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拉覺空,康區的「大昭寺」,因為這裡也供奉有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2021-01-13 舒放的後花園

呷拉覺空,康區的「大昭寺」,因為這裡也供奉有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圖文/舒放

呷拉覺空漢語意思是呷拉釋迦佛殿。位於甘孜縣穿城而過的雅礱江南岸,距離縣城很近,三公裡左右。從這一名稱可以獲悉,佛殿主供的是佛陀釋迦牟尼。當地的朋友介紹說,不僅如此,呷拉覺空就是我們康區的「大昭寺」,因為裡面供奉的是和大昭寺完全一樣的覺沃佛,也就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關於呷拉覺空的由來,朋友伉儷還起了爭執,因為兩人講述的版本不一致。多吉說呷拉覺空所供奉的覺沃佛像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途經甘孜縣時,運載覺沃佛像的車子在現在呷拉覺空所在地突然就變得異常沉重,走不動了。後來經過高僧打卦,說此地是羅剎女的左膝蓋(西藏的地形在藏族傳說裡,是一個仰躺的羅剎女形象),要在這地方修建一座佛殿供奉覺沃佛像才能鎮住羅剎女。由於覺沃佛像只有這樣一尊,自然不能留在此地。於是文成公主就命隨行的能工巧匠依照覺沃佛的樣子,塑造了另一尊完全一模一樣的佛像,留在了甘孜縣,也就是如今呷拉覺空所供奉的佛像。

妻子央金不同意多吉的說法,她說文成公主進藏之後,才塑造的覺沃佛像,然後用剩下的材料塑造了呷拉覺空的這尊佛像,再從拉薩運了過來。造這尊佛像的目的,倒是和多吉說的一樣,為了鎮住羅剎女。

央金的說法存在明顯的錯誤。但我們都沒有去「糾正」。對於虔誠的人而言,史實和傳說之間原本就沒有界限。更何況,這裡面還有心的力量。正如那則在藏地流傳很廣的「狗牙舍利」故事:兒子去印度朝聖,忘記了阿媽的囑託,在回來的路上順手撿了一顆狗牙,哄騙老阿媽說是佛牙。老阿媽從未懷疑,將狗牙虔誠供養,結果不久,這顆狗牙居然生出了很多舍利子。

文成公主進藏所攜帶的佛陀十二歲等身像,是現存於世的三尊佛陀等身像之一。這三尊等身像之所以殊勝至極,是因為這是佛陀駐世期間親自加持過的佛像,等同於佛陀本身。所以不會是文成公主進藏之後才塑造完成。

是不是有一種可能,呷拉覺空最初所用的材料,有一部分的確來自修建大昭寺剩餘的材料?不過這裡面同樣有一個問題,文成公主所攜帶的十二歲等身佛像,最早是供奉在小昭寺的——就讓傳說一直成為傳說本身,謎底是什麼並不重要。

我在去年朝聖呷拉覺空返回成都後不久,寫過一篇記錄行程的文字。但對於呷拉覺空的緣起一直有一探究竟的願望。這一年多的時間,在查閱《青史》《紅史》《智者喜宴》等相關書籍資料後,梳理了不同版本之間的異同,呷拉覺空的由來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多吉和央金的版本都有部分史實。

呷拉覺空確然和文成公主有關,殿裡供奉的佛像也確然是參照了大昭寺覺沃佛像。

法王松贊幹布為了避免羅剎女興風作浪給吐蕃帶來戰爭,同時為了預防災害和疾病,就下令在羅剎女的手肘和膝蓋處分別修建四座神廟佛殿,用來鎮壓住羅剎女。文成公主在松贊幹布的支持下,主持修建了這四座神廟佛殿,分別位於羅剎女的左右手肘和左右膝蓋處。呷拉覺空正是四座神廟之一,位於羅剎女的左膝處。由於羅剎女仰面躺時左膝彎曲,高於身體其它部分,所以必須要用和覺沃佛相同法力的佛像才能徹底鎮壓,文成公主就讓工匠仿製了一尊一模一樣的佛像,用來放置於羅剎女的左膝處。

法力相同的佛像,對於信眾而言,功德自然也完全一樣。這樣一來,暫時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前往拉薩大昭寺朝聖的康區藏族同胞,怎麼著也要朝拜呷拉覺空。

不過,呷拉覺空最初並無佛殿,而且仿製的覺沃佛像也是埋於地下的。據史料記載,公元760年,大譯師白若扎納在卓達珍寶洞閉關修行時,無意間觀望到折雪呷拉坪壩從地下發出一條金光。白若扎納隨後在發出金光的地面之下挖掘出了一尊松贊幹布時代的佛像,和大昭寺的覺沃佛像完全一致,這就是文成公主主持塑造的那尊佛像。由於只是為了鎮壓羅剎女的左膝,所以埋在了地下。白若扎納作為有緣人得以讓佛像示現於世。隨後,白若扎納對佛像進行了無量的裝藏,然後修建了佛殿供奉,這就是呷拉覺空最初的由來。

大譯師白若扎納原名毗茹札那,藏傳佛教史上最早正式出家的「七覺士」之一,也是赤松德贊時期25名密宗大成就者之一,整個吐蕃時代108位大翻譯家之首。

毗茹札那早年在桑耶寺師從寂護和蓮花生兩位大師學習佛法和梵文。年紀稍長時,就已經夠能擔任兩位大師和贊普赤松德贊之間的翻譯,所以深受三位長者的喜愛。後來毗茹札那正式受戒,由於受了密宗灌頂,取密宗法名為白若扎納。

後來白若扎納被贊普派往印度留學,由於極具語言天賦,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加上他對佛教的虔誠,印度的同修(在並不知道他的密宗法名的情況下)給他起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名字——白若扎納,含有「大光明」之意。這一名字與他的密宗法名不謀而合。

也許,「大光明」這一法名也正是由他觀望到埋在地下的佛像,並由此肇始了呷拉覺空佛殿修建的內在緣起。

#佛教文化#

相關焦點

  • 大昭寺奇遇,被老阿媽硬推著插隊,卻意外頂禮了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七世紀吐蕃王朝鼎盛時期,為了供奉由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幹布下令建造了這座寺院。歷時三年有餘,這間意義重大的寺院終於建成。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佛殿最初名為惹薩。後來才改為大昭寺。而「大昭」這個名字據說與始於十五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後來,文成公主進藏,又帶去了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也稱為覺沃佛,覺沃在藏語中是至尊,至貴,至聖之意)。
  • 大昭寺奇遇,被老阿媽硬推著插隊,卻意外頂禮了佛陀十二歲等身像
    七世紀吐蕃王朝鼎盛時期,為了供奉由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幹布下令建造了這座寺院。歷時三年有餘,這間意義重大的寺院終於建成。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佛殿最初名為惹薩。後來才改為大昭寺。而「大昭」這個名字據說與始於十五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
  • 【真的佛陀】佛陀的三尊等身像(佛陀真容)
    佛陀住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形象塑像。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佛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佛八歲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在印度鹿野苑,有佛陀三十五歲成道時的佛像。那鎏金的色彩也閃爍著讓人無法逼視的光芒。
  • 大昭寺覺沃佛:一座寺和一座城的傳奇由來
    松贊幹布的遷都,其實是一個「尋找聖地」的過程,畢竟那時候的拉薩還是一片荒蕪,當合適的地方被選定——這裡就是聖地(聖城)了。如今,我們都知道在大昭寺供奉有覺沃佛,也就是佛陀住世期間親自開光加持的十二歲等身佛像。這就是修建大昭寺最初的緣起。不過,大昭寺最早供奉的覺沃佛像,並不是這尊,而是現在供奉在小昭寺的佛陀八歲等身像。
  • 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將供奉西安
    佛教在線9月22日消息 據新華網報導:記者21日從西安的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獲悉,廣仁寺將雕刻複製現供奉於西藏拉薩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以及文成公主像,在大昭寺開光後,沿「唐蕃古道」迎請至西安廣仁寺供奉。 據史書記載,唐文成公主赴藏和親時請得印度國王送給唐王朝供奉於長安開元寺的國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一同入藏,佛像後來安置在今西藏拉薩大昭寺。
  • 你知道關於大昭寺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的美麗傳說嗎
    朝聖路上的信仰者他們要去的目的地就是西藏拉薩的大昭寺,因為那裡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佛的12歲等身像,這尊佛像可以說是最為精美與尊貴。相傳這尊釋迦牟尼像是佛祖在世時成像。釋迦牟尼為當地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講經傳法,弟子們想讓佛祖真容傳世,請工巧之神眥首羯摩替他造了4尊8歲等身像和4尊12歲等身像,由佛祖親自為身像開光。據說凡是見到這尊像的人,都能夠解脫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實的信仰,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的功德,與見到佛陀本人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異。
  • 釋迦摩尼佛12歲等身像
    拉薩大昭寺主殿內供奉著一尊享有世界上最為罕見之尊榮的釋迦牟尼像。 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們為使他的真容傳之後世,特請工匠替他造了4尊8歲等身像和4尊12歲等身像又稱覺沃佛。因為釋迦牟尼的奶母等人從旁指導,故造像與其本人酷肖。
  • 佛陀成道處 菩提伽耶25歲佛陀等身像【見者得解脫】
    ——《入行論》這尊供奉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內,最為殊勝的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被稱為世界比例最完美的佛像,與大昭寺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覺沃佛像和小昭寺8歲佛陀等身像,皆為佛陀在世時親自指導塑造,親自開光加持的三尊無與倫比的等身像,與佛真身無二無別,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加持力,凡見者如睹世尊真容,見聞頂禮供養功德不可思議、必成正覺!
  • 拉薩大昭寺滄桑史
    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聖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還是佛教中關於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曼陀羅)這一密宗義理立體而真實的再現。因為有悠久的歷史、精彩的建築和價值連城的壁畫相結合,大昭寺具有最高秩序特徵的氛圍和深度。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擴展了布達拉宮的世界遺產註冊範圍,它囊括了大昭寺和八廓街的中心區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陝西僅存的藏傳佛寺,內有佛祖12歲等身像和百年菩提樹
    碑亭後是千手觀音殿,殿內供奉著陝西最大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高6米左右,全身金光閃閃,慈眉善目卻又壯觀威嚴,兩邊供奉韋陀菩薩和四大天王,背面供奉彌勒菩薩,但是殿上懸掛的匾額卻書寫的是「廣仁寺」三字,並且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 央視紀錄片《大昭寺與小昭寺》
    ,大昭寺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聖地。因為在這裡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12歲等身像「覺臥」佛像,「覺臥」藏語意為至尊、至貴、至聖。松贊幹布決定與相鄰的大唐和尼泊爾聯姻。 赤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了釋迦牟尼佛的8歲等身像,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了釋迦牟尼佛的12歲等身像。在釋迦牟尼佛涅槃1200多年以後,兩尊佛像終於又在拉薩奇蹟般地相遇了。
  • 大昭寺—拉薩古城的中心
    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這尊佛像是當時的吐蕃贊普松贊幹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
  • 大昭寺的建立頗有傳奇色彩,關於大昭寺的建立也有兩個傳說
    松贊幹布的一位愛妃想要建議建一個寺廟來供養他,從家鄉帶來的一位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可是不知為何,寺廟每每建立,到晚上總是傾塌。後來文成公主嫁了過去,她熟通陰陽八卦。他看出了西藏的地形,猶如一個魔女,而拉薩的位置正好是魔女的心臟所在。建立寺廟的旁邊是一個湖泊,叫做臥塘湖,也叫牛奶湖。魔女的心血匯成了這個湖泊,所以寺廟的建立才會頻頻倒塌。
  • 開封法師率南京宏覺寺佛教參訪團朝聖佛陀成佛地印度菩提迦葉摩訶菩提寺
    摩訶菩提寺正覺大塔佛陀尊釋迦牟尼35歲等身佛像全世界共三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8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小昭寺,12歲等身像供奉在西藏大昭寺,此圖為35歲等身像,供奉在菩提迦耶大覺寺,這是世界上最接近佛陀的佛像,與佛真身別無二樣
  • 為什麼去西藏旅行,一定要去大昭寺朝拜,看完或許就明白了
    有人在前面拖著板車或者開著三輪車,載著他們的行李,有帳篷,衣服,食物,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朝拜的信徒們則在後面三步一叩的前行,他們穿著犛牛做的藏式衣服,手上抓著木板,匍匐在朝拜的路上,日曬雨淋,衣衫襤褸,累了停下來休息,餓了聚集在一起吃飯,晚了停下來扎帳篷休息,第二天繼續前行。在西藏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心中若沒有一種信仰作為精神支柱,人是很難在這裡生存的。
  • 大昭寺釋伽牟尼佛像的來歷,佛像到這馬就不動了,於是就在這安置
    老陽按:今天給大家講講大昭寺金佛的來歷。大昭寺主殿供奉的佛釋迦牟尼像,是唐文成公主(約公元642年)從長安帶進西藏的。由於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等身像,因而在藏傳佛教信徒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 大昭寺,朝拜者的聖地
    松贊幹布一生娶了5個妃子,有赤尊公主、文成公主,有象雄妃、茹雍妃和蒙薩妃。按藏族人的說法,這五位妃子都是菩薩轉世,每個妃子都曾建了一座寺廟。大昭寺是應尼泊爾赤尊公主之請修建。最初寺內供奉的也是赤尊公主所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傳說大昭寺寺址先前是一個湖,湖名臥塘。
  • 大昭寺,有多少人去西藏只知道布達拉宮,卻把它忘了
    小編問問大家,大昭寺的「大昭」是什麼意思,其實在藏語裡大昭為「覺康」,解釋後就是釋迦牟尼,這裡也因為因供奉釋迦牟尼像的佛堂而名揚天下。大昭寺可以說是西藏藏傳佛教最早建造的宗教建築之一,關於它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大昭寺同樣也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建築。
  • 雪佛蘭搜索極限之美 DAY 1:參觀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
    活動行程:DAY 1:布達拉宮、大昭寺DAY 2: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滿拉水庫、日喀則DAY 3:加吾拉山口、嘉措拉山口、珠峰大本營、絨布寺DAY 4:佩枯措科考營地6月25日下午,乘飛機抵達拉薩後,我們入住位於市郊的聖地天堂洲際酒店,雖說這裡是市郊,但離市中心並不遠,因為拉薩市區面積不大。晚飯過後,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沒有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於是便壯起膽子叫了個車去市區裡溜達。得瑟不過一個鍾,在布達拉宮周圍走沒多遠,頭疼、心跳加速、兩腿無力的症狀便接踵而來,不得不走走停停。
  • 拉薩有一座寺廟,面朝東方而建,有千年的歷史,很多遊客都錯過了
    小昭寺與大昭寺建造的年代相同,兩座寺廟只間隔幾百米,但小昭寺並不像大昭寺那樣每天有眾多的遊客,讓人感覺到小昭寺反而是一處虔誠清淨的好去處。 小昭寺本是松贊幹布為供奉文成公主從漢地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所建造,後來這尊佛像移到了大昭寺,現在小昭寺內供奉的是尼泊爾公主帶人西藏的佛陀8歲等身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