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不妨讀讀古人的文集——讀《唐寅集》的感悟如何提高醫術

2021-01-08 善生活養有道

有人說,中醫人就應該老老實實地學習中醫,提高治病的醫術,不要讀什麼文史哲類的書。我卻認為,中醫人也要有享受,這種享受不一定非要遊歷天下,不一定是嗜好美食,不一定吃好穿好物質豐富……中醫人自有其享受。

於我而言,讀古人的文集,特別是關於詩詞的集子,即是一種極大的享受。詩詞的用字極美,沉迷其間,細細品味,想見作者其時其情,只覺心與作者相通貫,心神俱爽。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讀讀詩詞,不僅可以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更加能夠陶冶情操,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還能影響我們的談吐與氣質。更別說還可以立志,可以柔情,可以愛國,可以精進文字功夫。

近些年來,我購買了不少古人的集子,有文集,有詩集,有詞集。擺在書架上,感覺很有成功感。有空就隨手翻翻,目的並非做專門的研究,只求賞心悅目,在隨手翻翻的過程中去享受人生的快樂。

一、我的人生追求

唐伯虎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其才氣橫溢,博學多識。他是一個被統治階級所拋棄、從人生頂峰跌入人生谷底、眾叛親離的知識分子,但他以其堅韌、睿智、卓越的成就讓社會接受了他,並贏得了當世及後世的尊敬。

我很喜歡他的詩,近日閒讀《唐寅集》,唐伯虎病死前一個多月,曾「往訪王鏊山中,見壁間揭蘇軾書《滿庭芳》,下有『中呂』二字。驚而誦其詞,有『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句,默然歸。」

讀罷,我心中亦是黯然。因為我生於1971年,進入2021年,我也已經50歲了,正符合「百年強半」的年齡,人生不過百年,卻已經過半,甚覺光陰催人,此生不長「來日苦無多」。

怎麼辦?我的觀點是:盡餘生的所有時間,不務虛榮繁華,不求富貴功名,只重修心養心正心,好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扎紮實實地做好我臨床,勤勤懇懇寫作中醫文章,做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中醫人。

我生平對物慾甚淡,亦不喜錢財,不事經營,不謀人情。學了中醫,就老老實實地讀書、臨床,享受自己的生活。雖然沒有多少財富,但勝在安逸恬淡。

二、唐伯虎的詩才與精神境界

近三年來開始吃素,近兩年來積極跑步,越發地感覺人生越平淡越舒服,何必去追求無謂的榮華富貴,無端地心累。這一點,卻是與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趣味相近了。其詩云: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趨,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三、唐伯虎的自律

後人常認為唐伯虎為人放浪不羈,跳浪不自重。我卻認為,其實唐伯虎非常自律,其內心對生活的態度很嚴肅的。比如他有一首《焚香默坐歌》:

「焚香默坐自省己,口裡喃喃想心裡。

心中有甚害人謀?口中有甚欺心語?

為人能把口應心,孝悌忠信從此始。

其餘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止?

……

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為恥。

及至心中與口中,多少欺人沒天理。

陰為不善陽掩之,則何益矣徒勞耳。」

真實的唐伯虎為人甚正,且非常鄙薄假道學,他以正直的態度做人處世,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再如唐伯虎有詩云:

「檢束斯身益最深,檢身還要檢諸心。

鞠躬暗室如神在,恭己虛齋儼帝臨。

視聽動言皆有法,杯盤幾席盡書箴。

遙知危坐焚香處,默把精微義理尋。」

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詩,竟象理學大師朱熹的作品。這說明什麼?我的理解是,唐伯虎表面風流,內心卻警醒,他的精神境界非常高,既自律,又自強。

唐伯虎的詩最好讀,其文頗簡,其意甚深,其境又極美。我讀他的集子,想見其為人,感覺他不但詩文書畫的功夫好,精神境界亦高。

如果唐伯虎科場順利,結果會怎麼樣呢?無非是飛黃騰達,榮登權貴,那麼,他的詩文還能有如此境界嗎?正如司馬遷所說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又如清代大醫黃元御,因為眼睛被庸醫治壞,科舉之路受阻,憤而學醫,終成一代大醫,著述等身。

我很榮幸,生在今天這個國家興旺,社會和諧的時代。人生不能不精進,我願意學習唐伯虎勇於自律,且淡泊名利,恬然自安的人生態度,做一個真正的中醫人,一個利他的中醫人。

作為中醫人,我勉強也算是一個文化人,雖然水平實在不怎麼樣。但至少,我認得古文,我可以徜徉在古人的文字之中,體會古人的心境,讀的多了,感覺自己的人生竟然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了。(董洪濤)#中醫#

相關焦點

  • 痛則思痛是感悟經穴功效的德行醫術
    痛則思痛是感悟經穴功效的德行醫術(2017年世界針灸學術大會發表)方正摘要:古人對經穴的標註是一種指向,並不是精確科學的產物。經穴的臨床功效證實它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客觀規律就內含科學性!量子糾纏啟迪了中醫從心理學、哲學到量子科學、腦科學、現代醫學多學科的聯動研究!對經穴的標註與認識是從心裡來;對經穴的應用是從心裡去的過程!用心性去感悟經穴的生成;領悟患者經穴性能質量變化,是痛則思痛的過程。痛則思痛是醫德更是醫術!
  • 每日一詞∣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 TCM specialists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稱,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在2017年7月頒布實施以來,已有近3800人通過了第一批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三年來,中醫藥法治體系加速構建,《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制度文件陸續出臺。
  •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然而,中醫也同樣是我國國粹之一。而且古代的名醫也不在少數,譬如華佗、扁鵲、李時珍、孫思邈等數不勝數,那為何我們如今卻很少聽到什麼傳世的古代醫術呢?究其原因,在於古代對醫生的不重視。眾所周知,古代職業分為三六九等,其中最前面的自然是「士農工商」這四大塊。
  •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看他們的詩作,感悟古人避暑的方法
    進入數九寒天,各種防寒防凍的裝備齊上陣,全副武裝將人裹得嚴嚴實實。在此刻,又不得不懷念起盛夏清涼的短袖來,大汗淋漓之後來一口冰爽的冷飲,透心涼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不過了。每到盛夏時節,大家都會說「好熱呀!好熱呀!」
  • 《平凡的世界》這麼「土」,為何有那麼多人讀?不妨讀讀這10句話
    這位土土的原生態作家以小說的方式展示出了人的本性、人的心性和人的信仰。為什麼說《平凡的世界》土呢?原因就在這,因為作者土,但我們只知道路遙出身貧窮,但不知道是他在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如果我們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重新認識「無用」和「有用」,回歸本心,也會豁然開朗。莊子告訴大家:人生有兩種幸福,一種是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一種是儘量享受自己擁有的。
  • 思考中醫——專訪廣西首位中醫博士劉力紅
    記者:回頭看,考研、讀博期間最大收穫是什麼?劉力紅:中醫是崇尚自然的一門學科。講究天人合一。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路其實就是與自然融合的一個過程。讀書期間,我除了學習導師的學術思想,還利用課餘時間走訪了不少名山大川,常常流連忘返於其間。中國的名山大川往往都是文化底蘊很深厚的地方,經常浸泡在這些地方,身心是會慢慢改變的。
  • 作為一個中醫人都讀了哪些書
    我自詡是一個讀書人,雖然腦子裡也沒有多少學問,但積年讀書,對書感悟非常深。我喜歡書,是真心實意地喜歡。因為喜歡書,就想多買多讀。一、2020年雙十一的購書目錄2020年雙十一,又逢打折時間,總是要買幾本書的。
  • 成都黑人中醫在中國行醫30年 說四川話讀文言文
    成都黑人中醫在中國行醫30年 說四川話讀文言文 原標題:   不過,迪亞拉此前就在成都生活過,在廣州中醫學院結束學業後,他曾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讀博,拜過名師無數。而他,也成為全國首個外籍中醫學博士。  那是美好的年華,除了學業有所成,他還在那時,邂逅了一位成都姑娘,而今,她已是迪亞拉的太太,兩個可愛孩子的母親。  醫術高,醫德卻是迪亞拉更為人稱讚和敬佩的地方。
  • 優質中醫培訓
    劉蘭(化名),在新鄉市某縣行醫20多年,用中醫手段治燒傷療效確切,臨床經驗豐富,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少在三甲醫院診治過的燒傷病人也慕名求治。不過,由於她沒有醫師證,就算有一定醫術水平,也屬非法行醫,比有證的醫生矮半截,她做夢都想拿到合法證件,在處方箋上光明正大地籤上自己的名字。
  • 暑期閱讀不妨來點「自助餐」
    喜歡讀自己喜愛的書,沒有指令性,沒有強迫性,率性而為。喜歡讀國學的,不妨讀讀馮國超先生註譯的「國學經典規範讀本」叢書。這套國學啟蒙叢書,嚴謹、細緻、完美、規範、權威、美觀、大方,老少皆宜,都可以無障礙地閱讀這些蒙學經典。喜歡讀歷史的,不妨讀讀司馬遷的《史記》,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喜歡科幻的,不妨讀讀劉慈欣的《三體》。
  • 備案就可開中醫診所,45萬中醫人「解放」了
    「從文件要求看,是砍掉了行政許可環節;從診所的規定範圍和開診所人的資格來說,還是規範的,只不過核心問題是後期監管,特別是如何避免出現醫療事故,監管要跟得上才行。」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林瑞超對第一財經表示。
  • 怎樣讀懂《聯邦黨人文集》
    回到《聯邦黨人文集》的討論上。我們該如何評價這部經典著作?它在美國憲政史上和學術研究領域的地位如何?首先,它是一本政論集,其直接目的是說服紐約州以及其他州的民眾支持新憲法,但是,這樣的目的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一直存有爭議。實際上,在漢密爾頓等人寫作的過程中,已經有幾個州批准了這部新憲法,很難知道這些州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
  • 韓國人將中醫改名「東醫」,還拿去申遺,讓中醫情何以堪?
    日本有位學者曾這樣稱讚道:"《東醫寶鑑》集'古今之說',有了此書,對醫業'如察諸於掌'"。日本把此書引進國內,供國人學習。事實果真如此嗎?只要精通中醫的人,翻開《東醫寶鑑》就會發現,其中所有醫學理論都是來源於中醫。許浚花費十幾年翻遍眾多中醫著作,在其影響下,他"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各種中藥材改為朝鮮本土藥材,剩下的都是照搬中醫。
  • 提高米粥的營養價值,不妨學學古人的做法
    提高米粥營養價值要向古人學以粗糧為主,加果蔬肉蛋奶,少放調味料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最近,粥因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一段話被推到風口浪尖,甚至還被上升到了中西方文化立場層面其實張文宏的言論是在預防新冠肺炎、提高免疫力的特殊語境下講的,其核心意思是單純的米粥很難提供充足的營養素來提高免疫力。若想讓粥的營養價值提升起來,不妨效仿古人那樣,煮粥的米粗糙一些,再往粥裡加些其他食材。
  • 唐寅「歲寒三友」展三日,三場對話三點唐伯虎
    館藏作品唐寅《歲寒三友圖》展出現場不同於明代文徵明所代表的傳統文人範例,明代畫家唐寅更為公眾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對兩個名字的認知分別指向的是理論和大眾文化領域,從「唐寅」到「唐伯虎」的轉變在「存天雅集·博物賞識」中,被解析為三場活動。
  • 過年期間,在家念念阿彌陀佛,讀讀佛經,開啟吉祥的新年!
    其實年味一直在,只是我們的內心跑遠了,我們不妨換種方式嘗試一下,過年期間沒事的時候,念念佛號,讀讀佛經,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一下,保持一種清淨無染的心情也會得到一種快樂感。為什麼清淨的狀態會使人快樂?想一想當我們滿腦子浮躁的雜念妄想,坐不想坐,逛長了又覺得沒勁,玩夠了後又覺得簡直無聊至極,這樣的狀態怎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呢?
  • 讀《我的名字不叫「等」》,感悟作者的閱讀、收藏趣味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豬集》,齊一民/著  齊一民又出新書了。  這部名為《我的名字不叫「等」》的集子,就堪稱「編年文集」,是戌狗亥豬這兩年的感悟集結成書——這也是頗吸引我的一個亮點,經久未讀「齊作」,很是好奇齊一民老師最近又有了哪些感悟,那詼諧而不失辛辣、真實又可愛的齊氏幽默,還是不是那個「味道」啦?
  • 金刻本《南豐曾子固先生集》(善本掌故)(圖)
    《南豐曾子固先生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詩文集。曾鞏字子固,宋建昌軍南豐人(今江西南豐),世稱南豐先生。嘉祐二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其生平《宋史》、《東都事略》等均有記載。而朱熹則說:「餘年二十許時,便喜讀南豐先生之文,而竊慕效之,竟以才力淺短,不能遂其所願。」在英才輩出的宋代文壇,得到如此之讚譽,可見曾鞏的影響。  據記載,曾鞏文集應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是曾鞏逝後編成的,但宋南渡後,《續元豐類稿》和《外集》即散佚不傳。《郡齋讀書志》中即只有《元豐類稿》的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