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1M
作者:歐陽乾
昨天寫了一篇《巴黎聖母院被燒,你們高興個什麼勁?》,差點被人給手撕了,一群「愛國人士」撲上來,紛紛給我扣帽子,什麼漢奸之類,還有更難聽的,我就不在這裡說了。當年魯迅先生說自己棄醫從文是為了開啟民智,喚醒國人麻木的心靈,可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心靈還是那個心靈。
巴黎聖母院被燒,非要扯上圓明園,這裡面有什麼邏輯請問?如果非要掰扯的話,好,今天我就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給你縷縷,看圓明園到底特麼的毀於何人之手!
.
一、
聖母院被燒,在網上有一種論調頗受歡迎,說「我只在乎華夏文明,其他文明管我毛事」,這種無腦論調竟然還受到無數追捧,蔡徐坤範丞丞有那麼多腦殘粉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不好意思,圓明園嚴格意義上來說真的不算是華夏文明,而是正兒八經的舶來品:你們看那羅馬式的立柱,巴洛克式的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還有五彩斑斕的琉璃瓦,覺得很中國風?抱歉,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和建築史,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形狀的式樣。
它的設計師是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這個人到了中國以後取了一個漢語名字,大家應該很熟悉,叫「郎世寧」,圓明園的主體建築,都是這個外國人設計的。尤其是圓明園的核心建築大水法——那是乾隆皇帝聽說法國的凡爾賽宮的大水法很酷炫,想讓郎世寧照著搞一搞,於是郎世寧通過教會搞到了歐洲建築設計的資料,在圓明園裡復原了一套。
這樣一座充斥著歐洲風情和審美的園林,說是正兒八經的華夏文明,有點牽強吧?就像各地修建的教堂,你可以說這是我們的資產,因為畢竟是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但你要說這是我們的文明,就搞笑了,中國從來就沒有過這樣的文明。
二、
關於圓明園被燒,有一個直接的導火索:英國特使巴夏禮。
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與清政府談判。而英國公使巴夏禮拒絕行跪拜禮,惹惱了清政府,「呦,全中國都得給我下跪,你丫竟敢不跪?」於是將英使團一行39人扣押。其中37人關在了圓明園,而巴夏禮和駐華專使額爾金的秘書被關押在了刑部大牢。記住額爾金這個名字,他很重要。
直到1860年10月,在英方的持續施壓下,清政府才將這些扣押的使臣還了回去。而來時的39人,已經死了20個,只有19人存活。
甚至有的人屍體都找不著,直接被野狗吃了——
「《泰晤士報》記者鮑爾比第四天死去,屍體在牢房裡放置三天,後被扔到野地裡,讓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腳被勒得生出了蛆蟲,他看著手上的蛆蟲滿身蔓延,精神錯亂,大叫了三天死去;一位法國犯人,蛆蟲爬進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瘋了……」
這是當時倖存者回憶的場景,可謂是噁心至極。英國專使額爾金怒了,他決定燒毀圓明園,作為對清政府虐殺使者團的報復。
而搞笑的是,他們在決定要火燒圓明園之前,竟然還在北京城張貼了告示,以供百姓閱覽:
「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行為, 即不能逃其所應受之責任與刑罰也。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十八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既未參預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一懲之也。」
意思很簡單:我們只幹清政府,不傷老百姓。
於是,英法聯軍向圓明園進發了,但他們沒想到,本地老百姓比他們還積極。清朝知識分子汪康年在《記英法聯軍焚劫圓明園事》記載道:
「鄰近鄉民及海澱貧氓,紛至沓來,與在營華役互語,華役攜有梯,遂架以登,絡繹越牆而入。「
」為驅逐此類華人,復鳴號傳令,整齊隊伍。軍隊尚未齊列,復傳令縱火。檢視各軍並無火器,惟有水桶水鍋而已。」
「於是海澱華人暨華役,將攜來之火線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齊集以待,一俟縱火之命下,即可施其技矣。」
我來解釋一下,這裡主要說了兩點:
1,附近有大量鄉民和老百姓趕來,一同參與劫掠,不亦樂乎。
2,聯軍沒有火種,是老百姓積極借出火具,在民眾的幫助下,才火燒了圓明園。
這幅「盛景」,又讓我想起了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百姓幫忙抬梯子、送吃送喝的場景。
當時的老百姓,巴不得外國人燒了圓明園,打了紫禁城呢!
三、
光燒,毀不了圓明園。
貼一段清人王湘綺在《圓明園詞》中的記載:「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
無獨有偶,法軍內部也有與之相符的記錄:法方10月6日剛進入圓明園時,見到裡面華貴異常,擔心如果丟失東西清政府日後索賠,於是率部隊退出圓明園。裡面的大部分東西,都是被附近的老百姓焚毀劫掠的。
民國文人黃秋嶽說道:「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軍,乃為海澱一帶之窮旗人。」
中國歷史檔案館的《圓明園》中也記載道:「居住在圓明園周圍、海澱一帶的上萬民眾連日到圓明園搶劫。」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慈禧歸京,清廷又緩過氣來。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大壽,清政府又重新修建了圓明園,可是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慈禧太后和光緒逃亡。當地的清政府駐軍和老百姓又一哄而上,衝進了圓明園,將裡面洗劫一空。
這一次洗劫的很徹底,就連磚瓦木料都被老百姓抬出去給賣了。
1904年,清政府下令裁撤了圓明園的官員,附近的民眾陸續搬入園區內進行耕作生產,平山填湖、毀林還耕,園址又一次遭到破壞。
進入民國時期,園內殘餘的太湖石、青片石等石料多次被各地軍閥搬走修建私人園林,圍牆也被拆掉修路。其餘的圓明園遺物也大量被搬運到其他場所……
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沒有。
1960年,開展生產活動,園內的土地多半被生產隊改為田地,剩餘的三孔橋等建築相繼被拆毀,連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也未能倖免。
隨後的十年浩劫,僅存的遺蹟幾乎全部被毀,建築基址和山形水系僅存輪廓。這一次的打掃可謂徹底。
……
經歷百年摧殘,圓明園終於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副模樣。
點擊播放 GIF 0.1M
歷史是個很有耐心的老師,人類一遍學不會的教訓,它會一遍一遍地教。
傷心秦漢
簡介:最新最全名人內幕故事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讀史365
簡介:最好看的古今中外精彩歷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