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時代中最出色詩人系列——南北朝謝靈運吳均

2020-12-11 蔥蜀黍說人說文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此人如此言說,真是狂傲極了。

曹植

可他確實是隋唐之前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他不小心開創了一個詩派。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是他的粉絲,看《滕王閣序》的一句,說的就是他: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山水詩在唐代達到巔峰時期,湧現了一批傑出的大詩人,如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人,都是創作山水詩的巨擘,都是受了此人的影響。

此時你大概會想起劉禹錫那句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風流,的確惹人神往。他就是南朝詩人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山水詩園地,沒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唐人的山水詩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並登峰造極。就此一點,謝靈運可謂「功莫大焉」!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登池上樓》

這是謝靈運的代表作,且看最重要的兩句。

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豳詩,真使我傷悲,想到楚歌,更是讓我感慨。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但是堅持節操哪裡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驗證了。

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複雜的情緒。

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田園的志趣等等,借物借景起興,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

雖然都在借景抒情,但直觀的來看,作者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

看到這四句,是否會自然想到唐朝詩人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和,以及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呢?不得不說,沒有謝靈運在前面,唐人真的能把山水田園詩歌推到這個高度麼?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這句會不會想到明朝湯顯祖在《牡丹亭-遊園》中的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會不會想到杜麗娘在春季花園中嫋嫋娜娜、翩翩起舞的倩影?

這種傳承真的是太自然。

牡丹亭-遊園

是瀟灑還是作死?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風流人物,往往以不拘束於禮法為風雅,阮籍如此、嵇康如此、王敦如此、謝靈運更是如此。用簡單幾個小故事看看謝靈運如何瀟灑到作死的地步。

1. 「打狗」不看主人

但謝靈運這時卻賦閒在家,他原本的爵位還被降了一級。起因是謝靈運先前在劉裕(後劉宋初代皇帝)的封國彭城郡工作的時候,擅自殺了個劉裕麾下的士兵。

劉裕的士兵叫桂興,和謝靈運寵愛的一個小妾偷情。事情敗露,謝靈運怒不可遏,命身邊親信當場殺死桂興,丟到江裡餵了魚。

宋帝劉裕

2. 「遊山玩水」式辦公

劉裕死後,劉義符即位,謝靈運便對政務指手畫腳,大臣對他很不滿,把他外調為永嘉太守。

身為太守,謝靈運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遊山玩水,到處旅遊,為此還專門發明了登山用的「謝公屐」,「理人聽訟,不復關懷」。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打算重新起用謝靈運,但是聘用了他兩次他都不去,直到光祿大夫範泰帶著皇帝的表揚信去請他,謝靈運這才出來做官。但是劉義隆看中的也僅僅是他的才華而已,平時只讓他作作詩、寫寫字,沒有給他實權。

謝靈運喜歡旅遊,有時候一言不合就和一幫朋友遊山玩水去了,乾脆「經旬不歸」,連班也不上了。

3. 「腦子進水」題反詩

後來謝靈運腦子進水,寫了一句詩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這首詩用戰國時代魯仲連「義不帝秦」的典故,表明他不認可劉宋王朝。

劉義隆因這首詩下令把他流徙到廣州。在被押送廣州的途中,謝靈運暗中指使狐朋狗友劫囚車,把自己救出來,事情敗露。

宋帝劉義隆

4. 「夢裡見鬼,夢醒被殺」

據說元嘉五年,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裡忽然有大蟲子。

謝靈運這一次次的胡作非為終於惹怒了宋帝,宋帝下詔將謝靈運棄市於廣州。

5. 留下一串美髯

史載謝靈運是個美髯公,且對佛學有很深的造詣。

臨刑前,他自願把自己的長鬚施捨給廣州祇洹寺,用作寺中佛像的鬍鬚,這束美須為僧人所珍視,保存了270多年。

直到唐中宗時,被皇帝的女兒安樂公主毀掉了。

附篇:

南梁詩人的山水才華實在是令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看罷謝靈運,總覺得對不住南梁另一位詩人,因為實在有不二的絕世的名篇傳世。小編實在收不住筆,繼續簡單寫下心中另一位。

此詩人名叫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

吳均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

名篇《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後如親臨其境。

富春山居圖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一百四十多個字,簡潔而明快,主體上是以四六駢文構成,加以長短句式進行變化和豐富。

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

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

書法《與朱元思書》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本文之美,實在是神乎其技,小編言辭能力有限,難表十之一二。

各位看官,看了謝靈運和吳均二位南朝詩人的幾篇詩作,是否感受到那個年代詩人的狀態?

也許這種狀態不同於唐朝的雄渾、宋朝的婉約、元朝的詼諧、明清的風俗,也許叫做南朝的風採。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關注百家號「蔥蜀黍說人說文」,或者打開百度APP搜索「蔥蜀黍」,在下不才,隨時恭候!

END

相關焦點

  • 南北朝時代:謝靈運和山水詩 鮑照和樂府詩
    南北朝時代,詩歌的發展與魏晉時代頗有不同。劉宋時代謝靈運的山水詩,鮑照的樂府詩,不僅題材內容上有所發展,而且形式技巧上更有新的變化。齊代沈約、謝眺,作詩運用聲律,初步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詩體,這更是重要的成就。但是形式主義的創作傾向也同時有所發展,齊梁以後形式主義的詩風統治著整個詩壇,梁陳宮體詩的流行,更是詩風的墮落。
  • 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夢見謝惠連,如有神助,寫下他最有名的一句詩
    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己誇口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這句話是說天下才華一共有十鬥,曹植才高八鬥,其他的兩鬥他獨佔一鬥,剩餘的一鬥全天下人平分。可以說,謝靈運口氣狂的沒邊了。
  • 南北朝|吳均《詠雪》
    【譯文】微風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飛雪落入竹簾的縫隙。雪花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著,凝結於臺階好似落花堆積。看不見院中楊柳發芽迎春,只見桂枝上掛滿白色的雪花。傷心淚下,愁情無人可以傾訴,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 唯美古風,你可知這些南北朝時期描繪美景的詩歌。
    唯美古風,你可知這些南北朝時期描繪美景的詩歌。從古至今,人們看到美麗的風景時都會忍俊不禁的發出感嘆,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為自然美景所折服。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人看到美麗的風景時又會有怎樣的感觸。三峽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
  • 好詩並不是全在唐朝,魏晉南北朝十大詩人名作大賞
    中華兩千多年的詩歌史,燦若星河,無數的詩人以畢生的才情寫就感人詩篇,這些凝聚著中國人的情感與民族韻味的詩歌,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裡,吟誦不止。「言詩必成唐」,唐詩無疑是星河中最輝煌的部分,詩人、詩篇都達到頂峰,是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蹟。
  • 南北朝最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只描寫了普通的風景,卻充滿詩情畫意
    雖然隱居的生活清苦,可是對於真正的隱士來說,他們對於這樣的一種清苦的生活,卻是樂此不疲,而在這樣的生活中,也最能夠激發他們的靈感,從而寫下不朽的傳世名篇,大概他們可能在創作之時,無非只是描寫了一些普通的風景,以及普通的事物,往往還是信手拈來,但即使是這樣詩作中所傳遞出來的那一份唯美,以及作品中的那一份哲理和樂觀的心態最是令人感動。
  • 中國古代名人傳,南北朝時期謝靈運
    義熙十二年,劉裕在長安時,謝靈運擔任世子中軍諮議、黃門待郎,曾奉命出使去彭城慰勞劉駿,寫了《撰徵賦》。元熙元年,宋武帝劉裕在彭城建宋國,出使歸來的謝靈運被任命為宋國黃門侍郎,後來擔任相國從事中郎,世子左衛率。由於犯了隨意殺死門生罪被免除官職。永初元年。宋武帝劉裕代東晉自立後。謝靈運的爵位由公爵降為侯爵,又做太子左衛率。
  • 在南北朝時期,駢文、抒情小賦都在尋求一種最佳的藝術表現方式
    中間十句寫景,分為二層:前六句一層,寫一年中景色之變化。後四句一層,寫一日間之變化。最後三句收束,說自謝靈運以來,再無能欣賞此等美景之人了。起承轉合關係極為明顯。吳均《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
  • 如何像謝靈運一樣做個旅行作家?這5個條件缺一不可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大佬的頭銜比較特別,既是詩人,又是旅行家,如果放到現在,合併在一起,就成了旅行作家謝靈運。謝靈運一路遊、一路寫,不經意間寫成了山水詩的鼻祖。那如何像謝靈運一樣做個旅行作家?有哪些條件需要具備?
  • 南北朝詩人謝靈運二十五首詩作,不愧「山水詩鼻祖」
    《謝靈運集》的作者謝靈運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他開始,山水詩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流派。在政治上不能得志,謝靈運寄情於山水,加之他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登臨寓目,每每發為詩篇。毛澤東晚年多次評論謝靈運在開創中國山水詩題材方面的貢獻。他認為,山水詩的出現和蔚為大觀,是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沒有魏晉南北朝人開闢的山水詩園地,沒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唐人的山水詩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並登峰造極。就此一點,謝靈運也是「功莫大焉」。
  • 山水詩人謝靈運,一個在亂世依然可以遊山玩水的人靠的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才高八鬥」這個成語,就是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對曹植的評價。他不單評價了曹植,最主要的目的是誇自己的才華,總共十鬥,曹植佔八鬥,他佔一鬥,其他人分一鬥。從這點可以看出謝靈運這個人很是自負啊,不過確實有才,我國的山水詩因為他達到新的境界。
  • 來了,山水詩人謝靈運9首詩中的經典寫景佳句
    謝靈運是南朝宋極為有名的山水詩人,他的詩大多描繪遊玩的地方,或曾為官任職地方的山水景致。他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他在世之時的才名已被譽為「江左第一」,幾乎每一首詩創作完成之後,但凡傳至京都,一夜之間士庶皆遍,他詩作中的寫景佳句自然也成為人們競相模仿的對象。
  • 閃耀歷史,吟詠性情與學以致用,南北朝的文學審美特徵
    南北朝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時期之一,南北方戰亂不止,朝代更迭迅速,長期處於分裂之中。同時民族融合,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這孕育了南北朝燦爛多樣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南北朝文學審美,但國家的分裂也造成了文化的差異。
  • 中國山水詩第一人謝靈運夢中得佳句(大語文之最系列)
    魏晉詩壇上的絕代雙驕謝靈運和陶淵明都生活在東晉和劉宋時代,他們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一個開創山水詩新風,一個引領田園詩風騷,可以算是詩壇上的絕代雙驕。但是由於兩人的出身不同、生活閱歷不同。謝靈運則不同,謝靈運出身名門望族。家中世代在朝廷做高官,家裡擁有大量的土地園林。還養了很多的僕人和婢女為他們服務。可以說謝靈運是叼著金鑰匙出生的。有了雄厚的財力物力支撐,謝靈運可以縱情山水,詩酒人生,再加上謝靈運擁有超人的才華,所以他能成為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 世界地質公園,天下奇秀溫州雁蕩山,還記得課文中的謝靈運嗎?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 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這是我們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雁蕩山》中的一部分,這篇文章選自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雁蕩山》,多年以來一直記得有這麼一座天下奇秀的山在浙江溫州,夢想有一天能夠置身其中。
  • 鄉間女子才華驚人,文豪謝靈運念念不忘
    年少時,謝靈運就展示了非凡的文學才華,他叔父稱讚其「文章之美,江左莫及」。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文學家和旅行家。謝靈運385年出生於始寧東山(今上虞上浦鄉東山),年少時,謝靈運就展示了非凡的文學才華,他叔父稱讚其「文章之美,江左莫及」。
  • 謝靈運《登池上樓》:這才是酒仙李白山水詩的師傅
    詩窮而後工,大抵中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人都是在抑鬱不得志的不平則鳴時,才寫出其一生最好的作品,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也是如此。他與同時代的詩人一樣,都是嗜酒之人,然而他在酒後的創作,誕生了大量在中國詩歌史上堪稱承前啟後的山水詩,從而形成了其詩酒言志的一脈風格。
  • 山中雜詩吳均注音版 山中雜詩這首詩的拼音
    今天小編整理了吳均寫的《山中雜詩》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山中雜詩》  南北朝·吳均  shān jì jiàn lái yān,zhú zhōng kuī luò rì。從第二句中的「窺」字可以看出詩人這裡寫的是近景,「窺」字巧妙而又生動地增強了夕陽餘暉灑落竹林時刻山居小屋環境優雅、明亮的美感。  詩的第三句描寫的是傍晚時刻的景色,描繪了一種清新、明快的沉浸,透露了一種愉悅與欣喜的情懷。最後一句描寫的是詩人的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舒適感。整首詩動靜結合,景中有人、景中含情,體現了山居的清新超脫,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
  • 什麼是山水詩,有哪些大詩人?
    一般認為真正開創山水詩的詩人是東晉的謝靈運。為什麼《詩經》、《楚辭》裡面不乏山水的描寫內容,卻不被認為是山水詩呢?詩歌的發展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東漢,雖然在體裁上有一些小的變化,但是內容和功用上並沒有大的進步,而且也不講究修辭。一直到了曹植出來,文採一說才開始真正在文人中流行起來。
  • 大病初癒的謝靈運,明明是打開窗戶眺望,為什麼叫登池上樓?
    登高臨水,抒發胸臆,是山水詩人的最愛。謝靈運,只有登上位於「池塘上方的樓」,即毗鄰池塘的高樓,才能好好地看風景呀。登池上樓這個短語,不是登池、上樓的意思,其中,只有一個動詞「登」。謝靈運被譽為「山水詩」創作的第一人謝靈運(公元385年-公元433年),名公義,字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和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