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措根奧拉赫是德國的一座小鎮,小城鎮與大多數德國小城鎮無異,一棟棟中世紀形貌的建築林立,石板路旁遍布咖啡館,悠閒寫意,一河兩岸,風光旖旎。
然而你或許不知道,這座小城卻是大名鼎鼎的運動品牌阿迪達斯與彪馬創始人的誕生地。
黑措根奧拉赫街景
這座僅有24000人的小鎮被穿流而過奧拉赫河一分為二:
河北岸屬於阿迪達斯的地盤,而南岸則是彪馬的大本營。
1898年,魯道夫·達斯勒出生於黑措根奧拉赫,2年之後,他的弟弟阿道夫·達斯勒也出生了。他們的父親在當地鞋廠工作,母親則靠在洗衣店洗衣服為生,德國一戰戰敗讓整個國家陷入動蕩,達斯勒一家也面臨著生存危機。
弟弟阿道夫是一個非常熱愛運動的青年,他看準運動鞋了這個行業,依靠從父親那裡學到了製鞋技術,以母親的洗衣店為場地,加上當地鐵匠提供的鞋釘,冒著他人的冷眼,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製作運動鞋的生涯。
共同創業:
1924年,哥哥魯道夫也從工廠經理的位置辭職,加入弟弟一起從事運動鞋生產,就這樣兩人開始了創業的生涯。
兄弟兩人的鞋廠
兄弟倆分工明確,阿道夫負責專研產品,他的製鞋技巧和設計理念在當時鶴立雞群;而魯道夫則是天生的銷售大師,當時沒有人會為了體育運動專門去買一雙鞋子,但魯道夫靠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不僅打通了球鞋的銷路,還從銀行弄到貸款用於擴大生產。
風生水起:
1936年,鞋廠的產品進入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在那屆希特勒寄望甚高的奧運會上,非洲裔美國運動員傑西·歐文斯成了攪局者,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在一屆比賽中獲4枚金牌的田徑運動員,將白人甩在身後。而歐文所穿的正是達斯勒鞋廠生產的跑鞋。
從此,他們的跑鞋自此風靡全球,每年銷售量暴漲至20萬。
傑西·歐文斯和他的跑鞋
兄弟兩人事業上紅紅火火,愛情上也非常順利,哥哥魯道夫和弟弟阿道夫分別遇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還都跟女神結了婚,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電影《兄弟之爭》劇照
分道揚鑣: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他們很快便遇上了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鞋廠被迫停產......
但所幸的是黑措根奧拉赫並未經歷戰事,鞋廠保存完好。二戰後鞋廠復業,然而兄弟二人卻分道揚鑣。
兄弟兩人為何會走道這一步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
弟弟阿道夫雖然不善交際,奈何他的妻子有心參與這個「家族企業」,而且她的能力可不一般,交際應酬處處在行,要是和哥哥魯道夫一起出席宴會什麼的,那可真是完美搭檔,沒有搞不定的訂單。
弟弟懷恨在心,認為他們關係曖昧。
還有一種更狗血的說法:
哥哥魯道夫是當地的情場浪蕩子,他跟弟媳卡斯偷情,甚至阿道夫的兒子霍斯特都是魯道夫所生(而這段八卦歷史,在2016年講述阿迪與彪馬淵源的德國電影《兄弟之爭》中也有所體現)。
但兄弟倆徹底撕破臉的根本原因還是利益:
哥哥魯道夫認為自己二戰期間被送去前線是弟弟阿道夫設計的,這樣他們才可以徹底控制工廠。
而在戰後,哥哥魯道夫又因為涉嫌參與秘密警察的工作而被盟軍逮捕監禁,儘管最後證明他是清白的,但魯道夫堅信是弟弟阿道夫告的密,目的就是徹底將他排除出管理層。
最終,魯道夫帶走了一批員工,在奧拉赫河對岸開了一家新的工廠,並將其命名為彪馬(PUMA)。
而阿道夫在同一年註冊了阿迪達斯(Adidas)商標,整個小鎮被一分為二,倆兄弟在體育領域的鬥爭正式拉開帷幕。
爭鋒相對
在黑措根奧拉赫有這樣一個傳說,它又名彎脖之城,當地人交友前,必定會彎下脖子看看此人腳上穿的鞋,倘若不是同一品牌支持者,就不會交往。
說起兄弟二人反目後的競爭,真是一籮筐也說不完,這兩極公司敵對到什麼程度,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1)1958年,阿迪達斯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鞋」。魯道夫勃然大怒,並親自打電話給阿道夫予以警告,誰料後者竟將魯道夫告上法庭,訴其非法商業競爭。最終魯道夫慘敗,被判賠巨額罰金。阿迪達斯還派人將這句廣告詞貼在魯道夫辦公室的窗戶上故意氣他。
(2)魯道夫的兒子阿明·達斯勒與阿道夫的兒子霍斯特·達斯勒曾籤署了一份協議,阿迪達斯和彪馬都不再贊助著名的足球運動員。1970 年世界盃決賽開球之前,球王貝利要求裁判推遲幾秒開賽以繫鞋帶,在他蹲下的那一刻,全球電視觀眾近距離看到了那雙彪馬運動鞋,兩家公司徹底撕破臉。
(3)1974年,魯道夫因病去世。第二天,阿迪達斯公司發表的弔唁信是這麼寫的:本著人類同情之心,阿道夫·達斯勒家族不會對他的去世發表任何評論。4年之後,阿道夫也去世。這兄弟的墓地分別位於小城的兩端,隔得非常遠。
直到兩家公司在上世紀80-90年代被收購併成為國際化上市公司,達斯勒家族慢慢退出管理層,雙方的關係才得到緩和。阿迪達斯和彪馬沒有強強聯合不僅是達斯勒家族的一個遺憾,也是德國運動品牌的一個損失。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相互競爭,也不會有如今時尚的阿迪與彪馬可供大家選擇。
就像弟弟阿道夫自己所說的:
沒有我哥哥,我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