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奪地!這家閩系房企逆勢而上,2020年衝刺700億業績!

2020-12-15 騰訊網

加入福建老闆圈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房企均在2020年大幅下調了業績目標,並放緩了土地市場投資節奏。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國企背景的建發國際(HK.01908)似乎嗅到了發展機遇。

3月30日至4月3日,建發國際在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共斬獲4宗地塊,耗資92.58億元。期間,建發國際母公司建發房產還以46.82億元競得成都市三聖鄉地塊。

有分析指出,如今對於資金充裕的房企而言,的確是衝刺規模的良機。但與之共生的是,如何處理好規模和利潤的平衡,依然是擺在房企面前的老大難題,建發國際亦不例外。

建發國際百億奪地

依靠著母公司的持續輸血,過去三年中,建發國際銷售額上實現了從百億到500億元的突破。即便房企普遍調低了業績預期,對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建發國際依舊保持了足夠的樂觀。

在3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建發國際管理層將銷售目標定位700億元,同比增長38%,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據億翰智庫的數據披露,在其選取的50家代表企業中,目標增速超過20%的企業數量只有11家。

2020年,為支撐其規模上的野心,建發國際計劃了300億至400億元的拿地金額,近期在土地市場上更是頻頻出擊。

4月3日,建發國際以26.5億元的價格競得南京市建鄴區地塊,溢價率33.17%;同日,建發國際以20.24億元競得杭州市西湖區地塊,溢價率18.78%。而就在兩天前,建發還以45.85億元的代價,成功在蘇州、無錫擴儲。四日之內,建發國際拿地額高達92億元。

與此同時,建發房產還以46.82億元競得成都市三聖鄉地塊,樓面價19800元/㎡,溢價率26.92%。據悉,建發房產為建發國際母公司。此前,建發國際的管理層曾透露,母公司未來的業務經營方向是一級土地開發、重資產商業等業務。而新增的房開項目,原則上都由建發國際承接。有分析稱,成都地塊不排除會由建發國際來接手。

在58安居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看來,對於規模處在500億至1000億的房企而言,規模化的衝動和壓力感還是很強的。同時,今年拿地政策有所放鬆,如保證金、付款周期等方面均有利好房企的政策出臺,也提升了房企的拿地熱情。

除了市場因素,建發國際大手筆擴儲的底氣來源於母公司建發房產。據悉,建發房產從2018年6月1日到2021年5月31日,給建發房產提供了共計300億元的股東貸款額度。

不過,建發國際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截至2019年末,建發國際淨負債率176%,遠高於75.5%的行業平均水平。此外,建發國際現金短債比為1.3,而與其處於同一梯隊、且同為國企背景的越秀地產(HK.00123),現金短債比5.22。

對此張波表示,2020年房企衝擊規模存在著不小的挑戰,首當其衝還是房企自身的資金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財務風險,尤其是自身淨負債率水平過高的房企更是值得關注。

利潤規模取捨難題

事實上,依賴於國企的背景,建發國際短期在資金端的困難似乎不難解決。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公司走出福建大本營,加速異地擴張步伐,建發國際的盈利水平正遭受著不小的考驗。

據2019年度的業績報顯示,受土地成本上升的影響,房企結算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期內,建發國際的毛利率為25.86%,較2018年同期減少7.4個百分點,低於EH50(億翰智庫選取的50家有代表性上市企業)房企32.61%的平均水平;年度淨利潤19.98億元,同比增長26.61%,相較於2018年161.65%的增速,已大幅度放緩。

在業績報中,建發國際將盈利下滑的原因歸之於政策和拿地成本的增加。而梳理建發近期拿地情況不難判斷,利潤顯然是要給規模讓路的。

以南京G03地塊為例。近日,建發國際以26.5億元,33%的溢價率斬獲了該地塊。地塊總建面7.7萬平米,可售部分約6.6萬平,可售部分土地樓面價40151元/平。據貝殼找房數據顯示,華潤置地魚嘴潤府、魚嘴金茂悅銷售均價39800元/平。較高的樓面價考驗著建發的盈利能力。

張波警告稱,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價穩定是一個大的趨勢,房企應防止對後市的過於樂觀。在他看來,規模化過快容易造成拿地激進,對後續銷售挑戰更大。

針對建發國際盈利下滑的困境,投資者早有關注。自2016年以來,建發國際淨利率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據悉,建發在2019年的淨利潤率為11.1%,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低於EH50房企14.80%的平均水平。

彼時建發管理層曾表示,公司一直維持穩健謹慎的土地投資策略,要求的拿地利潤率至少達8%,並通過後續運營跟蹤,降低開發成本、提高效益,以獲取更高的項目利潤率水平。

不過,在衝刺規模的壓力下,建發國際能否守得住「初心」,以實現規模和利潤更好的平衡?

來源:藍鯨財經

相關焦點

  • 2017年1-12月全國各區域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
    宇宙第一大房企不僅在總規模上遙遙領先,在區域深耕上也一騎絕塵。  圖表:碧桂園銷售佔比   2017年三四線的市場熱度助推恆大區域業績爆發。恆大2017年銷售金額5140億,同比增長38%。企業在10個榜單中入圍8項,其中在5個榜單中位列前三甲:河南第一、湖南和江西第二、安徽及山東第三。
  • 1-11月西安房企銷售業績出爐!已誕生5家百億房企!
    今年前11個月,西安市場上已經誕生5家銷售規模超100億元的房企。 這是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據。 預計2020年全年,西安百億房企的數量將在6家。目前,西安銷售規模TOP10中,唯一一家上榜的本土房企就是天地源。
  • 【重磅】典型閩系房企薪酬報告:優質區域總年收入數千萬?!
    閩系房企大多在戰略打法上偏激進也偏狼性,在用人與薪酬考核層面也更嚴格,但相應的,他們開出的薪酬即便是在整體就偏高的地產行業中也具備相當大的競爭力。 今天豔姐挑選了具備代表性的幾家閩系房企為大家帶來一份《閩系房企薪酬報告》。
  • 【中指發布】2020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百億企業排行榜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0年共計166家房企躋身百億軍團,銷售額平均增速為14.4%;百億企業的權益銷售額共計10.7萬億元,市場份額約61.8%。圖:近五年百億企業增速情況2020年,TOP3房企門檻值為7011億元,TOP10房企門檻值為2892億元,分別較上年提升749億元、467億元,為門檻值增長最大的兩個陣營,競爭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為1306
  • 2020年1-11月成都房企銷售排行榜TOP10
    5成 1-11月,成都TOP10房企銷售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5成,銷售面積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近3成,可見2020年初雖有疫情影響,但疫情後市場回血迅速,致今年整體銷售業績表現明顯優於去年同期。
  • 閩系黑馬房企福晟集團出事了
    來源:德林社文|金衛閩系黑馬房企福晟集團還是出事了……11月19日,福建福晟集團發布公告稱,未能按時支付「18福晟02」回售本金及債券利息,本期債券發行金額10億元,19日應支付本息共計6.31億元。這背後依然是很多閩系房企的套路:「激進擴張→負債高企→爆雷」,只不過主角由泰禾變成了福晟。11月19日,大公國際將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主體評級由「A+」調整為「C」,19福晟01債項評級由「A+」調整為「CC」。
  • 又一家閩系地產擬赴港上市 金輝集團轉戰香港
    謀求港交所上市3月16日,據媒體報導,房地產開發商金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已與投行密切接觸,預計於2020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預計募資規模至少為5億美元。公開資料顯示,金輝集團由閩系大佬林定強於1996年成立於福建福州,2009年總部遷往北京,多年來,金輝集團發展成集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物業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集團。截至目前,金輝集團進駐國內30個城市,開發項目超百個,累計開發規模逾2000萬平方米。
  • 唯一沒上市的閩系房企融僑 也提出了千億目標
    不甘落後,向來強調「穩健」的福建房企融僑也提出了自己的千億計劃。1月20日,融僑集團首席投資官鄭偉公開表示,融僑已經將「2020年實現千億合約銷售額」寫進公司的戰略目標,這是他們首次對外公開千億目標。根據第三方統計機構的數據,融僑在2017年的合約銷售額在562億,在房企中排名35左右。按照權益銷售額來看,融僑的546億排名第29,甚至要高於綠城。融僑是由華僑、印尼富豪林文鏡創立。他在印尼擁有規模很大的水泥廠,麵粉廠,參與創辦了世界最大液晶顯示器公司。1985年回到福建福清探親之後,這位名震東南亞的富豪決定回到中國發展。
  • 精讀中興路:閩系尷尬與萬科野心
    進退中興路,折射閩系沉浮2010年後,中國地產業快速崛起了一股重要力量——閩系房企。他們藉助寬鬆的金融環境跟高槓桿,快速完成了原始積累,進行全國擴張。然而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環境劇變,「高槓桿、高周轉、強擴張」的快速發展模式風光不再。
  • 2020年 千億級房企又「上新」了!
    回顧過往,千億規模進擊路上,有人激進擴張,有人「押寶」長三角,有人發力舊改……1 激進擴張在進擊千億的道路上,不少房企選擇大跨步向前,大手筆拿地,高槓桿擴張成為了它們的標配。「黑馬」新力地產的千億之路走得頗為兇猛而波折。
  • 【重磅】2020年中雲南省房企銷售排行榜
    企業業績也受布局、貨儲等影響,市場份額差異化。 短期看,雲南市場受疫情影響較小,房地產市場正在加速復甦,客戶需求得到逐步釋放,房企可抓住窗口期配合多種營銷策略,大力供貨去化,加快資金回籠。對於城市深耕型房企看好雲南市場,可積極參拍拿地增儲;中長期看,樓市發展依然有「穩」的基礎,加之多地放寬落戶限制等相關政策,將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將健康穩定的向上發展。
  • 2020穩字當頭!南京房企爭霸吹響集結號
    買房人也喜笑顏開地趕上了「倒掛盤、福利盤、學區神盤」的最後一班車,以及活躍在一二手市場上的各種灣系,繼續各領風騷。 所以,最近也有很多網友問房叔:2020年,南京新房市場整體分布的格局如何?尤其是子彈充足的頭部房企軍團還有哪些大動作?在熱點板塊,有哪些頭部項目值得關注?
  • 三盛集團成立上海總部 又一家閩系房企設「雙總部」
    成立於1988年的三盛集團由三盛實業發展而來,在2001年成立了三盛地產,正式進軍地產行業。作為閩系房企的一員,三盛地產先後布局東南沿海、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地區的多個城市。但其官網資料顯示,未持有位於上海的項目。
  • 2020年1-6月西安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發布 本土房企天地源上半年...
    隨著6月份西安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樓市運行情況和各大房企的表現又是怎樣?下面將揭曉2020年1-6月西安樓市具體成績:從榜單上看,西安2020年上半年排名前十的企業實現總銷售額471億元,而榜單上均為全國性布局的品牌上市房企,西安房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其中融創後來居上,進入西安市場的短短幾年內快速擴張。進入2020年,融創持續發力,以近百億的銷售額,在上半年銷售額榜單中拔得頭籌。作為深耕西安多年的領頭羊,萬科以88億的銷售額,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位列榜單亞軍。
  • 未觸紅線穩健發展 中海地產在一線城市衝擊千億業績
    2020年面對疫情的衝擊,許多房企的業績受到影響,中海地產卻逆勢而上,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接近千億。今年以來,中海地產加強土地儲備,尤其是增加了一二線城市的布局,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中海地產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銷售約900億,全年有望衝刺1000億。其中,深圳市場的中海寰宇時代實現了開盤售光,銷售額達67億,中海匯德理項目也在開盤當天清盤,實現了82億的銷售額。
  • 小年的糧倉 | 世茂篇:房企「先行者」 規模探路與資本財技
    圍繞關鍵詞小年、周期,觀點地產新媒體旗下研究團隊——觀點指數觀察房企2017年經營策略和業績表現,重磅推出「小年的糧倉」系列深度原報導,通過分析、研究標杆房企發展情況,他們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小年」?觀點指數 在中國房地產行情高漲的這兩年,上升勢頭很猛的閩系房企中,終於誕生兩家千億新貴——世茂房地產以及旭輝。
  • 2020年1-10月成都房企銷售排行榜TOP10出爐
    日前,克而瑞發布了2020年1-10月成都房企銷售排行榜單。數據顯示,1-10月TOP10房企銷售金額同比增幅超5成,銷售面積同比增幅近3成,業績表現亮眼。房企排名方面,保利發展、中海地產、萬科地產分列銷售金額榜TOP3,中國恆大、萬科地產、保利發展則分列銷售面積榜TOP3。
  • 如何用一個詞來形容不同浙系房企的品牌特質?
    ,如「閩系」的激進,「粵系」的強者恆強等。從2010年承接第一個商業代建項目,到2015年綠城管理集團掛牌成立,再到2020年香港成功上市,10年來綠城管理一直行走在代建行業的前沿,在代建這條全新的賽道上艱難但執著地前進。行業形勢變化的背景下,綠城中國應勢而變進行戰略轉型和升級。綠城管理是綠城價值傳播者、延展者和承接者,是綠城戰略文化對外拓展的窗口。
  • 大名城:閩系地產迷途樣本?
    按狗叔的口頭禪——「八佰」年。自然不是真的實數800年,但不爭事實卻是,記憶裡的大名城,在福州城拿地的記憶已經遙遠到有些模糊了。不妨讓我們一同回味其最近一次拿地的「執著」。時間回溯至今年初的2月27日,2020福州首場土拍。
  • 不僅陷入跟投輿論漩渦,浙系房企華鴻嘉信業績也未達成
    記者 | 楊冰柯一位離職員工的跟投糾紛將浙系房企華鴻嘉信推向了輿論浪尖。近日,華鴻嘉信阜陽城市公司總經辦張曉陵在辦離職時,被告知自己有90萬元的借款債務,借款產生的利息需要張曉陵用自己的跟投款抵消。在華鴻的一份跟投協議上,2018年9月,張曉陵同意跟投阜陽華鴻瓏樾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