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菜上位史|鮑魚|香港|豬肉|一品鍋|客家人|舌尖上的新年

2020-12-18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1.2M

盆菜,餐桌上妥妥的「C位」。

點擊播放 GIF 0.3M

*搜狐

一個直徑至少30釐米的大砂鍋,底部被燒得黝黑,帶著厚厚的隔熱手套搬到餐桌,蓋子一掀開,煙霧繚繞,熱氣騰飛。

先是濃濃的鮑汁香,然後是滿盆如寶藏般的食物:第一層鮑魚、花膠、海參、鵝掌、蠔豉(幹生蠔),第二層豬肉和豆腐,第三層蘿蔔、白菜、腐竹……

點擊播放 GIF 0.5M

*搜狐

把裹著湯汁的食材夾出,先吹兩口放涼一會,然後一口接一口。鮑魚彈牙、鵝掌黏嘴、蠔豉充斥了大海的味道、豬肉燜煮的軟爛入味、還有吸滿精華的蘿蔔、白菜和腐竹,鮮到叫人白日飛升。

一波波的高潮來襲,在這個市區內不準放鞭炮爆竹的時代,猶如在嘴裡放了一場100響的禮炮煙花。

點擊播放 GIF 0.9M

*舌尖上的新年

總之這道菜一旦上桌,那就管他雞鴨魚肉,「我菜上後百菜殺」。

就在前兩年,你可能還不知道盆菜是何物。然而隨著2020年的鐘聲敲響,你肯定會在餐廳、飯桌或者朋友圈裡見到這道菜的身影。

盆菜正在以指數級的增長速度,由南至北席捲中國人的餐桌。而當你試圖追根溯源的時候,會發現這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

*豆瓣

狹義上的盆菜一直是地方美食,在廣東一帶流傳。最常見於粵菜餐廳,其中有不少會在盆菜前加上「客家」二字。

客家,一個來源於中原,遍布全世界的民系。在中國大陸,無論是福建、江西,還是廣東、廣西都有數量龐大的客家群體。

客家經典土樓

*flickr

但並不是每個客家地區都能看見盆菜。再把界限定得嚴苛些,我們會發現這只是一道深圳、東莞和香港郊區新界客家人的傳統菜餚。具體原因已不得知,但這裡沒有連成片的客家人聚集區,而更多以村為單位。

客家人重視傳統,圍村裡都有設有大祠堂,村民崇祖,紅白二事都在祠堂舉行,合村之力製作大鍋盆菜,也在情理之中。

點擊播放 GIF 1.4M

客家鹽焗雞

*搜狐

最初的盆菜跟現在的很不相同。客家人聚集區多在丘陵地帶,做出的菜又叫「東江菜」,口感以「肥、鹹、熟」為主。我們熟知的鹽焗雞、豬肚雞、釀豆腐都是客家菜。

而傳統的盆菜也更多是井然有序,樸實無華。從上至下大致有六層,最上面是幹煎蝦碌和油雞;然後是炸門鱔和手打鯪魚球;第三層是冬菇和蝦幹;中間一層是南乳汁燜煮的豬肉 ——這塊燜豬肉才是盆菜湯汁的精髓;倒數第二層是支竹和魷魚,最底下一層是蘿蔔和豬皮等……

點擊播放 GIF 2.2M

客家盆菜

*舌尖上的中國2

跟現代盆菜那種「看上去就很貴」的樣子有著天壤之別。

與我們曾經聊過的大閘蟹(戳)一樣,盆菜的真正崛起源於香港。在香港郊區元朗、新界的圍村之中,有著不少客家人村落。上世紀6、70年代,他們在香港市中心開起了不少客家菜餐廳,因為價廉物美的原因,曾在香江風靡一時。

香港客家人傳統大坑舞火龍

*新浪博客

隨著香港經濟的突飛猛進,一方面香港本地人開始越來越追求生猛海鮮和貴价乾貨,另一方面香港客家人的口味也與本地文化交融,客家餐廳開始逐漸減少,並且開始融入越來越多粵菜風味。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現代盆菜逐漸誕生 —— 它們減少了過鹹過重的客家菜品,取而代之的是香港人喜歡的鮑魚、海參等高級食材;將豬肉汁換成鮑汁,整體調味偏向粵菜的風格;最後給食材配上一個美好的寓意,在過年時節做起禮盒的生意……

香港西營盤的海鮮乾貨市場

*新華社

「農村包圍城市」,盆菜就這樣一步步佔領了香港人的春節市場。

大約2000年之後,盆菜開始轉移到內地。最開始是有著同樣盆菜傳統的深圳和東莞,接著是受港臺文化衝擊猛烈的廣州和潮汕。隨著錢包越來越鼓,加上這種極具視覺震撼力的菜品不斷出現網際網路上,盆菜終於在這兩年引發了全民的關注。

狹義上的盆菜指的是從香港新界開始不斷演變的一道菜,廣義上的盆菜則是指一種烹飪方式:將各式食材匯於一鍋而成。在2020年的餐飲世界,淮揚風味的盆菜、四川風味的盆菜、山東風味的盆菜比比皆是。

從這個角度來說,盆菜其實有很多親戚。

福建靠海,又因為曾經開埠的原因頗為富庶,善於烹調各式海鮮。福州人的「盆菜」佛跳牆,需要將魚翅、鮑魚、海參、花膠、豬肚、牛筋、乾貝、魚唇等十幾種名貴食材聚於一個小壇,加高湯和老酒長時間煨煮,一旦起蓋,香氣能驚動六根清淨的佛祖。

點擊播放 GIF 1.0M

佛跳牆

*搜狐

江南物產豐富,以平原湖泊為主,蘇州人的「盆菜」砂鍋三/五/七件子,需要將整雞、整鴨、整鴿子、整蹄髈和一大塊火腿等食材同煮,煨上6到8個小時出來一鍋濃湯,油脂豐盈,讓人只覺得情深義厚。

點擊播放 GIF 1.1M

七件子

*舌尖上的新年

安徽山清水秀,重視火工,黃山人的「盆菜」一品鍋,跟盆菜一樣有條不紊——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底下是蘿蔔、青菜,這是胡適宴客的招牌菜,燉煮的味道可以繞梁三日

點擊播放 GIF 1.0M

一品鍋

*上海頭條

而東北人「盆菜」就必須是「亂燉」了。這道菜看似隨意,其實有著嚴格的搭配要求。小雞必須得配蘑菇、鯰魚必須得配茄子、排骨必須得配豆角、豬肉必須......好吧,粉條和酸菜都可以配。

這幾道菜堪稱美食屆的東北F4,長時間霸佔著東北餐桌硬菜排行榜的前列。看似簡單,講究卻全在字裡行間透露——葷的配素的,肥的配解膩的,而且榛蘑、鯰魚、東北土豬這些食材,也都是東北特產的優質食材。烹出的東北亂燉,內核是結結實實從黑土地裡長出來的香味。

點擊播放 GIF 1.5M

小雞燉蘑菇

*搜狐

中國,960萬平方公裡,14億人口,地理氣候民族構成的不同,造成了天差地別的飲食習慣,北方人大體躲著臭莧菜醉泥螺,而南方人沒幾個愛吃油潑麵配生蒜。

但卻又有幾道菜,像領著通行證一般,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蹤影。比如全中國的農村都會做一碗蒸扣肉(戳),又比如盆菜以及他的親戚們。凡是闔家團圓的季節,這樣的菜品可以同時出現在東北人和廣東人的餐桌上,與「黑河-騰衝線」(胡煥庸線)基本一致。我粗略估計了一下距離,3700公裡。

點擊播放 GIF 0.9M

點擊播放 GIF 0.7M

*搜狐

而各地「盆菜」之間食材的區別和口味的濃淡,又體現出了一種和而不同的關係。這也許就是中餐的魅力所在,大而和的方向下,還有千變萬化的細節。

對於香港、深圳、東莞的客家人來說,最適合的吃盆菜的時間,是大年夜,外面北風敲窗,家人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時候。

點擊播放 GIF 0.9M

*飲食男女

一口大鍋,不用特別考究順序和每一層的食材,只要裝滿自己從小吃到大的菜就行。把煤爐開到最小,火苗微微躥動,咕嘟聲中傳遞著分享的喜悅,香味從媽媽還在忙碌的廚房漫到客廳,經過你看電視的爸爸、聊天的親戚朋友,繞過壓著你高中畢業照的桌子和曾經貼著三好生獎狀的牆壁,鑽進你的鼻孔裡,這種味道用一個字就能概括,這個字叫做「家」。

點擊播放 GIF 1.0M

*舌尖上的新年

這種感覺,在盆菜身上能找到,在五件子身上能找到,在一品鍋身上能找到,在東北亂燉身上也能找到。

作者:刀刀

頭圖來自:《舌尖上的新年》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你們家過年的盆菜裡都有些啥特色的?比如啥秘密食材香料之類的~

相關焦點

  • 中國盆菜上位史
    從上至下大致有六層,最上面是幹煎蝦碌和油雞;然後是炸門鱔和手打鯪魚球;第三層是冬菇和蝦幹;中間一層是南乳汁燜煮的豬肉 ——這塊燜豬肉才是盆菜湯汁的精髓;倒數第二層是支竹和魷魚,最底下一層是蘿蔔和豬皮等……
  • 開運盆菜選擇多,吃出新年好運來
    今年的盆菜選擇特別多象徵盆滿缽滿的新年盆菜,越來越被商家重視,粵菜酒樓、食品加工品牌甚至酒店都加入了今年的盆菜「大戰」,對消費者來說,好處就是可以選擇的盆菜越來越多。今年,從炳勝、四海一家等廣州的口碑餐廳,到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等星級酒店,都推出了新年盆菜。
  • 新年開運盆菜選擇多 「打包」吃出好運來
    今年,從炳勝、四海一家等廣州的口碑餐廳,到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等星級酒店,都推出了新年盆菜。近兩年盆菜的趨勢也愈演愈烈,不光在口味、食材的配比上有所調整和增加,各個商家也都紛紛提供盆菜外賣服務, 在口味上做出細分,從容器到汁醬,全部悉心配好,只待你回家稍事加熱即可享用,在價格上也有所調整,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 特寫:在香港新界感受圍村新年盆菜宴
    原標題:特寫:在香港新界感受圍村新年盆菜宴   香港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依然還保留著一些都市裡的鄉村,稱為「圍村」。正月裡,圍村裡的人們祭祖、吃盆菜,為新添的男丁點上紅燈籠,種種儀式,沿襲了華南地區盛行的傳統。   新界大埔頭圍村的春節「盆菜」聲名遠揚。
  • 盆菜
    大過年的,怎麼也得大魚大肉,怕麻煩就上酒樓,不怕麻煩就在家裡弄出一頓除夕大餐,如果又怕麻煩又不想去酒樓,那麼,盆菜就是最好的選擇。用雞、鵝、鴨、魚、蠔、蝦、腐竹、蘿蔔、芋頭、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採用煎、炸、燒、煮、燜、滷等方法分別烹煮,再層層裝盆,一大盆菜,有魚有肉有蔬菜,可以滿足一桌人的份量。傳統的盆菜以木盆裝載,不需加熱。
  • "舌尖上的新年"曝片段海報
    時光網訊 將於1月7日上映的美食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今日曝光一支正片片段,展現了廣西桂林的新年美食「釀菜」,用意想不到的食材調製在一起,色、形兼備,美不勝收。同時,電影還發布了一款「回家版」海報,濃重的中國風與食物「餃子」相結合,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 為什麼除了廣東人,越來越多人愛上在過年吃盆菜?
    上一期橄欖畫報帶大家看完福建人的 佛跳牆 ,今天我們當然要聚焦到香港及廣東地區盛行的盆菜 不過食評家唯靈先生則覺得這只是「美麗的傳說」,他認為盆菜是源自「新安盆菜」,所謂「新安」即現今深圳、寶安以至香港等地,而只有居住在新安縣的客家人才有食用「客家盆菜」的習慣。因此他認為圍村盆菜是源自新安縣客家人的「客家盆菜」。
  • 正宗廣東粵菜大盆菜的做法,不看後悔一生!
    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船家們同情忠臣,用自己儲備的豬肉、蘿蔔,加上現捕的魚蝦,船上沒有那麼多碗碟,只好將就些,拿木面盆一齊盛出來。文天祥是客家人,現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對盆菜有如此的熱誠。
  • 舌尖上的香港 從五道美食看香港百年變遷
    但除此之外,有些香港味道仍然有待品嘗。這些味道,我們可能接觸不多,可能不會食指大動,可能熟悉但又不知它舌尖之外的意義。我們不妨從新界的鄉土盆菜說起。▋盆菜與新界,在香港重構土地和傳統香港詩人梁秉鈞曾在短詩《香港盆菜》中描寫香港社會的文化交融與混雜:「圍坐灘頭進食無復昔日的鐘鳴鼎食/遠離京畿的輝煌且試鄉民的野味。」
  • 圍屋大盆菜驚豔《舌尖3》其實這裡還有數不清的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每逢佳節胖三斤但是這個春節小夥伴們可能已經胖十斤了吧因為……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讓人歡喜的是我們梅州美食——大盆菜得《舌尖3》恩寵不過除了大盆菜,梅州這個「吃貨」城市還有數不清的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 香港盆菜:融合傳統現代味 訴說千古團圓情
    新華社香港1月30日電題:香港盆菜:融合傳統現代味 訴說千古團圓情新華社記者李濱彬每逢中國農曆春節,很多香港家庭聚會都會吃一頓象徵團圓的盆菜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佳餚、話家常,祝福彼此新春快樂、新年好運。
  • 廣東盆菜為什麼能站上中國年夜飯之巔?
    味和人也和,一家人齊齊整整,吃上盆滿缽滿、團團圓圓、美美滿滿的盆菜,再說上一年所有的好意頭,才是過年標配。 今天,飽妹就來告訴你這個神秘的盆菜到底是如何登上廣東餐桌玄學之巔的?把它從裡到外,從實到虛,給你說得明明白白。
  •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吃一哥鮑魚盆菜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中秋節最新資訊 > 正文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吃一哥鮑魚盆菜
  • 「年味」戰提前開打 粵商家推「聚寶盆」系列新年盆菜
    28日,大家樂集團攜手米其林星級主廚在廣州推出「樂聚一堂·聚寶盆」系列新年盆菜 郭軍 攝中新網廣州11月28日電 (記者 郭軍)盆菜近年來在廣東人年夜飯餐桌上越來越受青睞,甚至在其他城市也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家庭的心頭好。
  • 舌尖上的美食——績溪一品鍋
    鴨子夾是用鴨蛋液煎的蛋皮包上肉末和蔬菜調製的餡做成的半月形蛋餃,油豆腐包以本地的空心油豆腐內裝餡料做成,若在餡中加一些炒米,則味道更佳。紅燒肉要選擇帶小排的五花肉,切成六七釐米見方、二釐米厚的肉塊。烹製時,需用生鐵鍋,先將紅燒肉煸炒後燒至半熟備用,再將各種菜一層素、一層葷的層層碼好,五花肉以本地八仙桌的八人份,每人兩塊肥、兩塊瘦的數量下鍋,碼在中層。
  • 新年盆菜:放開肚皮,層層「尋寶」!
    放眼酒樓食肆,不僅老字號酒家以「價廉物美」為噱頭全力推介,富豪級的各大酒店也位列其中力捧盆菜。  而近兩年盆菜的趨勢也愈演愈烈,不光在口味、食材的配比上有所調整和增加,各個商家也都紛紛提供盆菜外賣服務, 在口味上做出細分,從容器到汁醬全部悉心配好,只待你回家稍事加熱即可享用。  年味就是足料盆菜  在廣東人的記憶中,盆菜屬於節慶時分的意頭菜。
  • 舌尖上的徽州之績溪一品鍋
  • 春節送禮告別老三樣,除了茅臺還有一哥鮑魚盆菜
    全世界很多大人物都吃過,就連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在吃完後,也特地寫親筆信表達對楊大師的讚賞:「我十分欣喜地發現中國美食中我尚未認識的部分,尤其是您炮製的享負盛名的鮑魚,請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春節送一哥鮑魚盆菜,大師秘制,面子十足!
  • 香港過年流行大盆菜
    新華網香港1月30日電 香港人過年,向來有吃大盆菜的習俗。今年經濟好轉,盆菜市場更加火爆:大眾化的傳統盆菜,貴族化的海鮮盆菜,倡導健康的素食盆菜,甚至出現了西式盆菜,可謂百花齊放。  盆菜原本出身「平民」,與南中國的宗廟發展素有淵源。南方的氏族圍村均設有大祠堂,村民崇祖,紅白二事都在祠堂舉行,同姓共聚吃盆菜,乃成傳統。
  • 新春喜慶盆菜全攻略(客家盆菜製作大揭秘)
    客家盆菜,一直是我們客家人喜慶節日必選的傳統菜式,它詮釋著「十全十美」、「美美滿滿」、「團團圓圓」、「盆滿缽滿生意興隆」的美好寓意。盤菜不僅是飲食與歷史結合的菜式,更是一種創意層出不窮、一盤多味的特色菜餚。一盆具有鄉村風味、正正宗宗的盆菜,看似簡單,但假如將食材一鍋亂燉,便是侮辱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