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羨慕生產隊裡那個快樂的CEO

2020-12-16 盛言竹語

這記憶的閘門一打開,許許多多塵封的記憶就像冰封的河流被春日暖透般沽沽流淌,滋潤著沿途風物,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真像一首歌唱到的:生命的河流像首歌,一首歡樂的歌,一首奔騰的歌,一首難忘的歌……

咱再將記憶拉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吧。

為發展生產,國家號召多養豬,養大豬,廣積肥,肥莊稼,增加集體收入和社員收入。

大肥豬

生產隊有飼養場,有飼養員,專門餵豬、餵牛、餵驢等牲畜,管理飼養場。社員們閒的時候會安排拉墊欄土送到飼養場堆放著。飼養員除了餵牲畜,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打掃豬圈和牛圈。將圈裡的糞尿清理到專用的糞尿池子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然後再把拉來的乾淨的土推來,鋪墊到剛才被豬或牛弄髒的地上,用大掃帚掃一掃,收拾得乾乾淨淨的。

黃牛

各位,您可別小著了飼養員啊,這可是個重要崗位。每一頭豬、每一頭牛都是隊裡重要的生產資料。飼養員的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隊裡的生產能力,直接關係著社員的勞動收入。所以,能當上隊裡的飼養員,要又紅又專。一要熱愛集體,關心生產,細心、用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要有飼養豬牛等大牲畜的經驗,懂技術,會管理;三要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盡職盡責;四要群眾威信高,口碑好。您看,這標準不低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技術員、工程師級水平,或者是德藝雙馨的企業主管呢。

母豬仔

飼養員還得具備火金睛和生育常識呢,不然的話生產隊就損失大了。豬群越來越大,豬崽越來越多,那是飼養員的本事。所以,哪頭母豬發情了,哪頭母牛要交配了,不能錯過,不能耽擱;哪頭母豬要落豬,哪頭母牛要生牛,要改善飼料,增加精料,跟上營養。哪頭豬不愛吃食,哪頭牛得病,要請獸醫療治,及時解除疾病;哪個豬圈要徹底清理,哪個牛圈漏雨漏風,都要報告,及時解決;哪頭豬該出欄了,哪頭牛不適合再養了,要向隊長提出建議;……

牛耕圖

在計劃經濟的那個年代,隊裡有一個好飼養員是全隊人的福氣。隊裡生產好,收入好,也一定有飼養員的一份功勞。當一名飼養員是非常光榮的。

人民公社時代圖

逢年過節的時候,生產隊會安排殺肥豬,犒勞犒勞辛辛苦苦了一年的社員。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小朋友都會跑去圍觀,看著一頭大肥豬被抬到石條板上,刀子捅進脖子裡,鮮血呼地噴出來,吱吱地叫我就害怕,躲得遠遠的。但一想到那肉的香味,便勾起了饞蟲,又不忍離開了……

那年代是不能隨隨便便殺豬宰牛的,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經過批准之後,才能決定是賣給國家,還是宰了分著吃。賣給國家分一二三等,價格也隨著變化。社員平日裡賣肉要憑肉票,沒有肉票是買不到的。

豬肉按人口分,豬頭豬血豬內臟沒法分,就採用抓鬮的辦法。抓得著的自然歡喜,抓不著的也只能怨自己運氣不濟了。

有一年,我家抓到了豬頭,還有一年,抓到了豬血呢。吃完豬頭肉將頭骨掛到牆上,期待來年好運氣,還能吃上豬耳朵豬舌頭呢!

往事如潮,湧動著情感的波濤,

往事如酒,滾燙著熱烈的火苗,

往事如歌,悠揚著迷人的煙火……

伴著你和我——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這一張照片我覺得很經典,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前排有馬,驢以及一頭騾子的馬車同時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裡的人都在看著這輛馬車,似乎很感到好奇,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馬車了,而當年的104北京公交車你是又否坐過呢?
  • 萬元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在的70、80後也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人們對當時最早的一批富起來的人有一個形象的稱呼,那就是「萬元戶」。哪麼當時第一位「萬元戶」是誰?「萬元戶」這個形象的稱呼又是從什麼時候在當時的社會上傳開的?那時候的萬元戶對於當時的普通人是什麼概念?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公交面面觀
    在八十年代為了解決公交車的容量問題,上海還生產出四門鉸接式的巨龍公共汽車,據說最多可以容納400個乘客,稱為401、402路,在上海的東南到西南,東北到西北分別行使。最早的時候,我還看見過一種汽缸、發動機是裝在車頭最前面的公共汽車,有點像老式的解放牌汽車。
  • 記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棲霞農村種蘋果的故事
    從1980年代至今,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煙臺蘋果早已成為國內果業中的名牌。不過,年輕一代,大多只知道煙臺蘋果出名,但並不了解煙臺蘋果出名的過程。棲霞農民作家北芳的這篇故事,就帶大家回憶一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蘋果「創業」時期農村的崢嶸歲月。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老少都生了蝨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蝨子生在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輕人身上,其中一些人還長著跳蚤,上世紀代末以來,蝨子基本上從人體內消失,現在蝨子基本絕跡。首先,蝨子從哪裡來?蝨子藏在人的頭髮、衣服裡,只要有機會,就會用前面的針頭扎進人體的皮膚裡,吸人體內的血,直到蝨子肚子鼓起來,透著紅紫色。在吸食人體血液的過程中,蝨子不忍瘙癢,嚴重者過敏,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休息和健康。
  • 金門,它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閩南,適合懷舊
    有人問我,金門好玩嗎?我說,如果說玩,那金門肯定不好玩,不會吸引年輕人。我喜歡金門,是因為金門像我小時候待過的鄉下老家,紅磚古厝,四房開廳的格式,靜寂的村巷,隨處可見的黃狗,多不勝舉的樹木,金燦燦的田野,碧綠綠的荒地……如果你是一個愛懷舊的人,那麼走進金門,就像穿越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田園。
  • 憶當年·我的八十年代丨純真年代
    婚禮在湘潭縣七中(現市十八中)的食堂舉行,主婚人是校長張子明。沒有接親的過程,沒有拜高堂的環節,10桌賓客全是學校的教職工及家屬。可以說,那是一場「組織包辦」的婚禮。在上世紀80年代,這是常態。組織,也就是單位,在人們的婚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馮友庚的家遠在湘潭縣排頭鄉嚴塘村楠木衝,唐翠娥的家更遠,在青山橋鎮。
  •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圖1在表演節目,圖3在水裡插秧
    不僅僅是城市地區在飛速的發展,農村地區也是發展十分的迅速,很多的農業生產都已經開始進入了機械化,農民們也是越來越輕鬆,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當時的農村地區又是另一個場景了。當時的農村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娛樂設施,農民的生活相對而說還是比較單調的。圖1是當時的農村婦女們,他們正圍坐在一起休息,中間還有兩個在中間表演著什麼,這就是當時的娛樂方式了。
  • 七八十年代學生時代文具用品,圖一必備之物,圖十二已被淘汰了
    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看到這些曾經用過的文具,感覺好像穿越時空,又回到了快樂無憂愁的學生時代。那時候總盼著能快點長大,好去過自己認為的沒有人念叨著學習、成績的夢想生活,可是現在真滴長大了,才發現那再也回不去的當年有多好啊。只剩下無限的懷戀了。
  • 七八十年代的麥乳精,當年的「奢侈品」,香甜無比,你還記得嗎?
    七八十年代的麥乳精,當年的「奢侈品」,香甜無比,你還記得嗎?先來說一下麥乳精的簡單發展史其實麥乳精從工藝正式形成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麥乳精在七八十年代真可以算得上是「奢侈品」了,並且因此發生了很多趣事麥乳精最盛行的年代,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價格太高,一般家庭平時是捨不得喝的,一般都是到親戚朋友家裡看望老人或者小孩時當作貴重禮品相送的。
  • 重慶交通茶館,一個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老茶館
    「家裡老婆子生病了,我把她服侍好了我才出來的。」「於老頭好久沒看到來也,」「我要帶小孫子的嘛,現在孫孫上幼兒園了,我才有時間再來撒」「你這步棋不應該這樣走,不然要輸哦」「哎呀哎呀,我曉得,我個人下棋,你不要在旁邊說嘛」,這裡每天上演的故事都幾乎如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茶館很舊,但裡面的日子很鮮活。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轟動一時的驚險反特片,是我們難忘的童年回憶
    《黑三角》,1977年上映, 大陸早期的反特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部《黑三角》,電影開始, 「黑三角」三個字出現後,三個大大的黑三角撲面而來,佔滿了整個畫面,視覺衝擊力極大。凌元老師的眼神那真叫一個不寒而慄,那是我的童年陰影呀。
  • 藏匿於大市場裡的燒臘檔,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媽媽說上世紀80年代燒臘檔的位置就在品種最齊全的大市場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已有35年歷史了。「我地由八四年開始做,做咗幾十年啦!」「系我吖媽做先嘅,佢八十幾歲咯~」「檔口位置變咗但班客冇變過,個個都系熟客。」
  • 七八十年代供銷社賣的日雜百貨,見過這些老物件,說明你已經老了
    1/11說起供銷社,對那個門櫃檯和算盤記憶猶新,幾歲的時候,有事沒事總想往供銷社鑽。去幹啥呢,去聞那裡的鹽、糖、香料以及菸草還有新畫報的味道,吃不上聞聞味也好啊。看著供銷社的東西不買也過眼癮。四十年過去了,那味還記憶尤新!這是我對童年的回憶。感覺那時候的店員的工作真是好羨慕啊!這些曾經供銷社賣過的商品你還記得嗎?
  • 香港好萊塢古董街: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對香港的最開始記憶是從TVB開始,接著是八九十年代的電影接觸。所以,不管我去過香港多少次,總能找到一些舊時代的光影。而好萊塢古董街是我必去的地方之一,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橫貫香港島中西區,在太平山腳下,東自雲成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可謂一條薈萃港島百年滄桑的「歷史街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
  •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烏魯木齊,帶你重溫昔日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烏魯木齊,如今的烏魯木齊發展特別好,但是過去的烏魯木齊你還有哪些印象呢?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組老照片不僅能夠重新認識這座城市,更能從這組照片中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圖為上世紀的紅山腳下的一條河流,當年的河流現在已經成為河灘快速路的前身,這裡景色也不錯,沒到夏日炎炎的時候。這裡就會有許多的小夥子在這裡遊泳,而一些姑娘們就喜歡在這裡洗衣服。圖為上世紀的紅山腳下。
  • 八十年代的「土豪」是什麼樣的?
    80年代老式電視機。在那個年代能買電視還真是「土豪」行為。七八十年代流行「三轉一響一喀嚓」,「三轉」指的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一響」是指收音機,「一喀嚓」則是指「海鷗」牌照相機。圖為蝴蝶牌縫紉機,這玩意當年貨,也很屌哦~四喇叭收錄機,我記得很多都是SANYO的吧~搞輛「永久」、「鳳凰」或者「飛鴿」牌自行車也是很奢侈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老百姓對春節生活的期盼增加了添新衣。大白兔奶糖曾是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零食。
  •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說起「的確良」三個字,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有些陌生,但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確良服裝」確實曾是火熱的「流行時尚」。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家路遙那唏噓動人的農村愛情小說《人生》裡,「全村首富」家的女兒巧珍與心上人高加林約會時,就穿著一身「米黃的短袖上衣,深藍的的確良褲子」。
  • 日本電影在中國很少有了,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影電視劇電器火啊...
    X 日本電影在中國很少有了,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銀幕上的《追捕》《望鄉》《絕唱》等60多部影片,小銀屏上的《鐵壁阿童木》《一休》《姿三四郎》《血疑》《阿信》等連續劇,給當時的國人帶來了戰後嶄新的日本形象;幾乎同期,日產電器順勢進入中國家庭。一段中日交流的蜜月史。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現在的大多數人是無法想像,坐在牆角跟上,捉身上、頭髮裡的蝨子這樣的場景。作為一個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農村人。我非常「有幸」長過蝨子。前幾天,我問我家姑娘,你知道什麼是蝨子嗎?她一臉茫然。在七八十年代,身上長蝨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