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恐龍的故鄉,考古人員發現一種恐龍,僅脖子就長達16米

2020-12-16 科普探空使者

相比起其他種類的動物,人類更願意把恐龍看作是2.2億年前~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不僅是因為它們除了極地地區之外幾乎分布整個地球,還因為它們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種類。總的來說恐龍也分為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在食肉恐龍中存在體型龐大的種類,也存在體型較小的種類。食草恐龍有著類似的情況,但如果說哪一類恐龍中存在最龐大的體型,那應該是食草恐龍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阿根廷龍、梁龍、馬門溪龍等等。

很多人認為霸王龍是恐龍家族中的頂級獵食者,確實如此,但它們也不會對梁龍等一些體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恐龍下手。說到食草恐龍,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我國的新疆,因為考古學家曾在那裡發現過幾種體型龐大的食草恐龍,例如馬門溪龍、冠龍、泥潭龍等等,因此新疆也被稱為「恐龍故鄉」。除了以上所說的恐龍之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恐龍,它的體型也非常龐大,但更特別的是它長長的脖子。

考古人員表示,儘管發掘出土的化石並不是很完整,但是通過後期的拼湊和研究,他們發現這種恐龍的體長可以達到30米左右,因此將其稱為「新疆巨龍」。如今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當屬長頸鹿,成年長頸鹿的脖子長度平均在6~7米左右,而新疆巨龍有可能達到16米左右。考古人員以長頸鹿為參考,並且結合同時期出現的其他巨型恐龍,推測出新疆巨龍很可能也是一種食草恐龍。

起初研究人員認為新疆巨龍和其他長頸龍一樣都利用脖子的優勢吃到高處的食物,但之後通過對脊椎骨化石的研究發現,它們的脖子很可能是橫向的。長頸鹿的脖子就是縱向生長的,而新疆巨龍的脖子是橫向生長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吃食物的時候脖子是向前伸而不是向上伸。這給它們帶來的好處就是能夠跨越一些水域,從而吃到對面的食物,但同時也會給它們帶來危險。專家表示這種恐龍在進食或者喝水的時候,脖子就成為了弱點,比較容易受到食肉恐龍的攻擊。

按道理來說這應該進化中的缺陷,但是新疆巨龍最後還是存活了下來,其中原因還有待考究。考古人員表示,目前已發現的關於新疆巨龍的化石十分有限,也就僅限於已經發現的18枚頸椎。如果想要對這種恐龍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及進化過程,需要更多的化石來幫助研究。最近網絡上有消息稱,第三部侏羅紀世界的電影已經開機了,估計會在明年和觀眾們見面。

對於追過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的朋友來說,一定不會錯過這次機會。雖然有不少專家表示該電影存在不科學的地方,但它們讓很多人打開了眼界,認識到原來史前的地球存在如此神奇的生物。

相關焦點

  • 恐龍時期的海洋世界也很豐富,考古發現,這幾種恐龍真實存在過
    相信很多朋友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恐龍種類,但如果讓你列舉出生活在海洋裡的恐龍種類,你能夠說出多少種呢?估計沒有多少人能夠說出五種以上,因為目前人類對海洋恐龍的了解還比較少,以下的介紹正好可以拓展這方面的知識。說到海洋恐龍,大多數人不是聯想到滄龍,就是蛇頸龍。其實,有一種恐龍和蛇頸龍屬於同一個科目,但它的體型和蛇頸龍存在較大的差異。
  • 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
    恐龍,特別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有著地球上最長的脖子。在如此眾多的長脖子恐龍之中,哪種恐龍才是長脖子冠軍呢?根據其近親推測,中加馬門溪龍的整條頸椎長度至少可達17.5米,它那長達4.1米的頸肋也從側面證明它的頸椎長度是非常可怖的。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蜥腳類恐龍是蜥臀目蜥腳形亞目的一個類群。長脖子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也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無法出其右。即使身長超過30米也不是個事,可它們的腦袋很小,頸和尾很長,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巨大軀體。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恐龍足跡化石
    此次研究團隊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的吐谷魯群中發現多種獸腳類足跡。這些足跡保存在長約12米,寬約7米,面積約80平方米的灰綠色細粒砂巖層面上,地層近於水平。足跡化石層有上下兩層,上部層面保存了6個足跡,下部層面僅露出7個足跡(大部分被上層所覆蓋),共組成3條行跡和4個孤立足跡。上部層面同時還保存了對稱波痕和2條蟲跡。
  • 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在體型龐大的「巴瓜爾黎明」之後,長脖子的其他蜥腳類恐龍在地球上延續了1億年。研究人員認為,當時南半球生存環境嚴酷,火山爆發向大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地面巖漿橫流,多種陸地植物滅絕,一種高大的針葉樹卻存活下來。這種植物的針狀樹葉富含營養,但長在高處,不易夠到,而且質地堅硬。
  • 剛果盆地至今仍流傳著恐龍的傳說,難道恐龍還沒有毀滅?
    通過發掘化石,我們發現原來地球上曾經存在過恐龍這種生物。不僅如此,剛果盆地至今仍流傳著恐龍傳說,恐龍不是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嗎?在6500萬年以前,幾乎地球上的所有大陸板塊都存在恐龍。據研究發現這個物種在大約2.4億年前開始「發跡」,經過了長時間的演化之後逐漸在全球範圍內擴散開來,最終恐龍家族實現了統治地球的目的。
  • 9月26日起到廣東科學中心看長22米亞洲最大恐龍化石(圖)
    廣東科學中心「穿越侏羅紀」主題展  地點:廣東科學中心  展期:即日起至11月25日  身長22米,亞洲目前最大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首次來廣州了!記者昨日從廣東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將於9月26日開展「穿越侏羅紀」主題展,展出距今2.3億至6500萬年前的恐龍骨架14個,其中包括亞洲目前最大最完整的化石合川馬門溪龍。  記者在廣東科學中心看到,合川馬門溪龍異常高大,其骨架長22米,光脖子就長達9.8米,背高3.5米。據悉,其用了50多個包裝箱將它分裝,通過公路運輸花了四天時間才到達廣州。
  • 亞洲最大恐龍安家南京
    近日,這裡到了一名「貴客」,一個名叫「炳靈大夏巨龍」的恐龍真骨化石在這裡安家,與此同時,「炳靈大夏巨龍」模型已裝架到位。這具由原化石精確複製而成的恐龍裝架模型頸長12米、身高8.4米、總長28米。不久,這個龐然大物將揭開神秘面紗與南京市民見面。南京地質博物館館長鄒松梅告訴記者,將要展出的真骨化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亞洲出土最大的恐龍化石。
  • 考古團隊發現兩具恐龍化石,生前疑在搏鬥,霸王龍和三角龍誰強?
    恐龍家族中之所以會出現「內鬥」,是因為始終會有一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恐龍,它們才不會分哪些是同類,哪些不是同類,一旦飢餓起來任何一種動物都不放過。說到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恐龍,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霸王龍,這種出現在恐龍稱霸末期的恐龍給人類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除了霸王龍之外,和它同一時期也給人類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三角龍。
  • 在阿根廷發現了25米長的恐龍化石,距今七千萬年
    在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地區發現了一種七千萬年前在地球上遊蕩的恐龍怪物,這隻恐龍長達驚人的82英尺(25米),是一輛雙層巴士的兩倍多。據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古生物學家稱,發現這隻恐龍的人是阿根廷自然博物館的伯納迪諾·裡瓦達維亞,他們稱這隻恐龍為「Nullotitan Glaciaris」,它有超長的脖子,用四肢行走,是食草動物。
  • 雷龍(恐龍):名聲頗大的恐龍之一
    雷龍大概是最為著名的恐龍之一了,其在很多電影廣告等媒介上經常出現。作為一種大型的素食的恐龍,雷龍的外形看起來也非常巨大,只看其化石,都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因為由瑪什先生用來描述的兩塊頭骨,其中一塊頭骨距體骨發現地有七公裡多,而另一塊頭骨距這塊頭骨還有七百多公裡之遙。」我們也應當知道,曾有研究人員介紹的恐龍的定義是:「恐龍包括這些生物:三角龍,麻雀,它倆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該祖先的所有後代」。人們一般將恐龍分為三個支系,即鳥臀目、蜥腳形亞目和獸腳亞目。
  • 1億多年前這裡有大量恐龍,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汪筱林帶領團隊在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汪筱林說:「此次發現進一步證實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早白堊世,準噶爾盆地生存著多種包括獸腳類恐龍在內的大量恐龍及其他脊椎動物類群。」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二連浩特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並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地區之一,被古生物學家稱為「恐龍的故鄉」。證實了遠古時期,內蒙古林木茂密,氣候溼潤,溼地和湖泊遍布,是恐龍繁衍生息的樂園。1893年,在中亞考察之行中,著名地質學家奧勃魯契夫來到二連鹽池,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汪筱林帶領團隊在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汪筱林說:「此次發現進一步證實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早白堊世,準噶爾盆地生存著多種包括獸腳類恐龍在內的大量恐龍及其他脊椎動物類群。」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亞洲的恐龍足跡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了獸腳類恐龍足跡。新發現的大型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並建立一個新種「牛式亞洲足跡」。其大小比已知最大的「亞洲足跡」大了1.5倍。統治了地球兩億年的恐龍為何沒有進化具有智慧的「龍人」呢。
  • 重慶歌樂山發現恐龍腳印,就在森林公園裡面,這個地方可能你去過
    於是,在重慶市的有關部門和考古專家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開始對其進行詳細的研究和鑑定,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在近日發布消息,在考古專家團隊的初步鑑定之下,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發現的這些巨型「雞爪印」其實是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北京自然博物館5.江山龍(Jiangshanosaurus)我國第一個發現的巨龍科化石(1977年發掘),也是浙江發現的最大恐龍,體長約20米,重約30噸。體型較笨重,看上去是一種比較萌的恐龍。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7.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 huali)這是最新發現的白堊紀暴龍類恐龍,體長8米,體重1.4噸。
  • 諸城發現恐龍墓地,恐龍化石為何朝一個方向,專家解密:是這回事
    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處著名的「龍城」,它以專門盛產恐龍化石著稱。在古生物學家們的一次探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諸城遺蹟中的恐龍化石,原來具有一定的方向規律。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專家又能否揭開其中的秘密?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諸城是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暫時由濰坊代為管理,相傳該市是舜帝出生的故鄉,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的城市。作為山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諸城曾獲得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不過,真正令諸城聞名世界的,還是該地著名的「恐龍墓地」。
  • 古生物新發現!巴西發現一種像雞的恐龍
    古生物學家最近在巴西東北部發現一種新的恐龍物種,只有雞那麼大,羽毛上有著絢麗的斑紋,最奇特的是,肩膀的兩邊各伸出兩根堅硬的長刺。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化石是長鬃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是矛神龍屬(Ubirajara)中典型的一種,生活在距今1.1億年前現代巴西的東北部。它的背部有一條長長的鬃毛。研究人員認為,這條鬃毛平時耷拉在背部,受肌肉控制可以抬起,可能類似豪豬在遇到威脅的時候會張開鬃毛那樣。
  • 盤點恐龍世界十大神秘恐龍的種類 恐龍圖片觀賞
    作為地球上曾經的統治者,恐龍有太多的未解之謎,有關恐龍的一切現在我們只能通過考古來發現和揭秘。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一直被不斷地重寫。它們比我們之前想像的更加色彩鮮豔,具有更多奇異的特徵。這種頗為有型的恐龍生活在2億年前,其化石碎片發現於南非。非洲厚顎龍的體型與今天的家貓差不多,長有豪豬般的尖刺和能夠自己磨尖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