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不能不知道的十大傳說

2021-02-18 鹹陽日報親網

一、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二、萬年創建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三、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裡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四、桃符的傳說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布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裡,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五、古代的賀年卡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我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六、臘月三十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慄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七、臘八粥的故事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看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傳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還有一個臘八粥的傳說,朱元璋小時候家庭窮困,常有斷炊之患。一日,他放牛歸來飢餓難挨,忽見牆角有一個鼠洞,想逮鼠充飢,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黃豆、紅豆、麥粒、花生等物。他把這些雜糧洗淨後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後來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膩心煩,忽然想起了小時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嘗,無不稱妙。因這一天正是臘月八日,朱元璋就稱此粥為臘八粥。後來,傳至民間,就沿襲成俗。


  八、貼福字的傳說

  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九、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十、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初一,就要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出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祭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相關焦點

  • 我國春節是怎麼來的?民間傳說與兩人一獸有關,以後別說不知道
    春節對我國人民如此重要,可是,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有關春節來歷的民間傳說:1、春節來源於萬年創建萬年曆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2、春節來源於舜繼任部落首領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後來發現年怕爆竹爆炸時的聲音,所以每到它要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放爆竹嚇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們就可以平安的度過這段時間了.而且由此就把這段時間叫做「過年」。  春節的傳說簡短版本二:春節一到,人們最喜歡放鞭炮。關於鞭炮,也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有個叫「年」的妖怪,每到冬末春初,它都要出來傷害人和家畜。它最怕亮光和響聲,爆竹一響就嚇得拚命逃跑。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2017-01-28 00:20:5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 【春節傳說】美麗傳說,故事精彩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  萬年創曆法萬年知道後,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於是把萬年留下,並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萬年創建曆法既成,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 你知道春節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關於春節的傳說嗎?
    馬上又進入一年一度的春節了,而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裡是尤其重要的。無論你走多遠,在春節的時候哪怕歷經千山萬水,都要回到家中,和一家人團聚,坐在電視機旁看著春晚,吃著瓜果,分享著過去一年的趣事,時不時的發出陣陣笑聲,一家人其樂融融。
  • 2018春節十大熱門旅遊景區
    近年來,春節遊越來越受追捧,春節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年俗了。那麼,春節期間,哪些景區的人氣比較高呢?今天,小旅兔就帶大家看看2018年春節十大熱門旅遊景區。1、平遙古城。許仙和白娘子的傳說,為西湖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又令多少人為之著迷……作為免費開放的5A景區,每逢節假日,西湖景區都人滿為患。4、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坐落在古都開封的龍亭湖西岸,是中國第一座以繪畫作品為原型的仿古主題公園。
  • 你不知道的中國十大城市、十大皇帝、十大名花...太全了!
    你不知道的中國十大城市、十大皇帝、十大名花...太全了!花之君子的蘭花……天下第一香05花中皇后的月季……豔麗奔放06花中西施的杜鵑……秀色可餐07富麗堂皇的山茶……花中珍品08水中芙蓉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 大城縣十大傳說,不知道怎算地道大城人
    這時劉墉看出來了乾隆皇帝的猶豫,劉墉忙對乾隆說:主子爺,現在佛不拜過去佛。聽劉墉一句話就解開了乾隆的心鎖,乾隆皇帝高興萬分,後來乾脆以老佛爺自稱。聽說西子牙村有個乾隆爺留下的石碑,叫做龍亭子,如果您知道這個傳說,歡迎發給我。
  • 春節過年,到底「年」是什麼?關於年這四個傳說,你知道嗎?
    馬上中國人期盼的春節就快到了,大家都知道春節到了要過年,我們年年都說要過年,有多少人知道「年」的真正含義?那到底這「年」又是何方神聖呢?今天來講講關於「年」四個有趣的傳說。年也就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一種惡獸叫年獸,它還有許多別稱夕、年、歲等等。下面來看看關於年的第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灶王爺遇到了一個對手叫「夕」,是一個很厲害的怪獸,這個怪獸每到年關的時候都要出來害人,保護百姓的灶王爺竟然對付不了,於是他去神界搬了救兵做「年」的神童。
  • 只知道每年過春節,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關於春節來歷,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
  • 過年不能掃地扔垃圾你知道嗎?盤點那些曾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新春佳節越來越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只要是店鋪都放起了各種春節必選的歌曲呢?走到哪裡都是"恭喜你發財",如今的新年反倒是各家商店越來越喜慶,路人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從過年前一個禮拜開始就有一大堆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再加上現代人也比較忙,一些不重要的習俗就慢慢被捨棄了,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 我國十大名茶傳說(中)
    我國十大名茶傳說(上)剩下的名茶傳說,小編將繼續為你講述——白牡丹茶的傳說白牡丹茶產自福建省福鼎縣,屬於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小妹也在山腳下遇見了那位白髮老翁,白髮老翁告訴小妹絕不能回頭,還送給她一塊餈粑。小妹走進了亂石堆,怪聲四起,小妹立刻將老翁送的餈粑塞入耳中,頭也不回地徑直走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妹終於登頂並採得仙草。小妹將仙草的芽葉摘下,用井水灌溉待其結籽。之後小妹將籽帶下山廣泛播種,救得鄉親,消除瘟疫。
  • 春節民間貼「福」始於此事?倒貼福有兩傳說,專家不認同
    春節期間貼「福」字,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但你知道春節民間貼「福」始於什麼時候?倒貼福又有什麼傳說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姜太公很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並規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都不能去,於是老百姓家家都貼了福字,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而在書中記載民間春節貼福字是在宋朝,南宋的吳自牧著有《夢粱錄》中提到:「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貼春牌,拜祭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就是在紅紙上寫著」福「字。
  • 春節的傳說
    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以及四大春節來歷傳說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3、除夕的習俗之貼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 世界上十大悽美之花+傳說,聞之悲傷!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世界上十大悽美之花+傳說,聞之悲傷!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1、荼蘼花開 -- 末路之美 開到荼蘼花事了 , 塵煙過 , 知多少?荼蘼是夏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麼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
  • 春節大年初一有什麼禁忌?許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幾條一定要記住
    春節是一個可以將子女湊在一起的喜慶的節日,想必大家也明白中國人為什麼要過春節。而在小時候父母常常對自己說大年初一不能動刀,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春節是中國的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在很多的節日中春節是中國人最期待的節日。春節的大年初一有什麼樣的緊急呢?
  • 邢臺十大民間傳說 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邢臺十大民間傳說 你知道多少…… 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原來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因為在天上時知道織女心靈手巧,故此侄女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裡,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裡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
  • 春節民俗傳說之倒貼福字的傳說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