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臺灣人嫁娶時有何風俗禮儀

2020-12-11 sha傻1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其婚俗禮儀也承載著中華文化,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裡做了詳述

男大當婚,女大當家,自然自理,自古婚姻就是嚴肅的問題,古代的臺灣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要訂婚。

訂婚時,媒人送女子的庚貼(古代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的生辰八字貼)給男方家,貼上書寫年月日,並說明三日內家中平安無事。

這才能訂婚,如果家中有毀壞的器物等情況,那麼,需要佔卜問日。

訂婚的那天,男方家要贈送一枚戒指給女方,並要有帶些糕點之類,男方家的母親和嫂子一同前往。

而女方以茶招待,如果婚事定了,女方家要留男方家吃飯,也有男方家委託媒人去辦理的。

送彩禮,又名插簪,男方家用紅絲帶系上金簪一對或者是銀簪一對,(根據其家貧富而定),放在首飾盒內,

另帶些羊肉、糕點、糖果、鮮花、老酒紅燭之類,媒人帶著這些物品坐上轎子在鼓樂吹奏下給女方家送去,女方家用糕點、時令的水果、香蕉、鳳梨、芋頭、紅柑之類招待應酬。

納徵之禮,俗稱完聘,男方家拿著婚書聘金,鳳冠蟒襖、衣裳繡花、金鐲、糖果送到女方家,還要帶用錫製作的檳榔兩座,每座上有四個葉子,上面書寫:「二姓合婚」「」百年偕老」,

女方家收一個,回一個,用糖果糕點答謝,贈女婿紅帽、緞花袍褂、鞋襪、書籍、筆硯。

還需用錫制盒子兩個,盒子裡分別種上蓮蕉、石榴,系紅絲纏繞枝頭,謂之連招貴子,然後男方家種於庭院,寓意昌盛。

迎親之日,需要佔卜,然後在親戚裡要選少女、父母、兄弟都健在的人作為禮賓,新郎要坐在堂上。

新郎的穿戴要放在竹篩上用香薰過,禮賓要給新郎梳頭三遍,然後才能戴帽,新郎穿戴完畢,首先要拜先祖、爾後拜父母,沒有父母的,拜主婚者,再拜伯父。

冠餅之禮,俗稱上頭,用糯米做成大丸子,上面點上紅點,,娶親這天合家吃掉,寓意團圓。

迎親之日新郎到了 女方家,所坐的轎子停在女方家院內,小舅子三次獻上茶水新郎要予以答謝。

女盛裝出來,父母坐於庭上,行拜禮,兩童子提宮燈,乘轎子前,扶上嬌子,燃放鞭炮,閉門表示不歸之意。

男方家娶親回來,一童子手託一盤,盤裡放有一雙柑,請出新娘,新郎行禮,踩在紅毯上攜手進入洞房。

三日後,男方家要領新娘認廚房,水井等處,這些地方是以後持家過日子所必須知道的地方

看了上述介紹,你對古代臺灣人結婚的風俗禮儀有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風俗禮儀之嫁娶篇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四大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嫁娶之喜古代的一些風俗禮儀。一、三書六禮;古代婚嫁禮儀的程序,即聘書、禮書、迎親書。七、拜堂;即為「三拜」此風俗始於唐朝。八、喜宴;古時拜堂之後,新娘不再出新房,新郎招待賓客。九、入洞房;最重要的儀式為合巹,即交杯酒。十、回門;婚後幾日新郎新娘攜禮品回娘家。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要顏值還要有禮,古裝劇中繁瑣的古代禮儀讓你入戲了嗎
    《鶴唳華亭》除了考究的服裝,還有考究的禮儀,該劇從整體禮制到具體禮儀,都有歷史典故、典籍作為參考借鑑,製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都保持嚴謹的態度。該劇被觀眾津津樂道的是開篇皇太子蕭定權的「晨昏定省」禮,這是皇太子每日對其父王所行的禮儀,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頻繁瑣碎但貼近歷史。劇中人人都行叉手禮,常見作揖禮、跪拜禮,行坐有法、動靜有度,可以看出古代禮儀森嚴有序的現實。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到完婚的手續與過程。始於周代。古代婚姻的娶親程式的六種禮節周代即已確立,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到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雖說婚聘「六禮」是封建時代婚禮的模式,但是對今天的新婚禮儀模式也有很大影響。「六 禮」實際上是中式婚禮六個階段的儀式。
  • 德國的風俗禮儀及禁忌
    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禮儀及禁忌,當然了德國也是如此,所謂入境隨俗,那麼打算到德國的話,不妨先來學習下下面的這些風俗禮儀及禁忌。風俗禮儀1、服飾禮儀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
  • 古代婚嫁原來有這麼多的講究,嫁娶真不容易啊!
    最近看了幾本古代的小說,裡面涉及的古代婚嫁寫得很詳細,突然想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婚嫁都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古人是真講究,對比起來,現代的婚禮是真的很簡潔了。有首婚嫁詩是這樣寫的:「欣聞令媛正華年,兩姓聯姻締夙願,仰慕錢江人溢喜,更傳錦繡女情堅; 承歡初試調羹手,姆訓常遵德婦虔,貴客同聲歌好合,紛投珠玉短長篇。」這將婚禮當天的喜悅都表達進去了,兩姓喜結姻緣,著實是令人高興地日子,要高興,就有許多的講究了。
  • 尼泊爾的「奇葩」嫁娶風俗,三兄弟共娶一妻,女性生活苦不堪言
    ——林肯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畢竟這麼多的國家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所從不知曉的。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個國家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也已經從當初的貧窮落後發展成為了現在的繁榮富強的國家。
  • 從詞語掌故看古代風俗
    許 暉著(廣西師大出版社)  時移世易。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風俗,有些遺留,有些消失,也有些發生了改變。  假設現在遇到朋友,對方打招呼:「無它乎?」可是,在古代漢語裡,比如《說文解字》,常把「它」作為「蛇」的本字,從甲骨文裡更可以看出蛇的形體。所以,在古代,「無它」即「無蛇」。「沒有蛇吧?」戰戰兢兢的問好,因為「上世居處草野,蟲蛇為患,人恆苦之」,無它,希望不要遇到惡蛇,相當於後來「別來無恙」的用法。  這段詞語掌故出自《100個漢語詞彙裡的古代風俗》。這是一本有趣的小書,作者許暉抓住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古代結婚稱為「嫁娶」,禮節繁複講究,離婚更不只是一紙休書的事
    結婚乃是人生大事,如今各地結婚時的風俗都不盡相同,但是各項風俗都代表著旁人對兩位新人的祝福,其實有很多風俗在時間和社會進步下都已經漸漸消失了,但是根據記載,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成婚制度有哪些講究。婚禮中的禮儀,在《儀禮》中的《士昏禮》中有記載。
  • 為什麼日本的人要跪著,也不坐椅子,這禮儀原來也來自中國
    今天的褲子在古代並不叫褲子,而是叫脛衣,脛是腿的意思,脛衣就是腿上穿的衣服,說的再細點,脛衣大概就相當於今天的長筒襪,這個脛衣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條腿上套一條,兩條腿上套兩條,關鍵是,它是沒有襠部的!日本人又把「下跪」叫「土下座」,類似於磕頭,即五體投地地謝罪或請願。古代用於向身份高貴的人表達謙恭之意,現代一般用來表示最深切的歉意或者誠心請求之意。
  • 泰國風俗禮儀須知
    廣大遊客在感受異國文化獨特魅力、享受自然旖旎風光之時,也感受到中泰不同的風俗禮儀和文化傳統。俗話說,入鄉隨俗。做一個文明、受人尊重的遊客是大家的共同心願。了解當地風俗禮儀可避免誤會、減少矛盾糾紛。一、宗教:泰國佛教寺廟眾多。參觀寺廟時,著裝應整潔大方,男士上衣帶袖、褲裝過膝,女士褲裙過膝,不可袒胸露背,穿背心吊帶或破洞牛仔褲。進入佛殿要脫鞋,不可觸摸或攀爬佛像拍照。
  • 古代結婚習俗:「新婚燕爾,三朝回門」,背後有啥講究?
    我們悠久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讓人記憶猶新的習俗,「回門」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幾經演化已經與我們當下常說的回娘家有著較大的區別。在素以禮儀聞名於世的古代,回門有著極為講究的禮儀和繁瑣的步奏。
  • 在土耳其很注重禮儀與風俗
    這兩句話的意思相當於中國的「你好」,是土耳其人的常用問候語。若有機會走進土耳其,不妨去悄悄感受一下當地各種有趣的禮儀和風俗。在土耳其,同輩人或同級人初次見面,異性之間一般問候加握手即可,同性之間一般先握手再互相擁抱,用自己的左臉頰貼對方的左臉頰,右臉頓再貼對方的右臉頰。如果和長輩打招呼,首先要主動牽起對方的手,而後以額頭輕碰手背,用下巴輕觸手背,最後再臉頰貼臉頰。
  • 嫁娶婚俗喜洋洋,嫁娶婚俗已成風俗亮點,其生活氣息給人欣悅之感
    娶親的形式有多種,有偷親說、搶親說、求親說和一般娶親等,偷親是男方在晚上到女方娶親,新娘到男方才剛天亮;搶親有些野蠻,女方將女兒送到半路,斜刺裡衝出隊人來,將新娘劫走,因而釀出很多悲劇。求親是女婿身披紅花,騎馬或坐轎到女方,有請求之意般的則女婿在家中等候迎親。這兩種迎娶形式富有情趣。
  • 古代君臣禮儀為何由「作揖」演變成「三跪九叩」了呢
    我們很多人也認為「三跪九叩」就是中國古代君臣間歷來的傳統,但是真實的歷史,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從上古時候開始確實有著跪拜磕頭的禮儀,但是禮儀和卑躬屈漆是兩回事。中國古人歷來講究「跪天跪地跪父母」,跪天地和父母只是出於內心的敬重,這是古人留下來的一種古老風俗習慣。中國人真正開始對君主實行「三跪九叩」的朝代是元朝,而把下跪加以全面普及化的則是滿清。
  • 波蘭的風俗禮儀和禁忌
    波蘭是一個位於中歐的國家,由16個省組成,在歷史上也屬於是歐洲的強國,後來國力出現衰退,下面來了解下這個國家的一些風俗禮儀和禁忌。一、交際禮儀1、波蘭人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舉止優雅,語言文明,這個是世人皆知的,和外人打交道時,非常的注重稱呼方面,按照他們的習慣最好是要採用一些鄭重的稱呼,對於男士,波蘭人稱稱呼的時候會叫「潘」。對於婦女,則多用「帕那」或「帕妮」。
  • 在古代,迎親是結婚禮儀中重要的環節,有這過程之後才算正式結婚
    讓很多人值得懷念的就是搶婚這個環節。除了搶婚還有其他的風俗習慣,例如女子出嫁時新娘要戴頭蓋,後面有親人跟著,這其實就是搶親。後代還有哭嫁的風俗習慣,當時新娘被搶後留下的哭聲而形成的。現在我們從中國古代各朝的婚俗發展來了解一下是怎麼演變的。
  • 古代基本禮儀有哪些?底蘊深厚,為人處世不可不知!
    何為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此為華夏。狹義上的華夏文化指的就是這兩點——漢服與漢禮,或者說是傳統服裝與禮儀。近些年漢服正在慢慢流傳開來,儘管現代的漢服只是形制材料上面的優化,並沒有對文化有推進的效果,但是有這個起端就很好。
  •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習俗和禮儀?淺論餃子與餛飩的「前世今生」當飲食與文化融為一體並相得益彰之時,一定是社會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否則食物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需品,在尚未滿足基本溫飽之時肯定與文化毫無瓜葛。而文化作為一種既無形又有形的複雜概念,其實也是物質與精神文明達到一定高度之後的產物。
  • 古代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18個步驟體現傳統文化,與迷信無關
    清明時節祭祀祖先,那我國古代喪葬禮儀有什麼過程?三分鐘了解又到清明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掃墓祭祖的肅穆之節。當我們祭祀祖先時,我們是否想到祖先仙逝時是按照什麼禮儀呢?這就是我國喪葬禮儀。定義我們每個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人,每次提到喪葬時,都感覺這是一個很忌諱的詞,也是很晦氣的詞句。其實喪葬是一種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從遠古時代到現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喪葬禮儀,地域民族不同,喪葬禮儀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