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餐飲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四萬億,其中小吃快餐以超過四成的門店數量佔比穩居第一。
上世紀80年代末,美式快餐品牌的進入,標誌著正式拉開了行業快速發展的序幕。現如今洋快餐的身影遍布國內的大街小巷,其中肯德基的門店數超過五千家,麥當勞也有二千多家,還有兩千多家必勝客。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快餐品牌並非這三家,也不是星巴克,而是以三明治起家的賽百味(Subway)。
公開資料顯示,賽百味(英語:Subway)是一間起源於美國的跨國快餐連鎖店,主要販售三明治和沙拉,由Doctor's Associates, Inc.(DAI)持有,是世界上擴張最快及最大單一品牌連鎖店。
2007年是全球第三大的速食餐廳,次於百勝(34,000間分店)和麥當勞(31,000間分店)。到2011年3月7日已經超越百勝及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多分店的快餐店,有34218間。
SUBWAY起源於美國,全球加盟店超過26000家,遍布於八十餘國,已成為國際速食業大軍的一個領先者。近幾年皆被美國《企業家》雜誌評選為第一名的連鎖加盟系統。
賽百味閃電般的擴張速度,和它創始人的「求快」風格是分不開的。當賽百味第一家店剛起步時,他想到的是在建50家門店;當店鋪達到1000家時,他想把數量擴展到5000家;2011年,當賽百味門店超過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店的時候;他為賽百味規劃了10萬+門店的願景。於是,瘋狂的擴張使得這一品牌隨處可見,火車站、學校、購物中心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然而這個快餐巨頭,前兩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持續爆發大規模關店潮。
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賽百味就走上了下坡路。2014年和2015年,賽百味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持續縮水。2016年,賽百味在美國關店300多家;2017年,賽百味關門909家,幾乎是2016年的三倍。賽百味至今已經關閉2300多家,這個數字是賽百味2015年巔峰時期門店總數(27000家)的9%。其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賽百味一直專注於「聰明的發展和餐廳的優化—利用更好的地理位置獲取利潤」,而「關店是其優化計劃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其一直以來在中國的國內市場卻發展得並不理想。
業內人士分析,賽百味關店的主要原因,是其「萬」年不變的產品,遭到了顧客普遍的吐槽。以單品闖天下的模式雖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單品一定是要順應時代不斷變化的,賽百味在創新上顯然比對手要弱很多。要知道在賽百味不思進取的同時,它的競爭對手可是正在積極求生。
據悉,目前賽百味除了打折產品之外,在新品研發上賽百味目前還沒有特別具有競爭力的或者傳播度的新產品,或許推出一款強勢的新品或者新配料,將能更好的完成賽百味品牌升級計劃。
如今,賽百味看到了餐廳的虛擬投影的市場,客人可以通過增強現實的訂餐界面訂餐。不需要顧客走進門店,而是從虛擬助理或三明治藝術家的投影版點餐,想像坐在家裡就能獲得像在門店的點餐體驗,聽起來有點超凡脫俗,但其實並不遙遠。必勝客最近從一個披薩盒中創造了一款增強現實遊戲《玉米洞》。
在AR體驗之後,賽百味還設想無人駕駛汽車或無人駕駛飛機帶來食物。
那麼最終其又是否能夠實現這些設想呢?未來的賽百味又會走向衰落還是迎來爆發式增長?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