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被甲午戰爭博物館接收

2020-12-25 搜狐網

  記者 呂修全 報導

  本報7月4日訊 4日上午,甲午戰爭博物館副館長王記華走進溝北邊防派出所,實地查看那顆炮彈。王記華初步認定該炮彈應為甲午戰爭後的時代遺物,辦理相關手續後,王記華帶回該枚炮彈,準備做進一步鑑定。

  6月30日,一枚60多公分長、直徑約12公分的廢舊炮彈在經區環海路汙水處理廠附近被發現。2日上午,山東史學會甲午專業委員會委員孫建軍初步判斷彈頭可能是1895年威海保衛戰中、北洋艦隊「廣丙」艦發射到楊家灘北沙灘上的。

  7月4日上午,甲午戰爭博物館副館長王記華等人趕到溝北邊防派出所實地查看。一打眼,王記華便被吸引住了,「12公分口徑,雖然較其他大口徑炮彈顯得小了些,但仍被歸類於大口徑炮彈」。王記華也認同該枚炮彈被發射後未爆。對於炮彈尾環上的密集的螺紋,王記華充滿了興趣。他認為,這些螺紋在炮彈發射前是沒有的,炮彈發射時,尾環與膛線摩擦才留下螺紋。

  王記華認為,炮彈材質較好,腐蝕程度一般,初步判斷產自甲午戰爭後時代。從其流線型外觀及製作工藝看,「不可能是當時中國可以生產的」。

  炮彈的另一可疑之處是,彈身通體無任何字母、符號。北洋艦隊時期,大量進口歐美造炮彈,之後英租時期、日佔時期,均有外國船艦途徑威海,故該枚「外國產」炮彈確係何年產物,還得仔細比對鑑定。

  當天上午,甲午館和溝北邊防派出所辦理接收手續,王記華帶回該枚炮彈,將仔細比對鑑定。甲午戰爭博物館目前藏有30餘枚甲午戰爭期間的炮彈。來源齊魯晚報)

news.sohu.com false 大眾網-齊魯晚報 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30705/ArticelW08005FM.htm report 765 記者呂修全報導本報7月4日訊4日上午,甲午戰爭博物館副館長王記華走進溝北邊防派出所,實地查看那顆炮彈。王記華初步認定該炮彈應為甲午戰爭後的時代遺物,辦理相關手續

相關焦點

  • 如果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炮彈沒摻沙子能打贏日軍嗎
    1962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甲午風雲》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黃海大東溝海戰中致遠艦管帶(艦長)鄧世昌命令士兵將炮彈的彈頭拆下後從中倒出了沙子。相信所有看到這個鏡頭的觀眾都會痛心疾首,所以炮彈裡摻沙子就成為了北洋海軍腐敗透頂的絕好例證。在炮彈裡摻沙子如果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典型的「弄虛作假」行為,然而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所用的炮彈卻並非假炮彈。
  •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參觀隨想
    我們來這裡的一個主要緣由,就是因為威海的劉公島,它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這是一個令很多中國人都難以釋懷的地方!1894年,是中國的甲午年,中國和日本在1894年發生延續至1895年的那場戰爭,也被統稱為中日甲午戰爭。我們從威海乘船去劉公島時,風平浪靜,陽光炙熱,用時約三十分鐘。
  • 甲午戰爭,日本海軍裝備戰力分析
    日本海軍赴歐洲接收「浪速」艦時的軍官艦上合影日本海軍不僅在噸位和艦齡方面存在優勢,在軍艦設計和單艦戰鬥力方面也優勢明顯,這一優勢集中體現在9艘主力巡洋艦上。這類火炮雖然炮彈威力不敵2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艦炮,但是憑藉超乎尋常的發射速度,單炮在單位時間內投射的炮彈數量則達到舊式火炮的10倍左右,可以快速形成可怖的壓制火力。日本海軍敏銳地注意到了這種新式武器,1890年後問世的日本軍艦幾乎都裝備了英國製造的速射艦炮,其中「千代田」「吉野」「秋津洲」等還是完全以速射炮作為主副火炮的軍艦。
  • 甲午戰爭博物館:警醒勿忘國恥汲取奮進力量
    中國網5月11日訊(記者 王碩) 「美麗中國•海疆萬裡行」活動,中國網記者走進威海市劉公島,參觀島內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它是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以「勿忘國恥、勇赴國難遊客參觀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攝影/中國網 王碩)   全方位多種方式展示甲午海戰始末
  • 海城市博物館和牛莊甲午戰爭陸戰陳列館徵集文物
    據了解,海城市博物館徵集文物範圍包括:能反映海城市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及其變革的代表性實物、手稿、書籍、圖片等;反映海城市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著名人物有關,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史料價值的實物;反映海城市地域特色,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築構件、石刻、壁畫等重要實物;反映海城市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
  • 其實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每艘軍艦都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
    此外,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海軍還中有一批或是未能解決正式編制,或是從外省調撥借用的軍艦可供調用,共有17 艘。甲午戰前北洋海軍實際擁有艦艇總計42 艘,這其中排水量大於1000 噸的主力戰船共13 艘,不足總數的三分之一。
  • 甲午戰爭為什麼會敗?它究竟敗在哪裡?
    日本為炫耀甲午海戰的勝利,曾把「鎮遠」艦的主錨、主炮彈頭和錨鏈圍繞於東京上野公園展示,並立碑炫耀軍國主義戰績。1947年,中國以「二戰」戰勝國地位,派遣中國駐日代表團參謀鍾漢波海軍少校向盟軍駐日司令麥克阿瑟將軍提出:將「鎮遠」艦鐵錨等戰爭遺物歸還中國。經過艱辛複雜的談判,盟軍總部最終同意依照中國意願撤除展覽、歸還鐵錨。
  • 甲午戰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日本究竟靠什麼打贏清朝?
    在中國,甲午戰爭是以戰爭爆發年份的幹支紀年命名的,而在日本甲午戰爭則被命名為「日清戰爭」或者「明治二十七八年戰役」。甲午戰爭的目的是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戰爭開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此後清軍陸續在各個戰場戰敗,日軍侵入遼東、山東、臺灣,直到最後摧毀北洋艦隊,1895年4月17日,清朝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
  • 甲午戰爭博物館首任館長:客觀看待歷史認真反思甲午
    甲午戰爭博物館首任館長:客觀看待歷史認真反思甲午 2014年09月17日 16:20:50  來源:你好臺灣網
  • 為什麼甲午戰爭時,中國陸軍打不過日本陸軍?
    甲午戰爭爆發前的淮軍裝備是非常先進的,不僅是淮軍,整個清軍的裝備都已經基本完成了近代化的工作。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4年奏報,委託駐德國公使許景澄購德國新式小口徑五連珠快槍3000枝,子彈300萬顆;從信義洋行購十響連珠毛瑟槍1250枝,子彈150萬顆;平響毛瑟槍5000枝,子彈250萬顆;格魯森快炮12尊,炮彈1200顆。從瑞記洋行購克虜伯七生半車炮六尊,炮彈1200顆。奧地利三生七快炮12尊,炮彈12000顆。所購連珠快槍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栓動步槍,而日軍裝備的主力裝備卻只是單發步槍。
  • 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敗的如此慘呢
    甲午海戰關於甲午戰爭的失敗,一直以來流傳的說法有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及過大壽,導致中國海軍十多年間沒有添置新式軍艦而導致逐步落後於日本;黑心的軍火商賣給清軍的炮彈是炸不響的實心彈關於實心彈的事情,這在當時實際上非常正常的炮彈。當時海戰炮彈分兩種,一種是爆破彈,就是打出去會爆炸的炮彈;另外一種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實心彈,這種實心彈的作用就是砸穿敵艦的船殼,讓其進水沉沒的。可見清軍裝備實心彈在當時也並不是落後的表現。
  • 夢回甲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回顧歷史,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夢回甲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回顧歷史,提醒我們勿忘國恥!00:00 來源:小芳仔農村 原標題:夢回甲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 解放軍海防部隊在甲午戰爭博物館練刺殺
    解放軍海防部隊在甲午戰爭博物館練刺殺身處甲午戰爭的古戰場,歷史的恥辱銘刻在每一名官兵的內心深處,一連官兵的骨子裡流淌著共同的血液,正是這股熱血讓大家把責任和使命看得高於一切,激勵著官兵瞄準實戰嚴格訓練。  連長張茂春:「古戰場每一個地方都受過戰火的洗禮,每次經過都會受到一次教育,我們全連每名官兵都想著這種恥辱不能在我們身上再發生,以恥明志,激勵自己去抓好每一次訓練,練好手中武器裝備。」
  • 慎終追遠 緬懷先烈——物理學院實踐團參觀甲午戰爭博物館及郭永懷...
    4月4日至5日清明節期間,物理學院實踐團一行赴山東威海參觀甲午戰爭博物館及郭永懷事跡陳列館,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本次實踐活動由學院團委老師帶隊,11名本科生、研究生一同參加。4日上午10點,實踐團師生乘船至劉公島參觀甲午戰爭博物館。
  • 甲午戰爭慈禧忙於過壽: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圖)
    日本為炫耀甲午海戰的勝利,曾把「鎮遠」艦的主錨、主炮彈頭和錨鏈圍繞於東京上野公園展示,並立碑炫耀軍國主義戰績。  1947年,中國以「二戰」戰勝國地位,派遣中國駐日代表團參謀鍾漢波海軍少校向盟軍駐日司令麥克阿瑟將軍提出:將「鎮遠」艦鐵錨等戰爭遺物歸還中國。經過艱辛複雜的談判,盟軍總部最終同意依照中國意願撤除展覽、歸還鐵錨。
  •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甚至在最後的殲滅戰中因為指揮問題,北洋軍隊連還手餘地都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呢?真的是清軍菜嗎?那麼損傷比例又是多少呢?清王朝倒是的軍隊實力並不弱,至少在裝備對比上,清軍比日本高出幾個等級。
  • 大埃及博物館接收新一批2000件文物 共計接收54000件文物
    據埃及金字塔在線網站9月19日報導,大埃及博物館接收了一批共計2000件的文物,這些文物主要來自於位於解放廣場的埃及博物館以及特拉·亞胡迪亞和金字塔地區的文物館藏,這些文物將會在大埃及博物館中進行修復並展出。
  • 自欺欺人:甲午戰爭期間中國的報刊插畫是如何誤導大眾輿論的?
    在100多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內的報刊製造了巨大的信息繭房,在前線清軍不斷失利的情況下,國內的報刊卻在繪製一系列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繪畫,展示清軍的「勝利」,但是真實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只有當馬關條約籤訂和賠款的時候,國人才意識到甲午戰爭清軍慘敗,國恥被殘酷的施加在清軍頭上。
  • 甲午戰爭大清戰敗,並非船慢、缺彈、武器差,更關鍵是喪失一制勝...
    在戰場上勝利的一方往往是堅持住最關鍵的五分鐘,一個國家,一支軍隊,若是沒有與敵血戰到底的堅定決心與堅強意志,大清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結局,基本上是早就註定的。在日本人不斷向朝鮮增兵的情況下,李鴻章卻未能及時向朝鮮調兵增援,這種一味求和的結果,只能令日本人的氣焰更加囂張。雙方談判徹底破裂後,李鴻章才開始向朝鮮增兵。
  • 128年前李鴻章奏摺、甲午戰爭宣傳畫……來順德博物館免費看!
    佛山日報訊 記者楊婷 通訊員梁順能報導:23日,《圓夢——從北洋鐵甲到航母艦隊》展覽在順德區博物館開展。展覽以豐富的圖文版面及39件(套)實物展品介紹中國海軍的歷史。圖為在順德區博物館展出的「李鴻章1891年旅順建港築塢經費開支奏摺」展品。今年是中國人民海軍建軍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