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印度捷特航空公司VT-JBG號BOEING 737-800型客機。攝影:民航資源網網友「lemontree0202」。
據CNN報導,在首個航班飛行過去差不多26年之後,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終於認輸了。
在耗盡資金之後,4月17日晚,捷特航空宣布,它將無限期暫停所有航班,這標誌著多年來統治著印度這個快速增長的航空業的航空公司快速倒下。
捷特航空由Naresh Goyal創立,Goyal的職業生涯始於1967年擔任黎巴嫩航空的銷售代理人。Goyal為另外幾家航空公司工作過將近十年,然後在1974年創立了他自己的名為Jetair的公司,為在印度的外國航空公司提供銷售與營銷服務。
在印度於1991年實施經濟自由化並向私人開放航空業之後,Goyal抓住機會,捷特航空於1993年5月開始運營。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將捷特航空發展成印度的頂尖航空公司,開通了新加坡、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等海外航點。
航空諮詢機構JLS Consulting總監John Strickland表示:「Naresh Goyal是帶著遠大雄心與理想創立了捷特航空,他想要讓捷特發展壯大,在捷特巔峰時期,它以優秀的服務質量確立了自己的聲譽。」
但隨著大量印度人開始乘坐飛機,香料航空、靚藍航空等新興航企在21世紀初登上舞臺。這些新航空公司的廉價模式讓它們能夠削減成本並壓低機票價格,為印度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首次坐飛機者提供價格遠低於捷特航空的替代航班選擇。
在之後的幾年裡,挑戰增加了。印度的機場變得日益擁堵,外國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帶來了激烈競爭,並且政府對燃油徵收的稅金加大了成本。
Strickland稱:「在許多方面,捷特航空的狀況反應了印度航空市場整體面臨的挑戰。」
儘管虧損不斷加大、債務據稱也升至12億美元,捷特航空仍然竭力生存著。阿提哈德航空於2013年收購了捷特航空24%的股份,捷特還訂購了數以百計的新飛機,試圖跟上不斷增長的需求。
就在去年,捷特在印度航企客運量中仍然佔到將近20%的份額。
但波動性越來越大的經濟成為一項巨大障礙,2018年,印度貨幣暴跌至歷史新低,推升了本已高漲的油價,捷特開始無法按時向員工和債權人付款。
今年,捷特航空的狀況變得更加糟糕,由於無法向飛機租賃公司付款,捷特被迫開始停飛飛機。
航空諮詢公司Aerotask首席招待官Rob Watts表示:「一旦飛機停飛,並且航空公司開始進入惡性循環中,要出來就真的很難了。部分飛機停飛,它們不產生收入,但仍然會有成本產生,因此,飛機停飛的越多,收入就會下降,但你的成本並沒有同步減少。」
上月,Goyal終於被迫退出他耗時20多年打造的捷特航空,一個以印度國家銀行為首的貸款人財團接管了對捷特的控制權。
但計劃中的銀行對捷特的拯救並未成為現實,據稱這是因為在長期來看捷特能否生存受到懷疑,捷特的翅膀因此終於被剪斷了。銀行表示它們仍然對在5月10日前找到願意收購捷特75%股份的拯救者充滿希望,但等待時間越長,捷特生存的機會就越小。
Watts指出:「捷特航空已經沒有飛機在運營,每天它的負債都在增加。要使捷特航空恢復正常運營,就要有巨大的資金注入。」
4月18日,捷特航空的股價暴跌了30%至164盧比(2.4美元),當捷特在2005年公開上市時,它的股價為每股1100盧比(15.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