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余光中,大家都能記得他的那首《鄉愁》,讓兩岸人民感動萬千,感動於他的那份思鄉心切,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是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他的前半生寫滿了漂泊。他的詩歌和散文跨越了數十載,在文壇馳騁半個世紀,梁實秋曾這樣評價他: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最近出版的這本《鄉愁》,收錄了余光中千首詩作中的精華,涵蓋了對故土的魂牽夢縈,還包含了對妻女的愛護,與古人對話、探尋宇宙奧秘,讓我們看到更豐富的余光中。
余光中的前半生顛沛流離,先後度過了兩次戰爭。抗戰勝利後,他曾就讀於廈門大學和金陵大學,在香港、臺灣和美國有生活和教學經歷。他的這首《鄉愁》是他離開大陸23年的時候,念故鄉心切,久久沒有見到故鄉的光景,使用20多分鐘寫下了這首詩。二十分鐘的時間,卻寫下了幾十年的感情。
余光中老先生對雨情有獨鍾,他的那篇《聽聽那冷雨》道出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孤獨感,在《雨聲說些什麼》中再現了他的才情。「樓上的燈問窗外的樹,窗外的樹問巷口的車」,就像拿著一臺攝像機,由遠及近地看到雨的場景;「問你啊,蠢蠢的青苔,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就像一段童話般的對話,俏皮地問雨說了什麼呢?
在這本《鄉愁》中收錄了多篇余光中與古代偉大詩人的對話,展示了他的豪情萬丈。在《尋李白》這首詩中,寫道李白大仙人「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而今,果然你失蹤了」,洋洋灑灑寫出了李白的一生。卻也寫出「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豪氣。
書的前面就是余光中與妻子範我存的照片,看得出來兩人非常相愛。他對妻子的愛,體現在多首情詩裡。這首《蜜月》是寫給仍是新娘的妻子的詩,「蜜月是檸檬黃色,但比檸檬甜,而且更圓,像你無名指戴的結婚指環。」「如果你愛我,那可以把蜜月延長,到七十歲(像你的白髮,像我的白須)那樣的短。」原來他是一位浪漫得不行的才子。
余光中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這幾十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但把文言的長處融入白話,更把唐魂漢魄召來字裡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中國文化乃一大圓,圓心處無所不在,圓周處無處可尋,而以中文為其半徑,半徑有多長,圓周就有多大。
他深深的愛著我們的祖國,也用一代才情感染著越來越多的華夏子女。再讀余光中的《鄉愁》,再次感嘆這位現代詩人的才情、豪情,對祖國母親濃濃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