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有風險,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丟了女兒,還被佔了王位!

2020-12-21 知心人生

1688年的10月上旬,英國各地,甚至是在農村,凡是能引人注目的地方都突然出現了無數的標語、傳單和宣傳品。「保護新教!」「保護我們的財產和自由的議會!」「信仰自由!」「我們不要天主教!」「國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等標語隨處可見,主要就是譴責國王,要求信仰自由,保護議會。英格蘭人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各種猜測不絕於耳。10月底,荷蘭國王威廉率領1.4萬士兵、500艘艦船朝英國駛來,原本計劃在英國的北部靠岸,但是由於海風的風向不定,所以船隊被海風「吹」向了多佛海峽,這也讓那些早就在北部港口等候的英國貴族措手不及。11月初,威廉的船隊終於在託爾灣靠岸。浩大的歡迎儀式引來了英國人民的圍觀,人們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國王威廉來了。

至於威廉這位荷蘭國王為什麼要帶兵到嶽父的英國領土上來,這事就得先從護國主克倫威爾說起了。克倫威爾在戰場上拼殺了一輩子,戰功無數,被封為護國主。1658年9月初,克倫威爾逝世,隨後他的兒子理查·克倫威爾繼任護國主。但是克倫威爾的這個兒子卻一點都沒有他老爸那樣的風範,整個就是一個庸碌無能之輩。那些高級軍官見他這麼懦弱,壓根就不聽他的命令,甚至還暗地裡你爭我奪,想要當上護國主。一年後,克倫威爾的寶貝兒子理查就被迫辭職,這下可不得了了,那些高級軍官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你爭我鬥的,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一片混亂。而這時,還有一股勢力也活躍了起來,那就是保王黨分子。克倫威爾沒死之前,他們誰也不敢這麼囂張啊,但克倫威爾一死,這就全都亂了套了。保王黨分子很快就進駐了倫敦。1660年2月,身為保王黨分子的英國駐蘇格蘭軍隊司令蒙克剛一進駐倫敦,就馬上派人到法國與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進行談判。

兩人經過一番溝通,終於在這年的4月,查理在荷蘭的布雷達發表聲明:赦免參加過革命的人;保證宗教信仰自由;承認革命時期變動的土地產品。而議會也一致通過了議案,並當眾宣布查理·斯圖亞特為「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最強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就這樣復闢了。但是讓人們想不到的是,查理二世一上臺,馬上就翻了臉,他壓根就不把《布列達宣言》放在眼裡,很快就對革命進行了瘋狂的反攻。他還下令,對參加過審判查理一世的人都以「弒君者」的罪名判處重刑,活著的一律處死,死去的也不能放過。他殘酷地迫害著過去的革命者,甚至還把克倫威爾的屍體從墳墓裡挖出來,吊在絞刑架上,還把他的頭砍下來掛在了審判查理一世的大廳裡示眾。手段之惡劣,令人髮指。「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起了議會權力超過君主權力的立憲君主制度以及兩黨制度,這不僅對英國以後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也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起到了一定的借鑑作用。君主專制在17世紀的西歐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政體形式。像在西歐的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以及丹麥、瑞典、德意志這些國家,都曾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

這些國家都曾是以君權神授為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1688年之前,歐洲那些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君主萬能、臣民必須無條件服從等思想根深蒂固,但是1688年之後,英國政治制度萌發出來的政治思想卻給了它們致命的一擊。查理二世對仇人手段殘忍,對恩人也「有恩不忘報」。當年,他被迫流亡,在那期間,他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庇護,所以,查理二世不顧英國人民的反對,不惜觸犯眾怒也要把克倫威爾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回來的敦刻爾克賣給法國。像敦刻爾克這樣的重要商業港口,一旦失去,對外貿易就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但他仍舊這樣做了,結果是:英國失去了在歐洲大陸的唯一立足點。查理二世在1685年去世,因為沒有子嗣,所以就由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本以為換個國王,日子會好過一點,但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詹姆士二世信奉天主教到了狂熱的程度,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動。查理二世還只是想著要報「父仇」,而詹姆士二世卻是一心一意想著要恢復天主教在英國的統治,從而恢復封建君主專制。他一上臺,所有的政策改革都圍繞著天主教,不僅任命天主教僧侶擔任國家要職,還釋放了大批的天主教徒。他不斷在宮廷裡舉行天主教的祈禱儀式,還在牛津成立出版社,專門印發天主教的宣傳品。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遭到了嚴重的損害,同時也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反對。詹姆士二世對於人民的反動情緒視而不見,依舊我行我素,大力推行天主教。人民最終忍無可忍,在1688年發起了反抗詹姆士二世的運動。只要是天主教的禮拜儀式,人們都拒絕參加,只要是聽到有關美化和吹捧國王的宣傳時,便馬上走開。詹姆士二世很是氣憤,下令對不聽從他命令的主教實行殘酷的迫害,並把他們交給法庭審判。但是詹姆士二世小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廣大人民的力量,在他們的支持下,法官宣布遭國王迫害的主教無罪。這下可徹底惹火了詹姆士二世,但是人民群眾也不甘示弱,雙方衝突日益激烈,一場戰鬥即將到來。為了儘快脫離詹姆士二世的統治,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了一次政變。詹姆士二世的長女瑪麗是荷蘭國王威廉的王后,所以他們準備同荷蘭國王威廉談判,要求他派兵對英國進行武裝幹涉。本來詹姆士二世沒有兒子,長女瑪麗自然就成了王位的繼承人。威廉認為沒有必要多此一舉,所以並沒有派兵幹涉英國。但是不久後,情況發生了變化,1688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竟然為他生了個兒子,因此英國王位的繼承權也就發生了變化。

這時,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再次向威廉發出了邀請,請他立即到英國來保護他們的自由。這次威廉欣然同意,並很快發表了出兵宣言,宣稱因為「同情」英國人民的苦難處境,所以派兵到英國,目的只是為了保護英國「新教、自由、財產及自由的議會」。這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威廉帶兵入駐英國,不僅受到了貴族和鄉紳們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了許多高級軍官的支持。詹姆士二世見荷蘭大軍已經入駐英國,於是慌忙向二女兒和女婿求救,但是他的二女兒和女婿也背叛了他,投向了威廉。詹姆士二世見大勢已去,帶著王后和他的寶貝兒子向法國逃去。詹姆士二世出逃後,1689年2月,英國議會正式宣布威廉為英國國王,瑪麗為女王,實行雙王統治。隨後,議會還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其中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下令廢止法律,不得任意徵稅,不得任意招募軍隊及維持常備軍。王位繼承問題也不能由國王個人決定,而是要由議會討論通過。就這樣,英國人民用他們的方式,沒留一滴血就完成一場政變,後來歷史上稱其為「光榮革命」。在此之後,英國的專制主義統治徹底結束,君主立憲制的時代正式開始。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詹姆士二世地位得到加強,恢復天主教勢力
    因查理二世無子嗣,其弟約克公爵詹姆士是他的王位繼承人,但是詹姆士是天主教徒,他一旦繼位就意味著天主教在英國的復闢,新教徒將遭到迫害。因此反對派利用國會,就王位繼承權的問題與國王展開了鬥爭。5月15日,反對派提出「排斥法案」,要求取消約克公爵詹姆士的王位繼承權,永遠禁止其回國,否則以叛國罪論處。
  • 這套鎧甲剛僅穿兩年,詹姆斯二世就丟掉了英國王位
    這套鎧甲剛僅穿兩年,詹姆斯二世就丟掉了英國王位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33—1701),1685年至1688年間擔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亦是最後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英國國王。詹姆斯年輕時頗有才華,曾是一名出色的軍人,但他卻狂妄自大,對藝術和科學一竅不通,沉溺於紙醉金迷當中。他的臣民不信任他的宗教政策,反對他的專權,在1688年發動「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剝奪他的王位。
  • 斯圖亞特,一個遭到詛咒的家族,兩個國王被斬首
    這個家族最初起源於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12世紀初遷居英國,14世紀初,該家族開始統治蘇格蘭。這是一個悲劇家族,用茨威格的話說,「這個家族中沒有一個人能順遂而長久地坐穩過王位,兩位國王——詹姆士一世和詹姆士三世被弒,另外兩位——詹姆士二世和詹姆士四世戰死沙場,而他們的兩個後裔——瑪麗和她的嫡孫下場更慘,竟在斷頭臺上引頸受戮。
  • 詹姆士一世身為蘇格蘭國王,為何還能夠成為英格蘭國王?
    詹姆士一世是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表外甥,他的母親蘇格蘭瑪麗一世女王是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表姐。詹姆士擔任英格蘭國王期間,曾經兩次解散議會,最終引發了1649年的英國資產階級政變。首先,詹姆士一世與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血緣關係很近;其次,詹姆士一世繼位為英格蘭國王,有利於英格蘭兼併蘇格蘭;最後,詹姆士一世的母親是蘇格蘭瑪麗一世女王信奉天主教,詹姆士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很大程度上也在於英格蘭內部新教與天主教勢力達成的妥協。
  • 看一看英國國王是什麼時候徹底失去權力,淪為政治吉祥物的?
    公元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爆發了光榮革命,推翻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這場革命是非暴力的政變,並沒有發生流血衝突。議會戰勝國王詹姆士二世後,並沒有放棄君主制,而是從荷蘭迎會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回英國繼承王位,兩人共同行使君權,也就是後來的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 艷后瑪麗一世之子——詹姆士 斯圖亞特,英格蘭、蘇格蘭的雙料國王?
    1548年,在八年戰爭期間,為了獲得法國的同盟支持,彼時已經沒有婚約在身的瑪麗 斯圖亞特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兒子弗朗索瓦二世籤訂婚約。 五歲的瑪麗隨即被送往法國,在法國國王的撫養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 他向女王求婚卻失敗了,後來他繼承了女王的王位成為國王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因安妮女王的斷嗣而結束,取代它的是漢諾瓦王朝,而漢諾瓦王朝的第一任國王喬治一世曾經向安妮女王求過婚卻失敗了,沒想到他居然能繼承安妮女王的王位。可是安妮公主的父親詹姆斯二世(當時還是公爵)和伯父(當時的國王查理一世)反對而否決了這門親事。可憐喬治王子在倫敦空等了四個月,結果還是求婚失敗,只能落莫離去。然後安妮公主嫁給丹麥王子,婚姻幸福,還生了十幾個孩子。
  • 間接引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國王之一:詹姆士一世
    在英國的歷史上,從沒有同時坐上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王位的國王誕生,這也是英倫三島的首次統一。儘管詹姆士·斯圖亞特的母親瑪麗一世是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親自下令處死的,但1603年時,搜索不到其他繼承人的伊莉莎白一世還是選擇了她在蘇格蘭的侄子來繼承王位。狄更斯不放過嘲笑國王的機會,直接稱這位國王的王位「來得極其容易」,他無不諷刺地評價道:「整個國家對此也表示接受,甚至沒有讓他發誓保證自己將勤勉執政,或為百姓申冤。
  • 為什麼說英國皇室都是外來戶?
    說起這位諾曼第公爵威廉,他其實是諾曼人,所謂諾曼人也就是北方人,第二次蠻族入侵時,挪威丹麥人南下,一支就到了法國,在法國佔了一塊地,就是後來的諾曼第,他們向法王稱臣,不過這只是為了取得合法身份,既不聽調也不聽宣,法王根本就管不了他們,所以第一任英王,開始是諾曼人血統,後來是法國人身份,根本不是英國本地人。1154年末代國王史蒂芬死後無嗣,傳位給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
  • 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英國國王
    1714年8月,54歲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在濃霧瀰漫中乘駁船來到英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繼承英國王位。   喬治一世登上英國王位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奇蹟」。雖然喬治一世聲稱他繼承英國王位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實際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親戚都比他有優先權,而且,他自小在德國長大,連英語都不會說。那麼,喬治一世何以如此順利地繼承王位呢?
  • 英國王室的故事:王權舅家傳姑家
    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地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一個事實卻是他迎娶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公主。導致國內戰爭爆發,被推上斷頭臺,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英國的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克倫威爾空位期。查理一世的長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後繼位,直到1660年復闢後才行使權力。
  • 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歐洲王室擁有最為複雜的血緣關係,但是在這些王室之中,挪威國王卻擁有絕對領先的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這位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 世界通簡史: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無冕的查理二世,之間的聯繫
    1642年8月英國內戰爆發時,詹姆斯參加了他父親的軍隊,儘管他當時還年幼。1646年6月,他在牛津被議會軍俘獲,但他設法於1648年4月逃到荷蘭。1649年1月詹姆斯的父親查理一世被處死,隨後詹姆斯開始流亡。流亡期間,詹姆斯堅定地支持他的兄長,即無冕的查理二世。1660年5月,查理二世被立為英國國王之後,詹姆斯隨他的兄長回到英國,擔任海軍大臣。
  • 讓詹姆斯二世遺憾的是,他的兩個女兒與他所信奉的天主教格格不入
    詹姆斯二世希望在他身邊的女兒安妮能夠改信天主教,之後繼承自己的王位。可是詹姆斯二世的想法遭到了安妮的拒絕。同是新教徒的女兒瑪麗及其丈夫威廉,當時遠在荷蘭,同樣也是指望不上。由誰來繼承王位成了詹姆斯二世的一塊心病。
  • 戲劇《詹姆士三部曲》展現蘇格蘭成長史
    風笛聲起,燈光照在白衣女歌者身上,唱的是詹姆士一世創作的法語詩歌。這個蘇格蘭國王是斯圖亞特王朝第一個真正試圖進行王位集權的人,早年是一個極具才情的詩人。他的詩集《國王書》是蘇格蘭早期最重要的文學著作之一。一群穿著鎧甲的士兵跌跌撞撞進來,劇場所有的水晶燈熄滅,全場一千多個觀眾一起進入蘇格蘭的15世紀。詹姆士一世的兄長和叔叔阿爾巴尼公爵吵了幾句就莫名死了。
  • 這對夫妻共同分享王位,美國一知名大學以他倆的名字命名
    1689年1月,英國議會宣布國王詹姆斯二世遜位,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共為英國國王。幾個月後,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共同加冕,成為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共治者」。1693年,為紀念這對夫妻共治者,英屬維吉尼亞殖民地(現美國一個州)成立了威廉與瑪麗學院。
  • 艷后之子詹姆士斯圖亞特——英格蘭、蘇格蘭雙料國王?
    1548年,在八年戰爭期間,為了獲得法國的同盟支持,彼時已經沒有婚約在身的瑪麗斯圖亞特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兒子弗朗索瓦二世籤訂婚約。五歲的瑪麗隨即被送往法國,在法國國王的撫養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瑪麗斯圖亞特詹姆士由此成為了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詹姆士六世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死亡後,詹姆士因為具有英格蘭皇室血統的原因同時被選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即此後的詹姆士一世。
  • 英國出了許多有名的女王,為何法國從來沒有女性國王?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68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法國與英國一衣帶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法國組建了聯合軍隊,並肩作戰。法國曾經也有國王的存在,長達1000多年,直到1870年才宣布廢除。不過,法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女性國王。其實,法國曾經差點產生過一位女性國王。
  • 英國史上最悲情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被表親伊莉莎白送上斷頭臺!
    12世紀初,斯圖亞特家族遷居英國,該家族的一名成員被蘇格蘭國王任命為宮廷總管「斯圖亞特」,此後,該家族世代繼承這個職務,即漸成其姓。14世紀初,斯圖亞特家族的瓦爾特和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的女兒結婚,其子在1371年繼承羅伯特一世為蘇格蘭國王,即羅伯特二世。斯圖亞特家族開始統治蘇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