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個應季的熱門,火鍋涮羊肉的配方,實際上火鍋的表現形式實在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
從當前來說,市場上有包括重慶火鍋、港式火鍋、東北火鍋、麻辣燙、冒菜、小火鍋等,火鍋雞、火鍋魚等,數不勝數,但無論怎麼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核心就是湯底、調料、食材和涮料。
但從更傳統的角度來說,我們北方說涮火鍋,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老北京涮羊肉,而且以前我一直認為涮羊肉工藝並不複雜。
這個誤解,直到我看到下面這個配方,把老北京涮羊肉的選料、調料、刀工、涮制等諸多環節都說得很詳細,光是個麻醬蘸碟就10種配料,看完以後心裡只想讚嘆兩個字:講究!
而且心裡還產生個疑問,我這個喜歡美食這麼多年的人,到底吃過最正統的老北京涮羊肉嗎?
您先看看這個方子:
老北京涮羊肉
原料:
羊肉片 一斤半
白菜頭 半斤
水發細粉絲 半斤
芝麻醬 二兩
紹酒 一兩
醬豆腐 一塊
醃韭菜花 一兩
醬油 一兩
辣椒油 一兩
滷蝦油 一兩
米醋 一兩
香萊末 一兩
蔥花 一兩
製法:
1.選肉:涮肉用的羊宜選用內蒙古集寧產的小尾巴綿羊,而且要羯羊(即閹割過的公羊),這種羊沒有羶味。
一隻羊以出肉四十斤左右為最好,其中能夠涮著吃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即羊的「上腦」(肉質最嫩,瘦中帶一點肥肉)、「小三岔」 (為五花肉)、「大三岔」(肉質一頭肥一頭瘦)、「磨襠」(瘦中有一點肥肉邊)、「黃瓜條」(肉質較嫩,瘦肉上有一點肥肉邊)等五個部位可用,其餘的肉都不適於涮著吃。
肉料選好後,剔除板筋、肉棗、骨底等,放在冷庫內(攝氏零下五度)冷藏,待肉凍僵後,再行切片。
如沒有冷庫時,可將肉放在冰櫃內冰凍和壓實,冰壓的方法:一層冰一層肉,冰與肉之間要隔上油布。
2.切片:將冰凍好的肉去掉邊緣和肉頭(不整齊的肉),剔除雲皮(即附在肉上的一層薄膜)、脆骨、和未剔淨的筋膜,剩下最精緻的肉核,然後按部位分別橫放在砧板(即木墩)上,蓋上白布,右邊露出幾分寬的肉塊。
切片時,左手五指併攏向前平放,手掌壓緊肉塊和盞布,防止肉塊滑動。右手持刀,緊貼著左手拇指關節下刀,如拉鋸似地來回拉切。當每刀切到肉的厚度一半時,將已切下的上半片,用刀刃一撥,把肉片折下,再繼續切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對摺的兩層(也可切成卷如刨花形的肉片)。
每半斤肉可切出六寸長、一寸半寬的肉片四十到五十片,但冰壓肉只能切到三十到四十片。
切出的肉片要求薄、勻、齊、美、並將不同部位的肉片分別碼在盤中。
3.調料:有芝麻醬、紹酒、醬豆腐(磨成汁)、醃韭菜花、醬油、辣椒油、滷蝦油,米醋等八種以及蔥花、香菜末。
將以上各種調料分別盛在小碗中,食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適量調配,另外,湯內還可加入海米和口蘑湯,以增加鮮味。
4.涮法:火鍋裡的湯燒開後,先將少量的肉片夾入湯中抖散,當肉片變成灰白色時,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就著芝麻燒餅和糖蒜吃,肉片要隨涮隨吃,一次不宜放入火鍋內過多。
在肉片涮完後,再放入白菜頭、細粉絲(或者凍豆腐、白豆、酸菜等),當湯菜食用。
還可用涮肉的湯煮麵條(雜麵、雞蛋面等)和小餃子,使風味益臻佳美。
特點:
此菜選料精細,肉片薄勻,調料多樣,涮熟的肉鮮嫩醇香,沒有羶味。
這是老菜譜裡整理出來的一個方子,
我覺得對其中的一些環節倒不必刻意模仿,畢竟時代不同了,只是當一個美食文化的內容了解一下就行。
其實後來涮羊肉的方法也產生過很多變化,比如說有的店裡涮羊肉用鯽魚湯,取意「魚羊鮮」那樣涮出來的羊肉更加鮮味兒十足,到了後來原湯帶味,使用小茴香等香料調湯的「小肥羊」,已經是一種變革了。
自然門美食e道哥 愛美食的江湖派,講真實的故事,說樸素的思想,交有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