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義書法藝術館落戶武訓故裡聊城冠縣柳林鎮

2021-01-10 齊魯網

李炳義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在武訓故裡山東聊城冠縣柳林鎮舉行

李炳義先生為大家介紹自己的書法作品

李炳義書法藝術館位於柳林鎮武訓紀念館西側

  齊魯網聊城10月17日訊(記者 於鵬 實習記者 馬迪)10月16日,李炳義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在武訓故裡山東聊城冠縣柳林鎮舉行。省軍區、冠縣縣委縣政府、柳林鎮政府、山東政法學院相關領導及部分書法愛好者參加了開館儀式。

  李炳義書法藝術館位於柳林鎮武訓紀念館西側,柳林鎮文化站三樓,共六個展廳,展覽作品有李炳義先生歷年來五分之一的書法作品、中國書法名家為李炳義先生的題詞、李炳義先生與書法名家的合影以及收錄其作品的作品集等。

  李炳義先生是一位著名詩人、書法家,字子正,號華冠,書齋名妙香齋,1938年生於山東冠縣柳林鎮大楊莊一個書香門第貧苦家庭裡,七歲學書,打下了紮實的書法功底;十歲時為人寫春聯、請柬、大標語,書名已譽滿鄉裡;十七歲參軍做文書工作,當時被人們譽為"志願軍後勤部的一支筆"。後又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到飛彈衛星發射基地專作文化宣傳工作,在基地舉行的大型書畫展覽中兩次榮獲書法一等獎。1984年3月轉業到山東政法學院任工會主席,期間組建了山東政法學院書畫家協會,並舉行過多次書畫展,受到省書協的好評。2013年6月30日,世界教科文衛組織授予「大不列顛百科藝術家」榮譽稱號

  李炳義的書法作品用筆極具有節奏感,師古不泥於古,更具創新精神,形成了自己有意味的形式。李炳義說,"潛心奮志學書法,博採眾長成名家,貴人相助建書館,留下精彩耀中華"是他終生奮鬥的目標、也是他一生真誠的寫照。

  柳林鎮因作為武訓故裡而文明,武訓是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譽為"千古奇丐"。

  近年來,柳林鎮為傳承武訓精神,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柳林鎮的教育和改建工作,先後重建了武訓初級中學和武訓小學等學校,並在東街改建柳林鎮首個城市化小區。柳林鎮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武訓文化被傳承發揚廣大,柳林花鼓被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柳林鎮被評為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今年5月,李炳義先生把他70多年的筆耕成果和收藏珍品百餘幅捐獻給冠縣柳林鎮政府,同時還把《李炳義書法選集》等共計3萬餘元的圖書捐獻給冠縣武訓中學和冠縣武訓希望小學,以回報家鄉。不久,鎮政府開始為他籌備建立書法藝術館,以李老的高貴品德和滴水石穿、業精於勤的風尚激勵後人發奮學習,弘揚中華民族的書法瑰寶。李炳義先生說,他是喝著家鄉的水,吃著家鄉的飯長大的,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哺育了他,在家鄉建館是為了回報家鄉、感恩家鄉百姓。

  李炳義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要留名就要留一些好名聲,所以要學習樂善好施的武訓先生,建立書法藝術館是為了教育後代,弘揚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瑰寶、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多出人才。

  李炳義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名家就是因為苦心學習百家之長,建館之後他也歡迎學生們來這裡學習,幫助他們以後成才。最後,李炳義說他能取得這些成就離不開鎮政府的幫助,離不開夫人對他的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尋訪武訓故裡:乞討興學仁義精神 武家後人仍在傳播
    高歌臺為梅花型全石結構,以示武訓興學的艱辛歷程及弘武代表人物的卓世風骨。  武訓紀念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11月,武訓紀念館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主要景點除了高歌臺外,還有武訓祠、武訓墓、武訓陳列室、武訓碑廊、武訓魂、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
  • 武訓紀念館
    武訓紀念館位於聊城市冠縣柳林鎮,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千古奇丐"武訓墓地,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  1838年12月5日,武訓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於1896年6月4日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9歲。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又名武七,字蒙正,自號義學症,諡號義學正。
  • 千古一丐武訓先生的故事
    清朝末年1838年,山東堂邑縣武家莊(現屬山東冠縣柳林鎮),有一個叫武宗禹的漢子,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幾畝薄田難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緊巴又不順心,甚至給第三個剛出生的兒子起名的興趣都沒有了,「他在叔伯兄弟們中間排行老七,就叫武七吧」,武宗禹敷衍道。
  • 臺灣《走進山東》採訪攝製組到武訓紀念館錄製節目
    2014年5月6日下午,由臺灣中天電視公司和聯合報組成的《走進山東》採訪攝製組一行三人到冠縣武訓紀念館採訪錄製節目,山東省臺辦新聞處孫培君、聊城市臺辦副主任陶新鎮、冠縣臺辦主任馬全林、冠縣旅遊局負責同志等陪同活動。
  • 冠縣舉辦「武訓歌謠」 董鳳基、劉廣東、吳澤浩書畫展
    聊城齊魯網6月25日訊(冠縣臺 蘇玲)6月24日,為進一步弘揚武訓精神,傳播義學正能量,再現武訓先生事跡,全面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山東人大書畫院冠縣在武訓紀念館舉辦「武訓歌謠」—董鳳基、劉廣東、吳澤浩書畫展活動。
  • 聊城冠縣今年二季度實現旅遊收入2.98億元,鄉村遊是熱門
    冠縣歷史文化悠久,是「千古奇丐 武訓故裡」和著名的「中國鴨梨之鄉」。當前,旅遊事業正在有序恢復發展。據統計,2019年冠縣全年旅遊接待人數250.7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25億元,全年接待過夜人數123.09萬人次。
  • 聊城冠縣今年二季度實現旅遊收入2.98億元,鄉村遊是熱門
    冠縣歷史文化悠久,是「千古奇丐 武訓故裡」和著名的「中國鴨梨之鄉」。當前,旅遊事業正在有序恢復發展。 近年來,冠縣縣委、縣政府把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龍頭產業來培植,全力打造「生態農業、休閒度假、歷史文化、紅色旅遊」四大品牌,相繼開發建設了馬頰河生態度假區、天沐·江北水城溫泉度假區、中華第一梨園風景區、武訓紀念館、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清逸生態園、犇犇生態園等精品景區,成功舉辦了十五屆梨園文化觀光周和十三屆採摘遊園活動。
  • 驥之:武訓的壯美精神世界
    作者:驥之我在家鄉山東冠縣,武訓故裡,虔誠地叩問武訓精神十八年(始於1996年武訓紀念館興建),驚喜地發現了武訓的壯美精神世界。
  • 喬領、寧雪君藝術館落戶成都
    2018年6月26日上午,落戶四川成都碧水源山莊的喬領、寧雪君藝術館正式揭牌開館,館名由我國書壇泰鬥、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題寫。如今,落戶於成都碧水源山莊的喬領、寧雪君藝術館,將長期面向社會展覽、研究與交流喬領、寧雪君的藝術作品和成就。值得關注的是,為祝賀喬領、寧雪君藝術館在成都新館成立,以及彰顯他們兩人在詩歌和文學方面的全面修養,還特意同時推出了以他們兩人為主要負責人的北京西山詩社和紫禁文學社的掛牌儀式。
  • 臨清歇後語:武訓的腦袋——莫輕彈
    臨清有句歇後語:「武訓的腦袋——莫輕彈(清淡)。意思是說,武訓為了集錢修義學,除在街頭乞討外,還甘願自己忍受屈辱讓人彈打腦袋,以此來換些銅錢增補修義學的經費。可是,誰要彈了他的腦袋不給錢,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 全國最美武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武家氣派!武家人必看!
    武訓先生墓位於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訓先生(1838——1896),山東省冠縣(原堂邑縣)柳林鎮武莊人。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著名平民教育家。他於1896年6月4日在他所創辦的臨清御史巷義學(今臨清市武訓實驗小學)去世,歿後埋葬在當時柳林崇賢義塾東壁外,即今墳墓所在位址。多年來,由於學校不斷擴建,原來的「東壁外」早已成為校園內了。1937年以前,武訓墓是土墓。1937年,何思源先生修築武訓墓園時,把墓也一併修成水泥墓。「文革」之初,武訓先生慘遭掘墓焚屍之劫,後武訓殘骨被武莊武氏後人歸葬武氏祖塋。
  • 全國最美武氏宗祠大集合,盡顯武家氣派! 清河武植墓在列……
    武訓先生墓位於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訓先生(1838——1896),山東省冠縣(原堂邑縣)柳林鎮武莊人。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著名平民教育家。他於1896年6月4日在他所創辦的臨清御史巷義學(今臨清市武訓實驗小學)去世,歿後埋葬在當時柳林崇賢義塾東壁外,即今墳墓所在位址。多年來,由於學校不斷擴建,原來的「東壁外」早已成為校園內了。1937年以前,武訓墓是土墓。1937年,何思源先生修築武訓墓園時,把墓也一併修成水泥墓。「文革」之初,武訓先生慘遭掘墓焚屍之劫,後武訓殘骨被武莊武氏後人歸葬武氏祖塋。
  • 中環藝術館王亞洲陳智書法藝術展開幕
    開幕式現場2014年4月20日上午10時,動靜——王亞洲&陳智的書法藝術展在中環藝術館成功舉行。此次展覽由中環藝術館主辦,紅星擔任策展人,集中展出了80餘幅王亞洲、陳智創作的草書、隸書、行書等多種風格的書法作品。
  • 藝術點亮鄉村 武夏紅藝術館在飛竹鎮斌溪村揭牌
    福州新聞網10月1日訊(記者 邱陵/文 通訊員 許國發/供圖)1日上午,在羅源縣飛竹鎮斌溪村,歷時半年的籌備改造,位於該村武溪36號的武夏紅藝術館正式揭牌,同步亮相的是以「無極變奏」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展。
  • 故宮藝術館落戶前門三裡河
    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東城兩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故宮藝術館將落戶前門大街三裡河地區,故宮古代藝術品和近現代藝術品將有空間得以展示。故宮慈寧宮邊,有個石材砌成的地窖,清代時專為皇宮藏冰,而今被打造成了網紅的「冰窖餐廳」。今年,「冰窖餐廳」將走出故宮,落戶前門大街。
  • 冠縣深挖紅色旅遊文化 投資1.2億整治武訓紀念館
    齊魯網 5月8日訊 (冠縣臺 高楊 史守俠)近年來,冠縣在發展旅遊時,立足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紅色旅遊文化,將武訓紀念館、肖城古韻軍事遺蹟等作為旅遊重點
  • 中國攝影藝術館落戶三門峽
    本報訊(記者劉景華)12月21日,中國攝影藝術館揭牌暨攝影文化項目籤約儀式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前光,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安偉共同為中國攝影藝術館揭牌。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向中國攝影藝術館贈送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收藏作品。
  • 嶺南書法界標誌性人物歐廣勇藝術館在其家鄉落成
    歐廣勇藝術館正式開館 張水木 攝中新網肇慶5月30日電 (索有為 張水木)嶺南書法界標誌性人物、廣東省德慶籍著名書畫家歐廣勇藝術館,5月30日在肇慶市德慶縣正式開館。歐廣勇是德慶縣悅城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編著有《中國歷代書藝概覽》、《廣東省志·書法篆刻》、《歐廣勇書法集》、《粵東金石略補註》、《繼往開來歐廣勇書畫精粹》等書籍,為嶺南書法界標誌性人物,在全國也頗具影響力。其少時遍拜嶺南畫派大師為師,汲取南北各派之長,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
  • 陸炳文敬致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的賀電
    華夏經緯網4月18日訊:臺灣地區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4月18號,敬向《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承辦單位、陝西鹹陽三原的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館長王天喜致上賀電,電文如下
  • 「勞動光榮—文明的迴響:書法之道作品展」亮相太廟藝術館
    「勞動光榮—文明的迴響:書法之道作品展」亮相太廟藝術館 2019年05月30日 17: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呂家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