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世紀大道有個樓盤,2013年毛坯均價5910元/平方,2014年5200,2016年4850。有些業主估計臉色發綠。
2017年上半年漲到5800,下半年7000;
2018年上半年8000,下半年直接飆到9800。
2019年毛坯改成帶裝修11000。
前期業主可以喜笑顏開。
但幾天前接到這個樓盤電話,最新毛坯均價7800-8000,交2萬可抵5萬房款。
一夜急漲2000,一夜跌回漲價前。
2
北海已經成為國內房企大腕的集中地。恆大、碧桂園、融創、雲星、東投、新城控股、中信國安、雅居樂、陽光城、彰泰、榮和……在北海都已經有樓盤項目。華潤、龍光、綠城…….虎視眈眈。
不過,大佬的絕大多數樓盤不是海景房就是郊區房。城區項目、特意關照本地購房的項目,寥寥無幾。
比如恆大,2盤在銀灘西區、1盤在馮家江、1盤在南珠大道以東;
再如碧桂園,1盤在銀灘西區,1盤在廣東南路(電梯直接入戶的高端設計)、2盤在南珠大道以東。
3
誰為北海本地人建房子?
桐洋系。先後20多個樓盤。房價低、建房快,但口碑不佳常被質疑。
其餘的多是小樓盤,臨時開發商居多(只開發一個或一兩個樓盤)。
也有頑強發展的,比如越亞天賜、比如大都投資。只是數量不多,而且它們的房價不低。比如8000多、甚至9字頭。
2019年12月,北海有 45個房產商因為「沒有按規定錄入經營主體基本信息,經書面通知3次仍未改正」,於是被住建局列入行業「黑名單」。
數了一下,很多房企只是以前開發過一個或一兩個樓盤,現在沒項目了。
4
經濟運行是有慣性的。
1993年下半年,中央宏觀調控,銀行要收回房地產開發資金。但北海一直堅持到1996年,狂奔勢頭才徹底停止。
2010年,史上最嚴樓市調控開始,但北海樓市依然撐過2012年。
慣性、慣性。
所以北海樓市即使2020年下行,因為慣性也會繼續往前衝。同時,因為大牌房企密集,它們會有意無意的託市。
但城區有特別:只有慣性卻沒有多少大房企支撐。因為大佬對外地購房人更感興趣。
於是,2020年北海本地購房人可能會見到更多的降價促銷。
桐洋系各個樓盤已經率先調低房價,現在不斷有樓盤跟進。不過,目前仍然是特價模式,好房源還捏得很緊。
5
本地購房,2020年不是房價問題,而是購房安全問題:在樓市下行的趨勢下,樓盤品質能否保證?交房能否按時?
如果不是急著買房,建議捏緊錢包。
注意:是捏緊錢包,不是不買房。
因為有幾個字更重要:好房子,不等人。
每個人買房都有明確的原因:打算改善住房環境、為了孩子讀書、要結婚、想投資賺一把……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最能夠滿足購房需求的房子,數量都是稀少的。如果盯著這些房子等降價,大多數情形下都是被別人率先買走。
所以,2020年不是不買房,而是捏緊錢包繼續看房。
6
如果房子買了,價格卻跌了,豈不懊惱?
有這可能。2017年2018年在北海買房的,很多人都要懊惱一段時間。
但中國樓市是周期式的螺旋漲價。
北海上一個周期是2010年,然後慣性下滑到2012年,熊市熬到2016年。2017年因為北方霧霾提前火熱,2018年因為全國樓市大熱而火爆。2016年北海房價普遍四五千,2018年北海房價多數七八千。
只要能夠熬上一個周期,房價總會反彈的。反彈不了那就表示上天都看不過眼了,死心吧。
說白了,2020年有空還是要看房。但如果不是自己心儀的房子,無論如何優惠打折都要捏緊荷包,堅決不允許自己衝動買房。假如對樓盤質量和交房時間有擔心,寧願後悔也要錯過。因為一旦中招了,那會更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