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義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在武訓故裡山東聊城冠縣柳林鎮舉行
李炳義先生為大家介紹自己的書法作品
李炳義書法藝術館位於柳林鎮武訓紀念館西側
齊魯網聊城10月17日訊(記者 於鵬 實習記者 馬迪)10月16日,李炳義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在武訓故裡山東聊城冠縣柳林鎮舉行。省軍區、冠縣縣委縣政府、柳林鎮政府、山東政法學院相關領導及部分書法愛好者參加了開館儀式。
李炳義書法藝術館位於柳林鎮武訓紀念館西側,柳林鎮文化站三樓,共六個展廳,展覽作品有李炳義先生歷年來五分之一的書法作品、中國書法名家為李炳義先生的題詞、李炳義先生與書法名家的合影以及收錄其作品的作品集等。
李炳義先生是一位著名詩人、書法家,字子正,號華冠,書齋名妙香齋,1938年生於山東冠縣柳林鎮大楊莊一個書香門第貧苦家庭裡,七歲學書,打下了紮實的書法功底;十歲時為人寫春聯、請柬、大標語,書名已譽滿鄉裡;十七歲參軍做文書工作,當時被人們譽為"志願軍後勤部的一支筆"。後又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到飛彈衛星發射基地專作文化宣傳工作,在基地舉行的大型書畫展覽中兩次榮獲書法一等獎。1984年3月轉業到山東政法學院任工會主席,期間組建了山東政法學院書畫家協會,並舉行過多次書畫展,受到省書協的好評。2013年6月30日,世界教科文衛組織授予「大不列顛百科藝術家」榮譽稱號
李炳義的書法作品用筆極具有節奏感,師古不泥於古,更具創新精神,形成了自己有意味的形式。李炳義說,"潛心奮志學書法,博採眾長成名家,貴人相助建書館,留下精彩耀中華"是他終生奮鬥的目標、也是他一生真誠的寫照。
柳林鎮因作為武訓故裡而文明,武訓是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譽為"千古奇丐"。
近年來,柳林鎮為傳承武訓精神,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柳林鎮的教育和改建工作,先後重建了武訓初級中學和武訓小學等學校,並在東街改建柳林鎮首個城市化小區。柳林鎮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武訓文化被傳承發揚廣大,柳林花鼓被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柳林鎮被評為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今年5月,李炳義先生把他70多年的筆耕成果和收藏珍品百餘幅捐獻給冠縣柳林鎮政府,同時還把《李炳義書法選集》等共計3萬餘元的圖書捐獻給冠縣武訓中學和冠縣武訓希望小學,以回報家鄉。不久,鎮政府開始為他籌備建立書法藝術館,以李老的高貴品德和滴水石穿、業精於勤的風尚激勵後人發奮學習,弘揚中華民族的書法瑰寶。李炳義先生說,他是喝著家鄉的水,吃著家鄉的飯長大的,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哺育了他,在家鄉建館是為了回報家鄉、感恩家鄉百姓。
李炳義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要留名就要留一些好名聲,所以要學習樂善好施的武訓先生,建立書法藝術館是為了教育後代,弘揚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瑰寶、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多出人才。
李炳義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名家就是因為苦心學習百家之長,建館之後他也歡迎學生們來這裡學習,幫助他們以後成才。最後,李炳義說他能取得這些成就離不開鎮政府的幫助,離不開夫人對他的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