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節嗎?不是的話,又是什麼季節呢?

2020-12-11 白羊座只羊
清明上河圖

很多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指清明時節,而清明時節也正是汴河最繁華的時候。北宋初至1078年,汴河是通過與黃河的相通引水灌渠。黃河水量大,為汴河漕運帶來便利,但也有泥沙淤積問題。另外每年初春黃河結冰融化,河面上會出現大小不一的冰凌,這些冰凌不僅會堵塞河道、衝垮堤岸,還對沿岸城鄉生活造成威脅。於是,政府採取辦法,每年入冬十月就在汴河接黃河的河口上築起冬壩,以保護沿河城鎮農村的安全。築起的冬壩要到第二年清明節第一天才能掘開,所以,北宋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清明第一天汴河恢復漕運,汴河之內百舸爭流而上,盛況空前。1079年,政府開啟引洛通汴工程後,由於洛水相對清澈且冬天不結冰,自此便也結束了冬閉春開和每冬疏浚泥沙的勞煩。從此,南方的糧食物資等一切產出都可以不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一年四季源源不斷運輸到汴京。但是作為風俗,清明第一天人們紛紛「上河」的場景並沒有消失,所以選取清明節這一天來表現東京繁華的景象是具有代表性的。

圖中多處可以看出清明節的端倪。一是在進城的轎子上插有花,這與《東京夢華錄》中關於清明郊外歸來「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相符。

踏春歸來

在"解"字鋪外,聽客滿門,都是前來算命的儒生,他們每人只要花上個100文錢就能預知前程。清明後的三月底便是三年一次的考進士之日,滿門的聽客都是求解科考仕途的。

解字鋪外

方井旁邊是一家張傘賣紙馬的鋪子,或為清明時節臨時小攤,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紙馬。

井旁紙馬鋪

售賣花苗的花農在向顧客展示花苗,花鋪前的花籃裡插滿了紅色的花枝,買主似乎在詢問品種價格,身旁還站著一位似乎在拉客的小販。清明正是採買花苗,裝點門院的最好時節。

花鋪

清明節街上的和尚也多起來了,按照佛教徒的規矩,在這個時節,他們可以到寺外化緣。

和尚化緣

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京都夢華錄》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

但有一些學者不同意「清明」一詞指清明時節。比如學者王繼宗認為,按照清明習俗,應家家插柳,而圖上未見。清明當祭掃墳墓,而圖上未畫一墳。清明時節紙馬鋪生意當興隆,而圖上「王家紙馬」鋪前門可羅雀。他認為,「清明」兩字若指清明時節或清明當天的話,作者在構圖時必然要有意通過畫作來展現清明時節的獨特風俗,然而畫上毫無這樣的跡象,由此可證其所題「清明」兩字不指「清明時節」或「清明節」當天。

王家紙馬鋪

既然「清明」二字不是指清明節,接下來又有人質疑圖中所繪的季節。有人說柳樹新綠,應是春天。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也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籤、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無疑說明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但有人認為圖中描繪的季節應該是夏秋之際,因為畫中河岸及橋上有好幾處小販的貨桌上都擺著切開的西瓜,宋時古都汴粱的早春乍暖還寒,不可能有西瓜一類鮮果。再如,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處出現,而這些無疑是御暑或擋雨的東西,畫面中既然未下雨,就肯定是遮陽用的,根據當時汴粱初春的氣候,人們顯然沒必要戴鬥笠。此外,畫面中有一農家籬笆內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幾個小孩竟然都未穿衣服而赤身追逐嬉戲。另外,畫裡面拿扇子的人很多,可見當時天氣很熱。但對此,周寶珠教授考證認為,扇子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拂暑驅蠅,在北宋時期,它除有題詩作畫、撲賣饋贈之用外,還有「便面」之用。

便面

還不一部分研究者認為畫中所描繪為秋景。理由是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因為當時汴京城是以燒煤為主,臨近冬天才準備烤火用的木炭。

馱炭lv

相關焦點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到底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呢?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長捲風俗畫,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圖中所畫是宋代清明時節的社會場景,然而,有人卻有所懷疑。如果圖中所畫的不是清明時節,又是什麼時候呢?作者為何又將畫作題上「清明」 二字呢?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什麼季節,您知道嗎?
    誤解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老生常談的話題: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   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所以清明節不就是寒食節嗎?  錯!這是兩個節日,只不過唐宋以後才逐漸融合到一起。清明節是一個複合型的節日, 包括了寒食節、 上巳節、 清明節氣三個節日的內容,也是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清明上河圖》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傳世名畫,瓷器上、屏風上、木雕上、扇子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在國畫中的地位不亞於《紅樓夢》在古典文學中的地位。特別是近些年,不少學者、名家,甚至普通人都開始了《清明上河圖》的探究,使它在我們的視野裡更加生動、更加有味道。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哪個季節,學者們為了證明觀點引發口水戰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一幅長捲風俗畫,是我國古代的一幅傳世佳作,素有「中華第一神品」之稱。 《清明上河圖》全長528釐米,寬24.8釐米,真實、全面、細緻地描繪了北宋都市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了解和研究當時的人文風俗具有重要價值。
  • 有關北宋名作《清明上河圖》背後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說起來,這還不是清明上河圖唯一的怪現象,說起清明上河圖正版的問題,也是有爭論的。按理說,在故宮博物院裡的這幅清明上河圖應該是正版,有朋友會問了,難道說清明上河圖這樣的作品還分什麼版本嗎?目前來說,僅僅目前明清仿做的,所知道的就有兩三個版本了,名字都叫清明上河圖,畫的內容也大差不差。還有一個說法,說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圖,才是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畫的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景色在大部分人看來,張擇端在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春景,北宋時期的清明節是非常隆重的,不但要祭祀,還有非常盛大的遊街活動,從畫的內容來看,顯然與這種習俗有關。著名人士鄭振鐸、徐邦達等人也一致認為,畫作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汴梁之景。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開封)的市井風情,從建築、樹木、河、橋到人、車馬、傘、船等,無一細緻入微的描繪展現出來,生動還原了當下那一刻的汴梁城的繁華盛景。可偏偏這樣一幅作品上,卻並未找到關於作者的署名。一般人都會在自己完成的畫作上簽名,更何況是這樣一幅作者傾盡心血的曠世奇作。
  • 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
    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古代的人民沒有現在發達的科技水平,但是他們照樣是創造了許多的我們無法模仿出來的東西,很多的歷史文物為我們解開了眾多謎團,古代到現在也是留下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東西,其中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還屬《清明上河圖》了,這幅圖畫全長五米多,其中描繪了許多的事物,包括花鳥蟲魚畜生和人,可以說這一幅畫的地位無人能及,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小時候曾讀過一個叫《一幅壯錦》的民間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奶奶把在集市上買回來的田園畫,一針一線的織成了一幅壯錦。故事的最後,這幅壯錦裡的花草、房屋、山水全部變成了現實,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河,真相在這裡!
    《清明上河圖》畫中所描繪的河歷來被認為是汴河,而很多人認為,這條河並不是正河,而是別浦,即用作渡口的自然河。周邦彥《蘭陵王·柳》又有『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之句,其中的別浦,並非送別之浦,而是別通之浦。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引晉周處《風土記》釋浦曰:『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
  • 智慧過節:清明節去踏青了嗎?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民俗專家高巍先生介紹,《清明上河圖》實際上描繪的是都城開封汴梁商業繁榮、人丁興旺的一種景象。如果大家仔細觀賞《清明上河圖》,會發現岸邊的各種樹木並沒有像春天到了那樣,掛滿綠葉或者是開滿了花兒。
  • 名畫賞析|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他們都有什麼出身來歷?當時在做什麼?在畫外又有什麼樣的命運?800多年來沒有人問這些問題。(清明上河圖賞析)(清明上河圖賞析)什麼是「十千」,其實是指酒,這就是酒館。▼三個腳夫在一個「飲子」前,買什麼?是在買水,但不是一般的白開水。
  • 古往今來,眾人都想佔有的清明上河圖,又有幾人了解其中含義呢?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的皇官貴族、文人墨客對於《清明上河圖》的求取和收藏從未停息過。《清明上河圖》真跡是如何現世的?它的作者張擇端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1912年2月12日,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滿清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走下了皇帝寶座。溥儀從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一直有出國留洋的夢想。
  • 中國未解之謎之《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怎麼解釋?
    節令說:清明節之意眾所周知,國家文物局原局長鄭振鐸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等均是近代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先行學者,他們認為《清明上河圖》所繪為清明時節,這成為了公認的主流正見。張擇端將此畫進獻給宋徽宗時,宋徽宗以親筆瘦金體題鑑「清明上河圖」;明人李日華《味水軒日記》中記載的「水在河上春」一句,直接出自宋徽宗的題詩。二是圖中描繪了清明節特有的風俗。如卷首一隊人馬自郊外入城,女主人乘坐的轎子插滿枝葉雜花,這是北宋開封一帶女主人掃墓時所乘轎子的特有習俗,類似細節還有不少,均符合清明的特點。
  • 清明節又叫什麼節 臨沂人知道清明節的別稱嗎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清明節也有著許多其它稱謂,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踏青節和寒食節。   清明節又叫什麼節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繁榮的北宋都城,汴梁昔日榮光曇花一現
    好在回頭看歷史總是那麼的有趣,這座城市的榮光沒有保留下來,但是卻留下描繪汴梁城市風貌的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人口眾多汴梁是北宋的都城,最鼎盛的時期擁有100多萬人口,而直到工業革命之後,倫敦才成為歐洲第一個人口規模超過100萬的城市,所以說宋朝的汴京無疑是個世界級的超級城市。
  • 欣賞 | 清明上河圖全圖賞析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 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 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釐米,長528.7釐米。
  • 沈源與《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為北宋風俗畫巨作。因為該畫內容寫實豐富,社會風俗盡顯,畫面宏偉壯闊,筆法嚴謹精細,廣受後世青睞,模仿者眾多,流傳至今約百餘卷,並形成了「清明上河學」。因一幅畫作形成一門研究,這在中國畫界很少有之。
  • 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文物,李玉剛演唱的歌曲清明上河園也深受不少人的喜歡。下面為大家帶來清明上河圖歌詞李玉剛。  清明上河圖歌詞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名畫之一,也是國寶級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