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養生:一位素食者一周食物秀

2021-01-14 愛無界之佛心禪語

當有人知道你是素食者時,他們最常問的問題包括:你從哪裡獲取蛋白質?你吃魚嗎?你信佛嗎?你都吃些什麼?

昨天一位同學聽說我是素食者,就問你每天吃些什麼。我翻出手機照片給他看,讓他知道不吃肉也可以吃得很美味。今天秀一下我一周裡吃的食物,歡迎分享給你的非素食朋友。

下圖是上周末和朋友在她的度假小屋裡的午餐,這碗沙拉是她做的,這裡面有嫩菠菜、胡蘿蔔、甜菜根、橙子、一些南瓜籽和葵花籽,用橄欖油、Apple Cider「蘋果做的一種未經過濾、不加糖的飲品」、鹽和黑胡椒做料汁。在暖暖的陽光下吃這頓秋天的沙拉,十分幸福。旁邊是我很喜歡的燕麥碎粒粥,加一點肉桂粉和楓糖漿就很美味。


下圖是當日的早餐,燕麥粥裡加上堅果種子和蔓越莓幹、一些水果,就是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啦。


我相信很多素食者都是下廚好手。大自然的饋贈如此美好,怎能辜負?用心的對待每一餐,就是對地球母親最好的讚美和回報。

下面這張圖是上周末的晚餐,也是朋友做的。紅色的藜麥和等比例的水一起放入鍋中煮到水收幹,配上用橄欖油小火慢炒的各種蔬菜:胡蘿蔔、西蘭花、羽衣甘藍、黃節瓜、洋蔥,烹點醬油,加點喜歡的香草佐料。一頓健康又令人滿足的晚餐就做好啦。


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我努力每天在家做早飯和午飯,省錢又健康。從超市裡買回來的卷餅、口袋餅或麵包,加上一些新鮮的蔬菜,就可以做成一頓飽腹的早午餐。煎幾片天貝、蔬菜、金針菇,只用給少許醬油,加一點黑胡椒和羅勒碎,最後在餅上加些生菜捲起來,就可以帶到學校當午餐啦。


超市裡也可以買到各種素食香腸,餅上塗一層鷹嘴豆泥,加上生菜和紫甘藍,味道不輸餐廳裡的三明治哦。


幾乎每一兩周都會吃一次咖喱,因為很容易做,而且總是很好吃。我用椰漿或椰漿粉兌水來調味,蔬菜的種類和色彩要豐富一些:茄子、土豆、彩椒、西蘭花、金針菇、胡蘿蔔、節瓜、秋葵、鷹嘴豆,都很適合來做咖喱,配上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小心吃撐!


鷹嘴豆是我的最愛。無論是用它來做湯、做咖喱、做沙拉、和做義大利麵、和做醬(Hummus)、還是燒菜,都很好吃,如果你還沒有吃過鷹嘴豆,一定要嘗嘗!


還記得上周,介紹給你們的純素椰漿意面嗎?杏鮑菇、鷹嘴豆、節瓜、紫甘藍和菠菜意面,裹著濃香的椰漿,幸福感爆棚。用你喜歡的蔬菜來做一次吧。


五穀雜糧粥也是我每周必吃的食物,我用到的食材包括:紅豆、黑豆、核桃、薏米、蓮子、芡實、小米、黑米、枸杞、紅棗、黑芝麻粉(吃時再加),等等。暖身暖胃,女孩子要對自己好一點。嘿嘿~


我的香港同學的媽媽發明了一種蒸麵包,她會往裡面放當歸、枸杞、亞麻籽粉、全麥粉、奇異籽、燕麥、堅果、巧克力等很多原料,不加糖和發酵粉,蒸成麵包,當做兩餐之間的零食。參照她的做法,我將原料改為:全麥粉、玉米粉、黑芝麻粉、椰子粉、亞麻籽粉、紅棗、核桃、枸杞、燕麥、紅糖。蒸出來的效果很實在,隨身帶幾塊就是能量棒!關鍵在於真的很好吃!


在外就餐時,有機會我都會嘗試不同的素食餐廳。這是一家有機的純素食餐廳,我點了大豆芝士的純素披薩和牛油果醬羽衣甘藍沙拉,沙拉裡加上腰果和提子乾,非常好吃。


Maoz是紐約的一家素食快餐店,各種蔬菜沙拉自主選擇,配上口袋餅,蔬菜為主,碳水化合物為輔,很適合減肥人士。


嘗試不同國家不同風味的食物,是我的一大愛好。衣索比亞的英吉拉餅,配上四種蔬菜:菠菜、連度豆、鷹嘴豆泥和燉蔬菜,用手抓著吃,香味濃鬱,十分過癮。如果你喜歡中東和印度美食,應該也會喜歡這頓飯。


素食的廣東早茶?沒錯!有一天晚上地鐵走到唐人街時壞掉了,需要維修,剛好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出來覓食,找到這家叫做「佛有緣」的素食廣式點心店。熱騰騰的蒸籠擺在桌上,咬一口菠菜餃子,感動得快哭了。

美食可以撫慰人心。正如那句話: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當你知道你吃的這頓飯用的是新鮮健康的當地食材,經過用心烹飪,並且沒有動物因此被殺死時,我相信,你會吃得更加愉快,更加幸福。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進入愛無界手機網站

新浪微博帳號:愛無界身心靈空間

心卉微信號:38676502 心路微信號:8227326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 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早期的臺灣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導,再加上佛道教的興盛,讓臺灣出現了眾多的茹素者,也就是所謂的吃宗教素。
  • 獨具一格的素食養生系列之一:素食在中國
    在佛教創始初期,也就是釋迦摩尼在世的時候,當時還沒有什麼禁忌,說在佛陀和他的弟子沿街乞討託缽時,常常是遇葷食葷,遇素食素。早期的佛教教義有這麼一個規定,專門為僧眾殺生的肉食是絕對不能食用的,《梵綱經》中有「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蔥、韭、薤、興渠」之說,由此可見,佛陀早在2500多年前就勸導眾生素食。中國的佛教徒吃素源於南朝梁武帝。據史料記載,梁武帝讀《楞伽經》時,看到佛陀在經典中教誨眾生: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
  • 昆明素食餐館悄然興起,吃素食就能養生嗎?營養專家發話了
    據中國報告網《2020年中國素食市場調研報告-產業規模現狀與投資戰略研究》數據顯示,隨著我國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素食產業也在逐步上升,中國素食食品產業工業總產值從2017年的66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855.2億元。在此前新華社的報導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素食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成為素食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也說明食素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
  • 臺灣素食蔚然成風 素食餐館、校園午餐替代說教
    立法倡導,一周素食一日  其實,素食不單單是普通民眾自願自覺的行動,也與臺灣當局有關部門的宣導有關。2009年,臺灣衛生主管部門向民眾倡導「天天五蔬果」,即每天吃到3份蔬菜、2份水果,共5份。而臺「立法院」更是通過「每周選一天為無肉日」的提案,推行「居民一周素食一日」。
  • 素食者別擔心!推薦給你10間位於東京的人氣素食餐廳
    作為一位素食者,要到日本旅遊或者居住的話不免覺得有點艱巨,素菜在日本並不如燒肉、炸物、壽司與拉麵等等肉類和海鮮美食般普及。所以我就和同為素食者的朋友們結集了以下這些提供素菜美食的餐廳,素食者們以後到東京也不限於只吃蔬菜色拉囉!
  • 中國5000萬素食者,有你嗎
    不少素食者甚至在網上天天打卡,記錄下自己的吃素天數。他們吃素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人是為了健康、美麗,有的則是身體情況不允許吃肉。素食主義者:吃素後,過敏性哮喘很少復發了  「聽說過『世界無肉日』嗎?  」20日,當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市民時,很多人一臉茫然:「怎能一天不吃肉呢,我是無肉不歡的人,不吃肉就會覺得一天缺了些什麼。」
  • 歡喜光養生素食~愛心活動延長通知
    歡喜光養生素食餐~讓愛灑滿人間摯誠感恩上開下玄法師大愛慈悲歡喜光素食餐廳自7月7日「10元」愛心自助餐活動開始至今
  • 廈門素食餐廳推薦:特色小吃、臺灣素食、寺院素食、公益餐廳
    整個店僅布置一張大桌子,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對面掛著二十四節氣表,似乎是提醒人們要按照不同節氣吃不同餡兒的餃子;節氣表的字也出自潘明居士之手,清新婉約,秀「字」可餐,功力不同凡響。踏進店內,耳邊是悠揚的古典樂,空間裡交織著淡雅的藝術風及濃鬱的咖啡香。中式仿古陳設與當代裝潢交織,木質桌椅與精緻文物相應,讓人自然地放鬆下來,忘記都市的緊張與喧囂。
  • 素食養生靠譜嗎 長期吃素對身體危害很大
    網上更是有不少素食養生的方法,甚至把吃素食當成了一種治病良方,可是素食養生真的靠譜嗎?這個疑問估計很多人心中都有,小編提醒當你打算進行素食養生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這個問題再開始養生。  素食養生靠譜嗎?  答:素食養生並不靠譜,因為整天吃素會導致身體攝入的營養不全面,長期下去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問題,最終導致身體越來越弱,反而更容易生病。
  • 印把雞肉列為素食 哪些食物屬於素食
    這位議員解釋說,自己曾經去過一個村莊,當時村裡的人給他吃雞肉,並告訴他這是阿育吠陀雞,這種雞吃的食物都是特定的素食,所以,可以把這種雞當成素食,他還說村民告訴他吃這種雞可以治病。在印度,如果選擇阿育吠陀飲食,就要遵循特定的飲食要求,就是要吃素不能吃肉,而這位議員在多年後提出這樣的提議的確有點匪夷所思。
  • 從臺灣素食的發展,看中國素食的未來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早期的臺灣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導,再加上佛道教的興盛,讓臺灣出現了眾多的茹素者,也就是所謂的吃宗教素。
  • 素食文化:英國彈性素食者越來越多 素食餐廳火爆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商機,英國人不僅推出新素食餐廳,老餐廳也專門推廣、新增素食品種。■吃素的人86%的英國人會吃吃素英國「食物發展協會」最近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86%的英國民眾一周會吃一頓至兩頓素食。素食不再是少數族群的風尚,成了越來越多主流族群的選擇。他們並非都是嚴格的素食者,而是所謂的「彈性素食者」。
  • 素食文化:清代的民間素食與社會背景
    這裡要強調的是他的素食觀雖受佛教的影響,所持又基本是清素,但不能就此簡單地認為是佛教的素食,在他自己所作的序中,隻字未提因果報應的說教,同時還強調「餘編此,固非第為持齋者言之也」。僧人戒律規定進餐之前,應作五種現法:一是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是忖已德行,全缺應供;三是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是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 素食中的「愛馬仕」 中國臺灣「華道生活館」成都盛大啟幕
    現場,來自臺灣的水墨彩畫家丘璦珍現場揮毫畫「石獅」,唯美旗袍秀、禪舞、古琴彈奏……無一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美學的相結合。素食中的「愛馬仕」:帶有儀式感的用餐智慧當前,「素食」不再是宗教和教務的專屬標籤。這幾年,素食者逐漸增多,素食人群年輕化是這波生活潮流最顯著的時代印記。
  • 臺灣素食盛行享譽全球
    【立法倡導,一周素食一日】其實,素食不單單是普通民眾自願自覺的行動,也與臺灣當局有關部門的宣導有關。2009年,臺灣衛生主管部門向民眾倡導「天天五蔬果」,即每天吃到3份蔬菜、2份水果,共5份。而臺「立法院」更是通過「每周選一天為無肉日」的提案,推行「居民一周素食一日」。
  • 素食文化:健康飲食 和諧社區 靈山素食進萬科
    到了活動的第二個互動環節,我們邀請了眾多報名者中挑選出的六位居民代表到臺前,現場給大家比賽做素菜。他們個個使盡渾身解數,一比高下,嘿,經過前面的短暫學習,他們做出來的素菜還真好吃呢!既學到了靈山素食的絕活,又在鄰居們跟前秀了一下自己的廚藝,不管能不能得第一,個個都有一份靈山逗趣餅乾的獎品,選手們臉上都洋溢著甜蜜的微笑,臺下的鄰居們也不吝嗇自己的掌聲,紛紛給他們加油助威,現場好不熱鬧!
  • 素食者怎樣做到均衡營養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的加強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多吃蔬菜和水果已成為當今防病健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以致部分人群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素食者,其實長期不沾葷腥使人體內所需要的養分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以致身體健康收到影響,所以素食者更應該注意營養的搭配素食是用植物油、蔬菜、豆製品、麵筋、竹筍、菌類、藻類和乾鮮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製的菜餚,素食者根據對食物的限制程度分為如下幾種
  • 值得深思:一位生物專業大學生的素食體驗和實驗報告
    每百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毫克),雞肉為5,牛肉為8,豬肉為12,魚為30,豌豆為71,香菇為125,木耳為207,紫菜為850,無疑,許多植物中所含的鈣質都比肉類高。這樣看來,營養不是問題。只要每天的飲食搭配得好,吃素,無疑是比吃肉要健康的。
  • @素食者 營養均衡要遵循這四項「健康原則」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  新素食主義不等於簡單戒葷  劉璐介紹說,宗教信仰、環保主義、從小養成的食素習慣以及貧困,是傳統素食主義的四大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