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超過了2.6%,而國債收益率曲線依然處於技術性熊市當中,今年年底至明年春節之前,國內市場的實際利率預計難以下行。閒餘的短期資金可以回歸貨幣基金。
十年期國債加權
從市場的實際利率情況來看,按道理會牽制國內風險資產價格的上行空間,但是受國際定價權的影響,大宗商品基本上不受國內市場實際利率的影響,相對而言對股市的影響略大一些,因此近期國內股市的表現不如大宗商品市場強勢。
由於美國新援助計劃進入倒計時,因此美元近期又再度加快了貶值步伐,同期在A股的回調過程中北向資金也在加速流入。
12月17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80.59億元,本月以來基本上呈持續淨流入態勢,累計淨流入364.06億元。今年以來已累計淨流入1880.99億元;自開通以來,已累計淨流入11815.76億元。
但是我們也要同時看到南向資金的情況,南向資金通過滬、深港通買入香港聯交所股票的資金也是在增長過程中。本月合計264.26億元,今年合計6383.51億元,開通以來合計16966.29億元。因此要把北向與南向資金綜合起來分析,才會看清更多的問題。
從中期來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強勢預計會延續,A股雖然也處於強勢周期之中,但是受困於債券市場的融資壓力與國內金融風控的壓力,A股主要還是以穩為主,在收益率上預計會弱於大宗商品市場。而不論從國際還是國內的情況來看,大宗商品市場當前都是流動性的重要選擇點,因此近期不論是金銀、能源還是化工品等的收益率都明顯強於股票市場。
而關於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問題,是我下半年反覆強調的重點,在全球股市進入到高溢價周期之後,國際資本必然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來評估投資問題,因此資本會不斷湧入低估值資產,其中國際大宗商品將是重點,而國際貨幣一波又一波的瘋狂QE,不可能不帶來商品通脹,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因此投資者要重視國際流動性在不同資產上的流動過程,跟著流動性的浪潮走,才會賺取財富。相對而言,未來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機會相對更把穩一些,只要持倉合理,控制住持倉風險,維護保證金的安全,適當投資一些價格處於長期低位的大宗商品,後期獲利的概率是偏大的。這裡需要反覆提示的是:不要去高位追逐,而是低位潛伏。(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人弗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