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此人如此言說,真是狂傲極了。
可他確實是隋唐之前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他不小心開創了一個詩派。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是他的粉絲,看《滕王閣序》的一句,說的就是他: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山水詩在唐代達到巔峰時期,湧現了一批傑出的大詩人,如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人,都是創作山水詩的巨擘,都是受了此人的影響。
此時你大概會想起劉禹錫那句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風流,的確惹人神往。他就是南朝詩人謝靈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山水詩園地,沒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唐人的山水詩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並登峰造極。就此一點,謝靈運可謂「功莫大焉」!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登池上樓》
這是謝靈運的代表作,且看最重要的兩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豳詩,真使我傷悲,想到楚歌,更是讓我感慨。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但是堅持節操哪裡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驗證了。
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複雜的情緒。
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田園的志趣等等,借物借景起興,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
雖然都在借景抒情,但直觀的來看,作者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
看到這四句,是否會自然想到唐朝詩人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和,以及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呢?不得不說,沒有謝靈運在前面,唐人真的能把山水田園詩歌推到這個高度麼?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這句會不會想到明朝湯顯祖在《牡丹亭-遊園》中的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會不會想到杜麗娘在春季花園中嫋嫋娜娜、翩翩起舞的倩影?
這種傳承真的是太自然。
是瀟灑還是作死?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風流人物,往往以不拘束於禮法為風雅,阮籍如此、嵇康如此、王敦如此、謝靈運更是如此。用簡單幾個小故事看看謝靈運如何瀟灑到作死的地步。
1. 「打狗」不看主人
但謝靈運這時卻賦閒在家,他原本的爵位還被降了一級。起因是謝靈運先前在劉裕(後劉宋初代皇帝)的封國彭城郡工作的時候,擅自殺了個劉裕麾下的士兵。
劉裕的士兵叫桂興,和謝靈運寵愛的一個小妾偷情。事情敗露,謝靈運怒不可遏,命身邊親信當場殺死桂興,丟到江裡餵了魚。
2. 「遊山玩水」式辦公
劉裕死後,劉義符即位,謝靈運便對政務指手畫腳,大臣對他很不滿,把他外調為永嘉太守。
身為太守,謝靈運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遊山玩水,到處旅遊,為此還專門發明了登山用的「謝公屐」,「理人聽訟,不復關懷」。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打算重新起用謝靈運,但是聘用了他兩次他都不去,直到光祿大夫範泰帶著皇帝的表揚信去請他,謝靈運這才出來做官。但是劉義隆看中的也僅僅是他的才華而已,平時只讓他作作詩、寫寫字,沒有給他實權。
謝靈運喜歡旅遊,有時候一言不合就和一幫朋友遊山玩水去了,乾脆「經旬不歸」,連班也不上了。
3. 「腦子進水」題反詩
後來謝靈運腦子進水,寫了一句詩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這首詩用戰國時代魯仲連「義不帝秦」的典故,表明他不認可劉宋王朝。
劉義隆因這首詩下令把他流徙到廣州。在被押送廣州的途中,謝靈運暗中指使狐朋狗友劫囚車,把自己救出來,事情敗露。
4. 「夢裡見鬼,夢醒被殺」
據說元嘉五年,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裡忽然有大蟲子。
謝靈運這一次次的胡作非為終於惹怒了宋帝,宋帝下詔將謝靈運棄市於廣州。
5. 留下一串美髯
史載謝靈運是個美髯公,且對佛學有很深的造詣。
臨刑前,他自願把自己的長鬚施捨給廣州祇洹寺,用作寺中佛像的鬍鬚,這束美須為僧人所珍視,保存了270多年。
直到唐中宗時,被皇帝的女兒安樂公主毀掉了。
附篇:
南梁詩人的山水才華實在是令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看罷謝靈運,總覺得對不住南梁另一位詩人,因為實在有不二的絕世的名篇傳世。小編實在收不住筆,繼續簡單寫下心中另一位。
此詩人名叫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
吳均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
名篇《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後如親臨其境。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一百四十多個字,簡潔而明快,主體上是以四六駢文構成,加以長短句式進行變化和豐富。
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
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本文之美,實在是神乎其技,小編言辭能力有限,難表十之一二。
各位看官,看了謝靈運和吳均二位南朝詩人的幾篇詩作,是否感受到那個年代詩人的狀態?
也許這種狀態不同於唐朝的雄渾、宋朝的婉約、元朝的詼諧、明清的風俗,也許叫做南朝的風採。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關注百家號「蔥蜀黍說人說文」,或者打開百度APP搜索「蔥蜀黍」,在下不才,隨時恭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