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雖然名聲響亮,但能在眾人心裡佔據一席之地,也就是最近兩年的事兒。
調控以來,生態城樓市表現強勢:打得過武清爭得過西青,並且多次斬獲板塊成交量第一名的寶座。
(7月份板塊成交量排名)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生態城2019年區域成交量突破100萬㎡,佔整個濱海成交量的1/3,相當能打。
成交價穩定,成交量居高,所以在其他板塊小心翼翼「試探性」掛地的當下,生態城一下子亮相多宗土地:
(生態城近期地塊信息)
這個底氣十足的樣子,大家細品。
不過俗話說得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發展好不算本事,能拿出點經驗值給苦哈哈過日子的弟兄們,大家一同致富,才是王道。
生態城這些年升級歷練,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嗎?還真有!
01
教育&大公建
生態城兩大顯著本領:教育和大公建。這兩項是之前我們經常提及的,畢竟「教育特區」和「基建狂魔」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
<教育特區>
「教育」是生態城的主打「名片」之一。
不僅有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一部、二部、三部,還有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華夏未來中新生態城小學,以及濱海小外中學部、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北師大附中(暫無中考生)等。
至於教育質量,南開濱海面向整個新區招生,所以關於這所學校「掐尖兒」的爭議一直沒停過,教育質量不論,單說生源質量肯定是拔尖的,畢竟能成為塘沽一中的「競品」,總也不會太弱。
除了已有學校,中福中加地塊小學幼兒園、57#地塊幼兒園、濱旅北部十二年制學校、33#地塊小學、50#地塊中學、中核工業大學也都在日程之內。
不過這裡也要明確一下,從已有學校,以及公布的大量規劃來看,生態城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區」,目前正在向「教育強區」衝刺。
<基建狂魔>
生態城在規劃之處,就立了一個「引入高級別文化娛樂設施」的flag,如今這裡可謂遍布大型基建:
國家海洋博物館、國家動漫產業園,大型娛樂場所泰達航母公園、天津歡樂海魔方等都在這裡。
不過,狂魔了這些年,竟然還沒通地鐵,也只能讚嘆一句,生態城「狂」的很克制哈。
就連管委會領導介紹採訪時都說,生態城的不足之處:沒軌交!途徑生態城的地鐵Z4號線一期工程要到2023年通車!看來還有得等。
即便沒有軌交助力,生態城的發展依然是令人矚目的,這也從側面佐證了板塊發展內在驅動力是很足的。在軌交成為某些板塊「必選項」的當下,對於生態城,更像是錦上添花。
引進優質學區+高級別文化娛樂設置,甚至再附贈個軌交,這是板塊能夠發展起來的基礎,但生態城能作為「樣本」,遠不止於此,畢竟,生態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02
高大上的新城規劃
生態城整個區域分為四個綜合片區:
作為起步區的南部綜合片區已經實景呈現,中部綜合片區正式啟動,北部綜合片區去年九月份公布了整體規劃,今年在土地市場開始頻頻亮相,東北部片區還沒動靜。
換句話說,生態城是個「會成長的板塊」,漫漫長路也就剛開個頭而已!
<中部核心區規劃>
中新天津生態城主中心位於中部片區,北至中新友好花園、南至濱鐵2號線(原Z4線)南開中學站、東至甘露溪生態公園、西至華三路。
總佔地約1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近150萬平方米。
板塊內規劃了兩座高度超過150米的「雙子塔」作為城市地標性建築,一條全長約1.3公裡的綠化廊道
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集合商業綜合體、門戶廣場、會展商務酒店、高端住宅、精品購物中心、特色時尚街區、度假休閒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板塊。
毫無疑問,這裡也將是生態城的核心!
板塊在售項目中鳳棲梧桐近期表現不錯,主力戶型90、100、110㎡二室、三室,均價16500元/㎡,精裝交付;
世茂國風錦塘聯排別墅在售,均價20000元/㎡-24000元/㎡;
融創觀瀾壹號新晉加推,主力戶型為81㎡2室、99㎡3室,均價17000元/㎡起。
貽成學府世家近期開盤加推,戶型面積為89㎡-150㎡,均價約16000元/㎡。前期排卡客戶預付2萬享1個點優惠。
<北部綜合片區規劃>
北部片區規劃用地四至範圍為西、北至薊運河,南至薊運河故道,東至琥珀溪生態廊道,規劃總用地面積為6平方公裡。
該單元以居住及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為主導功能,在城市建設層面,片區將以生態谷為軸線,兩側規劃有活力濱湖天地、文化水岸門戶、城市水岸公園、生活組團等空間。
去年改版的規劃中,部分地塊做了調整:降低區域住宅和商業開發總量及建築高度;優化路網布局;新增四條南北向(15、30米)和一條東西向(15米)公共綠帶;
將琥珀溪生態公園部分用地納入本單元綠地統籌,相應調整兩控規的單元邊界;優化教育及市政設施配套規模。
解讀一下就是:我們調整規劃,不是為了「賣地賺錢」,而是追求更好的居住舒適度。
片區在售項目僅有一個雅居樂濱河雅郡,小高層12500元/㎡,洋房13500元/㎡,戶型89㎡、107㎡三室和137㎡四室。
不過最近一下子亮相多宗地塊,9月9日摘牌,估計會刷一波關注。
有了南部片區打樣,後面兩個綜合區域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不少。
但從規劃來看,生態城也不是無止境擴展,按照最初設定,這個板塊預計常駐人口35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舉個例子,寶坻北部中關村規劃常駐人口50萬,生態城比它還少15萬,所以嘛大家不要去到生態城就嫌棄它「地廣人稀」,是人家壓根就沒打算做成人山人海的樣子!
作為和新加坡聯合開發的新城,生態城的很多城市設計理念都是超前的,這裡有創造了天津很多個第一:
第一個海綿城市試點、第一個做垃圾分類、第一個實施智能交通、第一個建設鄰裡中心、天津首個建立自己官網的區域、街道設置雕塑噴泉等城市景觀.....
區域最新建設指標2.0版本,生態城新增「步行5分鐘可達公園綠色居住區比例」,也就是說,所有小區步行不超過5分鐘就能到達公園;甚至將居民健康素養列入城市發展指標!
這樣說吧,別人甚至你自己都在關心房子能不能升值的時候,生態城在關心你活的好不好,命夠不夠長!
不得不嘆一句這裡的環境真是好好!
萬裡晴空白雲朵朵,清風拂來,頭頂翠綠的葉子譁啦啦響,走在整潔乾淨的馬路上,去臨近的公園釣魚消磨一下時光......這就是生態城閒暇的日常。
03
高科技產業引入
另一個優勢是產業!有產業才有人口流入,有人口板塊發展才能輪動起來。
根據《中新天津生態城科技創新載體發展規劃》,未來生態城科技創新載體將形成「134」發展格局:
1個科技創新載體鏈條: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
3個科技創新聚集區: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組團、中部信息園創新活力組團、北部智能製造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組團;
4大科技產業:數字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物醫藥
全產業鏈服務,既有集群效應,又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引入的高科技從業人才,居民素質高還自帶超強購買力,一舉多得。
不過,大家也不要覺得生態城是靠「外來人」撐起來的!這,真的是個誤解。
(生態城客源佔比)
一份源自易居的置業客戶來源數據顯示,生態城客源主要源自塘沽,其次是生態城本地可群,天津市區及其他可群佔比僅為13%。整個市場算是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之前我們一直在強調速度,但凡發展,一定要烈火烹油繁花似錦才好,恨不得一夜崛起一座城,顯得急於求成,過於浮躁;
但真正的崛起,總是需要些時間的,定好方向,做好規劃,何妨走得慢一點,但求走的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