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也可以造一個極樂世界,為什麼他不這麼做?

2020-12-13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也可以造一個極樂世界,為什麼他不這麼做?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

一尊佛教化我們就是一切諸佛的教化,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不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要學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我們「隨喜功德」,教我們「恆順眾生」,我們偏偏不聽,看到別人做得比我好了,不但心裡不歡喜、不讚嘆,還要想方法去嫉妒、障礙,還得去破壞,這叫造罪業。能不能破壞?不能,人家的善行、善業功德你是破壞不了的。你能夠破壞得了,那你的本事大,諸佛菩薩都要拜你做老師,為什麼?因果定律佛不能推翻。你能夠把因果推翻,把因果顛倒,你的本事太大了,世出世間沒有這種人。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定的。因此佛菩薩教給我們都是正知、正見、正解、正行。我們見到別人做好事,生歡喜心,隨喜功德,我這一生歡喜,他那個好處、功德我就得到了,為什麼?我跟他同心。再要自己能夠盡心盡力幫助他,成人之美、成人之善,那就是自己的善行,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說是破壞別人的好事、善事,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他那個善事本身就不成就,你一破壞,真的被破壞掉,你不破壞,他也不能成就。他真的是善,是有成就的,你不能破壞,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事實要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不會造罪業,斷惡修善。

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建立了極樂世界,普度一切念佛的眾生。釋迦牟尼佛也可以造一個極樂世界,可以跟阿彌陀佛打對臺,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這麼做?十方一切諸佛都不這麼做?這些諸佛看到阿彌陀佛做得很好,把自己的學生弟子,統統勸他,都送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這就對了,這就叫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已經在做,我就不必要做,他已經做得那麼好了,我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全他,使他更好。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一切諸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成就就是一切諸佛的成就,諸佛沒有一個不歡喜阿彌陀佛的,沒有一尊佛不歡喜極樂世界的。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道場殊勝莊嚴,我們全心全力讚嘆它、擁護它、成就它,利益一方,這是對的。所以一佛所化就是一切佛所化。

【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真是佛佛道同。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十六集)  1993/1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16

2.淨空法師:憶佛、念佛範圍很大,不是一句名號或者是一個佛的相貌

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勸告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範圍非常廣泛,我們今天所做的,把那個範圍搞得非常狹窄我們憶佛,憶佛是想佛像,念佛是念佛名,這個憶佛、念佛的範圍太狹小,所以我們自己得不到受用。佛在此地教給我們怎麼念佛?憶是憶佛的善根,往昔所修的善根,無量劫他所修的善根,我們就想這個;念佛,也念他無量劫積植的德行。我們憶念這個,好!憶念這個,我們自己就會學了,就會做了。而佛名、佛像就是佛德行的象徵、德行的代表,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才知道自己怎麼個修學法。

大乘無量壽經  (第九十九集)淨空法師講述  2000/9/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99

【起心念佛。念念作佛。】

當然這是很高的境界,我們現在做不到,我們現在很想一心稱念,但是念佛當中,妄想偏偏多。有人告訴我,不念佛的時候沒妄想,一念佛妄想就來了。其實不念佛的時候妄想就那麼多,沒有發現,這一念佛的時候才發現有那麼多,不是說不念佛的時候沒有,沒有這個道理。不念的時候沒有妄想,念的時候一定還是沒有妄想。念的時候有妄想是發現,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煩惱、業障。雜念就是業障,妄想煩惱就是業障,我們就用「老實念佛」這個方法來消除業障,所以業障起來的時候不怕,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麼是覺?「阿彌陀佛」,我們只要一心專注阿彌陀佛,一心專想阿彌陀佛。這個講專注、專想,不僅僅是指阿彌陀佛這個佛像,你這樣想法這個意思就太窄小了,包括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最初發願,阿彌陀佛的修學,阿彌陀佛的成就,阿彌陀佛的幫助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常常想這些,也就是說常常想經典裡面所說的,這叫憶佛。

所以憶佛、念佛範圍都很大,都不是一句名號或者是一個佛的相貌,不是的,範圍很廣。所以經一定要熟,經不熟那你怎麼想法?那你就胡思亂想了。經一定要熟。這個觀想要相應,什麼叫相應?你所想的完全是經上所說的,這就相應了。你所講的經上沒有,那就不相應,那就是妄想,那個想法就錯了。所以經要熟,意思要明了,你心裏面完全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九集) 淨空法師講述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19

3.你念佛裡頭還有求佛那個念頭是夾雜

問:第一,求佛力加持得一心不亂,屬於夾雜妄想嗎?是否障礙往生?

淨空法師答:你問得很好,真的是夾雜。你求佛力加持得一心不亂,你肯定不能得一心,為什麼?你那個求的念頭是個妄想。要怎樣得一心?你不求就得一心了,不求你用心才專。你念佛裡頭還有求佛那個念頭是夾雜,不應該有,自自然然得一心不亂。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七)  (共一集)  2008/6/6  華嚴講堂  檔名:21-453-0001

4.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是修什麼法門成佛的?

這段話尤其是不可思議,蕅益大師以前從來沒有人這樣說過的。

蕅益大師這段話,有沒有出處?有,就在《阿彌陀經》上。實在講我們天天念,粗心大意沒看出來,他老人家為我們一指點,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看這段文: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像這些話,若非過來人說不出的,他能說出,就曉得他是過來人。這個意思說,釋迦牟尼佛是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哪一尊佛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真的,我們從前沒聽人家這麼講過,他真有根據,根據就在《彌陀經》。我們這些年來,可以說涉獵大乘雖然不多,也不算少,也有相當程度的領會。在理論上講,如佛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在大乘又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根據這些道理,明白了一個事實,我們心想什麼就變什麼境界,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從一切眾生心想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領悟了,我們也肯定了。所以一切如來成佛,他是怎麼成的?當然是他心裏面想佛、念佛,佛境界才現前。他要不念佛他怎麼能成佛?念菩薩成菩薩,念佛成佛。釋迦牟尼佛當然也不例外,也是念佛成佛。

念哪一尊佛?念阿彌陀佛。諸位要曉得,十方一切諸佛都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指一個人,諸位要是把他當作一個人,你就錯了,就誤會了,一切佛都叫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他的名號是「無量覺」,你們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若非無量覺就不能叫他佛,佛都是無量覺。由此可知,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一切諸佛的通號,所以佛才稱讚「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念阿彌陀佛,淨土宗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剛才這個說法就是自性彌陀。一切眾生、一切諸佛成佛,都是成自性佛,就是自性彌陀。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有一尊阿彌陀佛?有,他就用這個做他的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藉這個名號把自性彌陀念出來,就成佛了。他給我們做緣,我們自性彌陀是因,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緣,有因有緣,後面就結果,結果就是自己成佛。

特別是在『五濁惡世』,這是最難、最不好的一個環境,「五濁惡世」是極不好的生活環境,在這種惡劣的生活環境裡面能成就,這是非常不可思議。他在這個裡面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無上正等正覺的修學方法。無上正等正覺修學的方法,就是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看這個妙!千經萬論,不要說是修無上正等正覺,單單修正覺就不容易、就不得了,哪裡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方法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你要是真的明白、真的通達,當然你就死心塌地放下萬緣。不但世緣放下,《大藏經》也不要了,太麻煩了,你就是拿在手上也很笨重,你看那一大冊也很笨重。你放下多自在,全身輕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能成無上正等正覺。相信的人,就是前面講時機純熟,不相信的人,你的時機還沒成熟,你慢慢去搞《大藏經》吧!你時機沒成熟,成熟了,統統放下。

『今』是今天。釋迦世尊把『果覺全體』,果是他證果,證到無上的佛果,把他自己證無上佛果的方法,圓圓滿滿的傳授給我們。他是在五濁惡世成就的,我們今天在五濁惡世,這就說明,五濁惡世眾生可以當生成佛,世尊做給我們看的。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一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31-01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中的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答案早已給出,只是被你忽略
    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啥?地球這樣的地方這也叫淨土?極樂世界那種高大尚的地方才能叫淨土吧,我們這裡確實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那為何如此汙穢不堪,還有各種苦難呢?有兩個原因。
  • 淨空法師: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代理佛交給地藏菩薩?
    佛不在世的時候,教化眾生的使命就委託給地藏菩薩。諸位要曉得,這道理在哪裡?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把度化眾生的事情託付給觀音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是大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他們,要託付給地藏?說實在的話,那些菩薩度不了,沒法子度,唯有地藏菩薩能度。
  • 淨宗法師:極樂世界,天涯咫尺!
    為什麼?因為念佛是彌陀本願之行。這就是守護與無守護的利益差別。第二,念佛人捨命之後決定往生,餘行之人往生不定。為什麼?念佛是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所以有這兩點差別,一個是平生蒙不蒙佛守護,一個是命終是否決定往生。從這兩點來講,餘行都比不上念佛。
  • 佛教:當年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選擇出家?真相究竟是什麼?
    只不過是這種長壽,它不在輪迴當中體現,而在極樂世界當中成就。這是修淨土法門或者說練習佛法的人的一個基本的信念,這是基於世俗觀念之上所做出的延伸。是佛陀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一個去向,這是基本的佛教的人生觀。
  • 佛教:念句簡單的「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嗎?
    他認為說淨土法門說的這一生就往生極樂世界,然後在那做一生補處,畢竟成佛,說這個說法是佛的善巧方便,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有法師就是這樣說的。當時善導大師就認為說,淨土法門絕對是就面向凡夫,讓凡夫入到這個實報莊嚴土,往生絕對在那裡,這輩子能成就,這是真實不虛的。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區別
    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是華藏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彌陀佛是他方佛。釋迦牟尼,就這一次來說,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彌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
  •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區別,別再分不清了!
    許多善信經常到寺院裡禮佛,也常常能看到隨處可見的「阿彌陀佛」標語,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聖像一般都同時被供奉在寺院的大雄寶殿內。佛像高大莊嚴,給人震撼力和敬畏感。但其實,許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根本就分不清哪尊是釋迦牟尼佛、哪尊是阿彌陀佛。
  • 他每天念此願疏和簡略次第,無疾而終往生極樂世界
    如果他潛意識裡認為超度很容易,有極樂世界的概念和印象,就會看到相關的清淨畫面,但是這個真的靠譜嗎?別的不說,真正的天眼,俯瞰三千世界,如在掌中,視物不僅遙視、透視,還任意觀察,比如帝釋天在做什麼,你現在在做什麼,家裡怎樣,你的私房錢多少?深圳某區的下水道如何?
  • 浴佛節法宴: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關係|淨宗法師
    那麼他通過什麼來達到這個目的呢?通過宣說定散二善,通過宣說一代教法,一代教法都可以收攝在定散二善當中。所以一代教法都是六字名號的註腳,一代教法都是淨土門的前導引。講一切定散二善的目的,是要「回斯二行,求願往生」。至於往生的根本原理,釋迦牟尼佛很謙讓,說這不是他的能力,而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所以我們專念阿彌陀佛,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 佛教常識:原來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不是「如來佛」,而是他老人家
    提起佛教,人們並不陌生;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耳熟能詳;談起阿彌陀佛,則更是再熟悉不過。佛教與儒家、道家一同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自古以來就發揮著導人向善、淨化人心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讚美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誠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就教學,講因果,講宇宙人生真相,一生沒有一天中斷。釋迦牟尼佛生活簡單,不建道場,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
  • 初學者看過來:關於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存在嗎?
    關於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如果你認為現在你在地球上,是個活生生的人,在這裡真實地生活著;那極樂世界就是活生生存在的,在遙遠的西方,比我們地球稍微高一點的地方,真實存在。在你沒見到之前,只能聽那些見過的人去描述,就像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回去和歐洲人講他的見聞,使得一批批歐洲人往美洲遷移一樣。釋迦牟尼佛去過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回來告訴我們,真的有這樣美好的世界,願力因緣福報都具足的人,就可以去到無比殊勝的西方極樂世界。
  • 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獨家視頻為您一一解密!
    他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南無阿彌陀佛!各位騰訊的網友們,大家吉祥!今天是冬月的十七,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阿彌陀佛的聖誕,那麼藉機在騰訊跟大家見面,非常歡喜。說到阿彌陀佛都知道,但是阿彌陀佛到底是何許人也,怎麼成就?影響為什麼能如此之大?倒是可以藉機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什麼關係?
    釋迦牟尼佛相當於導遊,講種種的法,目的是為了把眾生都帶到極樂世界去。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這是善導大師講的《二河白道喻》裡的,釋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遣喚我們,告訴我們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不斷地勸我們往生彼國;阿彌陀佛就是來迎接我們的佛,「彼國來迎」。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以一個太陽系來做劃分,1000個太陽系是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10億個太陽系。佛經中稱,一個大千世界中會有一位佛,因而稱這個大千世界為佛土。
  • 善導大師:十方諸佛來勸你,聽不聽?
    是舍利弗,他是佛傳法的對象。釋迦牟尼佛頻頻呼喚舍利弗,是不是只告訴他一個人?善導大師說:「釋迦如來告身子,即是普告苦眾生。」「身子」是指的舍利弗。表面上看,釋迦牟尼佛是告訴舍利弗一個人,實質上是在告訴所有的「苦眾生」。
  • 淨空法師:佛法勸我們要做一個純淨純善的人,這就是智慧的教育
    修淨宗,這是現代人給我們做出這麼好的榜樣。  還有他母親、他師弟,當地還有一個老德和尚,這四個人,都是一句佛號,四個人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四個人統統成就了,不可思議的成就。他師弟留了金身,全身舍利。母親往生像達摩祖師一樣,屍體不見了。當年在最艱難的時候母親過世了,他只用一個薄薄的薄板,釘一個棺材,草草地將母親埋葬了。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究竟有何關聯?今天可算是明白了
    許多人在談及佛學時,都會產生一個疑惑,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都是西方教主,我們聽聞最多的是「南無阿彌陀佛」而不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二者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呢?其實,在僅有的佛學研究中表示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早期曾是君臣關係。
  • 淨土法門:念佛,是開啟西方極樂世界大門的密碼,這麼念佛最靈驗
    而對於那些不識文字、沒有文化的人來說,若想修學佛法則更是難上加難。如果不能接引教化廣大凡夫眾生走上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覺悟之路,佛法又如何稱得上普度眾生呢?慈悲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真不愧為智慧圓滿的覺者,他老人家對此早有預見,並不等弟子提問,而主動宣講了一個特別殊勝的法門。
  • 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為何他又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華嚴經》上講:「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法華經》上講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釋迦牟尼佛的老師燃燈佛就是文殊菩薩的學生,按輩分來說文殊菩薩還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祖,可是為什麼在釋迦牟尼佛弘法中又成了佛的學生了呢?其實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過去成佛了,現在也成佛了。《央崛摩羅經》中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