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化利用率上海市第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中心城區第一,上海長寧...

2020-12-24 大洋網

7月29日,在上海市新聞發布會上,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介紹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情況。王為人表示,長寧區在全市率先開展破牆開店整治、率先完成戶外屋頂廣告的全面清除,全區10個街鎮全部被評為市無違建創建先進街鎮。精雕細琢推進城市更新,"藝術愚園""靜雅武夷""人文新華""漫步番禺"美麗街區商旅文更加融合、更有溫度、更具品味,幸福裡、上生新所、蘇州河健身步道等公共空間煥然一新,一批小而美的社區"微更新"讓環境有了大提升,成為網紅打卡地。。

據介紹,長寧區堅持高標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探索創新沿街面商鋪上門收集等方式,創建成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資源化利用率達68%,全市排名第一。2016年以來,累計新增43萬平方米公共綠地和立體綠化,綠化覆蓋率超過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4平方米,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

昔日老舊小區變身精品社區

上海長寧區近年來以更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級以下舊裡改造的基礎上,「抬底部」實施非成套房屋綜合改造、「優環境」開展精品小區建設、「提品質」推進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廣覆蓋」推進「家門口工程」等,不斷改善居住條件。更實舉措提高居民安全感,我們加強人防、技防、物防等守護一方平安,今年以來99.5%的居民小區實現入民宅盜竊「零發案」,兩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相比全國同類型城區,發案率最低、破案率最高。

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兩個小區。小區裡乾淨整潔,綠樹成蔭,每個角落都會給人一種驚喜。小區裡不僅小花園,小菜園,兒童遊樂場,健身步道,還有各種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設施,樓道裡沒有任何雜物,牆壁上的繪畫也增添了一絲童趣。小區一角的的「生境花園」成為了一處生態自然、促進睦鄰交流的場所。高大的樹木、各種花草,還有池塘,豐富的綠色生態,引來了小松鼠的光臨。


據介紹,這兩個小區均為售後公房,共有1103戶,小區老人多,流動人口多,公共設施少,五年前,它和很多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一樣,建築、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機動車亂停,綠化帶上停車的,放垃圾的現象天天有,居民們隨意亂扔生活垃圾包,生活環境糟糕,鄰裡關係緊張,居民就把所有不滿情緒都對準了物業公司,居委會。

這幾年的努力,讓小區變得更美。居民們很滿意。回想這幾年的總支的工作,虹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紅萍說,總結起來其實很簡單,我們所有工作的中心就是「和居民一起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不懈努力。」

改造容易,維持難。圍繞「社區治理難點」如何突破?吳紅萍說,發揮居民自治管理很重要。「虹旭小螞蟻社區管理志願者團隊是很重要作用。小區裡除了兒童樂園、大件垃圾箱房這些大項目有專門的小螞蟻團隊管理外,集民智、民力而誕生的狗狗糞便箱、蚯蚓塔、喵星人樂園等小項目志願者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小區的狗狗糞便到處都是怎麼辦?我們就發明一個蚯蚓堆肥塔讓蚯蚓來幫忙,再讓我們的養寵先鋒隊來監督。野貓窩亂搭亂建,環境差還擾民怎麼辦?那就給喵星人建個樂園,愛貓人士組隊管理。健身步道老人早晚鍛鍊擾民怎麼辦?那就建立老人志願者,與老人一同鍛鍊,一起管理。」



吳紅萍說,在小區微更新項目,要挖掘居民的興趣,發揮居民的專長,並與社區空間營造結合起來。「因此成功地塑造了同心微園、蔬香菜園、桂香文園、生境花園等等。我們通過這些空間的營造,把各類居民都吸引出來了,建立了熟人社區,促進了睦鄰友好,激發了居民自治的熱情,培育了居民的社區精神。

如今,虹旭小區的「微更新」還在繼續,今年年底這裡將建成鄰裡中心,並通過智慧社區的建設,真正讓社區老人能快樂地居家養老,以及雙職工家庭孩子的「四點半」課堂,「三駕馬車」管理體系等等。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慶輝

相關焦點

  • 上海長寧人均期望壽命85.32歲,長壽秘訣是什麼?
    為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長寧設立了329個睦鄰點,同時利用智能化語音外部系統,每天為1.2萬億獨居老人送上關懷,了解老人生活起居。目前,長寧區10個街鎮已全面建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有助餐服務點80個,設有養老機構48家,老年人床位擁有率持續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 長寧人已坐擁中心城區最多的「四星級公園」!
    日前,上海發布了四星級公園名單,其中,長寧共有5家四星級公園,是中心城區擁有四星級公園最多的區域目前長寧已擁有5座四星級公園長寧的四星級公園都是哪些公園呢?公園原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1998年因建造軌道交通明珠線和延安西路拓寬徵地4300平方米,現有面積6.8萬平方米。這就是天山公園的前身。1975年5月,公園正式更名為天山公園。
  • 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成功試製溼垃圾資源化產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市率先步入強制垃圾分類並資源化利用時代。溼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作為垃圾「三化」的重要組成,是溼垃圾分類形成閉環的末端環節,《條例》已明確提出溼垃圾處置產品用於公共綠地、公益林地甚至農田的土壤改良。
  • 上海長寧發布重要規劃公示 揭曉最新空間規劃
    日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網站公示了《上海市長寧區單元規劃(含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規劃將於11月16日到12月15日期間廣泛徵求公眾意見。記者從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本次規劃明確了長寧區至2035年的發展目標願景,將進一步優化空間結構,撬動長寧東西「兩翼」聯動發展,構建完善的「生活+專業」公共中心體系,並建設生氣盎然的公共開放空間。此次規劃範圍為長寧區行政轄區,面積約37.18平方公裡。
  • 深圳:2018年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
    到2018年,深圳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讓市民真正享受到綠色福利中國園林網8月11日消息:每個到過深圳的人,都對深圳的綠意盎然印象深刻。目前,深圳已經吹響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該方案指出,到2018年,深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讓市民真正享受到綠色福利。道路林木綠化率80%以上據悉,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各項建設指標達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的目標。
  • 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未來五年,上海將著力打造「千園」工程,中心城區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區公園或口袋公園,郊區實現「一鎮一園」「一村一園」。全市新建綠道再增1000公裡,推進實施環城公園帶(一期)建設,形成外環「彩帶」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達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溼地保有量達到46.46萬公頃。
  • 廣州未來四年將投四十億元增建綠地三千六百公頃
    記者今日從廣州市政府獲悉,未來四年,廣州將再投資四十一億元人民幣增加公共綠地三千六百公頃。  在社區公共綠地建設方面,三年共完成五百零五個拆違復綠項目,綜合整治舊城區一百七十九個住宅小區環境,同時對全市閒置地塊進行整治綠化,累計新增綠地五百零六公頃;而新住宅小區和企事業單位新建的配套綠地三年累計增加了近五百公頃
  • 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生態之城」未來...
    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達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溼地保有量達到46.46萬公頃。
  • 上海普陀區規劃:提升人均住宅面積,加強真如主城副中心建設
    上海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消息,《上海市靜安區單元規劃(含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草案》自6月1日起公示,至6月30日止。該草案立足普陀區是上海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形成針對全區的普適性策略和針對性策略;明確全區開發規模、空間結構、用地布局、空間管制、城市設計以及住房保障、公共服務、公共空間、綜合交通、市政公用設施以及環境保護等因素。
  • 新長寧,砥礪奮進二十載
    新長寧動遷公司的很多成功經驗,得以在長寧區乃至整個上海市推廣。除了服務理念,還有先進技術的試點。例如,2012年9月啟動的江蘇北路西塊(三街坊)舊改基地共需徵收1589證1988戶,這是長寧區最大的一塊舊改基地,也是實行徵收政策的第一塊基地,更是拆遷辦變身徵收辦的標誌性基地。  在江蘇北路基地上,上海市首次採用了二維碼電子協議。
  • 看上海丨家門口一片「花花綠綠」,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一間房
    這種「房間」,上海市民人均一間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繼「一雙鞋」「一頁報」「一張床」後,不少市民對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間房」。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園,從不只追求「多」和「大」,公園的生態效應和「以人為本」才是規劃建設的重點。
  • 人均期望壽命85.32歲!長寧如何推進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今天的發布...
    長寧已經連續10多年這個指標在國內保持領先,據我們了解,去年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統計,全世界人均期望壽命最高的是日本83.7歲、瑞士83.4歲、新加坡83.1歲,長寧達到85.32歲,這是一個很高的水平。近年來,長寧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也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
  • 讓家門口的文體設施像「毛細血管」滲入肌理,原來長寧要建的還有...
    其中設有遊泳池、社區體育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長寧區少科站等。「十三五」期間,長寧不斷促進體育設施增量提質,在公共體育服務實現了「優質+均衡」。上海國際體操中心、婁山關路445弄綜合項目、延安中學體育中心、虹橋體育公園、臨空滑板公園、蘇州河健身步道、外環林帶生態綠道等項目,讓健身場地設施離群眾近些、再近些。
  • 眼防動態 | 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長寧研究創新中心專家研討會順利舉行
    (圖片內容: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長寧研究創新中心專家研討會)為進一步落實市、區兩級視覺健康中心的合作發展
  • 2020年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
    啟動儀式上,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王曉奧介紹了本市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成果和總體目標:2000年以來,上海市滾動實施了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實施項目1442項,資金投入約4100億元,全市每年環保投入佔GDP的3%以上,經過近20年的努力,上海的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生態品質逐漸提高。
  • 長興島打造國家一級漁港 兩年後吃海鮮去「長江第一灘」
    今天舉行的市政協「上海生態文明專題」年末視察上,上海市長興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透露,未來,長興島將被打造為「長江第一灘」,包括800米岸線的國家一級漁港、1000米濱江旅遊岸線、申城最大的「杉樹王國」等亮點呼之欲出。屆時,將與浦東的「迪士尼樂園」遙相呼應。
  • 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
    十三五期間,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在今天(14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經初步核定,2020年上海全市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削減68.1%、38.1%、46.6%和2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
  • 你不知道的西安工業遺址,旅遊景觀是這樣設計,緩解人均綠地面積
    封閉空間:東北面以及東南南面的新建居民住宅群,中北部的古建築和新建居民住宅群用地封閉性較強,現有可利用公共空間較少。半開放空間:各集中的住宅群之間由於建設規律不統一有面積不等的空間為半開放區域,主要集中老建築群之間,可步行穿越。
  • 原來長寧有這麼多有趣好玩的地方
    據樂遊上海:長寧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比如,在周家橋街道,張愛玲母校遺址、第一紡織機械廠可以窺見歷史的變遷;在天山路街道,拔地而起的虹橋藝術中心也見證了老城區的發展……這些矗立在長寧人家門口的建築、雕塑,會隨著她們背後的故事,隨著人們一次次地路過,一次次地談起而被深深地烙印在記憶深處。
  • 上海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超東京 三年內或超承載量
    上海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超東京 三年內或超承載量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上海常住人口淨增661.15萬,年均增長66萬,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佔比由「五普」(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8.6%提高到39%;城鎮建設用地已佔市域總面積的48%,接近50%生態極限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