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想早茶了,就想去泰州了......
泰州早茶豐富到幸福感溢出,在泰州,吃早茶可以一個月不重樣的!
「吃早茶」為「早上皮包水」,這是泰州地區慣有的美食習慣。早上起來,邀上親朋好友,往茶館一坐,喝著香醇的清茶,品著各式美味,一天的生活就這樣從愜意中開始。
周末起了個大早,驅車1小時至泰州,為了就是這一口。泰州早茶店也很多,網絡上寫較多的是古月樓,我是個怪人,通常不喜歡去網絡熱門的,選擇了會賓樓。
1個多小時車程,到達泰州已經是8點多,還好早茶還不算晚,但是店裡已經座無虛席,需要在門口排隊等位。早茶種類好多,每個都想吃,多幾個人圍成一桌吃,每種嘗一下應該是氛圍相當不錯的。
沒等多久就拿了一個座位牌,發現是一張大圓桌,跟一對老夫妻拼桌。這對老夫妻是泰州本地人,據他們說這家店基本以當地人居多。外地人到某地方吃東西最怕兩點:一是味道不正宗,二是宰客。聽他們這樣一說,我的心放下了,沒有踩坑。
一壺上好的龍井,配上一盤燙乾絲,一碗魚湯麵,再加上一籠蟹黃包,這是當地人必點的老三樣。你可能會說,這泰州人也太能吃了吧!泰州人喝早茶和吃早點可不是一回事,只要得閒,泰州人最喜歡在老街的茶樓裡消磨時間,這早茶要消磨到中午才算結束。
我們三個人點了蟹肉包,燙乾絲,一碗魚湯麵,一碗紅湯餛飩,一份蝦餃,一共118元,沒有點全蟹肉的包子,略有些遺憾。就帶著一些念想,留給下一次吧。
若以燙乾絲而論,泰州的是其中的魁首。泰州燙乾絲被當地政府申遺成功,比申遺更深入人心的是,泰州城一天吃掉2噸的大白幹。
大白幹是燙乾絲的原料,一般厚2.7釐米左右,要將之切成厚薄均勻的20多層,這種功夫,泰州人有個特殊的形容詞,稱之為「飄」。據說,泰州乾絲上所用的小磨麻油,也是泰州乾絲的精髓之一,要用當地特產的芝麻去磨,才能出那種香……
泰州,一個來了就要吃麵的城市,魚湯麵、乾拌麵、雪菜肉絲麵、青椒肉絲麵、牛肉麵…… 我點了經典的魚湯麵,感覺湯濃得粘嘴。這魚湯麵是泰州的一絕,在1942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過獎。泰州人的一句「進嘴厚嗒嗒,下肚潤胃腸」。
捧著碗鮮香的魚湯麵,叉起爽滑的麵條吃上一口,再順勢喝上一口濃湯,真的是「吃一碗,想三年」!
此外,各種大包、湯包、燒麥等等的面點,都是皮喧餡美……
中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遊歷泰州時,曾讚嘆:「泰州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一口咬下滿滿蟹黃的包子,我深刻得體驗到了那些「塵世的幸福」。
揚州的早茶吃過很多次,越來越覺得商業化的味道取代了早茶本身的意義,沒有了原本的氛圍。感覺泰州的早茶比揚州的實在,食材新鮮,貨真價實,早茶氛圍很好,真切感受到了這種人間煙火氣。
泰州人告訴我們:「我們這叫喝早茶!喝字在前,其實早茶的精髓吃不重要!喝才是文化!喝的是一份清晨的悠閒,喝的是水城的慢節奏!最多見的是拿一壺開水,泡一杯自帶好茶,點一份乾絲,嫩薑,茶香沁扉!喝好三泡,再來份麵條!完美!菜場買菜回家!好吃的早飯哪都有,不稀罕,心態最重要。」
看這生活巴適的賽過老成都,泰州早茶,不僅在於吃,更在於那份柔柔的情。一家人能夠聚在一起嘮嘮家常,不能不說是一種幸福。世世代代的泰州人,就這樣一直延續著吃早茶的傳統,延續著老泰州的慢生活,延續著瀰漫在整個城市間的親情。
遠近聞名的泰州早茶,還是讓我覺得肚子不夠大,真心感覺泰州是個非常宜居的慢城。不妨背上行囊,放鬆心情,先來感受一下泰州悠哉樂哉的「早茶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