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工匠」黃兵:匠心堅守 用15年煮好一碗飯

2020-12-12 南方新聞網

  煮一鍋米飯是一日三餐的日常操作,看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過,卻有人將青春最好的15年奉獻給煮一碗好米飯。

  9月20日,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活動第六場走進佛山市美倫國際教育,為400餘名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工匠講堂」。南粵工匠、佛山首屆「大城工匠」、美的集團生活電器事業部副總經理黃兵分享了自己15年如何煮好一碗米飯的工匠成長經歷和匠心情懷。

  這不是「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活動第一次走進校園。「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工匠精神將發揮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南海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從西樵山雙肩石器文化點亮珠江文明的燈塔,到南海人陳啟沅創辦近代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再到改革開放南海民營企業的發展,參與建設全國重大項目,工匠和工匠精神是南海歷史長河中的一抹靚麗底色。希望通過工匠精神大講堂在南海營造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

  曾被父母誤會「工作只是煮飯」

  「我有三個夢想,第一,能夠做一碗極致的好米飯;第二,通過銳意創新趕超行業,帶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第三,通過自己以及團隊的努力,推動我們國家小家電產業持續轉型升級。」

  登上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的黃兵不僅是佛山首屆「大城工匠」,今年2月還獲得「南粵工匠」稱號,在電飯煲領域默默耕耘15年,是佛山乃至廣東製造業的傑出匠心代表。

  黃兵的逐夢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004年,黃兵大學畢業後加入美的集團,一直從事電飯煲產品電控開發的工作。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他和研發團隊一年用了180噸米飯,出具11萬份測試報告。走過1.5萬公裡調研路線,為每種大米匹配出最佳的烹飪曲線。

  為了研究如何煮出柴火飯香,團隊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消耗2噸多大米和7000多個電飯煲內膽。「剛畢業出來找工作的時候,覺得只要有企業給我飯吃,我就會拼命為它工作。」如今,黃兵的夢想得到很好的實現,並且一吃就是15年,人送外號「煮飯哥」。

  但他的煮飯經歷最初遭到父母質疑。黃兵的父母聽說他在企業煮了兩年飯很是焦慮,一度非常擔心黃兵的前途。

  「回到企業,我的領導告訴我,要把一碗米飯做得好吃不容易。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樣的米飯是好米飯。吃到第三年,我在實驗室聞到米飯就想吐。但從那時候開始,我真正理解了米飯的等級種類,並知道如何用最合適的方法去做。」黃兵說。

  正是源於對產品質量的堅持與堅守,15年來,黃兵主持研發重大創新技術10餘項,開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微壓力電熱電飯煲和美的集團第一款微壓力電磁加熱電飯煲,並從基層電控開發工程師做到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發部負責人。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甚至極致,這正是工匠精神本身的魅力。黃兵在用自己的奮鬥經歷演繹著工匠精神。「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有三個層次:首先是堅守,專注於熱愛的行業,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其次是信念,持續創新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最後是有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不懈創新為產品創造價值。」黃兵說。

  在學子心中埋下工匠精神種子

  工匠精神和在校學生有何聯繫?事實上,無論是師者還是學子都需要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堅守。在黃兵分享的過程中,師生多次被他的故事所折服,熱烈鼓掌。

  「聽完分享後,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倫國際十一年級學生張芷情說,聽完分享後才知道每一個創新產品背後都傾注工匠的大量心血,以後在學習上遇到難題也會鑽研到底。十一年級學生羅鵬也表示,黃兵15年鑽研一碗飯的工匠精神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學生應該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當中,為夢想而奮鬥。

  「在許多人眼中,工匠精神像是學者的怪癖,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世界。」美倫國際校長梁瑞娟表示,工匠精神如同辰星,影響的人數不勝數,新時代年輕人應該繼承和弘揚。「樂學、創新、協同、成長是美倫的辦學理念,樂學和創新與工匠精神的內涵很相似。」梁瑞娟說,教育是一門終身事業,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保持初心。她希望通過黃兵的分享,學生能夠學習其對事業的熱愛、對工作的認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技術的創新,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追求完美,形成創新精神,為將來能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打好基礎,為國家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美輪國際教育是一所與國際接軌的高中,學生大部分將去到海外各個高校。除了激勵每一位學子用心學習,不斷創新,工匠精神大講堂讓每一位學子進一步堅定民族自信,知道家鄉有一流的製造業,也有最極致的工匠精神。正是這種來自對事業的熱愛與對事物追求完美的精神,推動南海、廣東乃至中國製造業大步走向世界,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搶佔新高地。

  工匠精神推動再造高質量發展新南海

  工匠精神是南海最寶貴的財富,是南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南海正不遺餘力地宣傳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工匠精神的氛圍很有必要。」南海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在佛山和南海並不缺少工匠精神。正是無數堅守工匠精神的工匠,推動著南海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被評上「大城工匠」的工匠們發揮自己的能量為佛山製造培養生力軍,將工匠精神更好地傳承與發揚。

  此前,「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活動已經走進佛山市南海中南機械有限公司、南海九江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地,中南機械副總經理、首屆南海「大城工匠」胡建武、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部總經理、第二屆南海「大城工匠」餘劍霞等多名「大城工匠」都曾登上「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講述鮮活的工匠故事,讓工匠精神傳遞、影響更多南海人。

  廣東保路威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南海「大城工匠」譚宏偉自從在企業內成立南海「大城工匠」工作室後,已經將多名員工培養成為技術骨幹,這些骨幹員工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和成長,先後擔任總經理助理、營銷總監、項目總監等重要職位。

  在廣東昭信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南海「大城工匠」工作室,該企業總經理助理兼營銷總監、南海「大城工匠」李培濤帶頭形成規範文件,制定激勵機制,培育技術精湛、素質過硬的工匠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匠心助力南海成長為全國民營經濟高地,成為名震全國的「廣東四小虎」之一。現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重要組成部分的南海,正進一步厚植工匠精神,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以此重振虎威,再造高質量發展新南海。

  「每一名『大城工匠』都是一個大講堂。」南海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南海開展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講堂活動,組織「大城工匠」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希望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工匠精神得到傳承與發揚,促使城市迸發創新活力。

相關焦點

  • 「煮飯科學家」黃兵:造最好的電飯鍋讓億萬家庭飯香四溢
    在研發第三代多段IH電飯煲時,黃兵受到「柴火飯」啟發,提出增加熱氣循環方式的設想。黃兵解釋說,傳統電飯鍋內水溫到六、七十攝氏度的時候,米飯會結塊,中間部分吸收不到水分會變硬。「柴火飯」用筷子插孔的方式保證米飯水分均勻。在電飯鍋中,水沸騰產生氣泡,如果能控制中間氣流,引導氣泡,就能將結塊的米飯不斷打散。
  • 風雨20年 香雪兒用陪伴堅守最初的匠心
    有人說:「擇一事,終一生,這就是匠心。」2018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匠心」這一詞彙再次被大眾熱議。在中國,匠人自古就有,在現代社會,匠心也依舊無處不在。在河南省,一家專情烘焙行業20載的企業——香雪兒,將匠心這個詞發揮到了極致。
  • 醉棒大骨飯,用工匠精神做醬骨頭
    爐火純青便為「精」,醉棒大骨飯精益求精,憑藉「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不斷改良,才終於釀成了這一美味。精選上等豬骨肉,用文火慢燉熬製8個小時,經過「選、洗、衝、焯、醬、煮、燉、熬...」等多個程序的悉心烹飪後,方打造出一碗醬香濃鬱、色澤誘人的大骨飯。
  • 首屆「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管用五十年」的工匠之魂
    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推薦命名活動舉辦在即,今日起,佛山日報推出「弘揚工匠精神尋找大城工匠」系列報導,回顧一批堅守工匠精神、匠心造物、傳幫帶的往屆大城工匠事跡,進一步營造學習工匠、尊重工匠、優待工匠、爭做工匠的社會氛圍。敬請垂注。
  • 必勝客宅急送致敬文化遺產日:匠心堅守 傳遞美味
    文/圖 中國網記者 劉玉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期間,必勝客宅急送市南區曲阜路店迎來了20位小記者,他們在專業大廚的指導下親自動手DIY比薩,了解必勝客宅急送多年來堅守的匠心做美食的理念和態度。
  • 27年看匯源 堅守匠心成就國民果汁
    27年看匯源 堅守匠心成就國民果汁 2019年02月21日 11: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對每一位中國人而言,「有匯源才叫過年」、「團圓時刻喝匯源」不僅僅成為了一種風俗,「匯源」這一品牌名稱本身,早已成為果汁的代名詞,早已被賦予了匠心、品質、健康等豐富內涵。  羅馬城並非一日建成,國民果汁也非短期創造。不妨讓我們追根溯「源」,去發現匯源果汁27年來一直備受消費者歡迎的秘密,去探索匯源果汁27年來傳承堅守的匠心與初心。
  • 廚師+工匠精神 網際網路時代的美味新詮釋
    一位84歲的日本老人用了50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煮一碗而是一碗晶瑩剔透的白米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煮飯人。正如已經91歲高齡的小野二郎,做了一輩子的壽司,終於成為壽司之神。這些故事都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 匠心精神,大國工匠的精神
    匠心精神何為匠心精神?我國是一個大國,當然能工巧匠多不勝數,那些獨具一格的建築物,有哪個不是工匠用心血雕刻出來的?工匠的那種精神使我敬佩!明白就不搞了,那就是當時的我,當初鋸掉的木頭原來是為了鹿角的形狀,當初鋸木頭的時候要用精度量器呢!三個月後鹿頭終於成型了,經他一上色本來栩栩如生的鹿頭更加生動形象,大老遠看上去以為是一隻鹿,他終於閒下來了,我立馬跑上去問,大爺,你這鹿頭是用來賣的嗎?
  • 老味道 | 靠一碗鴨肉飯,火了15年!
    一大盆燜鴨裡面腐支也是不少,好像平時我們吃的鴨肉飯裡面,燜鴨放腐竹會比較多,但是老闆另闢蹊徑,放了我們拜神常用的腐支,有想法。腐支就像海綿一樣吸滿了湯汁,不像腐竹久煮會爛,腐支是越煮越入味。趕忙讓老闆娘給我來上一碗加料的,平時一碗是15元,我加料一碗20元,價格有點貴。
  • 大御瓷器揭秘—這些年守藝人們堅守的「匠心精神」
    「技」便是「匠心精神」,是對所做事情有近乎強迫的專注與堅持。陶瓷,是地母與火神的結晶,是世界的瑰寶,是千年不滅之薪火,是匠人匠心一脈傳承的結果。匠人匠心景德鎮對陶瓷的工藝傳承和發展無疑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了解景德鎮制瓷後,你才會明白制瓷作並不容易!
  • 2020年高考作文練習素材:匠心
    (人民網)  7.於國,匠心之士為重器;於家,匠心之士為頂梁;於人,匠心之士為楷模。(《匠心》)  8.匠心就是做到極致,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斷進取的工作態度。(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  9.於大國工匠而言,對極致的追求好比一場修行,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以萬千錘而鑄一器。
  • 魯班張:用品位改變河南餐飲形象——精選全球好食材,匠心烹製中國菜
    初心丨做好一碗飯新密深山裡的苟堂鎮槐樹嶺村,閉塞、缺水、貧窮,魯班張創始人張書安就出生在這裡。改革開放開始那一年,張書安還在上小學,家境貧寒,最大的願望是每天能吃飽飯。高中時期,為減輕家裡的負擔,張書安放棄了高考,提前就業。
  • 南海大城工匠人物故事|品味匠心故事 感受拼搏人生
    他們是南海製造行業的佼佼者、創新技術的帶頭人,是勇於突破的領跑者、是傳統技藝的堅守者。是他們,以堅守賦予南海在改革開放40年勇立潮頭充足強勁的動力;是他們,努力描繪南海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在他們身上,凝聚著南海大城工匠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
  • 老味道 | 靠一碗鴨肉飯,這店火了15年!
    在澄海蓮下有這麼一碗鴨肉飯,已經開了15年之久了,許多食客願意為了它驅車前來。每天下午6點開檔,早來都沒得吃。就連不喜歡鴨肉飯的人,在試過一次之後也都逃不開「真香」定律。我是一個很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這家鴨肉飯真的從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被瘋狂安利的,所以這一次去蓮下,我硬生生的從下午等到了傍晚,就等著6點一到來上一碗香噴噴的鴨肉飯。
  • 匠心築夢,設計先鋒—7位設計師獲2018廣東省嶺南工匠
    為進一步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弘揚「工匠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若干指示和號召,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總工會於2016年3月8日下發了《關於開展推薦「身邊南粵工匠」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粵工總明電〔2016〕11號)文件,要求各市總工會和各省級產業工會在本地區、本系統開展「身邊南粵工匠」尋訪活動,並上報省總工會。
  • 吉野家官網匠心,用美食回饋一路拼搏的你
    吉野家官網匠心,用美食回饋一路拼搏的你 2018-03-28 10:36:41   來源:網絡綜合
  • 「高州木刻畫」代表性傳承人吳思志:用匠心守護非遺傳承
    工匠精神,成為當前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詞。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 2019 年「南粵工匠」推薦學習活動,20 名「南粵工匠」從全省千萬勞動者中脫穎而出。
  • 60年匠心,60年傳情——紅豆風雨一甲子 不變匠心永傳承
    能走過60年的企業,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正如當今在中國紡織服裝領域獨樹一幟、發展快速的紅豆男裝。今年是紅豆成立60周年,60年匠心,60年傳情,紅豆60歲,正青春。紅豆男裝帶著恆久不變的鑽石初心,讓「每個人都有一件白襯衫」深入人心。
  • 吉野家書寫百年匠心美食 帶來舌尖上的好味道
    有人用十年的時間練得一手好字,有人用二十年的時間奏得餘音繞梁,有人用五十年的時間潛心學問,還有人,用一百一十九年的時間,書寫匠心美食的故事,而這就是吉野家的百年堅守。119年的匠作情懷,百年堅守的品牌理念,堅守的不僅僅只是美味,更是百年未變的匠心。
  • 根植匠心文化,培育匠心情懷——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工匠講壇開講
    11月12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地滋樓A區二樓的報告廳裡座無虛席,一場精彩的工匠論壇報告正在舉行……金馬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趙昌德作為此次報告會的受邀嘉賓,以「匠心求精 融會創新」為主題的報告在這裡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