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就要說到韓戰的正題了,那就是戰爭終於爆發了。在1950年6月25號的凌晨,北朝鮮的共產黨軍隊突然攻入了南朝鮮。韓戰自此正式爆發,北朝鮮方面的最初投入的部隊有七個師和三個獨立分隊,總計有八萬九千人。北朝鮮的指揮官把他們的八萬九千人分成了六個密集的縱隊,沿著朝鮮半島上北緯三十八度線這一道邊界,南朝鮮人在戰略戰術上完全實現了突然襲擊的目的。
而在北朝鮮人對面的南朝鮮方面的部署,有四個步兵師和一個團,一共有三萬八千人。但是糟糕的是,這些人並不都是在前線。一些韓國部隊作為後備軍駐紮的三八線以南遠近不等的地方。由於沒有人事先能夠預料到北朝鮮人會在6月25號的凌晨發起進攻,這一天正好是周末。所以很多南朝鮮的士兵啊都離隊過周末度假去了,而南朝鮮方面另外的四個步兵師則被分散駐紮在整個南部朝鮮的不同的地方。
當時的北朝鮮方面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在整個戰線上北,朝鮮的指揮官們集中使用兵力,在一些關鍵的作戰地點,北朝鮮投入的兵力和南朝鮮投入的兵力能達到6:1的懸殊比例。而且就在這環北朝鮮人所擁有的大炮的數量是韓國人的三倍,並且幾乎所有的大炮的射程都比韓國人的大炮遙遠。
北朝鮮的炮兵部隊可以不設在南朝鮮火炮根本打不著的地方,而任意的轟擊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但是部隊數量和部隊裝備火炮上的優勢對於北朝鮮人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他們還擁有一種絕對優勢的武器。什麼武器呢?那就是坦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坦克就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自己是陸戰之王,而且是突破敵方縱深防禦的一種地面作戰的利器。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五年之後,由美國人武裝起來的南朝鮮部隊卻沒有任何能夠阻擋坦克進攻的武器。首先這會兒,南朝鮮人沒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坦克,沒有坦克也沒有反坦克的穿甲炮彈,同時沒有作戰飛機和反坦克地雷。這種裝備水平面對著北方強大的北朝鮮部隊,那真的是說不過去。
北朝鮮人這會兒自己僅僅擁有150輛坦克,150輛坦克的數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的部隊當中,最多也就是一個裝甲師。坦克的數量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在一次戰役中動輒就出動數以千計的坦克數量相比150輛坦克,這個數字顯得太少了,少的都讓人可笑。但正是由於北朝鮮人擁有這150輛蘇聯人提供給他們的T-34中型坦克,所以在戰爭爆發的初期,北朝鮮人可以說是根本沒有遇到南朝鮮人什麼像樣的抵抗。這些T-34坦克在戰場上形成了一種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的力量。
無論南朝鮮軍隊在反擊當中的表現出了什麼樣的勇氣和獻身精神,但是他們在這些坦克面前都是毫無作用。這些北朝鮮人所裝備的T-34坦克儘管是一種中型坦克,但是對於他們的南朝鮮敵人來說,已經是一種鋼鐵的龐然大物了。T-34坦克全重32噸,車身被帶有很大傾角的裝甲防護鋼板給厚厚的保護了起來。整個坦克外形非常低矮,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T-34坦克的炮塔上裝備有一門口徑85毫米的速射坦克炮。
在二戰當中,德軍裝甲兵19軍的司令古德裡安將軍就曾經認為,正是這種T-34型坦克擋住了1941年德國人對莫斯科發動的進攻。而當時在1941年的時候,蘇聯人裝備的T-34坦克上只安裝有一門76毫米的火炮,85毫米的火炮是到了1943年以後的庫爾斯克大會戰上第一次登場亮相的,而且在作戰當中證明了蘇聯人T-34坦克上裝備的這一門85毫米的速射炮是相當的成功,威力相當的大。
這一會兒南朝鮮擁有的唯一有一點點抵禦T-34坦克的武器就是美制的57毫米低平彈道的反坦克炮和巴祖卡火箭筒。這57毫米的反坦克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人都不太願意用的一門火力比較弱的反坦克炮。這種57毫米低平彈道的反坦克炮對付T-34坦克,只能偶爾靠僥倖得找對射擊角度以後才能射穿T-34坦克帶有很大傾角的均質鋼裝甲。
如果找不準角度,那只能在T-34坦克的裝甲上打出一個不深不淺的彈坑。T-34坦克身上容易被攻擊的部位並不多,最容易被攻擊的部位呢,就是他後部隱形上方的格式。這南朝鮮軍隊裝備的2。36英寸的火箭筒只有打爆了特三四坦克後部發動機上方的隔扇的時候才能起到作用。這巴祖卡火箭筒打到了T-34坦克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對T-34坦克幾乎造不成什麼傷害。
當時只有美國人在韓戰爆發的最初的幾周時間當中,匆忙空運到朝鮮的3.5英寸的更大的一種超級火箭筒,在有些情況下,才能夠對T-34坦克起到阻止的作用。但是也並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管用的。戰鬥一打響,很快這北朝鮮人就知道,南朝鮮的軍隊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因為在隨後的戰鬥當中了,北朝鮮的坦克部隊採取了在通常戰爭情況下根本不會採取的戰術,那是什麼樣的戰術?北朝鮮的指揮官把他們的坦克排成了一列縱隊,一輛緊跟著一輛整齊的行進。
在朝鮮,當時寬度只有六米左右的土路上再向南部進發,緊跟著坦克的是步兵,這些步兵在坦克的後面也排成一堂。這種戰術如果在二戰當中被採取了,那肯定是會招致滅頂之災的。作為南朝鮮方面的,如果這會兒在北朝鮮坦克和步兵通過的道路的路基表面的合適的地方埋上幾枚反坦克地雷,那麼就可以阻擋住北朝鮮向南推進的整個坦克和步兵的總隊。
但是南朝鮮的部隊根本沒有反坦克地雷,也沒有其他更加有效的能夠阻止坦克推進。後來,南朝鮮部隊裝備的美制M-3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以及凝固汽油彈。如果當時南朝鮮部隊有了這些武器,那麼北朝鮮向南推進的坦克部隊也就會成為射擊的靶子了。但可悲的是,南朝鮮的部隊這會兒連反坦克地雷都沒有,那更別提105毫米的M3型輕型榴彈炮。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北朝鮮的軍隊便在白天肆無忌憚地沿著主要的公路一路向南殺來。而且在殺向南部的過程中,幾乎是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很快北朝鮮的先頭坦克部隊就被緊隨其後的步兵開闢了實際上沒有什麼反抗的行進通道。北朝鮮人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戰術,不僅是因為南朝鮮人沒辦法和他們抗衡,而且還因為在朝鮮的地形,促使當時北朝鮮的坦克只能行進在主要的道路上。整個朝鮮的國土大概有四分之三的面積是山脈,這對於坦克來說了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相當致命。
在1950年夏天的時候,在整個朝鮮半島上大部分相對平坦的陸地呢,也都是小塊的水網稻田。這些水網稻田當中被隆起的堤壩田崗給分成一塊一塊的。在很多稻田裡面,坦克的行動都是有困難的,當時在二戰以後,美國軍方就是基於朝鮮擁有的這種非常特殊的地形狀態做出了這麼一個判斷,那就是朝鮮小溪河流上的單車道的橋梁十分單薄,支撐不住坦克的重量。
而且朝鮮的山地和水網稻田展開使用,如果在作戰中使用坦克的話,很容易陷入水網稻田當中不能自拔,這種情況就相當被動了。正是基於這種判斷,美國的軍事顧問在1949年拒絕了南朝鮮人向他們提出要裝備坦克的要求。當時美國人認為,這些軍事顧問的推論是相當正確的,蘇聯人和北朝鮮人肯定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因為北朝鮮跟南朝鮮相比,北朝鮮的山地更多一些,更不適用坦克作戰使用。因此美國的軍事顧問非常充滿自信的判斷,蘇聯人也會像他們一樣從支援北朝鮮的武器庫中,把坦克給劃掉的。
同時的美國人也利用朝鮮地形不是用於坦克作戰作為藉口,拒絕南朝鮮人對坦克的要求,這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非常擔心當時南朝鮮的總統李承晚,他們認為這李承晚是相當好戰,而且這個李承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美國人請求,要讓美國人支援給他坦克。他要使用坦克這種重型武器來進攻北方,完成他的統一大業。
雖然當時美國人有意地只給南朝鮮提供一些防禦性的武器,但是說實話,到現在為止,你從美國人解密的檔案當中,我也搞不明白。這美國人當時甚至連反坦克地雷都不提供給南朝鮮到底是為了什麼。正是這樣才造成了在韓戰剛剛爆發的階段。南朝鮮方面沒有任何能夠抵禦北朝鮮T-34坦克的防禦手段,這仗一開打明顯就看出來誰佔優勢,誰佔劣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