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派遣團隊前往疫情嚴重的美國原住民社區

2020-12-15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是一個國際醫療人道主義組織,以在衝突地區和衛生保健系統崩潰的地方開展活動,為受苦受難的民眾提供所需的護理而聞名。由於美國一個地區的新冠疫情已經變得非常嚴重,該組織最近派出了一支隊伍,首次在當地開展行動。

一個由9名醫生(包括醫生、1名水衛生專家和3名護士/助產士等)組成的小組已被派往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社區,該社區約有17萬居民,受冠狀病毒的影響特別嚴重。舉個例子,衛生官員曾一再強調,勤洗手是對抗冠狀病毒最有效的「武器」之一。然而,在納瓦霍族約有30%的人口在他們居住的地方沒有自來水。

「在美國有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幹預,但這種情況有特殊的風險,」領導美國無國界醫生協會COVID-19應對小組的Jean Stowell說。「從情況來看,美國原住民社區面臨的COVID-19併發症的風險要高得多,而且還面臨著社區傳播的風險,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獲得各種能讓他們自我隔離的東西.........如果人們不得不驅車100英裡去獲取食物和水,你不能指望他們會被隔離。」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導致了「無國界醫生團隊」的到來。首先,截至本月初,該地區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高於46個州。納瓦霍族也是一個「食物沙漠」,那裡的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比例高於平均水平。「當我們從世界其他地區的流行病學曲線來看,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Stowell告訴CBS News。「所以,在這一點上看,那支隊伍預計在6月底之前將待在該地區。」

Stowell表示:「你知道,對原住民社區的需求有相當大的興趣,但也有巨大的需求。而且要想調動起來的事情也不是那麼快,真的需要從頭開始。早在COVID-19之前,這些都是更大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無國界醫生:在醫院戰勝不了大傳染病,真正的戰場是在社區
    無國界醫生新冠疫情應對特別工作組負責人布萊斯•德勒文(Brice de le Vingne)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無國界醫生團隊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伊拉克、利比亞、辛巴威、敘利亞等國支援抗疫工作,包括給當地提供病床及醫療設施
  • 剛果(金)現伊波拉 無國界醫生派專家前往疫情中心
    中國網8月27日訊 (記者 李智)近日,國際人道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赤道省應對證實爆發的伊波拉出血熱疫情。該組織在該國工作超過 30年,目前已派出醫生、護士、後勤人員和衛生專家到此次爆發疫情的中心。
  • 無國界醫生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追逐新冠病毒
    在巴西瑪瑙斯的一個庇護所,無國界醫生的護士為瓦勞人(委內瑞拉原住民)進行疾病篩查。隨著瑪瑙斯疫情達到頂峰並穩定下來,疫情已經悄悄地向上遊蔓延,並蔓延到雨林中。 無國界醫生駐巴西的項目總管德凱利(Dounia Dekhili)解釋說:「起初,很少有電話警示來自亞馬遜河流域偏遠社區和河邊社區的新冠肺炎病例。多年來,該地區衛生和福利基礎設施缺失,資源投入嚴重不足。
  • 在蘇丹,騎在驢背上的無國界醫生
    我們團隊有52人,管理醫院的住院部、急診室、婦產科、產房,以及留觀室,還開設住院營養治療中心,為營養不良且有腹瀉或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的兒童提供住院治療。如果病人們傷情、病情太複雜,我們會把他們轉到6小時車程之外,北達爾富爾州的首府,那裡有更大的醫院。9月初,我開始成為無國界醫生在羅克羅的醫療隊長,和隊友們一起為羅克羅和烏莫這兩個地區提供醫療護理。
  • 無國界醫生自述:一個75000人的難民營,是這樣應對新冠的
    原創 無國界醫生 醫學界我們的團隊正努力不懈地為新冠肺炎這個定時炸彈做準備。孔貝(Tumaini Kombe)來自坦尚尼亞,是無國界醫生設於西北部的恩杜塔(Nduta)難民營項目的健康促進員。這個難民營有75000名蒲隆地難民聚居,無國界醫生是營內唯一提供醫療服務的組織。作為健康教育活動的協調人物,孔貝通過推動社區參與,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即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在恩杜塔難民營裡暴發。
  • 伊朗拒絕接受無國界醫生組織援助,稱他們是為了把情況告訴美國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3月25日報導,24日,伊朗拒絕了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對其提供的關於新冠狀病毒的援助。支持者稱MSF援助是為了掩蓋美國制裁對伊朗醫療系統造成的損害,並將國內病情報告給美國。
  • 美國疫情最嚴重地區不是紐約,是哪裡?-虎嗅網
    再問一個問題,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哪?很多人肯定毫不猶豫認為是紐約州。納瓦霍人的醫療服務是由美國衛生部下屬的印第安人衛生服務局負責的,享受免費醫療,但醫療設施和醫生護士卻嚴重不足。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由於長期營養不良,納瓦霍兒童的二型糖尿病得病率比美國其他地區兒童高出七倍。他們的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比例也明顯高出美國其他州。
  • 美國疫情最嚴重不是紐約!是這個被遺忘的「印第安人國家」
    作為全世界財政實力和科技水平最強大的超級大國,美國本來不該有這麼慘烈的悲劇。再問一個問題,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哪?很多人肯定毫不猶豫認為是紐約州。的確,2000萬人口的紐約州總確診37萬人,每10萬人確診1900人,不管是確診總數還是疫情密度,都高居美國首位。
  • 無國界醫生 全球鮮見的幾個中國人
    在這個團隊中也鮮見為數不多的中國人,本期節目的三位嘉賓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高永賢---香港第一位參加無國界醫生的工程師從香港大學的博士到無國界醫生的後勤保安人員,他用欺騙獲得了父母的許可。黃潔心---至今還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香港人。從《明報》的記者到無國界醫生的行政人員,她在媽媽的哭聲中前往前線。
  • 黃潔心:無國界醫生的危險生涯
    2013/09/24   1971年在巴黎成立的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志願者組織,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在最危險、最有需要的地方踐行人道理念、實現公益價值,是這個組織帶給世界的全球性禮物。黃潔心,從《明報》記者到無國界醫生的行政人員,她在媽媽的哭聲中前往前線。
  • 她是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成員
    原標題:她是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成員  現年26歲的米勒據信是「伊斯蘭國」(IS)手中的最後一名美國人質。米勒現年26歲,2013年8月在敘利亞城市阿勒頗被俘。當時她和一名朋友前往一家無國界醫生組織設在當地的醫院,後者為醫院提供維修服務。米勒離開醫院後趕往汽車站,途中遭「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抓獲。
  • 炮火硝煙中的白衣天使——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在該地區,無國界醫生開展上門服務,為人們提供自願諮詢檢測和相關輔導。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敏    文稿編輯:蔣韡薇    結束了連續12個小時的工作,柴溪和救援人員回到葉門西北部哈傑省的宿舍。
  • 來自無國界醫生的建議
    新冠疫情的降臨,讓一部分結核病人可能面臨著診斷和治療的中斷,無國界醫生關注到了這一點,並發出了預警。這是無國界醫生與「醫學界」合作推出的專欄「無國界醫生戰『疫』」的第一篇,內容由無國界醫生提供。在全球奮力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此時此刻,無國界醫生也關注到世界各地弱勢的人群。
  • 外科醫生無懼槍林彈雨 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
    不過,香港外科醫生範寧無懼槍林彈雨,昨晚啟程趕赴該國西部城市米蘇拉塔,參與無國界醫生在該地的醫療服務,成為首位到利比亞參與人道救援的香港醫生。 不過,香港外科醫生範寧無懼槍林彈雨,昨晚啟程趕赴該國西部城市米蘇拉塔,參與無國界醫生在該地的醫療服務,成為首位到利比亞參與人道救援的香港醫生。範寧笑言,能為世界盡一分力,是他的光榮。  現年40歲的範寧,不但是公立醫院外科手術醫生,也是現任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會主席。
  • 真實救命:無國界醫生向流浪漢分發手機,助其疫情期間保持聯繫
    無國界醫生組織常常是向飽受戰亂、饑荒和自然災害困擾的國家派遣醫療隊和後勤服務,不過最近,他們在紐約——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設立了一個店面。他們是要解決當地一個迫在眉睫的需求:在病毒肆虐的紐約,他們要儘快將手機送到那些流浪漢手中,保證他們能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 「無國界醫生」要求第三方獨立調查
    10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前,人們舉行示威活動,抗議美軍日前轟炸阿富汗的一所醫院。新華社/法新綜合新華社報導 美軍3日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空襲了國際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設在當地的一座醫院,造成22人死亡,引發國際社會和輿論強烈譴責。
  • 無國界醫生的中國面孔:他們的心留在了逆行路上
    1998年就開始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潘淵,是無國界醫生中首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工作人員。而出生醫生世家,曾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的婦產科醫生屠錚,則是無國界醫生中首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醫生。  但成為無國界醫生的一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保珠說,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人員的招募一直都是開放的,在無國界醫生的官網就可以報名。
  • 疫論·歷史|人道主義與苦難政治:從紅十字會到無國界醫生
    而由於昏睡病的藥物利潤不高,藥商並無生產意願,這就造成了貧民有病無醫的悲慘狀況。1990年代起,無國界醫生致力於為當地昏睡病提供醫療服務、試圖建立一個人道主義為本的醫藥生產體系。這讓無國界醫生走出一個急救員的角色,轉而需要和當地社群和當地政府建立相對長期的聯繫與合作。在這次嘗試中,無國界醫生展現出的是比當地弱政無能的政府更強的能動性。
  • 加拿大華裔女醫生出任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主席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人道醫護工作譽滿全球的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出現第二位加拿大人出任主席。  廖滿嫦醫生於今年6月無國界醫生國際會員大會上,當選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並於本月1日正式上任,接替卸任主席的卡雲勒卡亞醫生(Dr. Unni Karunakara)。上任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之前,廖滿嫦在蒙特婁Sainte-Justine醫院任兒童急症醫生。  廖醫生表示,無國界醫生目前面對很多挑戰。
  • 一個無國界醫生的戰爭與和平
    今年4-6月,他作為一名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昆都士省外科創傷醫院工作了兩個月。  他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二位、廣州第一位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前線救援的麻醉醫生。  8月14日,趙一凡在廣州與醫生同行和市民們分享在阿富汗期間的救援經歷。而由無國界醫生組織(簡稱M SF)舉辦的《救援·無疆—無國界醫生廣州圖片展》,目前正在中山圖書館展出,一直到9月7日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