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前看陳奕迅線上演唱會,日出場晨光熹微中,天星小輪穿梭於維港,對面是太平山麓密集的中環樓群。
eason歌聲深情「黃金廣場內分手,在時代門外再聚」,浪漫哭。
花2塊港幣坐天星小輪,7分鐘從九龍到港島,是從TVB就情結深種的系列。
沒想到這樣的港島體驗,我在南京找到了同款!
從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同樣單程2元的寧浦線輪渡,今日依舊在長江上穿行。
來回二十分鐘,溯流上百年。日落時分,像極了電影!
坐34路從新街口進入老下關地界,鹽倉橋、挹江門、熱河路……秋林龍蝦在窗外一閃而過。
梧桐濃深的中山北路盡頭,城市喧囂四下退散,「終點站中山碼頭到了」。
復古氣派的磚紅色建築出現在視野裡,仿佛鐘聲敲響,就能秒穿到民國!
1928年,為迎接中山先生的靈柩,在下關江邊建設了碼頭,稱「首都碼頭」,奉安大典後,才改名中山碼頭。
作為曾經唯一的過江通道,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的高光時期,每天有多達150班次輪渡。
而當大橋、隧道、地鐵通車後,跨越城市天塹的路途被按下幾倍速,輪渡漸漸成為一種幾近古典的過江方式。
老下關和百年碼頭的繁華失落在時代的風中。
如今出入中山碼頭的,除了零散的觀光客,就是上下班高峰往返浦口與鼓樓的電動車上班族。
△對面浦口碼頭拍到的航班表
輪渡票價很便宜,單程2塊,公交卡1塊。而我在換乘優惠時間內,刷卡居然0元。
非高峰期30分鐘一班,高峰期20分鐘一班。對比3分鐘一趟的地鐵,輪渡依舊是這個時代裡的從前慢。
走過一段鐵棧橋,就來到候船區,一切都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樣子:
水泥地面,斑駁的鐵欄杆,傍晚五六點的夕陽爬過欄杆,投下橘黃色的光影。
鐵欄外面,夕陽下的長江已經美成金色壁紙!
塗上黃昏波光的江水,汽笛嗚嗚的遊輪,還有餘暉中的碼頭剪影,是我今夏見過最宏大的三行詩了。
船身斑駁的「中山30號」渡輪緩緩靠岸,汽笛拉響,躉船鐵門打開,我踏上了這段奇幻航行。
對於從小坐輪渡跨江的老南京來說,記憶裡的老式輪渡還是可以吹江風的:
一層擠滿了自行車、摩託車;二層有座椅,還可以站在開放的甲板,感受「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
當觀光情侶們幻想在寧浦線上演一出「you jump I jump」的戲碼,才發現新式渡輪已經全封閉,並且還有空調。
現在的渡輪依舊是兩層。一層還是自行車和電動車大軍,騎在車座上的人們,手機比窗外的夕陽更好看。
二層設有座位,水磨石的地面,帶地櫃的木卡座,自帶復古味道。
稀稀拉拉的乘客站在巨大的窗前,夕陽蒙上一層柔光,中年男子的臉上都有莫名的浪漫。
窗外渾濁的長江奔流,落日像一枚金幣在江上緩緩下墜,餘暉鋪滿江水。
隨手拿起相機,深橘色逆光中的美麗剪影,就像從婁燁電影中截得一手好圖。
船速很慢,船上看見的風景很美!龍江塔隱沒在城市樓群的縫隙間,獅子山巔的閱江樓緩緩後退。
鋼筋鐵骨的長江大橋猝不及防闖入視野,江水與城市,輪渡與大橋,像奇妙的時空應答。
無論是為生計奔波的市民,還是淺嘗輒止的乘客。
在0.5倍速慢放的10分鐘裡,都與輪渡一起在這江城詩意中沉浮!
船靠浦口碼頭,跟著人群湧出鐵門的瞬間,瞬間掉進時空漩渦!
在被江水分割的城市對岸,潮溼空氣中的老浦口,好像幾十年都沒被時間碰過。
浦口碼頭對面,廢棄的南京北站空無一人,餘暉中仿佛失落的人類遺址。
月臺被一道鐵門鎖上了,那裡是朱自清「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去買幾個橘子」的發生地,也曾見證書桓依萍的花式激吻2分鐘。
火車站周邊,梧桐樹影中的食堂侍所、行李包裹提取處、公交牌、鐵軌……破敗在安靜古老的街道爬行。
原住民隨拆字逝去的舊年華,對拍照打卡的人來講,是另一種好看。
1塊錢,10分鐘,坐輪渡跨越長江,從下關百年碼頭到浦口隱秘的角落。
一首「浪奔、浪流」的bgm湧動在心頭,這江湖人間,我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