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身帶200個彈孔降落 臺灣駕機起義第1人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1949年4月17日,國民黨駐臺灣空軍第八大隊上尉飛行員杜道時,在第二十大隊機工長郝子儀的協助下,駕駛第二十大隊的1架美制C-46運輸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衝破國民黨飛機的尾追堵截,歷經了7個半小時的艱難飛行,帶著200多個彈孔,終於降落在我解放區徐州機場上。杜道時也成為從臺灣駕駛飛機起義飛歸大陸的第一名飛行員。

  杜道時1917年2月生於山東高唐縣南街的一個書香家庭。1933年,杜道時在北平四中畢業,後考入匯文中學。1935年冬,他在北平親身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思想更趨於進步。1936年冬,杜道時不顧寡母的極力勸阻,放棄了升入清華大學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毅然報考了國民黨航校。

  1943年,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因需要補充飛機,杜道時被派赴美國接收B—24新型遠程轟炸機。在留美期間,斯諾等進步記者報導延安革命進步情況的英文書刊《紅星照耀著中國》等,成了他愛不釋手的讀物。他還經常與同窗好友劉善本交流讀後感想。再加上國內師友早有介紹,使杜道時對延安的廉潔樸實、艱苦奮鬥、團結抗日的革命精神更加敬佩神往。基於對進步和光明的追求,對延安的嚮往以及對國民黨倒行逆施的痛恨,杜道時此時已經萌發了棄暗投明的想法。

  1946年,劉善本在國民黨空軍中第一個從國統區駕機起義飛赴延安,不但震動了國民黨空軍當局,同時也給其他愛國的飛行員提出了「到何處去」的嚴肅問題,並為之提供了可效法的榜樣。劉善本起義後,儘管國民黨空軍當局對飛行員加強了控制,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擋飛行員追求光明的正義之心。

    1948年夏,我黨膠東統戰部負責地下工作的杜鳴(杜道時的堂弟),代表黨組織對杜道時起義的願望表示歡迎,同時規定了聯絡波長,搖機翼、投保護傘等聯絡信號,並在上海同鄉劉志成家和鎮江建立了地下聯絡點。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國民黨空軍仍然狂轟濫炸,妄圖阻撓我大軍南下,同時也暗中加緊了逃臺的準備。1月25日中午,突然宣布撤逃臺灣新竹,他們安排杜道時攜妻女分乘兩架飛機到新竹。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撤至新竹機場後,已有三分之一的下級官兵逃散,秩序更是混亂不堪。杜道時覺得這正是開展策反工作的大好時機。

    為了在敵人的監視下繼續同起義機組人員保持聯繫,杜道時就讓愛人利用上街買菜等機會,代他前去。正當杜道時日夜渴望得到膠東黨組織的指示時,3月,他收到杜鳴從上海寄來的化名信,當他看到信尾署有預先約定的密語「祝努力」(即飛回之意)三個字後,高興極了。與此同時,杜道時還收到了太平(劉善本的化名)「盼相見」的密信,兩封信寥寥數語激起了他心頭的萬丈狂瀾。


  接到指示後,杜道時立即讓愛人分別通知起義機組人員秘密來家協商。經周密計劃,他們決定找準時機劫機起義。當得知3月中旬有幾架飛機要出動的消息時,王志雲已單線聯繫好空中射擊士和機械士20餘人,並做好了劫機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正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後,不料狡猾的大隊長張培義以「集中保管、避免鏽蝕」為藉口,下令收繳所有空勤軍士的手槍。沒有槍枝難以劫機,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一架架飛機飛走,真是心急如焚。面對更加森嚴的封鎖,杜道時預感到,在通向光明的徵途上,必然要經過一場驚險的生死搏鬥。抱定奔向光明信念的杜道時,這時候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月10日,為避開中隊長和特務們的「星期天拜訪」,早飯後,杜道時攜妻女搭車去海灘玩。來到海岸不久,他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了急駛的汽車聲。循聲望去,從停在岸南路口處的一輛中吉普上跳下來幾個人,打頭的是空軍第八大隊政訓室主任謝某。杜道時見敵人尾隨追來,只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帶著妻女沿海岸向北漫步走去。


  正在這時,有一個身著淺綠色布夾克的修長身影,疾步向他走來。「杜分隊長,可見到你了!」杜道時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老朋友——原空軍第八大隊的機械員郝子儀。共同的愛國思想,早已把他倆緊密聯繫在一起。


  4月16日晚10時,杜道時正要上床睡覺,郝子儀偷偷進來輕叩房門。郝子儀低聲告訴杜道時,二十大隊中隊長毛尚貞(蔣經國的表弟)明天早晨要駕駛一架C—46飛機去南京,並安排他準備一架飛機。郝子儀便順水推舟,專門挑了一架全大隊最精良的333號,並將油加足。杜道時高興之餘,本想馬上去通知本機組的起義人員,但因時間太晚,又處在敵人監視之下,自己又不便冒險去通知,最後只好作罷。

 因為空軍嚴禁家屬進機場,他們兩人決定不帶家屬。告別時約定,明晨4點在新竹橋頭相會,由郝子儀引領進機場。


  4月17日黎明,杜道時折身而起,先把裝滿子彈的手槍掛在脖子上,將早已用針眼作記號的三張地圖及各色鉛筆等飛行用品揣入襯衣口袋,接著穿上一件機務人員常穿的淺綠色布夾克,告別妻子,悄無聲息地溜出家門,並在4時前到達新竹橋畔。不一會兒,郝子儀也騎車趕到。郝子儀人地兩熟,在機場門口,他向衛兵說來給中隊長毛尚貞飛南京作機務準備的,就順利進入了機場。


  為便於行動,郝子儀此前已把飛機拖到跑道旁邊的停機坪。一切都按預定的計劃緊張地進行著。杜道時坐上正駕駛位置後,把手槍子彈推上膛遞給郝子儀,指著自己的太陽穴,神情嚴肅地說:「萬一起飛出問題,你就朝這兒打,你也別讓他們抓活的!」郝子儀猶豫了一下,最後點了一下頭。


  時針指向5點時,天色已經大亮,為爭取時間,杜道時完成一系列飛行準備工作後,立即啟動發動機,並加大油門,飛機左歪右斜地起飛了。離地後,兩人相視而笑,為順利起飛而慶幸。為避開地面障礙物,飛機急劇上升,脫離機場向西南方向插去。為免遭敵機追蹤攔截,他們不直接往北飛,而對正航向朝金馬、廈門一帶飛去。


  飛到大陸上空位置後,杜道時立即向徐州機場方向飛去,因為此時江南還是國民黨的地盤,江北的徐州已經解放,徐州機場已經被我軍佔領。


  杜道時飛到隴海和津浦鐵路交叉點上空後,他們遭到了敵機的攻擊。為了確保飛機到達後的淨空安全,他們又背離機場向東低飛,以迷惑敵機。失去目標的敵機因油少不敢盤旋,不久就返航「報功」去了。這時,杜道時他們才轉向徐州機場飛去。


  到達徐州我軍機場附近後,飛機又升至500英尺。杜道時即按早已約定的聯絡方案,搖擺機翼、放下機輪,投下一個張開的白色保險傘,以示飛機請求著陸之意。在場的我空軍接管人員看到了杜道時他們的聯絡暗號後,知道是起義飛機,急忙用電話通知防空部隊,不要射擊,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原來,對敵機多次騷擾義憤填膺的人民解放軍高炮部隊,由於未看清他們發出的請降信號,把他們當成了國民黨的偷襲飛機,一時槍林彈雨鋪天蓋地向杜道時他們的飛機打去。


  杜道時在密集火力向飛機射來的剎那間,果斷駕機俯衝降低高度,急轉彎脫離市區,斜插跑道延長線,立即關閉油門,用大速度下滑,飛機兩點著陸(即前主輪先接地),連蹦帶跳地降落在跑道二分之一處。這是一次非常驚險的著陸,由於杜道時憑著堅定的信仰和高超的技術,終於使飛機安全降落了。歷經7個半小時的艱苦飛行,他們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


  杜道時與郝子儀二人走下掛梯,握著歡迎人群熱情伸來的手,看著一張張笑臉,聽著熟悉的鄉音時,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喜慶的熱淚。他們把帽子上的國民黨軍徽撕下扔掉後,才乘車離開了機場。


  4月23日,杜道時與郝子儀駕駛原機飛抵北平。下午7時,他們來到中南海懷仁堂,敬愛的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已經等候在那裡。杜道時握著兩位領導人剛健有力的大手,不由得心潮澎湃,再次湧出激動的熱淚。


  宴會時,周恩來和朱德特意讓杜道時、郝子儀分坐在他們身邊。席間,周恩來向他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親切地勉勵他們為人民空軍的建設貢獻力量。更使他難以忘懷的是,在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他榮幸地駕機通過了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檢閱。


  杜道時駕機起義不久,國民黨當局將杜道時的妻女驅逐出境。不久,她們也輾轉回到了大陸。


  1949年5月,中央軍委任命杜道時為航空局(後為空軍司令部)訓練主任兼助教課長。1958年後,杜道時歷任空軍某獨立大隊隊長、航空某學院飛行技術檢查主任、副團長、顧問(師職)等職,1978年任陝西省政協委員。幾十年來,他先後在27個機種上安全飛行了4000多個小時,為新中國空軍建設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的飛行員和指揮人才,並在訓練、空運、航測、開闢西藏航線、保衛國土、搶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都為黨為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上級黨委曾先後5次為他榮記三等功,中央軍委授予他三級解放勳章。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轉自:環球網

 

責任編輯:趙娜

相關焦點

  • 60年代:7名國民黨飛行員起義,其中4人從國外駕機回國
    ——國民黨飛行員駕百餘架戰機向我軍投城紀實(三) 陳 輝 60年代共發生兩起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駕機起義,先有國民黨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機起義,後有國民黨上尉飛行教官黃天明、飛行生朱京蓉駕機起義。
  • 國民黨空軍起義的飛機(1945-1989)
    1949年4月17日,國民黨空軍第8大隊上尉飛行員杜道時,在第20大隊機工長郝子儀的協助下,駕駛第20大隊的1架美制C-46運輸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杜道時原是B-24轟炸機的飛行員,從未駕駛過C-46,竟能以2人駕駛需要5人機組的C-46安全起飛,確實不易。飛機飛臨徐州機場時,解放軍誤為敵機來襲,組織對空射擊,C-46就在防空火力彈雨中降落,降落時機翼中彈,幸好2人未受傷。
  • 李大維:最後一位駕機起義回歸祖國的臺灣飛行員
    原標題:李大維:最後一位駕機起義回歸祖國的臺灣飛行員 李大維   1983年4月22日,臺灣陸軍航空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U-6A型飛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成為最後一位駕機起義的臺灣飛行員。   他是最後一位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臺灣飛行員,65載春秋,穿越兩岸、穿越國共、穿越親情。由於父親與張學良的特殊關係,他從6歲到10歲,時常跟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接觸,思想深受影響。他對前輩所言深信不疑——共產黨有思想,追求理想,沒一天在閒著,讓人佩服,中國終會統一。骨肉分離28年後父女才得以相見,但他說,不後悔當初的決定,「來到大陸,看到的更多是希望」。
  • 95歲的他曾是國民黨空軍少尉,當年從上海江灣機場駕機起義,朱德...
    1949年4月9日,他和另一名飛行員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從上海江灣機場駕機起義。腰杆筆直、握手有力,95歲的王凡講起駕機起義的場景激動非凡。他是湖南省邵陽縣人,卻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在上海、北京、成都、河北都呆過呢。」
  • 臺灣飛行員駕機投誠大陸,大陸飛行員駕機叛逃臺灣,如今還有嗎?
    先看臺灣投誠大陸的飛行員:△1963年6月1日,國民黨空軍第2聯隊第11大隊43中隊上尉飛行員徐廷澤,駕駛1架美制F-86戰鬥機,從臺灣新竹起飛,在福建龍田降落。徐廷澤被授予少校軍銜,並獲得2500兩黃金的獎金。後來在航校司令部副校長任上退役。
  • 臺灣最後一位駕機起義飛行員:來到大陸看到很多希望
    1983年4月22日,臺灣陸軍航空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U-6A型飛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成為最後一位駕機起義的臺灣飛行員。 據臺海網13日報導,海峽導報記者近日在廈門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他是最後一位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臺灣飛行員,65載春秋,穿越兩岸、穿越國共、穿越親情。由於父親與張學良的特殊關係,他從6歲到10歲,時常跟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接觸,思想深受影響。
  • 1949年,從臺灣駕駛飛機飛回大陸的杜道時,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起義投誠人員比較特殊,他是一名國民黨的空軍上尉飛行員,解放戰爭末期駐守在臺灣,最終選擇駕駛飛機回歸大陸。這位駐守在臺灣的上尉飛行員名叫杜道時,杜道時回歸大陸的過程可謂歷經千難萬險,他從臺灣新竹機場駕駛飛機起飛後便遭到國民黨空軍的圍追堵截,飛機也被多次擊中,不過好在他幸運回到大陸。
  • 使得臺灣飛行員紛紛來華!
    頭部、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高亮銀灰色塗裝(原型機為深綠墨色)。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飛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對空飛彈。,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只是空軍跟海軍的向前發展,而是整體的都在飛速的發展著。
  • 臺起義飛行員黃植誠辦飛行學校吸收臺軍將領 引綠營炮轟
    駕機起義的臺灣前空軍軍官黃植誠如今開設了兩岸飛行學校,將多名臺灣前空軍將軍、上校飛行員列為榮譽戰略顧問、榮譽校長及飛行教官。此事近來出動綠媒的敏感神經.1981年,黃植誠駕機起義回歸大陸,在允許後座學員跳傘後自己駕機降落於福建某基地起義飛行員退休辦飛行培訓班,竟被誣「竊取情報」
  • 駕機叛逃臺灣的飛行員範園焱死了
    由於他的口才相當好,服役期間成為臺灣軍方實施反共教育最好的樣板教材。而他在駕機抵臺下機後所說第一句話「大陸太苦了」,更成為當時臺灣政府對大陸文宣的最好樣板。     他當初駕駛至臺灣的座機,至今仍在高雄岡山空軍官校的航空教育館展出。
  • 落地後:我終於回家了,1989年臺灣飛行員駕機回大陸
    大家好,我是大別山魚哥,今天魚哥和大家聊一下由臺灣駕機起義的飛行員林賢順。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兩岸一直處於對峙的狀態,臺灣當局對大陸秉持著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阻礙著兩岸的溝通與交流。這個政策致使很多臺灣居民無法回大陸探親。
  • 新舟60境外執行任務遭密集火力攻擊,機身被擊穿,留下多個彈孔
    據俄羅斯俄新社12月2日報導,12月1日非洲喀麥隆航空公司一架QC292航班新舟60客機在降落的時候遭到槍擊,萬幸的是飛機最終成功降落,目前沒有任何人員傷亡。這架喀麥隆航空的新舟60客機當時從杜阿拉飛往巴門達,在巴門達機場降落的時候,遭受到地面密集火力攻擊,飛機左側機身窗戶高度處被射穿了多個彈孔,但是沒有擊中機上乘客,最終飛機也安全降落。
  • 西德年輕人駕機入侵蘇聯,直接降落在紅場,受到蘇聯民眾熱烈歡迎
    魯斯特於1968年6月1日出生在西德的霍爾斯坦州,他的人生履歷並不算特別出眾——沒有名校學歷、沒有高貴血統……不過,他是一個飛行員,同時還是一個用飛機震驚了全世界的飛行員。1987年5月13日,剛剛拿到飛行執照、還沒滿19歲的魯斯特決心去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駕駛飛機前往莫斯科。
  • 澳工程師:機身滿是彈孔
    2014年3月8日,載有包括150多名中國乘客在內的227名乘客的馬航MH370航班在起飛不久後失去聯繫,一晃這起飛機失聯事件已經過去了4年多,但馬航MH370航班的機身殘骸一直未被找到,成為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巨大謎團。
  • 1981年,臺灣少校駕機回歸大陸,獲65萬獎勵,後來過得怎樣
    其實,基於國民黨的這種政策,許多國民黨內的人士也十分反感這一黨派的做法,而在1981年,一位國民黨空軍少校駕機回歸大陸,在此之後,他也獲得了我國軍方的獎勵。那麼,這位駕機回歸大陸的臺灣少校究竟何許人也?在回歸大陸之後,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回來後擔任了哪些職務?
    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誰嗎?此人名叫徐廷澤,於1963年6月1日駕駛戰鬥機在福建龍田機場降落,主動回歸大陸。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新中國成立後至1963年6月1日這段時間,也有臺灣飛行員駕機回歸大陸,不過他們要麼是教官,要麼是在我黨策劃下回歸大陸,真正意義上第一個駕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徐廷澤,那麼,徐廷澤回歸大陸後的結局怎麼樣呢?徐廷澤出生於1928年,他是重慶黔江人,從小在大陸長大。
  • 臺灣飛行員徐廷澤,第一個駕駛戰鬥機回歸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誰嗎?此人名叫徐廷澤,於1963年6月1日駕駛戰鬥機在福建龍田機場降落,主動回歸大陸。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新中國成立後至1963年6月1日這段時間,也有臺灣飛行員駕機回歸大陸,不過他們要麼是教官,要麼是在我黨策劃下回歸大陸,真正意義上第一個駕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徐廷澤,那麼,徐廷澤回歸大陸後的結局怎麼樣呢?徐廷澤出生於1928年,他是重慶黔江人,從小在大陸長大。抗日戰爭勝利後,17歲的徐廷澤加入國民黨陸軍,因為聰明伶俐,並且接觸過無線電知識,所以被任命為電臺排長。
  • 美國18歲青年駕機環遊全球 誤闖臺灣被戰機攔截
    美國18歲青年駕機環遊全球 誤闖臺灣被戰機攔截海外網 楊佳2018年10月10日 17:01 原標題:美國18歲青年駕機環遊全球 誤闖臺灣被戰機攔截  這名青年名叫安德魯斯(Mason Andrews),於上周六(10月6日)駕駛被稱為「路易斯安那精神號」的小型飛機Piper PA-32,降落在家鄉路易斯安那州,完成時長76天的環球飛行之旅,比預期的40天還要長,整段旅程花了
  • 1981年,駕機起義的臺軍少校,解放軍立刻獎勵他人民幣65萬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歷史上,臺灣人民都是歷朝歷代因戰爭,自然災害等因素從大陸移民過去的,兩岸同根同祖,同文同源,自古以來就是一家人。但是在歷史上,臺灣曾多次被分裂出祖國。
  • 臺灣地區否認失蹤F-16飛行員「投誠大陸」 專家分析可能性
    有網友傳出「臺軍失聯F-16戰機飛行員向大陸投誠」,對此,臺灣地區防務部門當天否認了該傳言。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19日證實,臺軍方在距岸9海裡處搜獲「疑似」從失聯機彈射椅和機身發出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