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和除夕夜是中國人過年期間最重要的兩天,不過各個地方關於正月初一和除夕有很多爭論,有網友說除夕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有網友說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這一天更重要。究竟哪一天才算是過年呢?小編帶您看一看。
「除夕」的「除」是多餘、殘餘、殘燼的意思,在古詩中守歲詩中能看出端倪。上文所引孟浩然詩「如何歲除夜」的「歲除」如果理解為「一年之盡」,顯然更為妥帖。庾肩吾詩《歲盡應制》,寫除夕的,歲盡,就是歲之餘。
唐代詩人王灣的名詩《江南春意》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般認為是寫新春的詩,施蟄存說解:「海上已湧起一輪紅日,這邊還是殘夜;江上已有春意,而舊年還未過完。」「殘夜」的理解,跟我們把「除夕」作為「殘餘之夜」的理解是一樣的。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
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正月初一講究的是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您覺得除夕重要還是正月初一重要呢?其實小編覺得,不管是哪一天,能和家人在籤約度過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