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老林夫婦的雞蛋漢堡攤前,已排起長隊。
一輛小推車,上架兩口小鐵爐,一個調料架,就是小攤的全部。
林姨煎蛋堡,老林碼料,兩人配合默契,平均做好一個漢堡只需五分鐘。
他們的雞蛋漢堡攤子,已經擺了16年。
雞蛋漢堡,廈門最常見的小吃之一,與雞蛋灌餅一起,幾乎稱霸街頭巷尾。
老林夫婦,是全廈門最早做雞蛋漢堡的三個攤子之一。
16年前,夫婦倆在局口街口靠賣鹹桃、李子為生。上個世紀,醃鹹桃曾是老廈門最愛的避暑良品,鹹甜脆口,清爽生津。
步入千禧年,奶茶來了,仙草凍來了,各類消暑冰品相繼出現,鹹桃不再是老廈門的夏日必備。
老林的鹹桃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夫婦倆合計良久,咬牙做起當時還不常見的雞蛋漢堡。
大米加水磨成米漿,舀入鐵爐,煎做上層堡皮。另一口鐵爐打入雞蛋,放進肉末,煎成下層蛋堡。
中間碼入黃瓜絲、芫荽末、蘿蔔乾,澆上老乾媽、甜麵醬、林姨自製花生醬,即是一個熱騰噴香的雞蛋漢堡。
黃、紅、棕、翠,色澤誘人。上層堡皮煎至微焦,外酥內綿,下層蛋香包裹飽滿肉末,口口香醇。
再加上黃瓜的清新爽脆,一口咬下,辣、甜、香、脆、酥,一齊在舌尖綻放,叫人慾罷不能。
16年前,這樣一個好吃到咬舌頭的雞蛋漢堡,老林只賣1.5元。每日出攤到收攤,排起的長隊幾乎沒停過。
他們的雞蛋漢堡,被譽為全廈門最好吃的雞蛋漢堡。
過了三年,老林突然接到通知,中山路即將整改為步行街,禁止擺攤。
對於生意正隆的老林,無異于晴天霹靂。
好在整個攤子全副身家,都在這輛小推車上。
老林選在與中山路一街之隔的思明西路,重操舊業。
思明西路人流不算密集,唯有老林攤前依舊人潮湧動。饒是如此,生意還是不如當年。
好在老林想得很開,「還能有個位置讓我接著擺攤,四鄰街坊還能找著,就算不錯。」
16年過去,老林的雞蛋漢堡,從1.5元漲到5元。唯一不變的,是小攤前依舊排著的長隊。
他的攤子始終沒有招牌,但在老廈門中口口相傳,傳出個代稱,「思西雞蛋漢堡」。
只要說起思西有家雞蛋漢堡,食客都知道是老林家。
老街坊們吃著老林的雞蛋漢堡長大,多年後,又帶著妻兒回來,尋這口兒時好味。
也有搬走的中山路人,從海滄杏林驅車前來,一次性帶走十幾二十個慢慢享用。
老林夫婦下午三點半左右出攤,晚間九點半左右收攤,全年只休春節三天。夏季一日賣兩百多個雞蛋漢堡,冬季一天能賣三四百個。
看似輕鬆紅火,只有身處其中,才知個中心酸。
夏日暴曬,鐵爐高溫炙烤,不消十分鐘即汗流浹背。冬日大風溼冷,連站六小時,寒氣入骨,酸痛難忍。
再遇上城管驅趕,東躲西藏,更是苦不堪言。
比如去年會議期間,老林夫婦只能推著攤子避入巷內,還要提高警惕,留心風吹草動。
但老林從沒想過要租下店面。租金高昂,勢必要提高雞蛋漢堡單價,才足以支撐。「沒有店面雖然辛苦,但不用租金,料可以買好點,價錢也能實惠。」
來光顧的都是老客街坊,老林實在不願提價,上一次提價,還是六年前。
雖然這六年裡,雞蛋、黃瓜、芫荽、大米……一切都在漲價。
老林也從沒想過停止這小小生意。
常有人問老林,兒子長大,工作順遂,何不安享晚年。
老林覺得,這些年過去,苦也苦慣了。更何況,自食其力,讓他心安理得。
如今這個小攤,成為他與世界交流的窗口。每一位老客,都是他的老朋友。
對老林來說,好好對待每個雞蛋漢堡,就是他的安身之道。
------- --------- ---------
開始廈門|原創發布
記者/餘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關注「開始廈門」
發現廈門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