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景觀營造,共享水岸空間之美

2020-12-15 騰訊網

濱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近年來,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濱水景觀以其開放性的特徵在城市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成為人們休閒、交往、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城市發展的熱點區域。

▲遼寧大連普灣新區濱海景觀帶

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把人工建造的環境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使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安徽黃山齊雲小鎮

濱水景觀的規劃從類型上來分主要有生態保護型規劃、生態修復型規劃和旅遊遊憩型規劃:

生態保護型規劃

對於這種城市濱水景觀的規劃理念不應是高密度城市建築或人工景觀的大量堆砌,而是朝著建築量小的「非建築化」「非城市化」的方向發展,體現生態優先的原則。

▲河南鶴壁淇河國家溼地公園

生態修復型規劃

生態修復既有利於減少人力、財力、物力的投資,又能避免過多的人為幹預給生態系統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生態修復是現代濱水景觀規劃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濱水區規劃出具有生態修復功能的濱水景觀已成為各國景觀規劃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鄭州雙鶴湖中央公園

旅遊遊憩型規劃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普遍感到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放鬆身心,緩解各種壓力是現代城市居民的共同願望。

▲湖北宜昌求雨臺公園

從設計原則上來看,濱水景觀空間設計則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空間連續性原則

濱水空間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延續。一方面,濱水空間環境的設計必須與水體的空間形態相協調。另一方面,有必要形成一個統一的結構和形式,以反映整個區域的空間形態和質地。

▲深圳前海桂灣片區

親水性原則

人們來到水邊空間享受風景,接近水和親水性,而親水性的好壞是判斷水邊空間成敗的重要標準。

▲鄭州園博園

生態自然原則

濱水空間對自然生態具有獨特的價值,濱水空間的設計應考慮自然生態的整合,並儘可能地恢復大自然的外觀。

▲深圳市老幹部活動中心

除此之外,在濱水景觀規划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環境的設計。例如利用海岸線的不均勻性和高度的空間變化,豐富水域的形狀,讓水面風光更宜人;通過濱水空間中的綠色植物設計,創造不同特徵的水岸空間,增加其空間的層次結構。

▲鄭州園博園

總而言之,濱水空間不是一個簡單的輪廓,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生態空間,必須在多維上進行多方面的設計。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躍,居民的生態意識將逐步提高,濱水區的空間景觀設計將逐步向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

▲深圳市老幹部活動中心

文章內容來源於建築界、普邦景觀及網絡

圖片來自文科園林項目案例

文科園林整理編輯

相關焦點

  • 濱水公共空間怎麼造?走進魅力水岸——上海西岸-濱水空間 水岸...
    原標題:濱水公共空間怎麼造?走進魅力水岸——上海西岸    導語:6月5日,「奮鬥新時代——長三角改革開放再出發」滬蘇浙皖大型新媒體採訪報導活動,在上海啟動。在未來1個多月的時間裡,三省一市網絡媒體記者將走訪長三角20多個城市,對長三角各市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報導,集中展示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成就。
  • 濱水空間如何設計?看看《北京濱水空間城市設計導則》怎麼說!
    《導則》明確了以濱水第二條市政道路為界來定義濱水空間,管控內容包括城市水系、兩側綠帶、城市道路和街區四個部分,並強調對濱水空間的整體塑造,既關注公共空間本身的設計營造,又注重強化城市空間和水系的關聯性。
  • 濱水綠地空間 | 江蘇南通:持續構建濱水綠地空間體系(一)
    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生態節約理念,打造的濱水空間水面大、岸線自然、生態效果好,城區已逐步構成「兩圈五廊、八湖九脈、多點多帶」,獨具特色的濱水空間體系。南通城市濱水綠地空間體系建設打造什麼樣的濱水空間,是南通城市綠化建設重點關注的問題。南通城因水而生,憑水而盛,豐富的水資源,為特色濱水空間的建設積累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 英國案例:城市濱水公共空間的復興
    它為人們提供了聚集、交往、貿易、停駐、觀賞、遊憩……等活動的空間場所,具有景觀、生態、文化和商業價值。其次,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其特定的空間形式會吸引特定的活動,高品質的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是市民公共生活的理想容器,市民公共生活又成為它的重要內容。最後,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是城市地方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打造開放共享的蘇州河濱水空間紀實
    凝聚共識,促進共贏,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兩岸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濱水景觀,是上海中心城區非常寶貴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由於歷史原因,部分單位、居住小區緊貼蘇州河兩岸建設,形成了濱水公共空間的「斷點」,不利於發揮系統作用,影響市民日常體驗。
  • 「三江六岸」濱水岸線規劃建設提速 中心城區做好「水」文章
    「三江六岸」濱水岸線是東莞主城區珍貴的連續性開放空間,是流域中濱水資源最豐富、開發條件最成熟、濱水特色最精華的段落。東莞強調對濱水空間、水上交通廊道、水上旅遊的打造,而該片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條件成熟、濱水特色突出,承載著東莞做好「水」文章、完善「水之翼」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任。
  • 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等世界知名濱水區域!2019全球水岸對話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等世界知名濱水區域,上海西岸以文化塑造魅力、以產業激發活力,強化功能融合,促進水岸聯動,全力打造上海未來最具活力的「新外灘」, 成為黃浦江「項鍊」上最奪目的「鑽石」。今天,2019全球水岸對話暨徐匯濱江核心區規劃設計研討會舉辦。
  • 相遇蘇州河濱水空間:最美一公裡 聽岸聞市聲
    徜徉在蘇州河濱水空間,莫幹山路街區的圍欄滿是國內外藝術家繽紛的塗鴉藝術作品。2019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普陀區實踐案例展於11月16日至12月8日在M50創意園舉辦。與此同時,《聽岸》聲音景觀藝術主題展、最美一公裡「共生」公共空間藝術主題展等也相繼亮相,給市民遊客帶來驚喜體驗。莫幹山路M50創意園,一座色彩明亮的城市空間聲音景觀裝置展躍入眼帘。
  • 濱水綠地空間 | 上海:全力打造世界級濱水空間(五)
    原創 chsla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收錄於話題#濱水綠地空間7個前 言近年來,全國各城市以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為指引,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如何高品質打造都市濱水公共空間?背後故事大解密……
    近年來,通過統籌推進錦江公園兩岸生態環境整治和商業空間塑造,成都文旅集團創新推出了夜遊錦江、江灘公園、翠風苑、音樂廣場等一批新消費場景、新公園景觀和新經濟業態,「蜀都味、國際範」的都市濱水公共空間形態初步顯現。 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和舉措呢?
  • 濱水空間,讓城市慢下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從決定蘇州河貫通伊始,上海市領導就曾多次要求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市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亦是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以及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讓城市就此慢下來。
  • 夜上海·流連|濱水聽岸繡時光
    走出家門,你會意外地發現,家門口的「一江一河」、環城河、中小河道等濱水空間仿佛被施了魔法,一座座小木屋、一條條爬滿藤蔓的長廊,不僅成為市民散步、健康跑的好去處,也成為中外遊客觀光旅遊的熱門打卡點。圖說:望江驛·悅讀 楊建正 攝「望江驛·身臨」是以科技體驗為主的文化空間,利用虛擬實境技術,突破了空間與時間限制,使觀眾完全進入故事情境。首批體驗劇目包括驚險刺激的《環太平洋》、展示壯美河山的《長城之美》,也有兒童喜愛的《三隻小豬》。
  • 滌岸之興——上海楊浦濱江南段濱水公共空間的復興
    本地人一語雙關地把楊浦區稱為「大楊浦」,就是因為它是上海開埠以來最集中的工業區,承載著大工業時代帶來的榮耀與創傷,兼具鏗鏘之美與粗放之氣。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難以接近陸地與水域的邊界,雖然他們身後的城市不斷地刷新著高度與密度的記錄,城市生活卻與水岸漸行漸遠。楊浦濱江南段就形象地印證了濱水區與城市相隔離的狀態。
  • 校濱水景觀_2020年校濱水景觀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西溪濱江景觀設計,打造以文化娛樂、休閒、展示、商業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多元城市濱水區域。昨日,記者從規劃部門獲悉,處於晉江上遊東、西兩溪交匯之地的南安市,規劃突出西溪沿岸的城市文化特色,將西溪濱水地區營造成以文化娛樂、休閒、展示、商業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多元城市濱水區域。
  • 今年海澱北部將建成13.7公頃濱水公園20公裡濱水慢行走廊
    翠湖片區取水泵站建成後可把南沙河的水抽取到上遊實現循環流動常年乾涸的大寨渠變身濱水公園,五一渠串聯著永豐路水岸風光直抵故宮北院,稻香湖、翠湖片區循環補水工程帶動南沙河12條支渠循環流動織就生態水網身處中關村科學城腹地的景色即將蝶變,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不斷加碼的水生態治理,全面彰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水清岸綠的生態形象。
  • 錦江公園音樂主題濱水岸線 「點亮」錦江夜色
    從興安橋到九眼橋,900米河道區間、2.2萬平方米實施範圍的濱河空間,新建了一批下沉式音樂廣場、親水棧道,布局了音樂、商業等新興業態,一條兼具蜀都風韻、音樂主題的浪漫濱水岸線初步呈現。為實現錦江公園和音樂坊街區建設的有機融合,設計方與項目部通過優化濱水空間形態,對綠道交通系統、觀景平臺、舞臺觀演、遊船碼頭等功能分區微調,同時保留修繕沿岸現狀建築音樂亭,統一濱水空間與音樂大道的鋪裝色彩。新植藍花楹、補種秋海棠,安置四色分類垃圾箱、鳥籠射燈罩……隨處可見的藝術小品點綴在綠道之上、濱河沿岸。
  • 普陀將建世界級濱水空間 這「新八景」了解下
    曾經,人們依河而居,工業文明在這裡留下了抹不去的歷史印跡;未來,這裡將成為居民歡聚共享的「城市客廳」。日前,蘇州河畔「八大景觀」規劃新鮮出爐,將為市民、遊客打造令人嚮往有溫度的世界級濱水空間,跟著小編一起來先睹為快吧~   蘇州河由嘉定區進入上海,中心城段長度約42公裡。
  • 「建築界」建築園林論文範文:城市水岸景觀與空間設計研究
    根據濱水空間的原始環境要求和自然條件,將合理改變景觀,改善濱水空間的生態環境。這也是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根據水域的環境特徵,遵循「順應潮流」的原則,並響應地形變化引起的景觀變化。適當考慮性別。管理成本和後續維護成本,以僅避開不可用的區域。它保護原始植物群落,並在後期適當添加本地植物,以創建維護成本低,生態水濱的景觀空間。2.2防洪改革。重建防洪可能是設計濱水空間景觀時遇到的艱巨問題。
  • 生態科技新城打造7.8km濱水旅遊漫道 感受太平河自然之美
    據悉,沿太平河東岸布局的7.8公裡太平河濱水旅遊漫道目前已經全線貫通,建成後市民可以沿太平河觀景漫步,感受自然之美。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漫道全長7.8km,目前已經全線貫通,其景觀綠化工程也已經基本完成。
  • 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今年有望基本貫通開放,一半環境重點提升項目...
    海沙爾 攝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今年實現基本貫通開放。7月28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獲悉,這條蘇州河兩岸的「生活秀帶」正在全面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其中,市容環境治理是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