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那場康橋絕戀

2021-02-13 白落梅


音頻主播:鹿鳴悠悠(微信公眾號:luxiaojienihao)

 

光陰的溪流時淺時深,時急時緩,一如人生時而平淡沉靜,時而波濤不息。走過的歲月,看罷的山水,不能轉身,也無法重來。

 

陌上紅塵,多少衣香鬢影、秋水麗人,究竟誰才是你過盡人海的歸依。驀然回首,原來於佛前苦苦相求的緣分僅是剎那的相逢。他依舊整日沉醉在倫敦的煙雨中柔情百轉,徜徉於康橋的碧波裡詩心蕩漾。他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一直在痴痴守候那位水畔伊人。

彼時,國內政界的風雲人物林長民赴歐洲考察。與之同行的,還有其十六歲的女兒林徽因。林長民和徐志摩的恩師梁啓超為政壇好友,徐志摩早在國內便久聞大名。一次機緣巧合,有幸參加林長民的演講會,並與之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徐志摩並不知他與林長民的忘年之交會牽引另一段緣分。他不知會因此結識與之糾纏一生的女子,發生一段銘心刻骨的愛情。在美麗的倫敦,在詩意的康橋,是宿命,是成全,是錯誤,抑或僅僅只是一段插曲。

她叫林徽因,一個生來就讓百花失色的女子。那時的她,二八芳華,風姿綽約,靜若白蓮,其父曾自豪地說,「論中西文學及品貌,當世女子舍其女莫屬」。她此番漂洋過海不過是為了探看新奇的世界,汲取新穎的知識,邂逅鮮翠的風物。她以優異成績考入聖瑪利學院,僅憑素顏便足以傾倒眾生。

林徽因不是小家碧玉,她秀美亭亭,落落大方。她既有江南女子的溫婉底蘊,又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她柔情又聰慧,典雅亦高貴。她博覽群書,領略過名山大川,結識過社會名家。然而她更喜歡獨自待在居住的寓所,偎於壁爐邊,調一杯咖啡,讀書靜思。奈何雨霧之都總是添惹寂寞,撩人情思。
那是一個尋常的午後,微風細雨,時光靜好。徐志摩和林長民像以往一般愉快地交談,林徽因不經意的一抹倩影令徐志摩怦然心動,從此種下情根。僅一個瞬間,他便認定,這個女孩是他魂牽夢縈、等候多年的戀人。世間當真有如此娉婷婉約、秀麗輕靈的女子。她是那個從三千年前的《詩經》裡緩緩走來的女子,是那個歷經唐月宋水的女子,是春風十裡邂逅的故知,也是民國世界裡的絕代佳人。不知前世多少次的錯過,今生多少年的等候,才換來這金風玉露的相逢。一刻千金,那個午後讓徐志摩恍入幻境,願此生於夢裡沉睡,不必醒轉。歸去之後,徐志摩更是整日神魂顛倒,心中無國事天下,更無百相眾生,只有林徽因的身影、清顏。自此,徐志摩開始拒絕往日煩瑣的社交,頻頻拜訪林長民。甚至在那段時間裡,徐志摩每天都去林家喝下午茶,只為一睹佳人風採,得見她一顰一笑。他與林長民整日高談闊論,古今中外,文學人生,政治時事,生活愛情。剩餘的時光,徐志摩便和林徽因對坐,有時歡聲笑語,有時相看無言。素日裡風趣幽默、能言善語的徐志摩,在林徽因面前竟有種種不安和惶恐。她春水素顏,所有華麗美妙的言辭於她無絲毫作用。任何的修飾、雕琢、襯託都是對她的侵犯。她端坐如蓮,高貴優雅,娟秀清麗的臉上卻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靜婉風流。他試圖使盡所有言語,竟不及她的沉默。他甚至坐立不安,只看著她,心裡就滿滿的,不去思想。她素手蘭心,讓他驚喜膽怯,愛慕難捨。原來,在遇到真愛之時,一切都盡心如意。對,她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愛,是暖,是希望,是天真,也是莊嚴。她是蓮花之身,不惹愁牽怨,不悲天憫人,不哀樂纏身,不染紅塵俗念。他內心的情感早已波濤洶湧,泛濫成災,她始終沉靜溫和,不驚無恙。他不知,那時的她正值妙齡,情竇初開,成日面對這樣一位風流才子,被他詩樣的語言、儒雅的風度所感染,又如何不會生出愛慕之心。只是,愛情於她太過陌生和迷離,仿佛是小說裡的故事。他們之後如同陽光和煙雨,秋水與春風,有太多的不合時宜,亦有太多的商量不定。

那時,他二十四歲,早已成婚,且有一個兩歲的孩子。而她,十六芳齡,並早已知道父親將她許配給梁啓超的長公子梁思成。她雖受西方教育,卻是個知書達理、有涵養的女孩。她澄澈如水的內心,因他的出現,泛起了漣漪。

在她最美的時候遇見了不該遇見的男子。是幸,還是不幸?倘若沒有徐志摩,林徽因的一生亦不會平淡如水。以她的美貌和才情,無論行至何方,所遇何人,命運皆會有不凡的安排。但徐志摩給了她世間尋常男子所不能給的詩情、浪漫以及感動。

他視她為人間高貴的女神,為愛情的使者,為此生命定的主人。他怕自己輕易去表白會將之驚嚇,他更厭惡自己是已婚男子,般配不起她的潔白純淨。可他無法按捺內心的情感,亦顧及不了那凡塵的許多規矩,他生怕因了自己的怯弱和猶豫,與苦苦等候多年的愛情輕易擦肩。他願自由如詩,像春風一樣走進她的世界,給予她愛和柔情。他們相約在康橋,於河畔金柳下,於煙雨小舟上,一起暢談文學、藝術、人生、詩歌和愛情。彩虹築夢,夏蟲為媒,一切都那麼自然由心,那麼浪漫唯美,可是又那麼令人黯然神傷。他的愛形同烈火,又如浪濤,來勢洶洶,讓她躲閃不及。他深深沉醉在愛河中,甜蜜憂傷,她迷失在情感世界裡,彷徨不安。他熾熱狂野,她靦腆拘謹,他情難自禁,她羞澀難語。他為她寫下一封封熱烈的情書,一首首愛慕的情詩,她卻不敢回他隻言片語。他認她為魂之所系、情之所鐘的女人,她總是刻意躲避他那溫情灼人的目光。

他徹底淪陷於這場愛戀,無法清醒自拔。對著康橋蕩漾的碧波,對著斜陽金柳,許下海誓山盟,但求地老天荒。儘管他的內心惆悵不已,她的沉默牽扯出他無盡的愁思和恐慌。但她高貴的容顏,超然於世的美麗,令他不由自主,甘願與愛誓死相隨。

塵世有太多的不如人意,唯愛情可生可死。徐志摩知道,他絲毫的猶豫或止步都會令林徽因倉促轉身。他應當不顧後果,不惜一切,只為換取她的一次回首,一次微笑。她畢竟只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於眼前這個已有家室的男子如何敢輕言愛意,傾訴相思。
純潔如她,在遲疑中不知該如何面對他的一往情深。若說愛,心中為何那般惶恐迷離,不知所措;若說不愛,又為何那般失落寂寥,悵然難捨。她太過年輕,從小在舊式倫理教育薰陶下長大的女孩根本無力承受他沉重的感情。他依舊不離不舍,每日如影相隨,她只好委婉相待,不接受,亦不拒絕。人世愛恨情怨如滄浪之水,如何可以做到清澈分明?他本是文人詩客,她亦是才女佳人,其喜樂哀思又豈同常人?他自是縱身一躍,落入情海,不問死生,她亦不能做到置身事外,毫髮無傷。寂夜裡,她寫詩:「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像。」林徽因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只是她有一顆清醒的心,她明白生命的方式,不會輕易讓自己沉迷,讓自己被情愛所傷。

相關焦點

  • 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附MV)
    在英國倫敦劍橋大學,16歲的林徽因遇上了徐志摩,她生命中第一個愛的男子。無論是緣是債,是悲是歡,是甜是苦,都要學會嘗試,學會開始。  自從那一次邂逅,徐志摩便認定林徽因是他命裡的紅顏。那些日子,倫敦的雨霧好似在為林徽因和徐志摩有意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每一天都那樣若有若無地飄著,無休無止。林徽
  • 林徽因漂亮嗎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
    竟然讓三位男人為之傾倒,徐志摩為了她和張幼儀離婚了,金嶽霖為了她終身不娶,她到底有多麼漂亮才讓那些男人為了她做到這種地步。翻開相冊,我們可以看到林徽因其實沒有那麼的漂亮,頂多算是清秀,那麼她是怎麼迷倒那麼多男人的呢?林徽因勝在溫婉大旗,根據相關的書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林徽因更多的是內在美。
  • 徐志摩的康橋之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對康橋是有特殊感情的,是什麼原因使大詩人對康橋割捨不下?是什麼原因使徐志摩甘願做康河的一條水草?又是什麼原因讓徐志摩離開康橋時盼望含笑歸來……這一切,都緣於那場曠世之戀!一,康橋之戀,美好初見1920年秋,在外求學的徐志摩由美國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學習。不久,徐志摩認識了同樣在倫敦的林長民和林徽因父女。同時,徐志摩經英國學者狄更生介紹,以特別生資格入劍橋大學皇家學院,開始了真正的康橋生活。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如果沒有1931年的那場變故,不知徐志摩後半生會選擇怎樣的活法,只是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彼時,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約已是眾所周知,流言蜚語讓她醒悟,一段時間後,她決定和梁思成遠赴美國留學。留下來的徐志摩難過不已,他想要以寫信的方式與林徽因告別,可信還沒寫完,火車已經開了。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正是因為這些豐富的經歷,以及與各類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徐志摩回國後,便大量發表文章,並且創辦了新月社。徐志摩的死是意外,他因為要參加演講會乘坐飛機,後飛機失事墜崖而死。自古才子多風流,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人有著情感糾葛。他和髮妻張幼儀並沒有感情,即使張幼儀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但是在他遇見林徽因後,便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
  •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愛有多深?他飛機失事後,林徽因是怎麼做的?
    歡迎閱讀今天的文章,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愛有多深?他飛機失事後,林徽因是怎麼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戀,然而當時的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他對林徽因愛得十分深沉,為了她毅然決然的跟妻子離婚了,可是他離婚後,林徽因已經等不及,跟梁思成定了終身。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如果林徽因是寫給兒子的,在字裡行間我們應該能夠感覺到一種母愛的氣息撲面而來,但是我們卻無法看到字裡行間感覺有孩子的影子。如果硬是要往上靠,也只能說是林徽因有了兒子以後,做為初為人母的林徽因對四月天的美好景象的一種抒發。也可以說是說兒子的降生,讓她有了創作四月天的欲望和靈感,激活了她的創作動機。那麼之所以大家認為是寫給徐志摩的 ,也是有很多理由可以站得住腳的。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徐志摩《再別康橋》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民國有名的才子佳人,這兩人之間妙不可言的感情故事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嘆息的素材。兩人都熱愛文學,喜歡作詩,都是非常浪漫多情的人。但不同的是,徐是一個真正的浪漫主義者,而林的浪漫中又多了幾分理性。
  • 為什麼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林徽因卻嫁給了梁思成?最少有三個原因
    中國著名浪漫詩人徐志摩出生於1897年1月15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不但是詩人,而且還是教育家。徐志摩1924年任北大教授。1926年,徐志摩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教授。1930年應胡適之邀,徐志摩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 CP向8:徐志摩和林徽因—我是天空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一首《再別康橋》可以說讓中國的學子都認識了徐志摩,或許不是很熟悉,但是只要說出徐志摩這三個字人人都是似曾相識的。有對徐志摩進行進一步了解的人,自然也知道了林徽因,知道這個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卻愛而不得甚至可以說為她付出生命的女人。
  • 徐志摩與康橋
    ,原來國王橋才是徐志摩心目中的康橋。90年前,新月派詩人徐志摩離開馬賽歸國,當海船行駛在中國南海時,他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展紙抒發了他在1928年7月重遊康橋的感受,吟成《再別康橋》這首傳世之作。從此,《再別康橋》成為中國與英國文化溝通的一個紐帶。到英國訪學或遊覽的中國人都希望看看徐志摩詩中的康橋。
  • 再別康橋,徐志摩的自由與愛
    《再別康橋》是小Z很喜歡的一首詩,所以在看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時,他便也愛屋及烏地很喜歡大學時代的女主人公趙默笙。但是,對於作者徐志摩,小Z就有些矛盾的。一方面,他感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能將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可另一方面,他又對這位可稱得上才子的大詩人,頗有些微詞。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難能可貴的是,她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義女),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 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張幼儀說:關於愛不愛徐志摩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
  • 徐志摩日記公案,凌叔華林徽因各懷心思,妻子陸小曼無緣收藏
    美人和英雄、才子和佳人總是相伴而行,歷史上多少的恩恩怨怨都由此而產生。哪怕就是人死燈滅已久,仍依舊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的感情恩怨不就是如此。作為民國時期有名的風流才子,徐志摩幾乎每段戀情都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而在他的這些感情中,尤以對林徽因的感情最為深切和痴纏。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徐志摩與林徽因:愛情不是浪漫的想像而是煙火氣的生活
    ——徐志摩《再別康橋》仿佛徐徐的柔波在心裡蕩漾,康河的水,涓涓的流淌著。詩人的浪漫大概來自於有一顆爛漫的心和對女神的迷戀和痴情,或許這樣才能產生這麼多激情澎湃的經典。然而,康河的水從來沒有掀起過大的浪花,一直都是平平靜靜地流淌著。正如,痴迷的愛情總要回歸現實的平淡。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給徐志摩嗎?答案在林徽因的一篇文章裡
    01因為林徽因與徐志摩之間的故事太廣為人知了,特別是徐志摩那首美得讓人著魔的《再別康橋》,更讓倆人的愛情事故一直「火」到今。有人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詩中到處都是徐志摩丰神俊逸的影子。「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 泰戈爾作一詩歌,僅有三句,隱喻說出徐志摩與林徽因的關係
    徐志摩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帶著林徽因走進詩書文的殿堂。康橋邊,大街上,公園的長椅上,都有他們的身影。每當林徽因有疑惑的地方,徐志摩就會悉心為她講解。慢慢地,倫敦的冷風無法吹滅徐志摩心中的火熱。雖然他比她大,雖然他剛結婚生子,但是徐志摩還是告白了。告訴她,告訴她,他有多愛她。
  • 6首詩8張老照片,給你不一樣的才女林徽因,弔唁徐志摩那首很經典
    眾所周知,在林徽因的身上,有很多的頭銜,比如說女建築家、女作家、女詩人,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等等。但是大家最關注的恐怕還是徐志摩的「夢中情人」這個說法,尤其是那首《再別康橋》,有人說這就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歌,代表著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