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電影《別告訴她》是從謊言開始的。 主角比莉在寒冷天氣裡向奶奶保證,她戴了帽子。其實她沒有。奶奶說她要去看望姊妹,但實際上她在醫院。而更大的謊言是,全家人為了不讓奶奶擔心,決定不讓她知道晚期癌症的事實。甚至為了讓奶奶開心,還精心準備了一場婚禮,專門在奶奶的家鄉長春舉辦,以這樣的名義讓所有人去中國見奶奶最後一面。家人們相信,那份善意的謊言,對奶奶是否能夠戰勝病魔至關重要。
這個故事很容易讓我聯想起我的奶奶。當年我奶奶也是罹患了晚期肺癌,我最後一次回去看她時,她已經非常虛弱,卻仍面帶笑容。在病房外,醫生和姑姑告訴我:「奶奶可能熬不過春節了,但是我們沒告訴她,你也別掛在臉上。」所以,我在病房裡假裝輕鬆地跟她閒聊,說過年我還會回來,她也告訴我,等出院了會到南京看我。為了安慰她,姑姑甚至給奶奶製作了一份假病歷……然而,此次相見,終成永別。現在回想,奶奶當時的笑臉,說不定也是她安慰我們的謊言。
這樣的故事,在中國家庭中一點都不陌生。但電影中的女主角比莉卻是長著華人面孔的美國人,她很小就離開了奶奶,和父母來到美國。她對家人哄奶奶開心編造「謊言」是排斥的,因為在美國,病人對疾病是享有優先知情權的,也只有這樣,病人才能更好地面對死亡,避免遺憾。比莉與家人的分歧正是整部劇最核心的衝突。比莉的叔叔海濱說:「西方人重視個體,東方人重視群體。」他試圖說服比莉,他的理由是「我們幫他們(病痛的家人)承擔苦痛」。
孰對孰錯?電影並不是打算探討對錯。在與親友的相處和互動中,她漸漸理解了他們的想法,理由只有一個,大家都有一份深藏心底的,對家人的愛。特別是在片尾,她回頭看著已經非常虛弱,但強打精神下樓送她的奶奶時,那一刻的情緒爆發,祖孫之間的感情,超越了一切文化和價值觀的判斷。
所以,本片在北美公映後拿下了近2000萬美元的票房,甚至在某個星期的周票房一舉超過了復聯四,斬獲周冠軍。女主角林家珍憑藉本片,加冕首位華裔金球獎影后;奶奶的扮演者趙淑珍,也成為今年奧斯卡的大熱門。這一切,在影廳裡不同膚色觀眾的歡笑和淚水中,就順其自然了。
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用幾乎沒有臺詞動畫的方式,詮釋了一個我們看來非常東方的成長故事,但它卻打動了金像獎評委和美國觀眾,就如同《成長的煩惱》在三十年前的中國觀眾眼裡一樣心有戚戚焉。人類的共同情感記憶,超越了文化的差別。所以,出現一部《別告訴她》這樣的作品已經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