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島居民要求全體遷居美國 曾為核試驗搬家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23日報導 外媒稱,曾因美國進行核試炸而被迫疏散的比基尼島島民,如今因氣候變化面對新的威脅,要求遷移到美國定居。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23日報導,比基尼島(Bikini Island)是位於馬紹爾群島北端的堡礁,為比基尼環礁中最大的一個島。美國於50年代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24次核試炸,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一千倍,當地從此不再適合人們居住。

被疏散的比基尼島島民隨後遷移到基利島(Kili)和埃吉特島(Ejit),但這兩個島嶼因氣候變化引發的風暴和洪水,土地漸漸被海水吞噬,島上的農作物也被衝走。

這兩個島嶼目前住有大約1000人。其地方首長賈莫裡告訴記者,他在美國內政部助理部長本月訪問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時,向對方表達了他的關注。

賈莫裡說:「我們要遷移到美國。基利島自2012年便不斷淹水,我們不斷向馬紹爾群島政府求助,但不得要領。」

據報導,這是比基尼島島民第二次要求遷移到美國定居。該島島民於80年代曾試圖買下美國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的一塊土地,但有關計劃卻因遭到茂宜島居民的反對而被否決。

如今,由於基利島和埃吉特島近年頻頻遭洪水侵襲,導致房屋和農田受到嚴重破壞,島民再次提出這樣的訴求。

賈莫裡告訴記者,他將在下個月前往華盛頓,向美國政府提出有關要求。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比基尼島核試驗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核爆67次的島國,如今比基尼島成不毛之地
    1944年,美軍驅逐日軍佔領馬紹爾群島,美國對其實行軍管。1947年7月,馬紹爾群島被聯合國交給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但防務由美國全權負責。一個偏遠的島嶼;馬紹爾群島千百年來,馬紹爾群島的居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當第一個美國人來到這裡的時候,比基尼島變成了人間地獄。
  • 66年前只因美國要進行核試驗,這個島上的居民差點被滅族
    1954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附近進行了秘密的核試驗。這是一顆當量為15兆噸的氫彈,破壞頂的上1000個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然而在比基尼島上,還居住著一群馬紹爾人。本來他們在自己的小島上過著可以說是世外桃源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美軍突然登島,告訴他們要在島上進行一場能夠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轉化成為造福人類的工具的實驗。
  • 歷史上的比基尼環礁:美國的核彈試驗場
    環抱著一個長約35千米,寬17千米的湖,陸地面積僅1.23平方千米,島上居住著近百名密克羅尼西亞的土著居民。比基尼島是美國選中進行核試驗的第一個小島。1946年美國在島上進行了戰後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島上居民被迫遷居到250千米以外的朗格拉普島。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島上又進行了一次核試驗,這枚名為「亡命徒」的氫彈的威力,如果用一輛貨車裝運同樣能量的(TMT)炸藥,那麼這輛貨車的長度將橫貫北美大陸。
  • 劇烈汙染之太平洋上的核試驗:比基尼事件
    1946年2月,美國強迫當地居民搬遷,美軍工程兵開進了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可惡的氫試驗。儘管馬紹爾人並不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安居樂業的家園,但在美軍艦炮和坦克的威脅下,他們不得不含淚搬遷到200公裡外的另一處島嶼上。更為惡毒的是,美軍並沒有告訴居民們搬遷的原因和核試驗可能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最終讓當地居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 別想太多了,比基尼島和比基尼扯不上半毛錢關係,它只有恐怖
    比基尼島核試驗1954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上進行了一次代號為「布拉沃」氫彈試驗,這枚氫彈預計當量為600萬噸TNT的氫彈,然而爆炸瞬間,所有觀測人員都傻眼了,這何止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啊!這件事被新聞傳媒公布後,世界輿論紛紛譴責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核試驗行為。這就是海洋核汙染史上最著名的「比基尼事件」。這次災難對馬紹爾共和國影響最大,由此該國政府決定每年的3月1日為「國難日」,讓人們永遠記住這次核試驗帶來的災難。
  • 別想太多了,比基尼島和比基尼扯不上半毛錢關係,它只有恐怖
    比基尼島由36個礁嶼組成,中間為潟湖,位於赤道以北,由大約20個珊瑚島組成,低潮時平均高度僅約2.1米。島群的陸地總面積略多於5平方公裡;中間潟湖呈橢圓形,長約40公裡,寬約24公裡。在這個天堂一般的地方,自古生活著密克羅尼西亞人,可是隨著二戰時期被美國佔領,這裡成為了美國的託管地,至此,小島和島民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 為了核試驗,這個國家竟然毀滅了一個小島和島上的所有居民
    還有1946年到1976年美國對太平洋深處的一個名叫「比基尼」島上的原住民和他們的家園長達30年的侵害和毀滅。「比基尼」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是一個有23個小島組成的群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島上的居民都過著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 穿越蘑菇雲:拉斐號驅逐艦比基尼島核試驗親歷記
    1945年秋天,剛剛從「神風」攻擊機留下的累累傷痕中恢復過來的美國海軍DD-724「拉斐」號驅逐艦回到珍珠港。新上任的沃特斯艦長一邊熟悉自己的軍艦,一邊到處招攬人手:「拉斐」號與其他7艘驅逐艦已經接到命令,參與「十字街行動」的保障。
  • 上世紀美國「核試驗」爆炸當量估計錯誤,波及3000日本漁民
    美國人覺得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優勢被蘇聯人搞的蕩然無存,為了繼續保持絕對的核威懾,美國決定研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要研究就要進行試驗,核試驗不同於一般的武器試驗,必須要付出足夠大的場地和代價。美國人發現在本土搞核試驗太不合算,於是找到了太平洋上的小島。就這樣,馬紹爾群島的居民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在這個叫比基尼灣的地方(準確說是比基尼環礁),美國軍方曾在此進行了23次核爆炸試驗。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設計師設計出比基尼泳衣時前幾天,美國剛剛在比基尼灣成功完成一次核試驗。▲比基尼環礁上美軍進行的核試驗,這是核爆之後的蘑菇雲有人說是設計師希望這款衣服如核爆炸一樣驚世駭俗,也有人說因為穿比基尼泳衣者身上跟被核爆炸後一樣光禿禿什麼都沒有,因此這款泳衣命名為比基尼泳裝。
  • 美國曾在比基尼島上用人做試驗品檢測核爆炸對人的危害
    1954年3月1日,美國進行了著名的「喝彩城堡試驗」,試驗地點就在大名鼎鼎的「比基尼環礁」。比基尼島的原住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很久很久,他們雖然沒有現代物質文明。但是,這裡食物充足,景色優美,是典型的世外桃源。
  • 比基尼島昔日氫彈爆炸彈坑成珊瑚天堂[圖]
    比基尼島上進行核試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海洋科學家證實,54年前,美國在比基尼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核試驗,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核試驗所造成的彈坑中如今珊瑚叢生。 他們宣稱,這個遙遠南太平洋環礁之所以存在大量生命,或許是這次核試驗間接造成的。世界部分海洋的珊瑚正因全球氣候變暖和旅遊業遭受嚴重威脅。澳大利亞生物學家扎伊・理查茲說:「這絕對是一個悲劇性原因所導致的結果。這裡遭到放射性物質的輻射,當地居民被紛紛疏散。所以,現在水下的確生機盎然,盛行風或許給比基尼環礁復甦播下了種子。」
  • 12年間美國在這個國家進行了67次核試驗,幾乎摧毀了一個國家
    東南方向的礁石稱為日出島,西北方向的礁石統稱為日落島。它是一個與美國自由聯合的主權共和國,主張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並在南太平洋建立無核區。馬紹爾群島之所以有這樣的主張,是因為它在上個世紀的12年內遭受了美國多達67次的核試驗。1937年2月,德國法西斯開始實施"鈾計劃"。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宣戰。
  • 12年時間,美國在此國進行了高達67次的核試驗,差點毀了一個國家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簡稱馬紹爾群島,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組成。東南面的島礁被稱為日出群島,西北面的統稱為日落群島。它是和美國結為自由聯盟的主權共和國,主張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並建立南太平洋無核區。
  •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居民輻射中毒、海洋生物汙染、核廢料填埋場面臨洩漏危機、太平洋海域環境遭到永久性破壞……美國核試驗「後遺症」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美國的核災害處置方式也受到各方質疑。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人口約5.4萬。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比基尼環礁:因「核」成名,為「核」被遺忘
    一名美國將軍坐在椰子樹下,跟一群比基尼環礁的居民談笑風生,問他們是否願意暫時搬走。這一幕被收錄在1946年的紀錄片《比基尼——原子島》中。旁白說:「(比基尼島)是彈丸之地,長期以來對世界來說微不足道,但現在它舉足輕重。」當地人同意了這個請求,卻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自己將要經歷什麼。
  • 性感比基尼的背後,竟是美國慘無人道的實驗……
    核試驗場所被定在了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後來有個法國設計師用了比基尼的名字來命名自己設計的泳衣,意在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像核彈一樣引爆市場。(圖源:Mirror)在核試驗前,美軍要疏散比基尼島上的居民。一名美軍士兵告訴比基尼的酋長,他們懇請居民們暫時離開比基尼島,來幫助美國進行核試驗「我們想把這種破壞性的能量用作和平用途,去造福全人類。而這次測試就是第一步」酋長被美軍「造福全人類」的說辭打動,表示願意率領族人暫時離開家鄉。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走就是永遠。他們的土地被永遠從他們手中奪去了。核試驗一共進行了12年。
  • 性感比基尼的背後,竟是美國慘無人道的實驗...
    在核輻射的危害逐漸為人所知的情況下,在本國進行露天的大當量核試驗已經不太合適。國防部急切地想找一個可以讓他們大展拳腳、無所顧忌地測驗核武器的地方。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樣一個完美的地點:地處國外不汙染本國環境,位於太平洋正中不會造成嚴重人員傷害。至於當地居民,他們在美國人眼裡實在太沒有存在感了。
  •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居民輻射中毒、海洋生物汙染、核廢料填埋場面臨洩漏危機、太平洋海域環境遭到永久性破壞……美國核試驗「後遺症」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美國的核災害處置方式也受到各方質疑。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人口約5.4萬。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美麗的馬紹爾群島,在美國的60餘次核試驗下,簡直如同人間煉獄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的國家,其陸地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裡,人口僅有5.43萬(2017年)。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戰敗之後這裡則受美國管轄,而僅僅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便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無疑給該地居民帶來了無邊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