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幾乎訪問印度全境,著書寫下遊記,如今印度考古全靠它

2021-01-20 社稷通鑑

玄奘自從印度東歸之後,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佛經翻譯和弘揚佛法之中。對他來說時間緊迫,他迫切地想要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事情。玄奘一共譯出了佛經73部1330卷,他因此也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譯經師之一。

在佛經翻譯和弘揚佛法之餘,玄奘法師還撰寫成了《大唐西域記》共12卷。

在這部歷史上極負盛名的《大唐西域記》中,玄奘法師極為精準詳細地記錄了他遊歷西域、印度138國的所見所聞。書的內容涉及到了各個國家的疆域範圍、風土人情、城市情況、歷史傳說、名勝古蹟等等。

玄奘的記錄是非常詳細的,哪怕是一座塔的高度和一座寺院僧眾的人數,他都準確地記錄下來,現代的考古發掘也證實了玄奘在書中記載的可靠性。

在20世紀初,印度政府計劃考古發掘鹿野苑、菩提伽耶等宗教遺址的時候,由於缺乏文字歷史記錄,不好確定遺址的準確位置。

好在有《大唐西域記》,印度文物考古工作者就是依據《大唐西域記》上面的記錄,才找到鹿野苑遺址和中央佛寺的具體位置。

後來,考古人員根據《大唐西域記》內容,按照玄奘所記錄的路線,在菩提伽耶那裡找到了佛祖修行成道之時的菩提樹,還在拘屍那伽找到了佛祖涅檠之地。

印度學者辛哈說: 「玄奘幾乎訪問了印度的每一個省,對這個國家的紀念物、人民和宗教作了無數正確的觀察,並作了記載,這就使他有資格成為印度的波舍尼阿斯(希臘著名的學者)。」英國學者史密斯也說: 「玄奘對印度歷史的貢獻,是無論怎樣估計也不會過分的。」

在印度的國家博物館之中,有對玄奘赴印事跡的記載。在印度的那爛陀佛教學院裡面,至今還保存著這位法師曾經使用過的物品。

更多印度歷史文化,敬請關注:知史明智

相關焦點

  •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為什麼在如今的印度幾乎沒有影響力?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幾乎全民都信奉宗教。這麼一看,佛教在印度的地位確實不咋樣。要想我們平時看的西遊記,唐三藏在唐朝可是要去西天取經。為何當年繁榮一時,如今的佛教卻如此衰敗呢?在公元前6世紀到5世紀,印度的王子(今尼泊爾境內)不想當國王,在菩提樹下頓悟,接著創立了佛教。而後來的信徒,都尊稱他為釋迦牟尼。
  • 印度這座寺廟,曾是世界佛教最高學府,唐三藏在此學成正果!
    印度這座寺廟,曾是世界佛教最高學府,唐三藏在此學成正果!唐三藏走遍了多半個印度,他的足跡不僅遍布北部的恆河流域,而且還有西部和東部。所到之處,他都要拜訪那裡的名寺高僧。我無意去褒貶佛教在它的誕生地的興衰起落,只不過是藉此回首玄奘的那一段感人心靈的經歷。佛教在印度,曾遭受了比在中國更嚴重的劫難,經過13世紀那場滅頂之災以後,印度佛教幾乎消失。又過了600年,佛教才從鄰國的斯裡蘭卡回傳故土,得以流傳。
  • 唐三藏去印度,為什麼要往西北走不往西南走?
    ,到達當時的天竺(即今日的印度)成功取經。那麼,為什麼唐三藏去印度要往西北走呢?不往西南走的原因有哪些?2016年,那爛陀寺考古發掘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這種情況下,《大唐西域記》不僅是單純的遊記,更是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
  • 《印象》——印度遊記《天龍八部》序
    2019年的國慶節,與妻兩人11天、9種交通工具、7座城、7個Palace、1場婚禮、1場葬禮、1場紀念甘地150周年慶典,1次王室出行儀仗,1個歡慶節日、n多神廟及慶典、發現n多美好……從印度歸來僅一周,已迫不及待想提起筆,記錄這段難忘的旅程。對於印度這麼特別的國家,遊記應該有個序的。本篇序包含以下內容:遊記名釋義,筆者對印度的印象,此行的行程介紹。
  • 印度為何稱為「考古聖地」?
    印度河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古老且繁榮的文化,這個國度已經成為考古界最神秘的地方,世界絕無僅有,無論是古代要塞還是古老的遺蹟,這裡都有超過一千個的考古遺址。
  • 印度——訪問泰姬陵
    在您考慮*關於將您的旅行計劃推遲到印度之前,有一些事情需要考慮。在泥包過程中,紀念碑的一側總是會被遊客發現,所以你仍然可以驚嘆於泰姬陵的所有半遮擋的榮耀(當你在那裡時,你會得到一些漂亮的史詩般的快照)。雖然您可能無法獲得標誌性的泰姬陵自拍照,但擁擠的遊客卻非常少,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
  • 第8個擁有洲際打擊能力的國家,印度烈火5服役,可覆蓋中國全境
    和中國邊境對峙之際,印度亮出新式洲際飛彈。1月4日,據《新印度快報》報導稱,目前印度已經開始加緊部署新一代洲際彈道飛彈——烈火5彈道飛彈,而這款彈道飛彈將會具備5000公裡的射程,並讓印度的核打擊範圍首次覆蓋中國的全境。這也標誌著印度正式成為全球第八個具備洲際打擊能力的國家。
  • 曾想加入中國的兩個國家,如今被印度吞併,發展如何了?
    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如今的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它東面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北面與中國西藏交界,南面與印度西孟加拉邦鄰接。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土地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各地海拔差異大。全境西、北、東三面被高山圍繞,如馬蹄形。
  • 印度在超7500公裡全境海岸線舉行軍演,另一邊卻露出馬腳
    據印度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印度第二次在全境超過7500公裡的海岸線附近開展海軍演習,涉及印度13個沿海邦和聯邦屬地。印度國防部也對此高調指出,從地域覆蓋範圍、參與各部隊人數、預定達成目標來看,演習的規模是空前的。參加軍演的人員更是涉及印度各個部門,包括印度海軍、印度海岸警衛隊、海關和其他相關部門。
  • 法顯大師取經,比唐三藏早了200多年,15年經歷寫出《佛國記》
    一部《西遊記》讓人們知道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書中和影視劇裡,唐僧受唐太宗李世民委派,從長安出發,一路收取了三位本領高強的徒弟,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是到達了西天,求取了真經,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據說唐玄奘長途跋涉了17年之久,才到達了天竺印度,行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餘萬裡
  • 印度遊記《天龍八部》外篇《黎明前的拉達克》
    印度遊記《天龍八部》寫到白城烏代布爾,遊覽內容就已經全部寫完,本想轉到巴爾幹半島了。但6月15日,來自中印邊境的一個爆炸性消息把我的目光再次拉回印度。今日頭條像往常一樣,不斷給我推送了很多相關文章,而一則影片《黎明前的拉達克》頻頻出現。
  • 遊記分享 | 哈嘍,印度!
    費用:機票4400元+導遊費750元+住宿三晚360元+門票交通餐飲1500元=7000元行程開始~剛下飛機就擺了自己一道當地時間21點10分,準時到達德裡機場,填寫入境卡,走專用的電子籤證E-VISA通道,晚上人少,幾乎不用排隊,非常順利入關。
  • 印度前腳剛走,中國後腳就到,印度緊盯中國防長訪問尼泊爾
    根據有關媒體11月30日報導,中國國防部部長魏鳳於11月29日到達尼泊爾進行訪問,尼泊爾總統班達裡、總理兼國防部長奧利在加德滿都分別會見了魏鳳。關於本次魏鳳抵達尼泊爾訪問尼泊爾方面表示熱切歡迎,尼泊爾總統班達裡直接表示中國跟尼泊爾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尼泊爾也將會積極參加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兩國繼續合作。魏鳳也傳達了中國立場,中國堅定支持尼泊爾,維護國家主權,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 讓川普訪問泰姬陵聞不到惡臭,印度將向河流「大放水」
    據俄羅斯RT新聞19日報導,印度政府正在將加倍努力,確保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訪問印度標誌性建築泰姬陵的同時,不會聞到來自印度亞穆納河的惡臭。泰姬陵位於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在亞穆納河附近。當地灌溉部門的高級工程師得哈曼德表示,印度北部北方邦的官員將向恆河支流亞穆納河每秒傾倒500立方英尺(每秒14160升)的水,以改善該邦首府阿格拉的「環境條件」。這些水將在2月21日下午運達阿格拉,也就是川普開始對印度進行為期兩天訪問的三天之前。
  • 印度概況
    【國名】印度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India)    【國名釋義】得名於印度河。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迴蒼穹之輪。    【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象徵信心、勇氣和力量。臺基四周有四個守衛四方的守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守獸之間雕有法輪。
  • 素食的國度 — 印度
    稱它為Kulry,其實就是由辣椒、大蒜、洋蔥加上小茴香、香菜、薑黃等香料的一鍋煮,既像是重慶的火鍋底料,又象是上海的八寶辣醬。印度話稱之為Masala。咖喱,這種由印度人發明的混合香料兼食品,不僅有紅、黃、白、綠等各種顏色,而且配上不同的食材,料理出的口味也是千奇百怪、香豔爽酷,它不僅迷倒了所有食客,也讓世界記住了印度這張名片。無咖喱,不印度,這真不是吹的。
  • 不可思議的印度 - 印度遊記攻略
    本文發布於公眾號:灃言風語前言:離上次印度之行已經半年有餘,身邊很多人就說你怎麼也不寫個印度遊記或者攻略給大家看看,這麼一耽擱就到現在了。其實內心是不願意寫這些東西的,畢竟這類攻略網上一搜一大把,我呢又不擅長這種文字性的東西,寫出來又怕沒人看,寫它作甚。
  • 印度外交部部秘哈什將訪問尼泊爾
    中新社加德滿都11月23日電 (記者 張晨翼)尼泊爾與印度官方在23日聯合宣布,印度外交部部秘哈什·瓦德漢·申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將於11月26日訪問尼泊爾,為期2天。這也是他擔任部秘一職以來,首次訪問尼泊爾。
  • 【遊記】從小印度暴亂說起,新加坡的治安到底怎樣?
    通過最近我的遊記連載,我想給你介紹下我眼中的這個彈丸小國。它雖然小,卻力量無窮大。她的祖輩是從福建一代逃難來到新加坡,如今後輩已經成為了新加坡人。從她的口中我也了解了真實的小印度暴亂。 說起新加坡,有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叫小印度。在這個地區居住的人以印度族裔居多。當萊佛士最早來新加坡開疆拓土時,船上就帶來了很多印度人。他們也成為了最早的一批居住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後來小印度便成為了這個族裔的聚集地。
  • 印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曾經是唐僧的母校,如今卻變成了廢墟
    ,因此,印度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人文古蹟,也使得印度現在成為了中國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旅遊國家。而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因此是許多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之後被發揚光大,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淵源頗深,最被大家所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