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古建築為什麼看著很「新」?

2021-01-12 長安

說到日本古建築的新,自然是以中國古建築做對比的,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大家現欣賞幾組同時期存留下來的古建築對比:

唐南禪寺大殿(782年)
唐佛光寺大殿(845年)
日本招提寺金殿(759nian)
日本平等院鳳凰堂(1053nian)

從上面幾組建築可以看出,同一時期存留下來的古建築,中國的古建築顯得更舊一點,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是由於兩國修繕古建築的理念有關,中國古建築的修繕理念是「修舊如舊」,意思就是只對古建築的損壞的部位按照同樣的原材料、顏色、以及構件修繕,使其修繕過後與之前的基本形象和結構沒有什麼變化,因此看起來更像是留存上千年的建築,而日本的理念正好相反,是「修舊如新」,使用新技術、新構建、新結構進行大修,修繕過後甚至連外貌都發生了變化,主要目的是為了復原到建築建造的哪個時代的基本面貌和氣質。

其次,這與修繕次數有關,中國的古建築往往很少修繕,一個上千年的建築能修繕十次已經非常罕見了,比如著名的西安大雁塔,加上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維修一共才6次,而日本的修繕十分頻繁,而且每次修繕手法都不一樣,有的到後來基本連原建築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比如十八世紀江戶年代招提寺金堂,由於架構的改變以至於屋頂加高了2.5米,脫離了唐風建築屋頂坡度平緩的形象。

江戶年代金堂修改前後對比tu

最後,這與兩國的經濟有關,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進入了發達國家,而中國此前一直是發展中國家,兩國的經濟收入不同,投入在古建築保護這一塊的資金有很大差距,再加上環境氣候的差異,因此我國在古建築保護這一塊是落後於日本的。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古建築保護這方面知識的深入研究,未來我國的很多古建築也將得到修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的古建築看起來很新?
    在日本旅遊的時候,總有人讚嘆日本真的太乾淨了,連古建築都是新的。真是這樣嗎?下面來說說日本的那些古建築伊勢神宮:每隔20年依古法在另一塊用地重建社殿並遷祭,稱為"式年遷宮"。天龍寺:在歷史的悠悠長河中和其他很多寺院一樣多次毀於火災。
  • 日本的古建築物,為什麼看起來比中國的古建築物新一些呢?
    文/玉濁清日本的古建築物,為什麼看起來比中國的古建築物新一些呢?而說到日本這個國家,可能小夥伴們都不陌生,並且還會產生複雜的情緒,畢竟日本和中國自古以來似乎都有著複雜的關係,而將日本和中國的古建物進行對比的話,就會發現日本的古建築物看上去比較新,而中國的古建築物顯得相對比較古老,這是為什麼呢?
  • 建築家的良心:梁思成國讎家恨下拯救日本京都唐朝古建築
    日本兩大古都京都和奈良是傳承自我國唐朝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古建築能夠逃過二戰戰火的破壞,竟要歸功於一位著名的中國建築師——梁思成。身為一名建築學家,最殘酷的事莫過於眼睜睜地看著宛平城、團河行宮等歷史名城、名苑慘遭炮火摧殘。國讎未雪又添家恨,先是擔任第十九路軍炮兵校官的弟弟梁思忠,在「淞滬會戰」的硝煙中英年早逝;接著在1940年,梁思成的內弟、飛行員林恆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殉國。面對敵機炸彈下淋漓的鮮血和無力的號哭,梁思成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憤怒:「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今天關西的現存古代木構建築都和大唐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大不同的(唐朝建築特點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樸實無華,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這幾點在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不是明顯體現出來),但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也有獨特的魅力。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發展過去的,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很善於學習,但是卻學不全,蓋了好多腦袋大身子輕的比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
  • 日本制定法律完善制度保護古建築
    在此基礎上,日本各個地方公共團體也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文化財產保護條例,把維護保護古建築的概念從保護個體的古建築,發展為保護街道或區域等大範圍古老文化景觀。    但是,由於隨後的日本經濟騰飛與戰後大規模城鎮化發展、政府保護古建築投入不足與人們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日本大量古建築遭到人為破壞或拆除。
  • 日本禪文化對日本古建築有什麼影響?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在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河民族文化。長期以來,中國漢唐文化是日本的參照對象,而唐代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遠。在日本的古建築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代古建築的影子。
  • 林徽因梁思成為什麼保護日本京都與奈良古建築?有多少人理解他們
    林徽因與梁思成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即使日本侵華,即使林徽因的弟弟在抗日戰爭中陣亡,林徽因與梁思成仍然義無反顧保護日本京都與奈良的古建築。也可以說在建築師面前,所有的建築都是平等的,只要建築有價值。保護京都與奈良古建築經過:1945年二戰行將結束時,林徽因受美軍邀請,在即將執行的奈良轟炸圖上為其標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蹟位置,以免被炸。要知道抗戰時期,林徽因的日子也不好過呀,為何她能如此深明大義呢?
  • 日本的小公寓內部為什麼看著不「憋屈」?
    日本的小公寓內部為什麼看著不「憋屈」?這次就介紹一下在日本專業人士口中,稍微花點功夫就能讓人感覺房間寬敞的「空間營造秘訣」。秘訣一引導視線穿過房間形成一條直線。
  • 古建築保護者——梁思成
    梁思成,為維新派領袖梁啓超長子,生於日本東京,原籍廣東新會縣。1924年,梁思成赴美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1927年,他又到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習。次年,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創辦建築系,任主任和教授。
  • 古建築亮化為什麼會選用LED瓦楞燈?
    各省各地都有著許多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張明信片,成為了遊客們的旅遊基地、打卡點。古建築亮化為當地的夜遊經濟也增添了一份色彩,為什麼古建築亮化會選用LED瓦楞燈呢?LED瓦楞燈的形狀是弧形的,能夠貼合古建築的瓦片。2、光效好LED瓦楞燈緊貼古建築的瓦片安裝,發出的燈光可以將整列瓦片打亮,瓦片相交之處也不會出現暗區,光效好。3、文化意義古建築亮化工程針對一個古香古色的城市而言具備更為濃厚的歷史時間、文化藝術實際意義。LED瓦楞燈可採用夾、抱等方式固定在瓦片上,能保持古建築的美感,也不會破壞建築本體及風格。
  • 日本古建築——大唐盛景的濃縮
    對同一時期的日本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從日本現存的古建築中看到那個開放且富麗堂皇的大唐。今天館館帶大家,看兩座日本古建築,感受一下大唐建築之美。極富唐風之美的東大寺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由日本聖武天皇於公元 741 年下詔仿中國寺院結構興建,在當時屬於日本最高級別官寺。
  • 左手測繪、右手科普,他講出古建築的新故事
    左手測繪、右手科普,他講出古建築的新故事  李沄璋供圖  通訊員 陶玉祥 本報記者 盛 利  在四川省稻城縣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山是最美的自然景觀之一。雪山裝點下的稻城縣,格外富有韻味。  坐落在稻城縣城的建築——稻城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其外圍的石頭牆面與當地傳統民居融為一體。
  • 東京文化遺產周:日本把古建築當寶貝
    對於古建築,日本通過立法予以保護。這源於1949年的一場火災。大火導致古寺法隆寺金堂壁畫被燒毀,吸取這一事件的教訓,1950年日本制定了以保護文化遺產為目的的綜合性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保護有形、無形文化遺產等。該法制定後就一直與時俱進,不斷修訂。  現在,《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地方可以依據規定,指定各自區域內的文化遺產,並為其保存和有效利用採取必要措施。
  • 【正青春】王昱璇:守護古建築的小萌新
    王昱璇對古建築的熱愛,源於兩年前在嶽陽慈氏塔的那次調研。那天,在夕陽的照射下,周圍林立的高樓熠熠生輝,而慈氏塔及周邊的老街道則顯得破敗不堪。「如果沒有古建築保護區標識牌,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嶽陽最繁華的地區,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它們還能存在多久?」王昱璇說,從那天開始,她決定花更多時間守護古建築。 如何守護?
  •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日本最美古建築之旅的饕餮盛宴
    作家磯達雄和插畫師宮澤洋先生二人訪遍日本各地,精心挑選了60處保存完好、震撼人心的古建築,為讀者奉上了這本誠意滿滿的《重新發現日本》。該書由未讀獨家引進版權,旨在提供一把長知識的鑰匙,讓旅行更有意義。書籍裝幀更是獨具匠心,你見過書封裡頁還繪有《日本建築史年表》的書嗎?在這裡,不只有逼格,更有滿滿的乾貨!前段時間大熱的《刺客聶隱娘》,拍攝時,外景地的選擇曾讓劇組十分頭痛。
  • 為什麼山西晉中有這麼多古建築?沒想到是因為這個原因!
    截止2019年10月7日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了762處新的全國國保,晉中市新增國保單位4處,以69處排名全國第五。為什麼山西晉中有這麼多古建築?並且有平遙古城和喬家大院這種在全國都知名的古建築。
  • 日本建築界:看大唐古建築來日本!梁思成:不同意,證據在五臺山
    以日本為例,日本的「大化改新」直接仿效唐朝,他們幾乎全盤學習唐朝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在民國時期日本建築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大唐古建築到日本」的嘲諷言論。日本建築學家認為,日本到處都能看到大量唐朝風格的建築,而「整個中國大陸都不可能找到唐朝遺存的木質結構寺廟,想要看唐代建築,就來京都和奈良吧。」
  • 日本學者質疑中國古建築不如日本,看到這張照片卻閉嘴了
    日本學者質疑中國古建築不如日本,看到這張照片卻閉嘴了中國的建築歷史悠久,但是如果你經常去旅遊的話,可以發現許多古老的建築都已是翻新過好幾次了的,失去了古建築的精髓。相反,外國有許多古建築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特別是日本,雖然日本自身的歷史並不深厚,許多文化習慣還是從中國借鑑過來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地方做的確實非常好,那就是很愛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保護自己國家的古建築。由此雖然日本的經濟發達,但很多地方都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築,看起來非常有韻味。
  • 為什麼在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裝飾飛禽走獸?
    大家知道在古建築的屋脊、簷背上為什麼要裝飾飛禽走獸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我國古代傳統的宮殿廟堂、亭軒樓閣等古建築的屋脊、簷上,都排列著生動活潑、裝飾巧妙的禽獸,人們稱這為「吻獸」。在一般古建築中,除騎風仙人外,最高級別的安放9個走獸。只有故宮的太和殿例外,用了10個,這是絕無僅有的。垂脊脊端的第一個是騎鳳仙人。關於騎風仙人,還有一則傳說故事:戰國時齊潘王一次戰敗,後有兇惡追兵,前有滔滔江水;形勢十分危急。忽然,一隻大鳥飛來,王匆匆騎上,飛過江去,終於逢兇化吉。把騎鳳仙人放在脊端,暗寓前面已無路可走,只能騎風飛行。
  • 日本古建築為何保留那麼多
    日本古建築為何保留那麼多因為尚書中雲,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四個詞語中的第三個不說了,就是日本的立國之本。厚生勞動省,厚生,愛物愛人愛生,所以日本一千年禁肉令,以仁為厚。當然這個不說了。所以你看日本人建房子,先祭拜神,在想方設法把損失影響降低到最小,並且和周圍的環境完美匹配。絕對不會出現國內的乘差不齊的情況。日本神道教中,山有山神,河有河神,佛教中也有慈悲概念,不會什麼炸山填海之類的。惟和的概念是,講究人與環境,與德行的和諧,所以日本農村房子的美觀都還可以。日本就是標準的儒佛道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