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配方13:什麼是精工細作?看這涮羊肉,光麻醬就10種配料

2020-12-15 自然門美食e道哥

今天說一個應季的熱門,火鍋涮羊肉的配方,實際上火鍋的表現形式實在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

從當前來說,市場上有包括重慶火鍋、港式火鍋、東北火鍋、麻辣燙、冒菜、小火鍋等,火鍋雞、火鍋魚等,數不勝數,但無論怎麼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核心就是湯底、調料、食材和涮料。

但從更傳統的角度來說,我們北方說涮火鍋,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老北京涮羊肉,而且以前我一直認為涮羊肉工藝並不複雜。

這個誤解,直到我看到下面這個配方,把老北京涮羊肉的選料、調料、刀工、涮制等諸多環節都說得很詳細,光是個麻醬蘸碟就10種配料,看完以後心裡只想讚嘆兩個字:講究!

而且心裡還產生個疑問,我這個喜歡美食這麼多年的人,到底吃過最正統的老北京涮羊肉嗎?

您先看看這個方子:

老北京涮羊肉

原料:

羊肉片 一斤半

白菜頭 半斤

水發細粉絲 半斤

芝麻醬 二兩

紹酒 一兩

醬豆腐 一塊

醃韭菜花 一兩

醬油 一兩

辣椒油 一兩

滷蝦油 一兩

米醋 一兩

香萊末 一兩

蔥花 一兩

製法:

1.選肉:涮肉用的羊宜選用內蒙古集寧產的小尾巴綿羊,而且要羯羊(即閹割過的公羊),這種羊沒有羶味。

一隻羊以出肉四十斤左右為最好,其中能夠涮著吃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即羊的「上腦」(肉質最嫩,瘦中帶一點肥肉)、「小三岔」 (為五花肉)、「大三岔」(肉質一頭肥一頭瘦)、「磨襠」(瘦中有一點肥肉邊)、「黃瓜條」(肉質較嫩,瘦肉上有一點肥肉邊)等五個部位可用,其餘的肉都不適於涮著吃。

肉料選好後,剔除板筋、肉棗、骨底等,放在冷庫內(攝氏零下五度)冷藏,待肉凍僵後,再行切片。

如沒有冷庫時,可將肉放在冰櫃內冰凍和壓實,冰壓的方法:一層冰一層肉,冰與肉之間要隔上油布。

2.切片:將冰凍好的肉去掉邊緣和肉頭(不整齊的肉),剔除雲皮(即附在肉上的一層薄膜)、脆骨、和未剔淨的筋膜,剩下最精緻的肉核,然後按部位分別橫放在砧板(即木墩)上,蓋上白布,右邊露出幾分寬的肉塊。

切片時,左手五指併攏向前平放,手掌壓緊肉塊和盞布,防止肉塊滑動。右手持刀,緊貼著左手拇指關節下刀,如拉鋸似地來回拉切。當每刀切到肉的厚度一半時,將已切下的上半片,用刀刃一撥,把肉片折下,再繼續切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對摺的兩層(也可切成卷如刨花形的肉片)。

每半斤肉可切出六寸長、一寸半寬的肉片四十到五十片,但冰壓肉只能切到三十到四十片。

切出的肉片要求薄、勻、齊、美、並將不同部位的肉片分別碼在盤中。

3.調料:有芝麻醬、紹酒、醬豆腐(磨成汁)、醃韭菜花、醬油、辣椒油、滷蝦油,米醋等八種以及蔥花、香菜末。

將以上各種調料分別盛在小碗中,食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適量調配,另外,湯內還可加入海米和口蘑湯,以增加鮮味。

4.涮法:火鍋裡的湯燒開後,先將少量的肉片夾入湯中抖散,當肉片變成灰白色時,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就著芝麻燒餅和糖蒜吃,肉片要隨涮隨吃,一次不宜放入火鍋內過多。

在肉片涮完後,再放入白菜頭、細粉絲(或者凍豆腐、白豆、酸菜等),當湯菜食用。

還可用涮肉的湯煮麵條(雜麵、雞蛋面等)和小餃子,使風味益臻佳美。

特點:

此菜選料精細,肉片薄勻,調料多樣,涮熟的肉鮮嫩醇香,沒有羶味。

這是老菜譜裡整理出來的一個方子,

我覺得對其中的一些環節倒不必刻意模仿,畢竟時代不同了,只是當一個美食文化的內容了解一下就行。

其實後來涮羊肉的方法也產生過很多變化,比如說有的店裡涮羊肉用鯽魚湯,取意「魚羊鮮」那樣涮出來的羊肉更加鮮味兒十足,到了後來原湯帶味,使用小茴香等香料調湯的「小肥羊」,已經是一種變革了。

自然門美食e道哥 愛美食的江湖派,講真實的故事,說樸素的思想,交有緣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在東北體驗老字號銅爐老火鍋涮羊肉,羊肉麻醬燒麥是鎮店三寶
    在長春有一家老字號元盛居火鍋是當地最負盛名的店,主要是以老銅爐火鍋為主,到長春不虛此行一定要嘗一嘗元盛居老火鍋,做為長春火鍋的代表,他家的麻醬、羊肉和燒麥是店內的三絕。尤其是麻醬,十個去吃火鍋的人有九個是衝著麻醬去的,可見其味道勾人。和四川火鍋的重油重辣不一樣的是,這種老火鍋完全用的是清水涮羊肉,羊肉鮮嫩帶著奶香味道,是因為這裡的羊肉來自內蒙古大草原自家基地的羊。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涮羊肉又成為羊肉火鍋,最早的時候是清朝康熙皇帝吃過,後來逐漸流傳到了民間。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吃了這麼多年涮羊肉,這13件事您知道嗎?
    如果您想吃到正宗的老北京涮肉,那麼您必須知道下面這13件事兒。 當然現在您什麼季節吃都可以。 太久就老了,吃不出羊肉的鮮嫩。 不能蘸著麻醬吃,而是把肉放在手盤裡,挑著碗裡的麻醬放在肉上面,這樣不會因為肉湯稀釋麻醬,從開頭吃到末尾兒都保持同一口感。
  • 老北京味清水銅鍋涮羊肉
    蘸料麻醬鹹香    有個段子這樣講:說一個北京人跑到南方去吃火鍋,一進門就問:「老闆,這兒有麻醬嗎? 」老闆答:「有撲克。 」段子笑的雖然是南北方火鍋的差異,但是也足以見得對北京火鍋而言,麻醬蘸料是多麼的重要。從東來順到福全順,從閩江路、江西路數到臺東,北京火鍋店叫得上名字的有許多家,可這每一家的麻醬口感味道都不大相同。
  • 火鍋和涮羊肉有什麼區別嗎?你怎麼看待呢?
    涮肉講究的是吃食材的鮮嫩,必須水質上佳的清水打底配料也儘量以清淡為主,配上香濃的麻醬,在不破壞食材本身鮮美的前提下起到提味的功效,嚼在嘴裡的感覺是香醇,醇才是關鍵,回味無窮,但也是如此過於單調。火鍋就無所謂了,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吃法,有用海鮮打底的,有川味的,有米粥的,有菌菇的,完全看個人想吃什麼口味的,本質上吃的是湯料的味道,基本什麼玩意被這霸道的底湯煮完都吃不出原本的食材味道,以川味火鍋舉例子,吃的完全就是湯料的爽快感,再新鮮的的食材下了鍋都是一股麻辣味,恰逢國人目前普遍喜歡吃辣,於是造就了川味火鍋的傳奇地位。
  • 天津的這幾家涮羊肉,最耐哪一家?
    涮羊肉 烤羊腿 羊肉串 燉羊排 羊湯……「涮羊肉」更是格外的耐,鍋底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湯料,最講究的就是一隻大銅鍋,放上清水,裡面撒上大棗、枸杞或是蔥姜蒜草果、桂皮等香料,等著開水煮沸,將食材下進去。不需要什麼其他的紅油或是過多的香料,就要吃的是食材的本味。
  • 老配方12:老菜譜中的名雞配方,香料13種,這工藝值得收藏
    我原本做這個老配方專題計劃做10期,然後就準備根據現在的季節做一些實用的專題,但無奈在這個採集的過程中,經常能看到讓人心動的配方,感覺很有價值,就想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不知不覺就做到了12期。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重量級的配方,是一款安徽的有名的燒雞配方,至於是什麼名字,咱還是不明說,為的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口舌。其實話又說回來,只要這東西能做出好口味,什麼名字並不那麼重要,很多美食的名品不就是從平凡堅持到神奇,一步一步走下來的嗎?
  • 銅鍋涮羊肉,才是抵禦嚴寒的正確姿勢!
    最早的涮羊肉叫做羊肉火鍋,元代就有這種吃法了,到了清代尤為鼎盛,乾隆帝康熙帝舉辦的千叟宴中便有羊肉火鍋。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一家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 , 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傳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涮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比較喜愛吃的美食之一。
  • 老配方5:名傳四方的黃燜雞,成為傳奇是有原因的
    在我分享老配方的這段時間,也在朋友們的評論中感覺到了一些思維方式的不同,大多數朋友是抱著一種虛心學習和積累知識的態度,在過去的資料中去吸取前人的經驗。而也有一些朋友是憑著自己一些有限的認知,即使自己不懂也敢說,什麼「這也叫配方」等等,那麼在你的心裡什麼是配方呢?那些動輒幾十種香料,告訴你祖傳秘方,你花錢買了很快就能發財那種?記得以前在討論添加劑話題的時候,我們經常無奈地說,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就是「添加劑的原住民」,都接受不了自然的味道了。
  • 天津人的命,都是麻醬給的!
    說到天津早點,最具特色的莫過於老豆腐、鍋巴菜、麵茶,每一樣都離不開麻醬這個重要配角,麻醬就是天津早點的靈魂。大清早在早點鋪點上一碗老豆腐或鍋巴菜,盛上一大碗,最後要是不來兩勺麻醬那可就不好吃了,麻醬可以中和老豆腐和鍋巴菜的滷子,使口味不會過鹹,加了麻醬以後口感更加綿滑。
  • 給天津人一瓶麻醬,一天的飯菜就算是齊了!
    天津人對芝麻醬有種莫名的好感無論是早點、中午飯、主食、調料、輔料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甚至連糖都有麻醬糖涮羊肉的調料是麻醬、喝麵茶要放麻醬、而這些麻醬料理你最喜歡哪一款?那個時候家裡不富裕,麻醬霍白糖可是相當奢侈的美食,可是如今生活好了,小時候的東西好多吃著都不是味兒了,可這麻醬霍白糖,不管多玩吃,都是記憶中的那種美味。每每家裡烙餅,會特意給饞的不行的我們烙兩張抹著厚厚麻醬的大餅,烙出來又軟又酥,麻醬足足的,吃的滿嘴滿地都是,什麼都不用就,一張餅一會就xuan下去了。
  • 導讀: 比格披薩項目源於義大利純正披薩,我們精工細作,熟練掌握...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05 13:25:09 瀏覽:1次 比格披薩項目源於義大利純正披薩,我們精工細作,熟練掌握烹調技巧,在亞洲決心再現異域美食盛況。
  • 冬天吃老北京涮羊肉,經典「老三樣」不可錯過→
    這不,剛剛上午10:30就已經有人涮起了火鍋。老闆張學明,從當年的頑主,到進東來順學徒,再到自己開店。老張會看著人頭數給推薦羊肉,上桌之後給排好順序,先來哪盤肥肥鍋兒,再來哪盤清清口。光是一隻羊腿,就能細分成7個不同味道的部位。老張在銅鍋最滾開的地方上下涮肉,這樣一是可以看肉的顏色,二是羊肉上下交替一熱一冷,纖維最大化地爆開,瞬間鎖水成熟,十幾秒鐘就可以了。在老張這裡,食客們對老北京涮羊肉有了全新的認識。按照老張的建議,我們按著涮肉的順序而且不蘸任何調味料品嘗了不同部位的羊肉。這盤像雪花的磨檔,沒有一點脂肪,鮮嫩微甜,瘦而不柴。
  • 天津人吃涮羊肉的世紀大對決!
    大錯特錯,在天津,一年四季總有理由吃涮羊肉,大夏天的,空調一開,羊肉一下,來點兒小酒,舒坦了! 吃涮羊肉那就得說說蘸料,好的蘸料讓凍肉起死回生,給鮮肉錦上添花,你覺得什麼蘸料最好吃?
  • 紅油抄手,餡料精工細作,湯料麻辣鮮香!
    紅油抄手出名,除了麻辣鮮香的紅油為主導以外,還很講究肉餡的製作,之所以好吃,重點就在於餡料精工細作,湯料麻辣鮮香。大家好,今天又來跟大家分享菜品了。今天給大家帶來這道,一起來做吧!紅油手工製作材料肉餡300克,手皮250克大蔥50克生薑3片1個雞蛋和2克十三香粉鹽、雞精等3克芝麻油和10克非常新鮮的醬油
  •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這天一冷,就想吃個火鍋啊暖暖身子,例如今天下了那麼大的雨,不吃頓熱乎怎麼行。在咱們天津,吃的那可不叫火鍋,它叫涮羊肉。並不是說菜單就這幾樣,老闆也肯定是與時俱進的,但是老天津人愛吃的也就這幾樣。例如今天的手切羊肉,羊肉片跟它可沒法比較。這手切的羊肉涮出來是稍微厚的片,更有嚼頭,也更鮮嫩,我總覺得麻辣鍋底的火鍋吃的就是一個辣,完全吃不到肉味兒。不得不說我們的料碗。
  • 60年代的「雙醬合一」,老北京「涮羊肉」用到現在,看著就香
    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靈魂——芝麻醬。長期吃火鍋的朋友不難發現,不僅僅是北京,乃至整個北方的火鍋店,人家的調出來的芝麻醬,普遍要比自家的好吃,至於是什麼原因,大部分人都不明白。其實這種「秘密蘸料」,還得從上世紀60年代,老北京的「二八醬」說起。當時是解放初期,物資極其匱乏,很多當下常見的副食,例如油、糖、醬、醋等,在當初都是「限量供應」的。
  • 這家北京人氣第一的涮羊肉店,好吃到哭的羊肉,麻醬糖餅餡料直流!
    小吳去到了一家全北京人氣最高的涮羊肉店,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群翹首以盼或者用嗷嗷待哺來形容更合適的人,或站或坐,但都是坐立不安的等待著被翻牌子。對於現在來說,好像一家店如果不用排隊,肯定不好吃!小吳還點了很多菜,有葷有素,有主有副。
  • 我想吃涮羊肉,天津人吃的那種
    二、涮羊肉真的很方便涮羊肉這道美食的製作和食用方式都是簡單粗暴的,這點也非常符合北方人直爽的性格特點,只需要一隻鍋、幾塊碳,夠吃的羊肉和其他配菜,就可以完成這頓鮮美的饕餮大餐了!在解決宇宙性難題「今天吃什麼?
  • 「沸騰吧火鍋」第五集,大冬天的,不來點老北京涮羊肉火鍋?!
    皇城腳下,火鍋也自帶著一種貴氣,自豪的北京人會告訴你,涮肉不是火鍋,北京涮羊肉來源於清代的御膳,它的級別是宴,火鍋的級別是席。白晝漸短,涮羊肉作為人們溫暖的絕對陪伴。你說涮肉是什麼,它是古老的講究,也是極致的手藝,還是溫暖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