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粹德國走來的兩個兄弟,誰繼承了元首的反坦克黑科技?
文|中立的手指
1936 年 8 月 1 日,隨著希特勒以一種王者之風,在耗資 7700 萬馬克打造的柏林體育場宣布第 11 屆奧運會開幕,柏林在這一刻成了世界之都。
三天後,美國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猶如一道黑色閃電,撞破了柏林奧運會男子 100m 短跑的終點線,成為本屆奧運會上當之無愧的明星。
八十年前,許多白人認為黑人只是那種在棉花田裡戳一下動一下的奴隸,不可能在身體素質上勝過白人精英——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剛從樹上跳下來的猴子」打破了雅利安人種無敵論,看臺上的希特勒臉色一點也不好看。
· 行納粹禮也沒用,沒贏過猴子統統槍斃!
雖然希特勒在這個大好的日子裡被傑西·歐文斯搞得有點心塞,但不是每個德國人都像他們的元首這般心胸狹隘。
至少坐在希特勒身後的兩位兄弟——阿道夫·阿迪·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 和和他的哥哥魯道夫·魯迪·達斯勒(Rudolf Rudi Dassler),正在因為傑西·歐文斯的奪冠歡呼不已。
他腳下穿的跑鞋,正是來自於這對兄弟的「達斯勒製鞋廠」,傑西·歐文斯每一次創下的光輝戰績,都代表著這對兄弟在運動鞋製造上的重要裡程碑。
阿迪和魯迪兄弟的成功並不是沒有緣由。達斯勒兄弟的故鄉黑措根奧拉赫(Herzogenaurach)是德國傳統的皮具和製鞋中心,在 1922 年,這個只有 3500 人的小鎮就已經擁有了 112 家皮具作坊,這裡生產的巴伐利亞皮短褲(Lederhosen)如今已經成為了啤酒節和同志色情片的標準裝備。
· 來呀,造作呀
在 1922 年,那時阿迪·達斯勒還沒有推出他的品牌 Adidas(阿迪達斯),魯道夫·達斯勒也沒開始生產 Puma(彪馬),兩兄弟共同經營著達斯勒兄弟製鞋廠。這對富有商業頭腦的兄弟專門驅車拜訪傑西·歐文斯,為他提供了最新款跑鞋,「達斯勒兄弟」牌跑鞋也隨著傑西·歐文斯的柏林之行一炮而紅。
雖然納粹用嶄新的體育館、宏大的開幕式以及破天荒的金牌總數,營造出了萬國來朝的盛世錯覺,但大肆基建和窮兵黷武帶來的資源危機,也讓德國不可避免地滑進了戰爭的深淵。
阿迪達斯和彪馬的歷史,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章,也不會完整。
與蘇聯人的消耗大戰爆發後,很快讓納粹軍力的損失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高傲的希特勒不得不在 1943 年宣布全國總動員,允許更多的中小型公司生產軍事裝備。德國工業越來越像一臺大型的「軍事機器」,就像早已成為機器的蘇聯。
1943 年,兩部「軍事機器」的處境發生了逆轉。德軍開始撤退,炸彈在德國城市上空爆炸,資源短缺,黑措根奧拉赫的製鞋企業中也沒有多少奧運榮耀。到了年底,希特勒政權下令停止該鎮所有的民用生產,當地的皮革工廠不再生產皮短褲,轉而為軍隊製造帆布包,有的工廠開始生產魚雷。
達斯勒兄弟的廠房同樣起了變化,製鞋機被點焊設備代替,開始為德軍生產前線士兵夢寐以求的寶貝—— Panzerschreck 「坦克殺手」。
· 就是圖中這位美男使用的武器
Panzerschreck 「坦克殺手」是德軍在美國「巴祖卡」火箭筒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反坦克武器,一枚火箭彈儲存在圓筒型的發射器中,可以有效擊穿所有盟軍坦克的裝甲。
其生產過程基本上就是在一根管子裡面塞上一顆火箭彈,可是現在疲態日顯的第三帝國已經很難找到像 A·O·史密斯那樣出色的焊管子工廠,稍微有些經驗的工人都已經被徵招去生產更精密的武器了。好在我們的德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西門子,就讓這些薅皮子的也為第三帝國作點貢獻吧!
於是,達斯勒製鞋廠被帝國防務部徵召,開始為軍隊生產物美價廉的「坦克殺手」。
· 達斯勒兄弟的製鞋工廠
工廠裡,皮具大師們接受了武器行業的突擊訓練,為坦克殺手焊接瞄準具和護盾,從法國搜刮來的猶太勞工也被安排在了生產線上。
在帝國官員看來,「坦克殺手」的製造非常簡單,只要稍微練習一下,就連業餘工人也可以快速投入到生產線中。可惜這些軍事愛好者們的能力低得令人髮指,最初生產的火箭筒質量問題頻出,一旦那根又粗又長的發射管鑽進了沙子,就可能出現炸膛,質量問題報告也會傳到後方。
所以當一群德國士兵聚在一塊罵武器生產商的時候,如果其中有個人默不作聲並且他的鋼盔又特別的顯眼,那麼你發現了誰?魯道夫·達斯勒。
· 考眼力:您找得出哪個是魯道夫·達斯勒嗎?
話題從「坦克殺手」轉到達斯勒兄弟身上。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經歷了一段黃金髮展時期,工業大躍進與納粹強行推行的卡特爾化,基本摧毀了該國的中小民營企業以及家庭小手工業生產,只有與人們需求直接相關的手工業,比如同志皮短褲製造商或者達斯勒兄弟這樣的鞋匠,還能苟延殘喘幾聲。
小手工業者對工業化的態度無疑是冷漠的。對經濟發展的牴觸,以及出於在社會分化過程中被拋棄的擔憂,逐漸演變成了德國中小手工業者中普遍存在的反現代主義意識。
只是作為一個自強自傲的雅利安人,點兒背不能怪容克社會,命苦不能怨魏瑪政府,讓雅利安人越混越差的鍋誰來背呢?當然是那些到處竄的猶太人啦!
怎樣才能不讓這些猶太人搶自己的飯碗呢?當然是加入反猶的納粹黨啦!通過對不同人群的「精準廣告投放」,納粹黨的人數從 1928 年的 10 萬人膨脹到 1933 年的 400 萬人,漲勢之猛連比特幣都自愧不如,達斯勒兄弟也在這一時期加入納粹黨當了新韭菜。
· 這段加入納粹黨的歷史被後人翻來覆去地黑/ 圖片來自網絡
相比於弟弟阿迪·達斯勒,魯道夫·達斯勒對黨更加忠誠。據說阿迪本不想加入納粹,但是架不住哥哥的遊說。畢竟在一個黑幫掌權的國家,沒有組織罩著幹什麼都不方便,這和解放前四川地區開個茶館都要入袍哥會是一個道理。
不過作為一名光榮的納粹黨員,天天空口白牙的嚷嚷著打英國捐一個月工資、打美國捐一年工資、打蘇聯捐一條命,這些可不夠。終於在 1943 年的一天,有人敲開了魯道夫·達斯勒家的大門:「同志為國捐命的時候到了,滾去蘇聯前線吧!」
· 蘇聯有十萬輛坦克等著你們懟呢!Toi,Toi,Toi!
兄弟分別的感人情景並沒有出現。事實上,自從阿迪被魯道夫拉進納粹黨之後,兩兄弟之間的關係就開始變得愈加緊張。魯道夫對納粹黨的活動很是熱衷,這讓阿迪感到頗為反感,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鞋廠管理權的歸屬問題加劇了兄弟間的矛盾。
阿迪不止一次希望他老哥騎著蘇聯紅軍的炮彈飛上天,這樣達斯勒製鞋廠就是他一個人的了。
在半官方的說法中,兩兄弟的最終決裂源於戰爭中的一場誤會。
黑措根奧拉赫附近有一座德國空軍基地,盟軍的轟炸機對這裡一見鍾情。1943 年的一次盟軍空襲中,魯道夫帶著老婆鑽進防空洞,發現阿迪一家子已經在洞裡蹲好了:「骯髒的狗雜種又回來了!」阿迪話雖指的是盟軍轟炸機,但魯道夫卻認為這是在說自己。兄弟從此徹底鬧翻。
· 德州紅脖飛行員:「炸死那個讓黑人得了奧運冠軍的傢伙!」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故事沒什麼說服力。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兄弟,如果連這點溝通能力都沒有,恐怕在躁動的青春期就因為什麼破事拿刀互捅死掉一個了。所以小鎮上的居民口中流傳著另一個版本:
1944 年,那是一個春天,英勇的魯道夫和蘇聯紅軍戰鬥了整整一年,魯道夫日日夜夜想念自己的新婚妻子。好不容易等到休假,魯道夫回到了美麗小鎮,推開了自家大門——「老婆,我回來啦!」「老公,你怎麼回來了!」「臥槽,你床上的男人是誰!」「哥,是我啊,阿迪啊,你認不出了嗎?哥你被蘇聯人的大炮震傻了嗎!」「臥槽,你怎麼在我老婆床上!」「……」「那旁邊嬰兒車裡又是啥!」「老公這是你的兒子呀!」「我都出門一年了!」「哎呀媽呀,哥你可走運了啊,這是戈培爾博士從喜馬拉雅山搜刮來的古雅利安遠程生育黑科技啊,Heil Hitler!」「待我手持 98K 來將你打!」「Heil Hitler!」「打死你們這對活王八……」「Heil Hitler!Heil Hitler!」
我承認以上對話中部分內容為我出於戲劇效果的編造(不超過95%),但很可能真有這麼個事情,情況很可能有這麼個情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搶老娘的奶,分老爹的房,上嫂子的床乃兄弟間三大不共戴天,阿迪要是沒有送給哥哥「綠鋼盔」,很難想像兩兄弟會鬧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魯道夫想把家產傳給小兒子而不傳給大兒子。
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侮,對元首的愛最終徵服了眾人,為了雅利安民族的延續,高風亮節的魯道夫做出了應有的犧牲:假期結束,魯道夫扣上他那綠得發亮的鋼盔回到了前線,仇恨的種子在心中發芽。
· 考眼力:現在您找的出魯道夫了嗎?
在前線,士兵們熱烈盼望著阿迪·達斯勒工廠生產武器。儘管設計簡單,但「坦克殺手」仍然非常有效,它使德國步兵第一次擁有可以從遠處摧毀坦克的能力,擺脫了被單方面屠殺的命運。
戰爭後期,蘇聯人造坦克就像不花錢,倍感壓力的納粹開始越來越多地宣傳任何人都可以用「坦克殺手」或者他的小兄弟 Panzerfaust 「鐵拳」來摧毀敵方坦克。納粹甚至編了一本名叫《怎樣打坦克》的小冊子,幫助沒經過正經軍事訓練的德國人民更好地識別和打擊敵人坦克。比如,「設計好傳神,炮塔像圓盆,傾斜裝甲板,五對負重輪,這就是 T34 坦克,快看好,咱拿起坦克殺手把它搞!」
· 搞不搞得過就是另一碼事了
就軍事角度而言,搞坦克根本不像納粹宣傳片說得那麼容易。作為一種後果自負的玩命武器,如果在 50 米的距離上沒能命中敵軍坦克,對方不會給你第二次攻擊或者逃命的機會。每發射 1800 枚「坦克殺手」和「鐵拳」才能換取擊毀一輛坦克的戰果,更多英勇的倒黴蛋連扳機都沒來得及扣下就成了坦克的輪下鬼。
· 好運的鋼板日穿郎會得到「單兵坦克擊毀勳章」
哼著囧死人的順口溜,「坦克殲擊分隊」出現的地方,被擊毀的盟軍坦克顯著增加。
可惜這些武器來得太晚,直到 1944 年,「坦克殺手」和「鐵拳」才得以大規模部署,到那時納粹的好運早已耗盡。有軍事專家認為,如果納粹能在 1942 年大規模部署「坦克殺手」,那麼莫斯科很可能已經淪陷了。
作為第三帝國面對盟軍裝甲洪流的最後一搏,這些從達斯勒工廠裡走出的反坦克武器,最終淪為納粹所開發的眾多稀奇古怪武器中的一種,充其量只是推遲了戰線的崩潰,讓戰爭變得更殘酷。
到了 1945 年 3 月,德軍已經在破敗的戰線上使用了九萬個「坦克殺手」,大部分都用在了東線戰場。
在後期的巷戰中,「坦克殺手」和「鐵拳」是蘇聯坦克最致命的剋星,高速金屬射流穿過車體裝甲後將給車內乘員帶來巨大殺傷,經常有坦克外表只有一個小孔整車成員卻全部斃命的情況出現。
現在我可能理解為什麼俄羅斯的小混混們都特別喜歡穿 Adidas,或許這是戰鬥民族獨有的緬懷先輩的方式——當年我那開 T34 的爺爺被 Adidas 牌火箭筒一發入魂,如今我就穿這個牌子的套裝,為了紀念他。
· 坦克兵後代聯誼會
1945 年 4 月的一天,黑措根奧拉赫的軍事愛好者們起床前往工廠,卻發現小鎮已經被美國人佔據。一輛美國坦克橫在阿迪·達斯勒的工廠門口,大兵們正在為是否轟平這座堆著一半反坦克火箭筒和一半皮料的奇怪工廠爭論不休。
這時,阿迪·達斯勒的妻子 Kathe 挺身而出說服了美國大兵,她說這裡的人只對生產運動鞋感興趣,生產反坦克火箭筒純粹是因為納粹的強迫,阿迪的工廠得以保留了下來。
工廠得救後,佔領部隊成了阿迪·達斯勒的福音。美國空軍在黑措根奧拉赫建立了自己的基地,這些美國來的運動狂得知製鞋廠製造了傑西·歐文斯穿的那種跑鞋後,也開始瘋狂購買該公司生產的產品。
從運動鞋到籃球,阿迪的產品變得供不應求,這件事成為了阿迪在全球成功的道路上的第一次助力。
· 「穿上我的鞋,跑的比黑人還快!和火箭彈一樣快!」
祝福阿迪,但我們好像忘掉了一個傢伙,魯道夫現在在哪?
自從兩年前被抓了壯丁,可憐的魯道夫天天抱著他弟弟的大管子,在蘇聯紅軍排山倒海的烏拉聲中瑟瑟發抖。戰爭的最後階段他終於崩潰了,跺腳扔掉了自己的綠鋼盔當了逃兵,卻被半路殺出的幾個蓋世太保逮個正著。
好消息是戰爭年代人性依然閃光,考慮魯道夫的思鄉之情如此濃烈,蓋世太保準備把他就近運到達豪集中營做肥皂。壞消息是美軍截下了駛往達豪集中營的火車,黨員魯道夫失去了以肥皂形態為第三帝國做最後貢獻的機會。
重獲自由的魯道夫還沒蹦上幾步又被抓了回去。原來他即將安全歸鄉的消息剛傳回黑措根奧拉赫,這美麗的小鎮裡就飄出一封惡毒的匿名信,舉報納粹黨徒魯道夫與黨衛軍的勾結行為——那麼這封信是誰寄的呢?是誰這麼壞呢?
具體情況無從考證,但是實名舉報的危險有多大,咱們都清楚。
魯道夫聽說自己被檢舉後怒不可遏,乾脆也寫了封信懟了回去,舉報鎮上某人為納粹賣力生產武器還強迫使用猶太奴隸。美國人一查,原來兩個都是納粹黨,統統進局子!
達斯勒兄弟這個悔啊,當年只想著混進體制內分蛋糕,卻沒想到還會有跟著組織一起吃癟的那天。
· 兩位兄弟可能用局子裡的平靜時光想出了各自品牌的 LOGO
兄弟倆的遭遇,說明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開茶館當袍哥就要準備好解放後被槍斃,你加入納粹黨肯定也免不了被秋後算帳。
至於怎麼個算帳法,主要還得看落到什麼人手上。幸好納粹剛崩潰那會兒要算帳的人實在太多,兄弟狗咬狗的事情實在是讓美軍提不起興趣,乾脆兩人一起放了拉倒。
二戰以後,兄弟倆老死不相往來。阿迪·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用自己姓名中的兩個單詞組成了大名鼎鼎的體育品牌阿迪達斯(Adidas),他的綠鋼盔哥哥表示決心與其鬩牆到底,也成立了魯道夫·達斯勒(Rudolf Dassler)體育用品公司。
最初的品牌名稱爭鋒相對,叫做魯達斯(RUDDAS),後來覺得實在太難聽就改成了魯達(RUDA),再後來又改了兩個字母讓商標更加動感,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 PUMA。此後,戰時武器製造商的黑暗章節,很快就被阿迪達斯和彪馬忘記了。
· 只剩些死皮賴臉的網友沒有忘 /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這兩家公司都被投資者所青睞。雖然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兩家公司間你死我活的鬥爭卻從未停止,尤其是兩位創始人生前還掌控著公司的時候,阿迪達斯和彪馬可謂是不共戴天。
比如,為了討好身為彪馬代言人的球星克魯伊夫,荷蘭足協不惜得罪自己的大讚助商阿迪達斯,讓克魯伊夫穿著只有兩道槓的球服出戰世界盃。你可以想像一下阿迪咬牙切齒、魯道夫大仇得報的樣子。
· 中隊長克魯伊夫
然而,在黑措根奧拉赫安靜的社區裡留著一份歷史遺產——原先用來製作「坦克殺手」的鋼管,被人們做成了排水管和下水道柵欄。
納粹的反坦克秘密武器最終成就了德國的下水道,並且為那個同時擁有阿迪達斯和彪馬兩大體育品牌的小鎮,化解紛爭至今。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立大手指」,id:bigbigfinger
點擊徽章,進入大象公會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