說過,清代的蘇州府是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駐地,是江蘇雙省會之一。民國廢蘇州府留吳縣。1953年1月,蘇北行署區和蘇南行署區合併為新中國的江蘇省,吳縣縣城析出(吳縣建制還存在),設立省轄蘇州市,蘇州這個名字就這樣從蘇州府變成了蘇州市。而吳縣則在2000年,成為蘇州市吳中區和相城區。

鎮江府:鎮江市。北宋曾經置鎮江府,明清均有鎮江府建制,府治設在丹徒縣。民國廢鎮江府,留丹徒縣。1928年,南京再次成為民國首都,於是,丹徒改名為鎮江,並成為江蘇省會,一直到1949年。解放後,鎮江縣城析出,設立縣級鎮江市,鎮江縣其餘部分改為丹徒縣。1983年,鎮江成為地級市。2002年,丹徒縣撤縣設區,成為鎮江市丹徒區。

常州府:常州市。明代設常州府,清代因之,府治在武進縣,管轄範圍是現在的常州大部分地區、無錫全境以及靖江、張家港。民國廢常州府,留武進縣。1953年1月,新中國江蘇省成立,武進縣城析出,設立省轄常州市。而武進建制還在,2002年改為常州市武進區。

揚州府:揚州市。明代設揚州府,清代因之,治所設在江都縣,管轄今天揚州市大部分地區及東臺、興化(雍正年間通州升為直隸州)。民國廢揚州府,留江都縣。解放後,江都縣城析出(江都縣建制還存在),設立縣級揚州市。1983年,揚州成為地級市。2011年,江都成為揚州市江都區。

淮安府:淮安市。明代設淮安府,清代因之,府治設在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管轄今天的淮安市、鹽城市大部分地區(海州在雍正年間升級為直隸州)。至於淮安和淮陰的歷史,因為在前文《解放後,江蘇省共有十一個市被撤銷》中詳細的寫過,本文就簡單一說:民國廢淮安府,山陽縣改名為淮安縣,清河縣改名為淮陰縣。解放後設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市成為地級市,2001年,淮陰市改名為淮安市,至此,淮安這個名字,從淮安府沿用到淮安市。

淮安府署

徐州府:徐州市。明代設徐州直隸州,清代改為徐州府,府治設在銅山縣。管轄今天的徐州、宿遷及安徽的碭山、蕭縣等地。民國廢徐州府,留銅山縣。抗戰時,銅山縣城析出,設立徐州市。1953年1月,新中國江蘇省成立,徐州成為江蘇省轄市。而銅山縣則在2001年,成為徐州市銅山區。

剩下的府州廳,簡略的說一下現狀:江寧府(明代為應天府),即現在的南京市。松江府,治所華亭縣,管轄今天上海蘇州河以南地區,華亭縣即現在的松江區。通州直隸州,清代升通州為直隸州,即今天的南通。太倉直隸州,太倉原屬蘇州府,清代雍正年間升為直隸州,管轄今天上海蘇州河以北地區。海州直隸州,清代雍正年間升為直隸州,管轄今天的連雲港及沐陽、新沂等地。海門直隸廳,清代乾隆年間置,管轄今天的海門和啟東。

註: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朝河南有九府五直隸州一直隸廳,現在只有三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清代河南省的區劃有過數次調整,到清朝末年,形成九府五直隸州(直屬省的州)一直隸廳(直屬省的廳)的區劃格局(禹州在雍正年間曾為直隸州,但被廢後,至清末再未復置,本文就不再論述)。不過,隨著工業化的興起,鐵路、工礦、水利使河南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老牌城市則逐漸沒落,到現在,清朝的九府五直隸州一直隸廳,只有三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今天總結如下:開封府:開封市。春秋時,鄭國在今天的朱仙鎮附近築城,為了啟拓封疆,取名為啟封。西漢時,漢景帝劉啟即位,為避他的名諱,啟封改名為開封。
  • 清朝安徽省有八府五直隸州,其中只有四個現在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明朝時,現在的安徽省屬南直隸,清初,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此後,江南省被一分為二,直到1667年,江南左才正式命名為安徽省(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省會設在安慶府。清朝時安徽省有八個府,因此,安徽又被人稱為八皖。安徽還有五個直隸州(直屬省的州),這樣,安徽共有八府五直隸州,共十三個直屬省的行政區,與現在的地級市相當。
  • 清朝河北有十二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現在只有五個還是地級市名字
    三是由省直屬的行政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多,清朝時,府、直隸州(直屬省的州)、直隸廳(直屬省的廳)是省直屬的行政區,到清末時,河北有十二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共計二十二個省直屬的行政區,堪稱當時全國之最。
  • 清朝福建省有九府二直隸州,現在只有四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清朝康熙平定臺灣後,設立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為加強海防,臺灣單獨建省。至清末,福建省共有九府二直隸州,共十一個直屬省的行政區。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十一個行政區的名字,如今只有四個還是地級市的名字,現將相關情況匯總如下:福州府:福州市。唐代改閩州為福州,此為福州命名之始。
  • 九府四州兩直隸廳,看看清朝廣東行政區劃是什麼樣的?
    廣東是中國南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文化獨特,現在廣東省人口超過一億,位居全國第一,而廣東的行政區劃也是非常多的,現在廣東有2個副省級市,19個地級市,共21個地級以上行政單位,然而在清朝的時候,廣東還沒這麼多行政單位,那清朝時候的廣東是什麼樣的呢?
  • 國、郡、縣、州、道、路、府、省、廳——概述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
    本篇文章是我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系列文章的終章,從開篇的秦朝到上一篇的清朝,發布後的閱讀量一直不高,好一點的有2000多閱讀量,最差的只有幾十。這樣的成果確實讓我有些傷心,但自己開的篇章,還是要給它畫上一個句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吧!
  • 清代四川21州府與如今21市州對比:幾家逆襲幾家淪落?
    (清代四川分府圖,來自網絡,該圖有個別錯誤之處,如「夔州」誤為「燮州」,還漏了敘州府)清代,四川省一共轄12府、9直隸州(以清朝後期的行政區劃為準),府和直隸州,大致相當於如今的地級行政區。這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明清兩代的「州」分兩種,一種是直隸州,一種是散州。散州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市,除了名字好聽點、長官的級別略高一點,和縣區別不大。
  • 河南省下轄8個府,幾十年之後,為何形成了17個地級市?
    河南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位於我國的中部,目前,下轄了鄭州、洛陽、開封等17個地級市。請注意,河南省的行政區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17個地級市的模式,直到90年代才徹底形成。在清朝統治的後期,河南省僅僅下轄了8個府。那麼,河南省當年的8個府,如何演變成為了17個地級市呢?
  • 江蘇省13個地級市名字由來,以及各自城市定位
    1954年,升格為省轄地級市,1983年揚州地區撤銷,改設地級揚州市。 1996年,泰州從揚州劃出,升格為地級市。 城市性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
  • 明清時府和州以及直隸州和散州的區別
    府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是在唐朝時開始出現的,在京師、陪都和道治所在地置府,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數量較少。到了宋代,府的設置逐漸多了起來。宋代的府,隸屬於地方第一級行政機構路,長官為知府(全稱為權知某府事)。
  • 清朝時期,甘肅曾領有這四個府、州,現為四「省會」
    清朝建立初,甘肅仍為陝西所轄,康熙三年分陝西為左右布政使司,陝西右布政使司駐鞏昌府,轄今甘肅全境,康熙七年改稱甘肅布政使司,遷駐蘭州,康熙八年甘肅正式建省,轄今甘肅、寧夏全部及青海、新疆各一部,其中甘肅所轄四府、州,現在分別為甘肅、寧夏、青海及新疆四省區「省會」(自治區稱首府)。
  • 明朝時期,山西五府三直隸州,你屬於哪裡?
    山西正式建省是在明朝建立後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設山西行中書省,省治為太原府,轄太原府、大同府、平陽府、遼州直隸州、潞州直隸州、沁州直隸州、澤州直隸州共三府四直隸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為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廢除行省制度,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山西行省改設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同年,汾州升為直隸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轄三府五直隸州。
  •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浙江設省後,建制、區劃較為穩定,明清時均轄有十一個府,其中浙江現有十一個地級市中有十個能與其對應,這十一個府中有七個以州為名。 湖州府明末時轄有烏程縣、歸安縣、德清縣、武康縣、長興縣、孝豐縣等六縣及安吉州,其中孝豐縣為成化年間由安吉縣所析置,安吉縣正德年間升為安吉州。清朝時期,湖州轄地未變,僅安吉州於乾隆時降為縣,至清末湖州共轄七縣。現在,湖州市為浙江省地級市。
  • 河南九府、五直隸州:如今有的成了省會,有的則衰落成了縣
    對河南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河南下轄17個省轄市和1個省直管市。但在明清時期,河南是沒有市的,而是有九府五直隸州。 這些府和直隸州,其行政區劃就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清朝滅亡後,這類區劃也被廢除。
  • 清朝直隸省承德府是如何從無到有出現的?它卻為何管不了承德縣?
    為了順利接管政權,使國家迅速正常運轉,清朝在很多制度上是採取明朝的制度,史稱「清承明制」。其中就有對國家行政區劃的設置,也基本採用了明朝的省、府、州縣制度。但是如果有人看明朝、清朝的直隸省(明朝直隸在本文特指北直隸)圖的對比卻發現,直隸省的北部卻大不一樣。與清朝相比,明朝的直隸北部、清朝承德府一帶齊刷刷終結在了長城一線,邊界離京城特別近,這是怎麼回事呢?
  • 福建八府,八閩的由來,下四府仍為地級市,僅三個沿用舊名
    福建古為閩地,唐時分為五州,北宋時分為六州二軍,至元時設福建行省,改為八路,明時改為八府,分別為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後增設福寧直隸州,所以,福建又有「八閩」之稱。其中,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為下四府(沿海,閩東),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為上四府(內陸,閩西)。
  • 為何說河北省這個市,在清朝時是屬於三個省「四府一州」所轄區域
    位於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的河北省邯鄲市,轄6個區、1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18個縣級單位,總面積12073.8平方千米。其實這樣的格局才僅僅形成50多年的時間。在清朝今天邯鄲市的一帶則分別屬於三個省四個府一個州的十五個州、縣。
  • 江蘇省成立時共七府一直隸州,治所分別為哪裡?
    現在,我國有23個省,陝西、四川、雲南、江西、福建、甘肅等設省於元,山東、河南、山西、廣東、貴州、浙江等設省於明,而清朝初期設立了四個省,均為一省「其制過大」而析為兩省,其中湖廣行省大致以洞庭湖為界範圍湖南、湖北兩省,江南省(明朝南直隸)東西分置為江蘇、安徽兩省。
  • 江蘇省有13個地級市,它們的名字有哪些來歷?
    江蘇省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大省,位於華東地區的沿海之濱,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今天就講一講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地名都是怎麼來的。 江蘇省省會南京位於江蘇省西南部的長江南岸,與安徽省部分地市關係密切,被戲稱為「徽京」。
  • 一文讀懂清朝的行政區劃:內地十八省、五個將軍轄區、四藩部
    ▲三級行政區劃省是一級行政單位。▲清代職官品級表府、直隸州和直隸廳是二級行政單位。清朝的府相當於地級市,直隸州相當於省轄市,直隸廳主要出現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一府之長為知府,一州之長為知州,一廳之長為同知或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