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一位應屆畢業生因拒絕"996",被申通快遞辭退,引發網友關注。
據了解,該上海小夥小江自稱是2020年應屆畢業生,於2020年7月2日入職申通快遞。
9月7日,申通快遞副總監找下屬談話,說部門要求9點以後下班。說這是為你們負責,還稱不要在這個年紀談戀愛。小江由於拒絕無意義的加班,9月9日被告知他未能通過試用期而被辭退。
當事人開微博!將維權到底
1月7日,微博博主@萊昂小李子 稱自己就是被解僱的應屆畢業生本人。文中描述了這起事件,均有錄音文件,可以在法律要求時作為證據提交。
@萊昂小李子 還在微博上透露了他被解僱的細節和維權的經過。在他看來,領導人強迫員工加班,而沒有提到加班工資,這不是為員工負責,而是壓榨。
他表示,當他被解僱並提交仲裁時,他曾被HR言語"威脅",但他沒有選擇低頭,而是選擇捍衛自己的權利。
網友:支持維權
當然,小江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訴並對申通提出上訴是合法和合理的。
隨著輿論的大潮,小江或許會得到補償。那麼接下來呢?還是得找工作吧,但是在普遍996的工作氛圍下,小江還能找到工作嗎?
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很少會喜歡一個因為不接受企業文化而把公司告了的員工。對於企業來說,這樣的畢業生太幼稚,不受控制,最好不要。
中國有句俗語,話很糙: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嗎?
畢業後,競爭就是如此殘酷,洶湧而來的畢業生,但用人市場的話語權,並不在畢業生手中。
996,是畢業生的成人禮,難道996不是一首「催命曲」嗎?
某電子商務平臺23歲女員工,在下班的路上突然猝死,引起一片譁然。23歲,也就是剛畢業沒多久,自己的人生道路才剛開始,但為了奮鬥,死在奮鬥的路上。對於那些學習十多年的孩子,希望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後圖了啥?
一時間,加班、996、猝死……成為了熱搜詞。畢業生們,沉默地看著事件的發酵,又看著事件的悄無聲息,令人心驚膽戰。但生活的道路仍然要走,班還得上,996、加班,應該要做的事情還得繼續下去。就好像我能扛得住996,才算成人。
扛不住996了,就算聽了一首"催命曲"了。
如今,一些地方畸形加班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人倡導的所謂「奮鬥觀」嚴重扭曲。有的單位把員工熬夜加班、得不到適當休息視為「硬核奮鬥」;有的企業強制推行「996」、「大小周」等工作模式,稱之為「自願」,實則是員工無奈的選擇;有的企業實行過於嚴格的考核制度,迫使員工在巨大的壓力下日夜加班……這一切讓少不人「睜眼就工作,閉眼就睡覺」。長時間的加班加點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也成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996的問題也不是一兩天了。反對或支持996都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如果996系統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也不能滿足職工利益,那麼公司就無法從中獲利,自然會消失。然而,在一個社會責任理論者看來,社會的結構性壓迫不能僅僅依靠市場來消除,必須依靠法治的正義來保障。因此,有必要以《勞動法》為依靠。
「996」的強制實施,不僅解決不了企業管理問題,還可以催生「磨洋工」的頑疾。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用加班作為獎勵當然是最簡單的辦法,但顯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沒有人不懂得「不勞無獲」的原則,但提倡奮鬥和勞動並不等於強迫加班。
苦幹是奮鬥,巧幹也是奮鬥;延長工時是奮鬥,提高效率也是奮鬥。但是,企業應該考慮普通員工的位置不同,強迫他們灌輸「996」加班文化,這不僅體現了企業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實際,不公平。
企業要想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和競爭地位,還是要靠人才和優厚的薪酬,而不是壓縮員工的工作時間來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