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上海市新聞發布會上,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介紹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情況。王為人表示,長寧區在全市率先開展破牆開店整治、率先完成戶外屋頂廣告的全面清除,全區10個街鎮全部被評為市無違建創建先進街鎮。精雕細琢推進城市更新,"藝術愚園""靜雅武夷""人文新華""漫步番禺"美麗街區商旅文更加融合、更有溫度、更具品味,幸福裡、上生新所、蘇州河健身步道等公共空間煥然一新,一批小而美的社區"微更新"讓環境有了大提升,成為網紅打卡地。。
據介紹,長寧區堅持高標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探索創新沿街面商鋪上門收集等方式,創建成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資源化利用率達68%,全市排名第一。2016年以來,累計新增43萬平方米公共綠地和立體綠化,綠化覆蓋率超過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4平方米,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
昔日老舊小區變身精品社區
上海長寧區近年來以更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級以下舊裡改造的基礎上,「抬底部」實施非成套房屋綜合改造、「優環境」開展精品小區建設、「提品質」推進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廣覆蓋」推進「家門口工程」等,不斷改善居住條件。更實舉措提高居民安全感,我們加強人防、技防、物防等守護一方平安,今年以來99.5%的居民小區實現入民宅盜竊「零發案」,兩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相比全國同類型城區,發案率最低、破案率最高。
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兩個小區。小區裡乾淨整潔,綠樹成蔭,每個角落都會給人一種驚喜。小區裡不僅小花園,小菜園,兒童遊樂場,健身步道,還有各種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設施,樓道裡沒有任何雜物,牆壁上的繪畫也增添了一絲童趣。小區一角的的「生境花園」成為了一處生態自然、促進睦鄰交流的場所。高大的樹木、各種花草,還有池塘,豐富的綠色生態,引來了小松鼠的光臨。
據介紹,這兩個小區均為售後公房,共有1103戶,小區老人多,流動人口多,公共設施少,五年前,它和很多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一樣,建築、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機動車亂停,綠化帶上停車的,放垃圾的現象天天有,居民們隨意亂扔生活垃圾包,生活環境糟糕,鄰裡關係緊張,居民就把所有不滿情緒都對準了物業公司,居委會。
這幾年的努力,讓小區變得更美。居民們很滿意。回想這幾年的總支的工作,虹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紅萍說,總結起來其實很簡單,我們所有工作的中心就是「和居民一起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不懈努力。」
改造容易,維持難。圍繞「社區治理難點」如何突破?吳紅萍說,發揮居民自治管理很重要。「虹旭小螞蟻社區管理志願者團隊是很重要作用。小區裡除了兒童樂園、大件垃圾箱房這些大項目有專門的小螞蟻團隊管理外,集民智、民力而誕生的狗狗糞便箱、蚯蚓塔、喵星人樂園等小項目志願者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小區的狗狗糞便到處都是怎麼辦?我們就發明一個蚯蚓堆肥塔讓蚯蚓來幫忙,再讓我們的養寵先鋒隊來監督。野貓窩亂搭亂建,環境差還擾民怎麼辦?那就給喵星人建個樂園,愛貓人士組隊管理。健身步道老人早晚鍛鍊擾民怎麼辦?那就建立老人志願者,與老人一同鍛鍊,一起管理。」
吳紅萍說,在小區微更新項目,要挖掘居民的興趣,發揮居民的專長,並與社區空間營造結合起來。「因此成功地塑造了同心微園、蔬香菜園、桂香文園、生境花園等等。我們通過這些空間的營造,把各類居民都吸引出來了,建立了熟人社區,促進了睦鄰友好,激發了居民自治的熱情,培育了居民的社區精神。」
如今,虹旭小區的「微更新」還在繼續,今年年底這裡將建成鄰裡中心,並通過智慧社區的建設,真正讓社區老人能快樂地居家養老,以及雙職工家庭孩子的「四點半」課堂,「三駕馬車」管理體系等等。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