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長壽之國,日本的確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
據數據信息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是全球最高的,平均值達到83.7歲。其中男士平均壽命是80.5歲,女性平均壽命是86.8歲。
而在中國排在第53位,平均壽命是76.1歲,其中男士平均壽命是74.5歲,女性平均壽命是77.5歲。
由此可見,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是有差別的。
而之所以長壽,自然離不開肥胖率,日本是全球肥胖率最低的發達國家,大約是4%。
但有趣的是,日本人的運動強度並不高,在「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日本排名第十一位,相反全球最愛運動的國家則是美國,但同時也是全球肥胖率最高,達到32%。
不是說運動有助於肥胖嗎?為何不愛運動的日本人,卻是最瘦?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飲食!
相比其他國家,日本飲食偏向清淡多樣
日本飲食,又叫「和食」,已經成功納入了國際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最主要原因在於和食的營養達到全面營養。
對比其他飲食,他們吃的會更多集中在這幾樣:
1、海藻類食材
作為一個藉助深海存活的國家,日本人的飲食搭配離不開一些海藻類的食物。
比如海帶絲、裙帶菜、海菜,這些都是日本人餐桌上的常見食物,其熱量低、營養成分高,對補充身體營養元素也是很好。
2、鹹水魚
就海鮮產品的鹹水魚而言,也會出現在日本人的餐桌上。而且日本人是最喜歡吃魚的,比其他國家吃魚的量多許多。
魚富含大量的優質蛋白,常吃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再加上魚的熱量也不高,經常食用也不容易造成肥胖症的出現。
同樣,在吃的時候日本人也會注意這幾點:
第一,控制飲食量
中國人們用餐的時候,喜愛一大桌人緊緊圍繞在一起,展現在飯桌上的菜盤也會堆得很滿。
在日本用餐的時候,傳統和食偏向於很小的碗碟作為容器,食物分量很小,但在吃的時候容易形成了「吃了很多」的錯覺,容易養成「吃得少」習慣。
第二,飲食清淡
日本的烹調多以水焯、蒸煮為主導,對於動物油用的也並不是很多。
這樣的話一方面保存了食材的原味兒,另一方面,防止攝取較多的動物油脂,對防止加快新陳代謝、防止長胖也是有助的。
當然,也有不少「天婦羅」這樣炸的食物,但在油炸的時候面衣不會很薄,炸好的天婦羅會經過吸油紙吸掉表面的油,一餐下來,再搭配種類多,熱量也不會很高。
日式料理多以涼菜、冷飲居多。其它國家的人到日本是吃不慣的,可是日本人早已習慣這樣的飲食搭配。
而冷飲實際上不易被消化吸收,熱食實際上是非常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的,日本人不胖也是跟這個原因有關。
當然,學校在飲食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日本義務教育階段,一般都會要求在學校吃飯,而學校食堂會由營養師制定菜譜,而且還配有教師資格證的營養師,制定飲食目標。
這些飲食目標,學校會通過吃飯,教育孩子如何正確搭配食物----主食+主菜+副菜等搭配結構,同時也讓孩子辨別不同食材之間的營養特點,讓孩子從小珍惜糧食,以及挑選健康食物的能力。
當然除此之外,日本社會也是講究「以瘦為美」,自然市場也是應運而生相關的減肥產品,雖說有不少都挺奇葩,倒是火了代購和微商.......
但他們好的飲食習慣,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