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保障房供應要防止「狗惡酒酸」

2020-12-19 騰訊房產

蘇州市政府昨天出臺文件,對城區的廉租住房配租、公共租賃住房配租、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供應三項保障性住房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尤以對低收入人群認定標準的放寬引人側目。文件規定,市區低收入家庭收入標準從1200元調整到1380元;市區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收入標準,從1700元調整到1900元。這一政策的變化引起廣泛關注。

去年以來,隨著國家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的全面鋪開,各地通過銀行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債中切分一塊,引入社保基金等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各級財政還設立住房保障專項補助資金,從各地情況看,交付任務已無懸念,但新的問題出現了,怎麼把鑰匙交出去。

來自南京市的消息稱,全市1.1萬套公租房,最近已交付的有6000套,但幾經動員,目前提出申請的只有300人。為什麼只有這麼少的申請?根據《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申請公租房須滿足3個條件:具有南京市市區常住戶口滿5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1700元;人均住房面積小於15平方米。南京市民政部門的統計,全市約有1.7萬戶這樣的家庭。但保障房建設與舊城改造是兩張皮,相當一部分已經通過拆遷完成,而公租房目前交通配套不夠,太遠,許多人寧可蝸居主城區,或者雖然是低收入家庭,但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於1700元,大量的人不符合條件。

南京市公租房的保障對象除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還有新就業的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原定的面向新就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這兩類人群的申請工作暫時還沒有展開,導致6000套的供應量與300套的需求量的巨大落差。有效需求不多,建成的房子大量成為無效供應而空關。

這一問題不是個別現象,在多個城市對保障房開工率和建設進度的檢查中發現,有些市縣的保障房距離主城區太遠,許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申請積極性不高,蘇中某地的保障房建在離主城區30裡外的地方,歷史上這裡就叫「三十里舖」,房子建設成了,沒人願意從城裡搬過來。因為低收入者在城裡的房子雖然小,但可以擺個小攤、開個小店討生計,你讓他到雞不拉屎的「三十里舖」,他怎麼過日子呢?

這種情況還不是個別現象,房子是建了,使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閒置和浪費。怎麼解決,應該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合實際的保障房門檻,並適時進行動態調整。現在物價這麼高,以千把塊錢的家庭人均收入作為門檻,把絕大多數低收入人群排斥在外,結果狗惡酒酸。新加坡人八成住的是公房,如果用過於苛刻的收入標準做攔路虎,那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蘇州市從7月1日起調整蘇州住房保障中低家庭收入標準、公租房配租範圍以及購房補貼等6項內容。這說明,有些地方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為不讓房子閒置和浪費,已經對舊的政策進行調整。其實,這不是個別地方的問題。下面應該還會有更多的城市採取相關動作。

相關焦點

  • 時評:警惕筒子樓以經適房保障房名義大量出現
    時評:警惕筒子樓以經適房保障房名義大量出現 中國產經新聞
  • 深圳效仿香港公屋 保障房供應持平商品房
    住建局測算,「十三五」期末,保守估計深圳規模常住人口將達到1200萬,要實現保障人口達到20%,深圳保障房供應缺口30萬到40萬套。記者獲得的一份深圳市《關於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文件顯示,「十三五」期間,深圳市新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將不少於30萬套。市住建局表示,按照三人一套住房計算,預計可覆蓋90萬人。
  • 保障房申請:守住「民心工程」的生命線
    2012-02-05 09:26 [摘要] 今年全國保障房將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隨著建設不斷提速,保障房供應高峰將至。
  • 汪志強:保障房拉低均價 輕言樓市拐點為時尚早
    而據1月20日《第一財經日報》報導:2011年北京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比上年下降6.3%,但「新建普通住房中,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均價同比上漲約7%,而新建保障房成交價格基本與上年持平,實際上兩個構成部分的價格均沒有出現下降。」新建普通住房均價下降是因成交結構變化——價格較低的保障房比重上升所致。
  • 當各地大講營商環境,這個「狗惡酒酸」的寓言必須要看!
    「狗惡酒酸」便是其中的一則寓言。這則寓言,同樣體現了韓非對政治環境的憤慨與憂心: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
  • 汪志強:解決保障房建設亂象,誰更靠得住?
    但是從保障房交付使用的情況來看,部分保障房的「保障」情況不容樂觀。比如,安慶太湖縣開發區的最大拆遷安置小區自去年底以來五十多戶居民的房屋陸續出現承重梁、屋面、外牆裂縫和滲水,部分住戶甚至出現樓板踩穿、房屋沉降等嚴重問題,居民反映了半年時間都未得到有效解決。又比如,深圳松坪山三期西區的保障房面積縮水、現房雪藏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也鬧得沸沸揚揚。
  • 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支招」國家保障房建設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裴闖)中國正在大規模進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多位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保障房建設經過多年運作,已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安排,建議內地和香港有關部門加強交流,相互借鑑經驗。
  • 湖北日報:警惕當代版「狗惡酒酸」
    這個「狗惡酒酸」典故,本是關於用人的寓言,可因為道理講得明白透徹,經過韓夫子一寫,立馬成了商家的金科玉律,不僅酒家不敢養狗,一般商鋪也不養狗,避免消費者因怕狗咬而躲得遠遠的。用現代話講,就是要營造一個溫馨的消費環境,至少要消除不利於消費者的因素。 魯先生被機關看門狗咬傷的事例,或事出偶然,卻將古人的寓言現實化、生活化。
  • 上海:「黑名單」機制把關保障房質量
    上海對保障房建設質量管理制定了更嚴格的措施,通過建立保障房檔案庫,做到「一房一檔」,對質量不達標房屋政府不與回購,並且啟動「黑名單」機制和質量監察機制,嚴格把關保障房質量,將嚴懲違規責任企業和責任人。
  • 2020-2026年中國保障房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截至**保障房市場基本採 用產業化方式建造,新建住宅要基本實現全裝修。  《2020-2026年中國保障房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針對當前保障房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保障房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保障房裝上了「天眼」!南京今年首個市級保障房配套升級
    安裝「天眼」監控、門禁梯控、健身步道......這些竟然是保障房小區的配置。近日,花港鴻福城保障房首批1000餘套新房向業主交付。這是南京市今年首個交付的市級保障房項目。
  • 南京各區新建保障房最新分布圖來了
    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南京已經開工保障房、安置房15185套,計劃開工的面積悉數開工,總面積為201.69萬平方米。1月份開工項目集中在棲霞區、江寧區和高淳區1、棲霞區仙林街道棲霞區仙林街道西崗果牧場保障房一期工程最大,面積為32.81萬平方米,開工保障房3066套; 同在棲霞區的堯化門三元祠保障房項目排名第四,面積為22.3萬平方米,開工保障房2136套。
  • 三林保障房基地首批居民入住
    2010年,江阿姨一家成為首批共有產權保障房的申請對象,經過審核、公示、搖號、選房、籤約,江阿姨終於盼來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作為首批入住居民,江阿姨的新家位於三林社區,該社區位於浦東三林鎮東南側,2008年啟動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175公頃,總建築面積面積約24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面積約209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約8萬人。
  • 2014民生答卷:保障房建設走在前列
    建立完善「保障+市場」的城鎮雙軌住房供應體系,力爭房地產業完成投資260億元。加大政府補助力度,支持改造農村危舊房2.5萬戶,繼續支持有能力有意願的群眾自主改善住房條件,安排獎勵性住房4萬戶。  「我省保障房建設走在前列。」列席今年「兩會」的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賈應忠說,2014年省委省政府把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困難問題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實施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及管理創新舉措迭出,保障覆蓋面擴大。  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會和諧之根基。
  • 龍塘居觀城苑保障房項目今年交付
    龍塘居保障房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據了解,有軌電車上蓋保障房項目選址於觀湖街道環觀南路與觀瀾人民路交會處西側,覆蓋在已完成的有軌電車車輛場平臺上,將提供保障性住房、物業管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社區活動場地等完善的配套設施,總建築面積117019.3平方米。該項目於2018年6月進場施工,計劃2020年6月前完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形象進度約69%,主體工程均已完成封頂,正在進行外立面和室內精裝修工程施工。
  • 榕明年安排5處保障房項目 含福峽新苑井店新苑等
    記者從福州市規劃局獲悉,目前福州市已基本完成2011年~2012年社會保障房選址工作,在2011、2012兩年共預留5000多畝社會保障房用地。根據《福州市區2010年~2012年住房建設規劃》,福州市2011年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供應年度計劃為2913畝,目前已選址18幅地塊,選址實用地面積2916.12畝;2012年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供應年度計劃為2571畝,目前已選址5幅地塊,選址實用地面積2383.507畝。
  •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進入集中供應期 居住民生得改善
    新華社上海12月31日電(記者陸文軍)上海緊鑼密鼓建設的保障房近期開始進入集中供應期,大量市民的居住民生將得以改善。針對新建保障房普遍距離中心城較遠的情況,上海在建設中著重要求交通、生活、商業設施同步配套,讓喬遷居民住得方便、舒心。
  • 構建雙輪驅動的住房供應體系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房地產業要以此為指導和遵循,構建以發展定位、供應體系、價格體系、標準體系、管理體系為主要內容的長效發展體制機制,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  住房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堅持「房住不炒」,房地產業才能回歸產業本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房地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珠海幸福安居工程》系列報導——橫琴新區彩虹保障房項目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要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不斷推進住房保障工作,創新優化工作能力和效率,著力解決住房問題,提升我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據2020年珠海市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籌集任務,計劃籌集不少於1.2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 西岸時評丨閩中蔬菜批發市場需以民生為重,租金漲價要合情合理
    西岸時評丨閩中蔬菜批發市場需以民生為重,租金漲價要合情合理 2021-01-08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