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祭拜,是有什麼含義?

2020-12-19 號外娜娜說歷史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祭拜,是有什麼含義?

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每到清明節,一家老小都回去祖先墳前掃墓、祭拜,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的傳統風俗。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許多地方都有一個習俗就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在清明節是不能回娘家祭祖上墳的,這是什麼緣故呢?

提起清明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傳說當時晉國晉文公重耳早年流亡在外時,饑寒交迫之際,他身邊的一位忠心隨從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一塊肉給重耳做飯吃,晉文公在得知真相之後,非常感動,發誓有朝一日一定會報答介子推的恩情。

後來重耳回到國土當上國君之後,有一天回憶起來昔日落難時的場景,想重賞介子推報答昔日恩情。而此時的介子推卻不願邀功領賞,便帶著老母親歸隱山林。任憑晉文公派去的使臣如何遊說都不願意現身。無奈,晉文公只好親自前往深山老林,介子推依然不願相見。於是晉文公便假意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母子出來見他。

沒想到介子推寧願和母親葬身火海也不出來想見。就這樣火勢將整座山燒了個乾淨。晉文公十分懊悔,回去之後便下令規定介子推去世的那一天為寒食節,當天所有人都要吃寒食紀念介子推,而每年,晉文公也都會親自率領大臣們去那座山上祭拜介子推。後來寒食節便演變成了現在的清明節,人們都在這一天紀念亡故的祖先。

這邊是清明節的由來。而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祭祀也是很受重視的一項活動,因此一般主持的都是家族裡的男性,女性只負責在家中做好後勤工作,並不參與祭祀的儀式。還有,在古人的觀念裡,嫁出去的女兒相當於潑出去的水。一旦女子嫁出去那就是夫家的人了。在名義上來說已經不屬於這個家族的一份子了。

自然家族的這些事物也就與她們無關了。就比如女子去世之後葬在夫家而不是娘家一樣。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講究平等。因此對於這種陳腐的思想也應該被拋棄。女兒即便出嫁也應該是娘家家庭的一份子,想要在清明節回家祭拜父母祖先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阻止的理由。

相關焦點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二、嫁了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元宵節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見了娘家燈,一輩子窮坑」,「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 ;清明節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不忌清明,死老公公」;農曆的數九也不能回娘家過,俗語說「不忌數九,死兩口」等等。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1)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清明節上墳的習俗不盡相同。  一、清明節女兒能上墳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封建思想,導致清明節祭掃只能由男性參與,出嫁女是絕不允許回娘家掃墓的,因為除了對先人不敬,更重要的是出嫁女會「扯娘家的風水」。有三種情況,但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膠東農村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祭祀掃墓是不變的習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流行吃雞蛋、最近這幾年跟著南方的習俗學會了吃青團,踏青、禁火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雞蛋清明節吃煮雞蛋可能是膠東農村特色,煙臺、青島等地清明節這天早起要煮雞蛋,這個習俗可能是因為清明節跟上巳節融合之後,而流傳下來的。
  • 農村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能回娘家過年,夫妻不能同房
    農村的習俗還是挺多的,有的挺有道理,值得一再傳承下去。有的則是一些傳統觀念對人們的束縛,毫無道理可言。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外嫁女和娘家人的習俗,不知道你們老家有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 帶你了解我國臺灣省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的習俗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蕩鞦韆等活動。
  • 嫁出去的女兒,你該回家看看你爸媽了!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物,名為「帶手」或「伴手」,而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這一天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掃墓習俗大全 這些禁忌要知道!
    1、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掃墓嗎坊間有一說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掃墓。這個是習俗問題,只要尊重當地的習俗即可,如果當地有此習俗,那麼,最好迴避之,否則日後會帶來諸多的心理麻煩。如果當地沒有此習俗,則無關此禁忌。
  • 農村習俗中,嫁女兒時娘家陪送什麼?壓箱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對此有人說男青年娶媳婦兒本來就要給彩禮,準備房子,這些是農村的老習俗,古已有之。這樣說沒有明顯的毛病,但我想說的是農村的習俗可不只是針對男青年定的,嫁女兒時娘家也是要給陪送的。時光變遷,現在還繼續保留給陪送習俗的農村不多了,在很多村子裡都是象徵性的給點陪送,通常也無非是被子之類的不值錢的東西,還有些農村在嫁女兒的時候乾脆就不給陪送了。
  • 為什麼農村過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不可以是初一嗎?
    從年三十到大年初六,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和講究,比如嫁出去的女兒,年初二回娘家這個習俗就由來已久。每到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們都會趁著大年初二這一天帶上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那為什麼老傳統裡規定嫁出去的女兒只能在初二回娘家呢?大年初一、初三、初四不可以嗎?這就要說到國人的老思想了。
  • 清明節的習俗及來歷? 清明節全國各地習俗及傳統習俗盤點(圖)
    2017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地方不同,習俗也不一樣,北方踏青悠閒享受無限春光,南方祭祖掃墓沉浸濃濃哀思,小編整理了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及十大傳統習俗,詳情如下:
  • 專家談女兒不上墳習俗:獨生子女政策倒逼陋習改變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專家:或源自傳統男權思想,應剔除陋習清明時節,人們通過祭掃的形式來寄託對故人的哀思。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
  •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節6個習俗+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做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關於清明節的習俗。那麼,關於都有哪些清明節來歷和清明節習俗呢?下面合肥網小編就來告訴你,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吧!  清明節的來歷  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閩南清明節習俗你知多少?
    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會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滿懷虔誠之心外,掃墓時,又有哪些習俗和風水禁忌我們要知道呢?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這裡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後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其實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於某些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 春節習俗:已婚女不能回娘家過年‖生兩個女兒最幸福?
    朋友老家有個講究,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朋友離婚前住的是丈夫全款買的房子,離婚後住在公司宿舍,公司放假,宿舍樓要關門,因為老家的講究,娘家不肯收留她,她只能選擇「流浪去遠方」,一個人過這個團圓佳節。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春節都有頗多講究。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關於清明節5大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三大鬼節之一,關於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很多的習俗,那麼大家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於清明節的那些習俗。01 掃墓掃墓是清明節古已有之的習俗,這一天人們會為故去的親人掃墓燒紙,有些地方還會給土墳填土加固。也有的地方不燒紙不燒香,這和現在的環保要求有關,但也有寒食節禁火的原因,在這些地方大家採取的是在墳頭的樹枝上掛上冥錢、紙帛。
  • 為什么女兒「回門」只能是初二,老祖宗定的規矩有什麼含義?
    第二種傳說:迷信認為家族中已經過世的先人,會在年三十晚上和初一到家中享用後人準備好的祭品,先人們來之前家中不能有外人,因為姑娘嫁出去在古代來說就是「婆家人」。所以算是外人,為了保證先人能夠回到家中,所以這兩天不能讓女兒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