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婚俗喜洋洋,嫁娶婚俗已成風俗亮點,其生活氣息給人欣悅之感

2020-12-16 獨留清風文化說

娶親風俗

娶親也叫迎親,俗稱「辦喜事」。娶親自古就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近代娶親也不易。

到要結婚的婚前兩日,男方要為新娘準備嫁衣,還要送麻糖、酥餅、酒肉魚煙等物,謂之「打折飯盒子」。

娶親的形式有多種,有偷親說、搶親說、求親說和一般娶親等,偷親是男方在晚上到女方娶親,新娘到男方才剛天亮;搶親有些野蠻,女方將女兒送到半路,斜刺裡衝出隊人來,將新娘劫走,因而釀出很多悲劇。

求親是女婿身披紅花,騎馬或坐轎到女方,有請求之意般的則女婿在家中等候迎親。這兩種迎娶形式富有情趣。

娶親的前一日,女方即將嫁妝送至男家。男方貼喜聯、掛喜幛、鋪炕、填枕頭,做好迎娶準備。晚上,新郎給近處的親友長輩「行禮」。

娶親這天,按既定時辰,男方排列儀仗,吹鼓手奏樂,用轎(較貧者用車)到女家迎娶。娶親有「大娶」與「小娶」之分。乘轎為小娶,即備花轎一乘將新娘抬來,謂之「不迎親」。大娶用兩乘轎,新郎乘官轎到女家迎親,另一花轎為新娘所備,去時由幼童乘坐,俗稱「壓轎童子」;轎內還要放一隻大紅公雞,回時女方壓回一隻母雞。

不論大娶或小娶,其習俗大致相同。嫁女開臉、上頭後便開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閉」生活男方到女家迎親必須帶紅襖、紅氈、紅頭巾等。

花轎抵達男家,一時鼓樂、鞭炮齊鳴,喜氣洋洋。接下去就出現了一個精彩的鏡頭:新郎至轎前,下馬威似的朝轎門輕踢一腳,轎內新娘馬上應戰,還踢轎門一腳,這是在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向觀眾們宣稱:日後男不懼內,女不示弱。

男家一位平輩男青年或下輩男孩走到花轎前,揖請新娘出轎,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長輩手牽新娘出轎,送嫁娘忙舉起貼有紅雙喜字樣的米篩為新娘遮面,然後在三通喜樂聲中,新娘慢步跨過火爐,踏上瓦片,進入洞房。

不同地區有不同迎娶風俗。《天津志略》描寫迎娶風俗,「轎至女家,必關門,令作樂,故意遲延,謂可減新郎之暴性,過門後不至虐待其婦。女家啟門時,尊長出懷中銅錢向門擲之,曰『滿天星『」。

江蘇一些地方,迎娶之時,門前要以布袋鋪地,幾個布袋子輾轉交替向前鋪,新娘踩著袋子進門。此俗稱為「傳袋」——意謂傳宗接代。

迎接新娘,有人點燃草束繞新娘所乘彩轎周,稱之「燎轎」,傳說可以驅除邪氣與不祥。在鼓樂及鞭炮聲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駕新娘進入大門,腳踏紅氈(曰倒氈),至院內擺設的香案前,與新郎並立,行拜天地之禮,禮畢,新娘入洞房。

湖北舊時迎親,頭天晚上,女方坐夜、「裝箱男方教新婚者禮儀,並給媒人行禮,以示謝意。

娶親一般為:四人抬轎,八人抬嫁妝,配有彩旗四對,宮燈四個高照一對,竹筏一對,喜銃、喇叭各一對,再加上媒人,去時單數,回時雙數,隊伍龐大。進灣後,先落轎,攔車馬,再由兩位牽新娘引新郎、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帳。

晚行花燭禮,暍團圓酒。酒後先「抄箱」,一是看女方給了多少嫁妝,二是有「抄箱、抄箱,越抄越發」之意。然後「抬茶」,鬧洞房。

第二天早上要「拜茶」,新郎新娘給家中主要親戚叩頭討茶錢,結婚送禮要上「禮單」,拜茶錢不在禮單之列。結婚第三天,新娘娘家有至親來接,新郎要伴新娘回娘家,此為「回門」。

關於新娘進門的種種講究,先是避開兇邪,趕走兇神惡煞,不讓其混進門裡;再是希望通過禮儀,表達迎新迎進幸福來。諸如捏門鎖等,又具有謹門戶、遵婦道的意味。

新婚之日,對於門檻似乎特別關注。1943年《民國新修大埔縣誌》記廣東婚俗,新娘到門前,有婦女用火把燒桃枝、茅紅,新郎新娘跨門檻而入。不可踏門檻,俗說「恐後來夫妻反目」。「閾覆馬鞍」,即用鞍子蓋在門檻上的風俗,見於許多地方。踩門檻是沒禮貌、少教養的表現。新人初入門,自然應注意自己的舉止形象。

《臺灣省通志稿》說:「新娘如足踏閾限,則同於蹂躪其尊長,而臻令患病。蓋因觸怒門神,罪及尊長「。

有的地方入洞房時,男家長輩在院子裡撒大棗、慄子、花生(有的地方縫在被角內或裝入枕頭內)取諧音「早得貴子,並男女花著生」之意。

洞房花燭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頭紅,同吃「寬心面」、共飲「交杯酒」,並例行填枕等儀式,新娘開始「坐帳」,亦稱「坐床」,多為一天。

胡樸安《中化全國風俗志·浙江》寫道:湖州新娘未到門之先,婆家在床上置袱一條,或扁擔一個,俗語稱為「扁扁伏伏」,意思是令新娘敬畏公婆。可是,新娘也有對策,「新娘進門,亦有立門檻及私坐新郎袍角等事,亦系制伏翁姑並夫之意」。

不過,不管怎樣,這天是喜慶的日子,不論輩分大小,好事者大鬧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婦睡下後,有青年男女窗下「聽房」(聽悄悄話)的舊俗。新婚日,男家張燈結彩,貼紅喜聯,殺豬宰羊,盛宴款待親友。

有些地方還有搶娶的風俗。這裡的搶娶不是搶親,而是同時同村若有多家娶親者,則認為誰搶在前頭誰家吉祥。故迎娶的時辰多在黎明之前。

新中國成立後,破舊立新,打破了舊的婚姻制度,但主要程序依然存在,如今在一些地方仍舊有結婚坐花轎的習俗,但更多的是以車代轎。

相關焦點

  • 廣府婚俗 今日,宜嫁娶
    今日,農曆冬日十五,宜嫁娶 貳·提親 吉日已定,姑娘心愛的人兒就要來提親啦! 提親,又稱 「過大禮」、「落訂」。提親時,為了表達對這段婚姻的誠意,男方會攜帶禮金和禮品到女方家。 這些 「禮品」 都有哪些呢?
  • 風俗禮儀之嫁娶篇
    人生四大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嫁娶之喜古代的一些風俗禮儀。一、三書六禮;古代婚嫁禮儀的程序,即聘書、禮書、迎親書。二、說媒;現在仍然存在,為男女雙方牽線。三、過禮;即送聘禮,訂婚。四、擇吉;選擇吉日成婚。
  • 想要結婚的你,關於漢族傳統婚俗你知道多少呢?
    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它代表著你與所愛之人將攜手度過一生,是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現代婚禮大多是中西結合,對於漢族傳統婚俗也慢慢的淡化了許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幾種漢族傳統婚俗:孝義賈家莊婚俗、寧海十裡紅妝婚俗、鬥門水上婚嫁習俗。
  • 潮汕古時婚俗的社會意義
    潮汕舊時婚俗,雖然封建糟粕甚多,但其中一部分還是有某種積極元素的,有的還是可供借鑑的。一、惠來縣葵潭鎮舊婚禮中,有一個「過腋禮」的風俗。當新娘子到達夫家要跨入夫家門時,新郎官站在門坎上,向上伸出一隻手,讓新娘子從他腋下穿過去。
  • 篁嶺古鎮上演傳統婚俗,「民俗文化季」精彩不斷
    儺舞、徽州婚俗、花樣民俗等活動,向天南海北的朋友們展示著婺源當地的風土人情!2020年12月20日,篁嶺村舉行了「民俗文化季」的第二場民俗展示——徽州婚俗。熱鬧的傳統嫁娶儀式,引來了眾多村民與遊客前來參與,格外火熱,遊客們在現場充分感受古徽州傳統婚俗的魅力,大呼過癮。(新人撒粿籽,分享喜氣)(喜宴上,新人向賓客敬酒)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家鄉」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 上海婚俗演變史:西方文化對傳統婚俗的衝擊
    以此為標誌,上海社會風俗由原來的鄉村形態逐步向都市形態轉化,在婚俗方面,也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西合璧,土洋混合」,成為上海婚俗的主要趨勢。男女交往尚且受到輿論譴責,至於在上海的西方僑民包括上海的中國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那更是被當時上海人嘲笑辱罵,認為這種違背中國傳統婚俗之舉,簡直是離經叛道,無法容忍。
  • 嶺南婚俗文化終有傳承 金牌大妗姐陳秀冰的中國夢
    父母那輩人,在那個年代,兩條板凳、一個床板就結婚了。在傳承與發揚嶺南婚俗文化的過程中,年輕人覺得外國的文化比較高檔,婚紗、西裝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他們並不認可陳秀冰決心守護的嶺南婚俗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大家須了解,古人沒有結婚雜誌或手冊,所以大妗姐就成了新人的導師,指引新人一些傳統禮節,對長輩的稱呼等,同時也為新人解決困擾,其中包括擋駕賓客的戲弄和替新人打點一切如禮餅、利是等。
  • 禪城這個嶺南婚俗主題民宿有個金牌大妗姐
    或心懷熱忱,或寄情山水,每一間民宿館主都將自己的故事和生活態度,隱藏在民宿的點點滴滴中。在那裡,不僅有詩和遠方,更有家和故事。一棟一世界,一宿一人生。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妗姐」嶺南婚俗文化主題民宿館,聽聽金牌大妗姐陳秀冰的故事。
  • 尼泊爾的「奇葩」嫁娶風俗,三兄弟共娶一妻,女性生活苦不堪言
    其實這樣的生活很美好,人們能夠出去多體驗體驗生活放鬆一下自己,同時也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看到更多的美景。除此之外,人們還能夠了解到一些新奇或者是奇葩的事物,就像我今天所說的這個尼泊爾奇葩的一妻多夫制。尼泊爾的奇葩嫁娶風俗不知道大家對此有過了解嗎?要說尼泊爾這裡的很多地區都是一妻多夫制度。
  • 揭秘隆回神秘花瑤婚俗,一起來看看這場婚俗有什麼特別之處
    揭秘隆回神秘花瑤婚俗丨這場振奮人心的婚禮,讓人大開眼界!10月26日,32對新人以花瑤婚禮儀式,在雪峰山大花瑤景區舉辦了一場脫貧脫單集體婚禮,跟著小編來看看這場婚俗有什麼特別之處吧。,橫豎各五圍成四方形,中央插一根,再用紅毛線纏繞棍棒交叉穿行成「五子飛」棋盤狀。
  • 嫁娶的彩禮和程序與現在有很多不同
    每一段都有每一段風景,有些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些人在墳墓裡享受它。從先秦到現在,在漫漫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我國的婚姻制度從原始群體婚姻的模式發展到到具有現代文明特徵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我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形成於西周,受儒家思想影響,後經漢唐宋明清演變形成了特有的婚姻制度。
  • 紫南這個嶺南婚俗主題民宿有個金牌大妗姐!
    或心懷熱忱,或寄情山水,每一間民宿館主都將自己的故事和生活態度,隱藏在民宿的點點滴滴中。在那裡,不僅有詩和遠方,更有家和故事。一棟一世界,一宿一人生。從今日起,悠然紫南將推出【館主說】欄目,走進洛神雲築的特色民宿,傾聽每一位館主的別樣故事,分享他們的多彩人生。
  • 古代臺灣人嫁娶時有何風俗禮儀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其婚俗禮儀也承載著中華文化,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裡做了詳述男大當婚,女大當家,自然自理,自古婚姻就是嚴肅的問題,古代的臺灣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要訂婚。送彩禮,又名插簪,男方家用紅絲帶系上金簪一對或者是銀簪一對,(根據其家貧富而定),放在首飾盒內,另帶些羊肉、糕點、糖果、鮮花、老酒紅燭之類,媒人帶著這些物品坐上轎子在鼓樂吹奏下給女方家送去,女方家用糕點、時令的水果、香蕉、鳳梨、芋頭、紅柑之類招待應酬。
  • 山東舊時有趣的傳統婚俗(下):選日子、婚禮以及回門
    女家則用一紅紙條寫上「坤命×相×月×日×時生人」,交與媒人帶回男家。男家根據女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擇定結婚的吉月利日,謂之「看好」。看好主要是找出「行嫁月」、「吉日良辰」和喜神所在的方位,同時還要算出迎親、送親之人在屬相上的忌諱。
  • 越南的婚俗,新娘要和前男友共度良宵?網友:奇葩
    ,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比如說,在中國,人們延續著傳統的婚俗,準備彩禮、上門提親等等,都是傳承下來的中式婚姻風俗。與中國相比,越南的婚俗就顯得開放了不少,到底是什麼樣的習俗,讓人連呼理解不了呢?近年來,越南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不少人心系越南美景,流連忘返。
  • 世界上9大奇葩婚俗:韓國鹹魚碎腳板,波蘭摸腿辨新娘
    正所謂十裡不同俗,世界各個國家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婚俗傳統。大多數民族的婚俗在邏輯上還是能讓人接受和認可的。因為婚姻可以說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為了順利度過這一難忘時刻,婚禮做好充足的準備也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世界上有些國家的結婚傳統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 獨特的海島婚俗文化,這些苗族人居然當眾搶新郎?
    但隨著時代觀念的更迭,很多傳統婚俗已經被漸漸淡忘,十裡紅妝的熱鬧場面似乎已成為歷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質疑婚禮的儀式化、流程化、繁瑣化,甚至有的人會疑問:難道婚禮儀式是必須的嗎?我們的婚姻為什麼需要一場婚禮?
  • 文化旅遊節特輯 | 一場驚豔的湘南傳統婚俗文化婚禮,在周家大屋舉行!
    我們一生中會經歷很多儀式,婚禮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中國民間認為「傳宗接代為頭等大事」,所以婚嫁便成了傳遞香火、延續人類文明的一種禮節。為辦好2019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打好耒陽旅遊業升溫戰役,進一步開發我市鄉村文化旅遊產品,同時,弘揚高尚湘南特色民俗文化,倡導文明、儉樸婚慶新風尚,特舉辦此次傳統婚俗文化展示活動。
  • 奇特婚俗,新婚之夜,新郎不吃不喝還不能同房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相對封閉的小山寨裡,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他們古樸純真的民俗與民風,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獨特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特徵。隆回縣花瑤的人們,至今仍然承襲著自古以來的傳統婚俗。上門提親說媒的不是搖扇的媒婆,而是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摳腳大漢,人稱「媒人公」。媒人公不拿扇子,但會拿一把打不開的油紙傘。這裡的婚俗還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在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
  • 歡聚「喜娘之鄉」,共話「兩岸婚俗」!
    也要求喜娘姐妹要多參加學習,交流不同婚俗,摒棄舊惡俗、發揚新風尚。六年前就與「陳氏三姐妹」結緣,借「喜娘大賽」之機又二次來閩的馬祖文史工作者鄭嬌英女士說道:「喜娘」是很高尚的身份,是婚禮儀式進行、氣氛調動的帶領者。什麼樣風格的喜娘,就有什麼樣品質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